第2章 不要赎金的绑架案(2)-《许长生探案III之海泊河碎尸》

  看着案卷上描述的案情,许长生脑海中浮现出当年案发时候的种种场景以及鲜活的人物。

  案发已经三十年,文字冰冷,他希望用他丰富的想象和推理能力把当时的事件尽量完整地还原出来:

  公元 1989 年 1 月 30 日,腊月二十三,小年。

  傍晚时分,即墨区金海矿机研究所家属院外的兴隆河大堤边,到处都是过年的喜庆氛围。

  大人们忙着贴春联、备年货,孩子们则在外面疯跑打闹,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张长庚刚从研究所下班回家,妻子告诉他,儿子张磊一吃完晚饭就拿着玩具跑出去了,说是要去大堤边跟小伙伴玩。

  张长庚想着孩子在家待了一天,出去跑跑也好,就没太在意,坐在沙发上看起了报纸。

  可眼看着天越来越黑,外面的喧闹声渐渐平息,还是没看到张磊的身影。

  他心里开始有些着急,起身走到门口,朝着大堤的方向喊了几声张磊的名字,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妻子也察觉到不对劲,赶紧跟着出来,夫妻俩沿着大堤边一路找,逢人就问有没有看到一个穿蓝色外套、拿着变形金刚的小男孩。

  可无论是路边摆摊的小贩,还是散步的居民,都说没注意。

  天彻底黑了下来,寒风刮得人骨头疼,张长庚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他赶紧给亲戚朋友打电话,让大家帮忙一起找。

  一时间,周矶兴隆河大堤边到处都是寻找张磊的人。

  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来回晃动,呼喊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小年夜晚的宁静。

  可直到天亮,他们把大堤附近的每一个角落都找遍了,还是没看到张磊的踪影。

  张长庚的妻子急得直哭,瘫坐在地上,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磊磊,你在哪儿啊”,张长庚强忍着泪水,心里却像被刀割一样疼。

  后来张长庚去问了当时跟张磊一道玩的几个小孩,问他们知不知道张磊去了哪里。

  那几个小孩都说不知道,他们说他们是先回家吃饭的,在他们离开的时候,张磊一个人还在堤坝上继续玩。

  第二天早上 7 点 20 分,天刚蒙蒙亮,张长庚家楼下已经聚集了不少帮忙寻找的亲戚朋友,大家脸上都带着疲惫和焦虑。

  就在这时,住在张长庚家隔壁的王大爷拿着一只蓝色的旅游鞋走了过来,声音有些颤抖:“长庚,你看看,这是不是磊磊的鞋?”

  张长庚赶紧跑过去,接过鞋子一看,瞬间就慌了神。

  这正是前几天他刚给张磊买的新鞋,鞋面上还印着卡通图案,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是磊磊的!是磊磊的!” 他激动地喊道,声音里满是恐惧,“王大爷,您在哪儿找到的?”

  王大爷指了指楼下的花坛:“我早上出来倒垃圾,看到这鞋就放在花坛边上,当时还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发现鞋里面好像有东西,我倒出来一看,是张纸条。”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起来的纸条,递给了张长庚。

  张长庚颤抖着双手接过纸条,小心翼翼地展开。

  只见纸条上面用黑色圆珠笔写着:“你儿平安,不要报警,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到扒鸡面馆门前树下找纸条。”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尖刀,扎在张长庚的心上。

  他拿着纸条的手不停地发抖,脸色苍白,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周围的亲戚朋友看到这张纸条,也都慌了神,有人提议赶紧报警,有人却担心报警会激怒绑匪,伤害张磊。

  张长庚看着手里的纸条,又想到儿子在绑匪手里,心里像被揪成了一团。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着周围的人说:“大家先别声张,也别报警,我先去扒鸡面馆看看情况。要是绑匪发现我们报警,或者告诉了别人,磊磊就危险了。”

  说完,他紧紧攥着那张纸条和儿子的旅游鞋,朝着扒鸡面馆的方向跑去。

  张长庚攥着那张写有 “扒鸡面馆门前树下找纸条” 的字条,脚步踉跄地往面馆赶。

  在那棵树下,他果然又找到一张纸条:“你儿平安,需带 6500 元,用纸包好,31 号上午 10 点送到祁安路的七路车车牌下。”

  “6500 元……” 张长庚倒吸一口凉气,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1989 年的 6500 元,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就算他是金海矿机研究所的副所长,平日里工资不算低,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也得好好凑一凑。

  可一想到儿子还在绑匪手里,他咬了咬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钱可以再赚,儿子不能有事!

  他揣好纸条,快步往家赶。路上,他脑子里反复琢磨着绑匪的要求,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绑匪只说让送钱,却没提后续怎么放孩子,也没说如果没按时送到会有什么后果,这种模糊的指令让他心里发慌。

  他是国企的领导,平日里接触过不少公安系统的人,深知警察的能力。

  可绑匪的警告就像一块石头压在他心上,他既怕报警害了儿子,又怕不报警让绑匪得寸进尺。

  纠结了半天,他深吸一口气,还是决定报警,他对妻子说:“报警!我相信警察能帮我们救回磊磊。

  而且我是国家干部,遇到这种事,更应该相信组织,相信法律。”

  于是张长庚立刻拿起家里的固定电话,拨通了金海市公安局的报警电话。

  电话接通后,他声音颤抖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包括张磊失踪的时间、地点,以及绑匪留下的两张纸条。

  没过多久,几名民警就赶到了张长庚家,,其中就有当时还年轻的吴玉良。

  带头的队长叫赵勇,五十多岁,脸上带着几分沉稳,他仔细查看了绑匪留下的纸条,又向张长庚询问了详细情况,包括张磊平时的作息、人际关系,以及张长庚在工作中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

  “赵警官,求求你们,一定要救救我的儿子!” 张磊的母亲李梅拉着赵勇的手,哭得泣不成声。

  赵勇拍了拍李梅的肩膀,语气坚定:“大姐,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现在最重要的是,咱们得按照绑匪的要求,先把钱准备好,然后在祁安路的七路车车牌附近布控,争取一举抓获绑匪,救回孩子。”

  接下来的时间,张长庚四处奔波,向亲戚朋友借钱,终于在 31 号早上10点前凑齐了 6500 元。

  他按照绑匪的要求,用一张旧报纸把钱仔细包好,揣在怀里,来到了七路车公交站。

  而更早的时候,赵勇带着十多名民警已经提前赶到了那里进行布控。

  祁安路是条老街道,两边都是低矮的平房,七路车公交站的站牌是一块铁皮牌子,立在路边的电线杆上。

  民警们有的扮成路人在站牌附近闲逛,有的躲在不远处的商店里,还有的埋伏在路边的巷子里,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只等绑匪出现。

  9 点 50 分,张长庚按照约定,来到了七路车公交站。他站在站牌下,双手紧紧攥着怀里的钱,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周围,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很快就到了 10 点,可绑匪却迟迟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