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国想了想,觉得许长生说得有道理,点了点头:“您这么一说,确实是这样。
那如果排除了这种可能,岂不是意味着张磊在被绑架的当晚就可能已经出了意外,被绑匪杀害了?”
“没错,当年的警方也有这样的判断。” 许长生语气沉重地说道,“从绑匪后来的行为来看,他们虽然一直在给张长庚发指令,索要赎金,却始终不露面,也不拿赎金,更没有让张长庚和张磊见面或者通话,这很不符合正常绑架案的逻辑。
如果张磊当时还活着,绑匪为了让张长庚相信孩子的安全,肯定会想办法证明这一点,比如让张磊说话,或者寄一张张磊的照片。
可他们什么都没做,这只能说明,张磊很可能在被绑架后不久就已经遇害了,绑匪后来的一系列操作,只是为了迷惑警方,掩盖杀人的事实。”
“可什么情况会造成张磊这么快遇难呢?” 孙怡皱着眉头,满脸疑惑,“这完全不符合一般绑架案的特点啊。
通常来说,绑匪的目标是赎金,在没拿到钱之前,他们会尽量保证人质的安全,毕竟人质是他们索要赎金的筹码。
而且,人质的家人随时可能要求看到或听到人质的声音,确认人质安全后才会给钱。绑匪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为什么还要这么快杀害张磊呢?”
许长生也陷入了思索,这个问题确实是这起案子的关键疑点之一。
他一边走,一边在脑子里梳理各种可能性:“会不会是张磊在被绑架后反抗得太激烈,惹怒了绑匪,绑匪气急败坏,才痛下杀手?
毕竟张磊当时已经七岁半了,有了自己的意志,遇到危险肯定会挣扎、哭闹。”
“可就算张磊反抗,绑匪也应该有控制他的方法啊。” 马卫国反驳道,“比如用绳子把他的手脚绑起来,或者在他嘴里塞一团布,让他不能动、不能喊,这样既不会伤害他,又能控制住他,这是绑匪最常用的手段。”
“你说到点子上了。” 许长生停下脚步,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案卷里明确记载,法医在对张磊的尸体进行检查时,没有发现他身上有被捆绑过的痕迹,比如手腕、脚踝处的勒痕,而且在案发现场和附近区域,警方也没有找到任何用来捆绑他的绳子、布条,或者用来塞他嘴巴的东西。
这就很奇怪了 —— 如果绑匪是有预谋的绑架,怎么会不准备这些控制人质的工具?”
孙怡和马卫国都沉默了,这个疑点确实让人费解。
如果绑匪没有准备控制工具,要么是他们太业余,根本没考虑到这些;要么,就是这起案子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起单纯的绑架案。
“难道这个绑匪这么业余?” 孙怡小声嘀咕道,可话一出口,她自己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不对,从绑匪后来留下的 18 张纸条,以及频繁变换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的行为来看,他的反侦察意识很强,做事也很有条理,不像是个业余的罪犯。”
许长生点了点头,赞同孙怡的看法:“没错,绑匪的一系列操作,虽然看起来像是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但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心策划,比如选择的纸条投放地点、打电话的时间和频率,都能看出他的谨慎和狡猾。
这样的人,不可能想不到要准备控制人质的工具。”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起来,说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所以,会不会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起绑架案?
绑匪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赎金,而是为了杀害张磊,而后面的绑架、索要赎金、投放纸条等一系列行为,都只是为了把这起杀人案伪装成绑架案,混淆警方的调查方向?”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凶手会不会跟张长庚或他的妻子吴晓娥有仇?他总不至于跟小张磊有仇吧?”孙怡问。
许长生点点头:“有这个可能。但这种情况当时的专案组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把张长庚所在的研究所和吴晓娥所在的单位的同事都进行过逐一的问话和细致的分析,没有发现有明显疑点的嫌疑人。”
“那难不成这是一起临时起意的犯罪行为?”马卫国叹了口气说道,“最怕这种罪犯,偶然地出现在犯罪现场,犯了罪就永远地离开了那里,没有目击证人,没有监控,更没有留下物证,你们说怎么才能找到他?”
马卫国的这种担心正是当年的赵勇队长和现在的许长生所担心的情况,作为经验丰富的刑警,他们不怕案件复杂,就怕案件无厘头。
但幸运的是这个案件罪犯虽然没有留下什么犯罪时的证物,但他还是在随后与张长庚的交互中留下了不少的证据——18张纸条,和张磊嘴里的血迹。
        那如果排除了这种可能,岂不是意味着张磊在被绑架的当晚就可能已经出了意外,被绑匪杀害了?”
“没错,当年的警方也有这样的判断。” 许长生语气沉重地说道,“从绑匪后来的行为来看,他们虽然一直在给张长庚发指令,索要赎金,却始终不露面,也不拿赎金,更没有让张长庚和张磊见面或者通话,这很不符合正常绑架案的逻辑。
如果张磊当时还活着,绑匪为了让张长庚相信孩子的安全,肯定会想办法证明这一点,比如让张磊说话,或者寄一张张磊的照片。
可他们什么都没做,这只能说明,张磊很可能在被绑架后不久就已经遇害了,绑匪后来的一系列操作,只是为了迷惑警方,掩盖杀人的事实。”
“可什么情况会造成张磊这么快遇难呢?” 孙怡皱着眉头,满脸疑惑,“这完全不符合一般绑架案的特点啊。
通常来说,绑匪的目标是赎金,在没拿到钱之前,他们会尽量保证人质的安全,毕竟人质是他们索要赎金的筹码。
而且,人质的家人随时可能要求看到或听到人质的声音,确认人质安全后才会给钱。绑匪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为什么还要这么快杀害张磊呢?”
许长生也陷入了思索,这个问题确实是这起案子的关键疑点之一。
他一边走,一边在脑子里梳理各种可能性:“会不会是张磊在被绑架后反抗得太激烈,惹怒了绑匪,绑匪气急败坏,才痛下杀手?
毕竟张磊当时已经七岁半了,有了自己的意志,遇到危险肯定会挣扎、哭闹。”
“可就算张磊反抗,绑匪也应该有控制他的方法啊。” 马卫国反驳道,“比如用绳子把他的手脚绑起来,或者在他嘴里塞一团布,让他不能动、不能喊,这样既不会伤害他,又能控制住他,这是绑匪最常用的手段。”
“你说到点子上了。” 许长生停下脚步,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案卷里明确记载,法医在对张磊的尸体进行检查时,没有发现他身上有被捆绑过的痕迹,比如手腕、脚踝处的勒痕,而且在案发现场和附近区域,警方也没有找到任何用来捆绑他的绳子、布条,或者用来塞他嘴巴的东西。
这就很奇怪了 —— 如果绑匪是有预谋的绑架,怎么会不准备这些控制人质的工具?”
孙怡和马卫国都沉默了,这个疑点确实让人费解。
如果绑匪没有准备控制工具,要么是他们太业余,根本没考虑到这些;要么,就是这起案子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起单纯的绑架案。
“难道这个绑匪这么业余?” 孙怡小声嘀咕道,可话一出口,她自己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不对,从绑匪后来留下的 18 张纸条,以及频繁变换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的行为来看,他的反侦察意识很强,做事也很有条理,不像是个业余的罪犯。”
许长生点了点头,赞同孙怡的看法:“没错,绑匪的一系列操作,虽然看起来像是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但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心策划,比如选择的纸条投放地点、打电话的时间和频率,都能看出他的谨慎和狡猾。
这样的人,不可能想不到要准备控制人质的工具。”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起来,说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所以,会不会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起绑架案?
绑匪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赎金,而是为了杀害张磊,而后面的绑架、索要赎金、投放纸条等一系列行为,都只是为了把这起杀人案伪装成绑架案,混淆警方的调查方向?”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凶手会不会跟张长庚或他的妻子吴晓娥有仇?他总不至于跟小张磊有仇吧?”孙怡问。
许长生点点头:“有这个可能。但这种情况当时的专案组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把张长庚所在的研究所和吴晓娥所在的单位的同事都进行过逐一的问话和细致的分析,没有发现有明显疑点的嫌疑人。”
“那难不成这是一起临时起意的犯罪行为?”马卫国叹了口气说道,“最怕这种罪犯,偶然地出现在犯罪现场,犯了罪就永远地离开了那里,没有目击证人,没有监控,更没有留下物证,你们说怎么才能找到他?”
马卫国的这种担心正是当年的赵勇队长和现在的许长生所担心的情况,作为经验丰富的刑警,他们不怕案件复杂,就怕案件无厘头。
但幸运的是这个案件罪犯虽然没有留下什么犯罪时的证物,但他还是在随后与张长庚的交互中留下了不少的证据——18张纸条,和张磊嘴里的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