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失踪的女保姆(14)-《许长生探案III之海泊河碎尸》

  二次搜查结束后,刑侦支队的警员们立刻按照许长生的部署,投入到新的调查工作中。

  马卫国带着两名警员,负责调查朱秀珍和张国江的老乡,寻找那个 “高个子、名字中带有‘每’字” 的男人。

  他们先是联系了张国江,从他口中得知,他们老家荣成市有不少人在金海打工,大多集中在建筑行业和服务业。

  “张国江,你再仔细想想,在你认识的老乡里,有没有个子比较高,名字里带‘每’字的?比如‘海’‘梅’之类的同音字也算。” 马卫国在电话里耐心地问道。

  张国江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才缓缓说道:“我想了半天,真没有啊。我们老家那边,名字里带‘每’字的人本来就少,更别说高个子的了。

  而且我认识的老乡,都是一起出来打工的,大家平时都有联系,没听说有谁跟秀珍有过金钱往来,更没听说有人向她借钱。”

  挂了张国江的电话,马卫国又联系了几个张国江夫妇在金海的荣成籍老乡,一一询问情况,可得到的答案都一样,没人认识符合条件的男人。

  “看来只能从线人那里入手了。” 马卫国叹了口气,拨通了一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那头的线人叫老鬼,在金海的劳务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认识不少各行各业的人,消息灵通。

  “马警官,找我有事?” 老鬼的声音带着几分警惕。

  “老鬼,我问你个事,最近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荣成来的高个子男人,名字里带‘每’字,大概二十到三十岁左右,可能跟一个叫朱秀珍的保姆有过金钱往来?” 马卫国问道。

  老鬼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荣成来的高个子?名字带‘每’字?我没什么印象。不过我可以叫兄弟们到各个地方帮你问问,有消息了就给你打电话。”

  接下来的两天,马卫国一边等待老鬼的消息,一边带着警员在荣成籍老乡集中的工地、出租屋进行走访。

  他们走遍了金海市区及周边的十几个工地,询问了上百名工人,可始终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人。

  老鬼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说他问遍了劳务市场的人,都没人认识这样一个男人。

  与此同时,孙怡也带着警员前往了荣成市朱秀珍的老家。他们先是找到了朱秀珍的父母,向他们了解朱秀珍的社会关系。

  朱秀珍的母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一提到女儿就泣不成声:“秀珍从小就懂事,在村里人缘也好,没跟谁红过脸,怎么就突然没了呢?警察同志,你们一定要找到凶手啊!”

  孙怡安慰了老人几句,接着问道:“阿姨,您想想,秀珍在老家的时候,有没有认识个子比较高,名字里带‘每’字的人?比如同学、邻居之类的。”

  朱秀珍的母亲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啊,我们村还有秀珍的同学里,都没有名字带‘每’字的高个子。秀珍结婚后,除了跟张国江出去打工,很少跟别的男人来往,怎么会有人跟她借钱呢?”

  孙怡又去了朱秀珍曾经就读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找到了她的老同学和老师。

  “朱秀珍?我记得她,那时候她学习成绩一般,但人很文静,不爱说话。” 朱秀珍的高中班主任回忆道,“她的同学里,好像没有个子特别高,名字带‘每’字的男生。”

  孙怡带着警员在荣成老家走访了两天,排查了朱秀珍的亲戚、同学、邻居,甚至还去了她曾经打工过的小工厂,可依旧没有任何收获。

  那个 “高个子、名字带‘每’字” 的男人,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小郑留在景峰雅苑,继续向小区居民了解情况。他每天都在小区里转悠,跟保安、保洁员、业主聊天,询问有没有人见过那个高个子戴墨镜的男人。

  “我想想啊,好像是见过一个戴墨镜的高个子男人,大概在一个多月前,经常在小区门口徘徊。” 小区的保洁员张阿姨回忆道,“不过他每次都戴着墨镜或口罩,看不清脸,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后来就没再见过了。”

  “那你还记得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吗?比如穿着、发型,或者有没有跟什么人一起出现过?” 小郑连忙问道。

  张阿姨摇了摇头:“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发型是短发,总是一个人来来回回地走,也不跟人说话。我还以为是哪个业主的朋友,就没太在意。”

  小郑又询问了其他几位居民,有人说见过,有人说没见过,能提供的信息都非常有限。两天的排查下来,依旧没有任何进展。

  当马卫国、孙怡和小郑带着调查结果回到刑侦支队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沮丧。

  “许队,我们查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都没有找到那个‘高个子、名字带 “每” 字’的男人,会不会是我们的方向错了?” 马卫国坐在许长生对面,语气有些沉重地说道。

  许长生看了看三人,却并没有因为他们调查没有进展而感到沮丧。

  他拿起桌上的案卷,翻到关于那个高个子男人的记录,意味深长地说道:“大家的工作不会白做,既然在朱秀珍的荣成老乡中没找到这个人,那么他很可能原本就不属于这个人群?这朝着我猜想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

  孙怡一听,好奇地问:“师父,你心里已经有了那个人的大致目标?”

  许长生微微点头:“有是有,但是还需要一些证据。”

  就在这时,技侦处的老刘推门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那张皱巴巴的纸条,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

  看到老刘,许长生立刻站起身:“老刘,纸条的鉴定结果怎么样?能看清上面的字迹吗?”

  老刘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许队,情况不太乐观。这张纸条当时应该是完全展开的,在洗涤过程中被水泡了太久,还被反复揉搓,那些看不清的地方已经完全糊成一片,就算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也看不到任何原先的字迹了。”

  “是嘛。”

  许长生刚想继续问,老刘又开口了:“不过,我在这张纸条上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