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呢?你喜欢吗?-《捏光的猫》

  晚饭后,秦朗月端出一盘切得整齐的水果,轻轻放在茶几上。

  灯光从天花板上洒下来,在晶莹的果肉上映出微微的光泽。

  柳若宁拿起一瓣已经剥好的柚子,语气温和地问。

  “拍摄还顺利吗?”

  秦韵靠向母亲身边,声音里带着惬意。

  “挺顺利的。他们拍了爷爷揉泥、选土,还有我做陶的样子”

  秦朗月摘下眼镜,用衣角轻轻擦拭镜片

  “是电视台的人?”

  “是一个摄影工作室,负责人叫钱希”

  秦韵边说,边将手里刚剥好的橘子自然地递给父亲。

  “他们是在做一个宣传城市文化的比赛项目。”

  柳若宁微微前倾,带着些许好奇问道,“负责人年纪不大?”

  “嗯,挺年轻的。”秦韵轻声回应。

  秦朗月将一瓣橘子送入口中,咀嚼了几下又问。

  “你爷爷那脾气,没给人家难堪吧?他要是看不对眼,可是连话都懒得搭。”

  秦韵向后靠进沙发背,回忆钱希和秦守礼的第一次见面,好像也没有不待见,嘴角不自觉弯了弯。

  “他们处得还不错。爷爷跟他讲‘醒土’的道理,说就像发面要等待酵母慢慢起作用……他听得很专注,还拿了本子记笔记。”

  她停顿一下,像是回想起某个画面。

  “后来爷爷带他去后山选土,他一路跟着,问得仔细。爷爷后来还说,他‘有点像真心来学手艺的学生’。”

  秦朗月点了点头,语气中多了几分赞许。

  “有人愿意静下心拍这些传统手艺,是好事。现在肯认真看、认真学的年轻人不多了。”

  秦韵垂下眼,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沙发纹路,声音不大却清晰。

  “是啊,他确实……做每件事都很认真。”

  ------

  秦韵推开“云泥”的门,风铃“叮铃”一声轻轻晃动,清脆的响声在安静的空间里漾开。

  “店长回来啦!”

  小圆正蹲在木架旁,手里拿着一块软布,仔细擦拭一只青釉盘。听见门响,她抬起头,布巾擦过盘沿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店长你可算回来了,我们这两天都在念叨你呢。”

  岁岁原本坐在柜台后面,面前摊开一本订单簿。听到动静,她笔尖一顿,抬起头朝秦韵笑了笑。

  “是啊,特别想你。”

  她站起身,很自然地接过秦韵肩上的帆布包,把它放在柜台边的藤椅上,又拿起订单簿递过来,用指尖在某一行上圈了圈。

  “王姐订的那套茶具,坯子已经晾得差不多了,明天可以上釉。”

  秦韵低头看了看,点头道:“好,这两天辛苦你们了。”

  她从帆布包里取出一个方方正正的纸盒子,打开油纸包,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桂花糕,微黄的糕体上撒着白糖和细碎的桂花,散发淡淡的甜香。

  “桂花糕,快来尝尝。”

  岁岁眼睛一亮,迅速在围裙上蹭了蹭手,捏起一块就咬了一口,含混地说。

  “唔……比之前的甜,奶奶是不是加了蜜饯?”

  秦韵笑着点点头,转身朝门口走去,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回头问。

  “对了,这几天门外放猫粮的事没忘吧?”

  “没忘没忘”

  岁岁嘴里还嚼着糕,快步跟过来,指向门外台阶一角。

  “每天都放了一小包。瞧,那只粗瓷碗还在老地方,今早我看已经空了,肯定是被吃光了。”

  小圆也走过来,手里捏着半块糕,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上面的桂花瓣,轻声补充。

  “我们怕小猫觉得太低了,还在下面垫了块小木板。”

  秦韵推开玻璃门,低头看向台阶角落。那只她烧坏后洗净再利用的粗瓷碗果然还在原处,下面垫了小木板,碗底还沾着些许猫粮碎屑。

  “那就好”

  她像是放下心来,语气也轻松许多,“谢谢你们记得。”

  小圆一边嚼着糕一边好奇。

  “店长,你怎么知道这附近有猫的?我们这几天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秦韵也拿起一块桂花糕,语气温和。

  “之前偶尔见过一次,是只小三花,胆子有点小。”

  岁岁轻声接话,“三花猫可是猫中的小美人呢。”

  三人闲聊几句后,便各自回到工作台。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照在靠窗的长案上。

  案上摆着几只刚捏好的茶杯素坯,坯体未干,杯口还留着清晰的指痕。

  旁边散放着几把竹制修坯刀,刀身上沾着湿润的泥屑。

  小圆拿起其中一只杯子,有些不确定地递过来。

  “店长你看,这是我试着捏的波浪口,但总觉得弧度不太对。”

  秦韵接过来,指尖轻轻抚过杯沿,感受着陶土微凉的触感“左边这道弯可以再收一点,不用那么陡,烧出来会更匀称。”

  没到周末,“云泥”里客人稀稀拉拉的。小圆和岁岁两人应付得过来。

  秦韵在里间的工作间,靠窗的木桌上摊着几张稿纸,旁边堆着半块揉好的陶土,用湿布盖着,边角微微发潮。

  她正对着手机屏幕,和杜慧语音。

  “杜阿姨,‘风’主题的三个装饰瓶,刚才发的草图您看了吗?用月白釉,保留瓶身刻细纹路,就像被风吹过”

  手机那头夹杂着微微乐器声。

  “小韵做的我放心,草图我看了,很不错”

  秦韵笑着说,“就是因为您的信任,所以要做的更好”

  “你按你的感觉做,阿姨相信你的眼光!之前在你这里做的我很喜欢,天天都看不腻”

  “十五天能赶出来?”

  “能,我这两天先捏坯,晾干得三天,上釉两天,入窑烧两天,中间留几天调整,来得及。”

  秦韵把稿纸叠好,放进桌角的文件夹,又翻开记录本,笔尖在“月白釉、青灰釉、淡赭石釉各一罐,老黄土五斤”下面画了个勾。

  挂了语音,她又翻了翻其他订单,在“李姐订的猫爪杯”旁写“周三上釉”,在“张先生的茶具套组”旁标“坯已晾透,明天修坯”。

  等把本子合上,窗外的太阳已经斜到西边,在墙上投下的影子比刚才长了半截。

  秦韵伸了个懒腰,后腰有点酸,她用手捶了捶,刚要起身,手机“叮咚”响了一声。

  屏幕亮起来,是微信新消息,是钱希。

  这还是加了微信后,他第一次发消息。

  秦韵的手指在手机边缘蹭了蹭,有点热。

  她点开对话框,对方发了几张图片。

  她一张一张点开看,有和爷爷一起泥塑的、有她自己的、和奶奶在厨房的、后面几张是在望月山的。

  这些照片,好多都不是拍摄时拍的。

  秦韵的心跳有点快,指尖划屏幕的速度慢下来。

  她翻来覆去看了两遍,手指停在输入框,想打字,又不知道说什么。

  说“谢谢”?会不会太敷衍了。

  说“拍得真好”?会不会太直白?

  她打了“谢谢,照片拍得很”,后面想加“自然”,又删了,改成“好看”,觉得还是别扭,干脆全删了,手指在屏幕上悬着。

  正纠结着,手机又“叮咚”响了。

  钱希发了条消息:“在写八百字感想?”

  秦韵的心跳漏了一拍,像是被看穿了似的,脸颊有点热,她赶紧回。

  “谢谢”

  发出去又觉得太急,想补句什么,那边已经回了。

  “你和你爷爷奶奶都很上相。”

  她看着屏幕,忽然笑了,指尖在屏幕上敲。

  “我奶奶肯定喜欢,要是看了肯定会想当面夸你”

  过了一会,那边回了。

  “你呢?”“你喜欢吗?”

  手里的手机差点从手里滑下去,她下意识攥紧,指腹硌在手机边缘的棱上。

  眼睛还盯着屏幕眨了两下,才慢慢眨第三下,回道。

  “拍的很好,我很喜欢”

  钱希很快回了。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