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意入了一趟青楼除了受罪也多长了不少见识。
为避免被宗族胡乱配人谋夺家产去了尼姑庵带发修行。
宗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地位超然的所在。
有老尼姑出面许家族人还真不敢到寺庙去抢人。
不过她家的铺子房子和土地却带不走只得便宜宗族的人免费用着。
她想的倒挺好,只要不过户这东西永远是她的。
等将来韩公子来找她肯定会赶走那些人再还回来。
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她能攀上韩云泽是因为韩云泽够傻没心眼。
同样的,一个看事情只看表面脑子简单的人根本想不到她有钱有房子还能过的不好。
韩棋已经警告他老婆跟朋友不能共存。
那朋友都安顿好了有好日子过了他当然不会再想起。
许知意等了一年多手中的银钱渐渐耗光。
眼看着榨不出什么油水了老尼姑立刻变脸直接把她关了起来。
直到此时许知意才知道这座庵堂并非什么佛门清净之地而是打着尼姑的幌子做着皮肉生意。
她每日窝在后山小院吃斋念经根本没注意前头来的香客是男是女。
现在才知道对方拜的是欢喜佛说什么都晚了。
午夜梦回她也曾后悔过。
如果她当初没起歪心思是不是结局不一样。
应该会吧。
韩公子的堂弟挥挥手就能扳倒知府那说明韩家肯定是相当了不得的存在。
好歹相识一场。
自己要是不作妖的话不管是韩夫人还是韩公子的堂弟应该都不会吝啬一点银钱一句话。
只可惜自己把路走绝了。
现在想来那位知府不肯见自己八成是韩公子的堂弟说过什么。
还是九儿看的透。
自己这样无根浮萍跟人家正经夫人耍小心思根本就是找死。
难怪那位夫人没吵没闹直接就走了,感情是算准了她这样的翻不出什么风浪。
许知意在翠红楼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脱离妓院不再每日接客。
本来有机会实现,可最终因为贪心不足再次过上了卖肉的生活。
她没勇气自杀就这么一日日盼着熬着,没过几年染上脏病被一领破席卷着扔进了乱葬岗。
有句话叫不打馋的不打懒的专打不开眼的。
论贪心论耍心机九儿比许知意更甚,可人家最大的优点就是识时务看得清形势能屈能伸。
该怂的时候怂该勇的时候勇,只谈利益,仁义道德和脸皮都可以随时踩在脚底下。
九儿这样的人在妓院能混的风生水起在外面也不差。
适者生存,九儿离开许知意后很快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吴忧不是言而无信的人。
商队多带个人不过是举手之劳他犯不上跟个苦命女人较劲。
九儿为人机灵嘴甜讨喜又豁得出去。
进了商队后既不自怨自艾也不端着老板塞进来的架子很快跟那些人打成一片。
吴忧只让手下人到邓州城烟雨别院接个女人带去南诏边城给个工作并没交代九儿的身份。
这丫头套出话来之后也没再提自己的过往随便编了个故事。
只说是跟吴公子一位朋友相识属于人托人,顺便还打听了不少吴忧的事。
从小生活在青楼笼络男人几乎是九儿的本能套话更是一套一个准。
知道吴忧的身份后九儿吓得连做几天噩梦心里一阵阵后怕。
很多事情就是一层窗户纸。
你不往那方面想很多线索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一旦给你划定范围了,只要不傻猜也能猜出个八九分。
吴忧是国舅,他是公主独子认可的妹妹只有当今太后。
而陛下以前就姓韩,是后来承接前朝的皇位才改姓夏的。
太上皇心智不全也不是秘密,各种线索串联起来由不得九儿不多想。
至于说为啥以前没联想那不是应该的么。
韩是大姓,地主家的傻儿子也不是稀缺品种。
谁会想到太上皇离家出走还逛青楼啊,做梦她都不敢这么做。
难怪韩公子的夫人抬手就敢要人命也难怪稳如磐石的孙知府一天就被人彻底扳倒。
在权势上两方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估计她离来这几天整个朱家和孙家已经被连根拔起。
只是可惜了许知意的执着。
不管韩公子有没有心思皇家都不可能让太上皇跟个妓女扯上关系。
不辞而别也好,只要那丫头不犯蠢还能有两年富足日子可过。
若是真带走的话估计连几天都活不了。
九儿一向拿得起放得下。
无论是许知意好坏她都管不了了也没再纠结,更加用心的讨好商队主管想谋个好差事。
国舅爷的生意做的很大又有权有势。
只要她老老实实在对方的产业里干活儿起码衣食无忧比她自己闯荡安全多了。
九儿能猜到吴忧不是单纯的想帮忙是想确保自己在人家的监控之内。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
人家没杀人灭口一劳永逸已经算厚道了自己得知足。
九儿心态是真的好,干一行爱一行研究一行从来不拧巴。
这一路上跟着商队的人学南诏语言学边城方言打听那边的风俗习惯和物价每日都在学东西。
人美嘴甜手脚勤快的姑娘在哪儿都讨人喜欢。
等到了边城,商队管事一口一个九妹把她安排进了一个老掌柜管着的珠宝店。
对外说是自己寡居的妹妹让给多照应着。
半路上就已经学的七七八八九儿很快上手,没两年老掌柜退下来九儿正式接手了一间店铺做了老板娘。
这里跟南诏接壤风气开放追求九儿的鳏夫和小伙子都不少。
九儿怕自己在青楼吃了太久的药已经不能生选了个带着两儿一女的年轻主簿。
那人长得好脾气好有正经工作无不良嗜好还父母双亡。
三个孩子也被教的善良懂事乖巧听话,只可惜为亡妻治病耗尽家财这才耽误了。
倒也不是没人给说亲。
只是差不多的姑娘嫌弃对方有三个孩子怕将来自己生的孩子。
相差太多的那主簿也不愿将就。
九儿很会做生意,在边城三年除了基本工资光提成就拿了几百两完全不在意男方有没有钱。
再说她又不会辞去这份工作,只要在国舅爷的店里当掌柜她根本不用怕男方吞她嫁妆。
别看主簿是公务员。
她九姑娘在这城里接触过的高官富商夫人不知凡几人脉不是一般的广。
想收拾一个小小主簿不过是跟那些一起打牌的太太们哭诉几句的事。
好在九儿运气不错。
那男人确实是个好丈夫三个孩子也极其孝顺。
或许是心情开阔了又几年没接触那些虎狼之药,九儿离开邓州城的第5年竟然有孕。
三个孩子知道自家吃用都是后娘给的也没什么嫉妒对新弟弟关爱有加。
夫妻合顺子女省心日子富裕,九儿安度晚年活了70多岁。
闭眼时儿孙绕膝含笑而终。
为避免被宗族胡乱配人谋夺家产去了尼姑庵带发修行。
宗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地位超然的所在。
有老尼姑出面许家族人还真不敢到寺庙去抢人。
不过她家的铺子房子和土地却带不走只得便宜宗族的人免费用着。
她想的倒挺好,只要不过户这东西永远是她的。
等将来韩公子来找她肯定会赶走那些人再还回来。
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她能攀上韩云泽是因为韩云泽够傻没心眼。
同样的,一个看事情只看表面脑子简单的人根本想不到她有钱有房子还能过的不好。
韩棋已经警告他老婆跟朋友不能共存。
那朋友都安顿好了有好日子过了他当然不会再想起。
许知意等了一年多手中的银钱渐渐耗光。
眼看着榨不出什么油水了老尼姑立刻变脸直接把她关了起来。
直到此时许知意才知道这座庵堂并非什么佛门清净之地而是打着尼姑的幌子做着皮肉生意。
她每日窝在后山小院吃斋念经根本没注意前头来的香客是男是女。
现在才知道对方拜的是欢喜佛说什么都晚了。
午夜梦回她也曾后悔过。
如果她当初没起歪心思是不是结局不一样。
应该会吧。
韩公子的堂弟挥挥手就能扳倒知府那说明韩家肯定是相当了不得的存在。
好歹相识一场。
自己要是不作妖的话不管是韩夫人还是韩公子的堂弟应该都不会吝啬一点银钱一句话。
只可惜自己把路走绝了。
现在想来那位知府不肯见自己八成是韩公子的堂弟说过什么。
还是九儿看的透。
自己这样无根浮萍跟人家正经夫人耍小心思根本就是找死。
难怪那位夫人没吵没闹直接就走了,感情是算准了她这样的翻不出什么风浪。
许知意在翠红楼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脱离妓院不再每日接客。
本来有机会实现,可最终因为贪心不足再次过上了卖肉的生活。
她没勇气自杀就这么一日日盼着熬着,没过几年染上脏病被一领破席卷着扔进了乱葬岗。
有句话叫不打馋的不打懒的专打不开眼的。
论贪心论耍心机九儿比许知意更甚,可人家最大的优点就是识时务看得清形势能屈能伸。
该怂的时候怂该勇的时候勇,只谈利益,仁义道德和脸皮都可以随时踩在脚底下。
九儿这样的人在妓院能混的风生水起在外面也不差。
适者生存,九儿离开许知意后很快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吴忧不是言而无信的人。
商队多带个人不过是举手之劳他犯不上跟个苦命女人较劲。
九儿为人机灵嘴甜讨喜又豁得出去。
进了商队后既不自怨自艾也不端着老板塞进来的架子很快跟那些人打成一片。
吴忧只让手下人到邓州城烟雨别院接个女人带去南诏边城给个工作并没交代九儿的身份。
这丫头套出话来之后也没再提自己的过往随便编了个故事。
只说是跟吴公子一位朋友相识属于人托人,顺便还打听了不少吴忧的事。
从小生活在青楼笼络男人几乎是九儿的本能套话更是一套一个准。
知道吴忧的身份后九儿吓得连做几天噩梦心里一阵阵后怕。
很多事情就是一层窗户纸。
你不往那方面想很多线索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一旦给你划定范围了,只要不傻猜也能猜出个八九分。
吴忧是国舅,他是公主独子认可的妹妹只有当今太后。
而陛下以前就姓韩,是后来承接前朝的皇位才改姓夏的。
太上皇心智不全也不是秘密,各种线索串联起来由不得九儿不多想。
至于说为啥以前没联想那不是应该的么。
韩是大姓,地主家的傻儿子也不是稀缺品种。
谁会想到太上皇离家出走还逛青楼啊,做梦她都不敢这么做。
难怪韩公子的夫人抬手就敢要人命也难怪稳如磐石的孙知府一天就被人彻底扳倒。
在权势上两方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估计她离来这几天整个朱家和孙家已经被连根拔起。
只是可惜了许知意的执着。
不管韩公子有没有心思皇家都不可能让太上皇跟个妓女扯上关系。
不辞而别也好,只要那丫头不犯蠢还能有两年富足日子可过。
若是真带走的话估计连几天都活不了。
九儿一向拿得起放得下。
无论是许知意好坏她都管不了了也没再纠结,更加用心的讨好商队主管想谋个好差事。
国舅爷的生意做的很大又有权有势。
只要她老老实实在对方的产业里干活儿起码衣食无忧比她自己闯荡安全多了。
九儿能猜到吴忧不是单纯的想帮忙是想确保自己在人家的监控之内。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
人家没杀人灭口一劳永逸已经算厚道了自己得知足。
九儿心态是真的好,干一行爱一行研究一行从来不拧巴。
这一路上跟着商队的人学南诏语言学边城方言打听那边的风俗习惯和物价每日都在学东西。
人美嘴甜手脚勤快的姑娘在哪儿都讨人喜欢。
等到了边城,商队管事一口一个九妹把她安排进了一个老掌柜管着的珠宝店。
对外说是自己寡居的妹妹让给多照应着。
半路上就已经学的七七八八九儿很快上手,没两年老掌柜退下来九儿正式接手了一间店铺做了老板娘。
这里跟南诏接壤风气开放追求九儿的鳏夫和小伙子都不少。
九儿怕自己在青楼吃了太久的药已经不能生选了个带着两儿一女的年轻主簿。
那人长得好脾气好有正经工作无不良嗜好还父母双亡。
三个孩子也被教的善良懂事乖巧听话,只可惜为亡妻治病耗尽家财这才耽误了。
倒也不是没人给说亲。
只是差不多的姑娘嫌弃对方有三个孩子怕将来自己生的孩子。
相差太多的那主簿也不愿将就。
九儿很会做生意,在边城三年除了基本工资光提成就拿了几百两完全不在意男方有没有钱。
再说她又不会辞去这份工作,只要在国舅爷的店里当掌柜她根本不用怕男方吞她嫁妆。
别看主簿是公务员。
她九姑娘在这城里接触过的高官富商夫人不知凡几人脉不是一般的广。
想收拾一个小小主簿不过是跟那些一起打牌的太太们哭诉几句的事。
好在九儿运气不错。
那男人确实是个好丈夫三个孩子也极其孝顺。
或许是心情开阔了又几年没接触那些虎狼之药,九儿离开邓州城的第5年竟然有孕。
三个孩子知道自家吃用都是后娘给的也没什么嫉妒对新弟弟关爱有加。
夫妻合顺子女省心日子富裕,九儿安度晚年活了70多岁。
闭眼时儿孙绕膝含笑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