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是任性。
沈婉宁按照一天三顿饭的频率在海边最好的酒楼一连吃了10天。
早上瑶柱干贝海鲜粥中午晚上是各种名贵鱼虾蟹。
酒楼老板脸上褶子都要笑开了,每天早早的让伙计码头等着什么贵收什么。
以往不敢下手的昂贵海货这回连眼睛都不眨。
越是高端的食材越好料理,只要掌握好火候食材够新鲜什么都不加都好吃。
沈婉宁算是老板开店以来最好说话的客人,只要食材新鲜味道好连价都不问不管多贵都吃。
老板满意吃货也满意,不过这份和谐很快被打破。
沈婉宁一早收拾好刚一出门就见街上乱糟糟的,人们三三两两窃窃私语满面愁容。
到了酒楼看掌柜的跟伙计也一副死了爹的样子随口问了一句。
掌柜的红着眼叹了口气,“昨晚沙头村和李家湾都遭了倭寇。
村子祸害的不成样子渔船屋子烧了大半。
在下的小妹就嫁在沙头村,俩外甥都没了小外甥女也被倭寇掳走了。
对不住了小公子,估计这几天我们都要搬走避风头。
答应您的鱼恐怕……”
“倭寇……是海盗?官府不管么?”
“倭寇也是海盗但跟海盗还有些许不同。
海盗有一部分是咱们永安人,要么是犯了事儿的逃犯要么是在家乡混不下去了去海上讨生活。
就跟内地落草为寇差不多,靠抢劫过路渔船商船混日子。
那些人也坏,但人数不够通常不敢上岸也一般不祸害渔村。
甚至这些村子打鱼的有些跟他们有联系帮着带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物资。
海岛日子难熬什么都靠从外面买。
他们光守着钱也买不来东西不敢把渔民得罪的太狠。
再说打鱼的又没啥钱守着岛他们也不缺鱼吃,抢劫的大头儿还是商船。
粮食布匹金银珠宝留下,像是些瓷器家具之类容易坏还用不了那么多的托渔民带出来卖掉。
可那倭寇不一样。
倭寇是倭国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来一趟就是几百上千人。
昨日那两个村子被抢被劫那是打前哨的,把人跟物资劫到最近的海岛做中转等着大部队。
三年前那次对方来了两千多人直接推到了咱这镇子上。
能抢走的都抢走了,除了房子还在咱这桌椅板凳都是后来新打的。
小公子您也快回家吧,说不准什么时候倭寇来了躲都躲不掉。”
“两千多人,这个规模应该算是发动战争了吧。
官府是吃干饭的他们不上报?”
“报啊,怎么会不报!”
掌柜的提起这事儿老泪纵横手都直打颤,
“从咱们这儿到京城快马加鞭也得四天左右,等朝廷发兵倭寇早就退了。
原先有一任知府不做人靠着谎报倭寇进犯的消息要朝廷免税要军饷被发现了。
后来朝廷对这个查的特别严,除非是抓到百名以上倭寇否则根本就不认可。
府衙那点儿人根本挡不住连几个活口都抓不到。
朝廷派兵来了没见到倭寇的影子从上到下的官员都得担责。
一来二去的这事儿就没人管了。
县衙府衙都恨不得搬到其他州府边上就让我们自生自灭。”
沈婉宁懂了,这不就是后世的小日子么。
农忙的时候该种地种地闲了组织一大批青壮来邻居家烧杀抢掠。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倭寇抢劫没有固定规律也没有固定时间朝廷又不可能在此地驻扎大量军队白吃粮。
可不住军的话两三千人上岸指望着渔村的青壮和少量府兵根本拦不住一下子成了个死循环。
妈蛋的,吃个饭都不让人消停。
沈婉宁本来想用美食治愈受伤的心灵,既然有人要剥夺她享受美食的权利那她也不介意转换另一种方式发泄。
比如抽空灭个族什么的。
也不知道这里的倭国跟后世的小日子岛是不是差不多。
如果是的话她记的那岛上有白银矿,稍微费点事打下来好像也不亏。
沈婉宁一向想一出是一出。
吃完早饭付了钱淡定的告诉老板没必要搬家因为她会出手然后在老板莫名其妙的眼神中离开小镇。
如果早知道有倭寇这事儿她可以直接雇一艘船先去那岛上转转。
语言不通根本不是事儿,听不懂就当是猴子在叫。
至于叫的是救命还是投降都无所谓反正她也没打算留活口。
只可惜知道的太晚了。
前哨站都打好说明对方已经在来的路上,海岸线太长她一个人难免顾此失彼。
两口子吵架是感情的事儿该担的责任她不会推卸。
好歹还当着太后呢,这些也都是她的子民不能不管。
原先的大晋没有正经海军不久也没来得及预备,如今离望海郡最近的驻军是东疆巡检司。
距离此处四百多里快马加鞭一天就到,如果是从海上过来也不过两个时辰。
人数大约五千船也不少作战也还行。
只不过公家办事有公家的规矩,望海郡这边若是请不来朝廷的封旨这处军队不可能有人求上门就跟着去打海盗。
他们的船舶驻扎在东疆港巡的是偷税漏税检的是走私偷渡。
海盗倒是也打。
不过只限于在他们的巡逻海域上遇到抢劫商船的。
像是望海郡这边的小渔村如何并不在人家的职责范围之内。
从古到今,只要是卡着交通要道跟港口这些地方的衙门都是肥得流油。
除非朝廷调令下来,否则即便望海郡的知府想花钱疏通关系要点儿人都要不过去。
一艘商船万两金,人家根本看不上那仨瓜俩枣的。
不过对于沈婉宁来说这都不叫事儿。
对方要是识时务那大家都省事儿,不识时务掐死换一个。
她是正经太后,圣旨凤印宝册都贴身带着如假包换。
有几个副手不想干掉顶头上司自己上位。
富贵险中求,总有人愿意赌一把。
只要调动东疆巡检司先守住望海镇海岸线就行。
到时哪里有倭寇登岸狼烟一起她瞬间就能赶过去。
先清除这波出来偷东西的老鼠随后拴上几只他们直接杀到对方老巢去。
自己管杀不管埋,四千人打扫战场应该足够。
以前的大晋她管不着现在的永安好歹是自己的产业指定不能闭关锁国。
明知道商船出去一趟就是黄金万两却只想着收税跟捧着金饭碗要饭有啥区别。
有人,有船,有军队。
以倭岛为跳板开启国营大航海贸易怎么不比民间有优势。
沈婉宁按照一天三顿饭的频率在海边最好的酒楼一连吃了10天。
早上瑶柱干贝海鲜粥中午晚上是各种名贵鱼虾蟹。
酒楼老板脸上褶子都要笑开了,每天早早的让伙计码头等着什么贵收什么。
以往不敢下手的昂贵海货这回连眼睛都不眨。
越是高端的食材越好料理,只要掌握好火候食材够新鲜什么都不加都好吃。
沈婉宁算是老板开店以来最好说话的客人,只要食材新鲜味道好连价都不问不管多贵都吃。
老板满意吃货也满意,不过这份和谐很快被打破。
沈婉宁一早收拾好刚一出门就见街上乱糟糟的,人们三三两两窃窃私语满面愁容。
到了酒楼看掌柜的跟伙计也一副死了爹的样子随口问了一句。
掌柜的红着眼叹了口气,“昨晚沙头村和李家湾都遭了倭寇。
村子祸害的不成样子渔船屋子烧了大半。
在下的小妹就嫁在沙头村,俩外甥都没了小外甥女也被倭寇掳走了。
对不住了小公子,估计这几天我们都要搬走避风头。
答应您的鱼恐怕……”
“倭寇……是海盗?官府不管么?”
“倭寇也是海盗但跟海盗还有些许不同。
海盗有一部分是咱们永安人,要么是犯了事儿的逃犯要么是在家乡混不下去了去海上讨生活。
就跟内地落草为寇差不多,靠抢劫过路渔船商船混日子。
那些人也坏,但人数不够通常不敢上岸也一般不祸害渔村。
甚至这些村子打鱼的有些跟他们有联系帮着带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物资。
海岛日子难熬什么都靠从外面买。
他们光守着钱也买不来东西不敢把渔民得罪的太狠。
再说打鱼的又没啥钱守着岛他们也不缺鱼吃,抢劫的大头儿还是商船。
粮食布匹金银珠宝留下,像是些瓷器家具之类容易坏还用不了那么多的托渔民带出来卖掉。
可那倭寇不一样。
倭寇是倭国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来一趟就是几百上千人。
昨日那两个村子被抢被劫那是打前哨的,把人跟物资劫到最近的海岛做中转等着大部队。
三年前那次对方来了两千多人直接推到了咱这镇子上。
能抢走的都抢走了,除了房子还在咱这桌椅板凳都是后来新打的。
小公子您也快回家吧,说不准什么时候倭寇来了躲都躲不掉。”
“两千多人,这个规模应该算是发动战争了吧。
官府是吃干饭的他们不上报?”
“报啊,怎么会不报!”
掌柜的提起这事儿老泪纵横手都直打颤,
“从咱们这儿到京城快马加鞭也得四天左右,等朝廷发兵倭寇早就退了。
原先有一任知府不做人靠着谎报倭寇进犯的消息要朝廷免税要军饷被发现了。
后来朝廷对这个查的特别严,除非是抓到百名以上倭寇否则根本就不认可。
府衙那点儿人根本挡不住连几个活口都抓不到。
朝廷派兵来了没见到倭寇的影子从上到下的官员都得担责。
一来二去的这事儿就没人管了。
县衙府衙都恨不得搬到其他州府边上就让我们自生自灭。”
沈婉宁懂了,这不就是后世的小日子么。
农忙的时候该种地种地闲了组织一大批青壮来邻居家烧杀抢掠。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倭寇抢劫没有固定规律也没有固定时间朝廷又不可能在此地驻扎大量军队白吃粮。
可不住军的话两三千人上岸指望着渔村的青壮和少量府兵根本拦不住一下子成了个死循环。
妈蛋的,吃个饭都不让人消停。
沈婉宁本来想用美食治愈受伤的心灵,既然有人要剥夺她享受美食的权利那她也不介意转换另一种方式发泄。
比如抽空灭个族什么的。
也不知道这里的倭国跟后世的小日子岛是不是差不多。
如果是的话她记的那岛上有白银矿,稍微费点事打下来好像也不亏。
沈婉宁一向想一出是一出。
吃完早饭付了钱淡定的告诉老板没必要搬家因为她会出手然后在老板莫名其妙的眼神中离开小镇。
如果早知道有倭寇这事儿她可以直接雇一艘船先去那岛上转转。
语言不通根本不是事儿,听不懂就当是猴子在叫。
至于叫的是救命还是投降都无所谓反正她也没打算留活口。
只可惜知道的太晚了。
前哨站都打好说明对方已经在来的路上,海岸线太长她一个人难免顾此失彼。
两口子吵架是感情的事儿该担的责任她不会推卸。
好歹还当着太后呢,这些也都是她的子民不能不管。
原先的大晋没有正经海军不久也没来得及预备,如今离望海郡最近的驻军是东疆巡检司。
距离此处四百多里快马加鞭一天就到,如果是从海上过来也不过两个时辰。
人数大约五千船也不少作战也还行。
只不过公家办事有公家的规矩,望海郡这边若是请不来朝廷的封旨这处军队不可能有人求上门就跟着去打海盗。
他们的船舶驻扎在东疆港巡的是偷税漏税检的是走私偷渡。
海盗倒是也打。
不过只限于在他们的巡逻海域上遇到抢劫商船的。
像是望海郡这边的小渔村如何并不在人家的职责范围之内。
从古到今,只要是卡着交通要道跟港口这些地方的衙门都是肥得流油。
除非朝廷调令下来,否则即便望海郡的知府想花钱疏通关系要点儿人都要不过去。
一艘商船万两金,人家根本看不上那仨瓜俩枣的。
不过对于沈婉宁来说这都不叫事儿。
对方要是识时务那大家都省事儿,不识时务掐死换一个。
她是正经太后,圣旨凤印宝册都贴身带着如假包换。
有几个副手不想干掉顶头上司自己上位。
富贵险中求,总有人愿意赌一把。
只要调动东疆巡检司先守住望海镇海岸线就行。
到时哪里有倭寇登岸狼烟一起她瞬间就能赶过去。
先清除这波出来偷东西的老鼠随后拴上几只他们直接杀到对方老巢去。
自己管杀不管埋,四千人打扫战场应该足够。
以前的大晋她管不着现在的永安好歹是自己的产业指定不能闭关锁国。
明知道商船出去一趟就是黄金万两却只想着收税跟捧着金饭碗要饭有啥区别。
有人,有船,有军队。
以倭岛为跳板开启国营大航海贸易怎么不比民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