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第一块倒下的骨牌-《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

  星火科技园A座研发大楼,三层测试中心。

  巨大的空间被划分成多个功能区,环境噪音实验室里正模拟着从北极严寒到撒哈拉酷暑的极端温度;电磁兼容实验室里设备闪烁着幽光,检测着产品在各种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而在可靠性测试区,一排排机械臂正不知疲倦地对“星火脑环2.0”的原型机进行着数万次的弯折、按压和跌落测试。

  周伟和王皓站在一个透明的隔音观测窗前,看着内部正在进行的高负载耐久测试。一台脑环原型机被固定在夹具上,屏幕上是极限复杂的流体力学模拟画面,处理器全力运转,散热风扇发出轻微而稳定的嗡鸣。旁边的热成像仪显示着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几个关键区域呈现出代表温热的橙黄色,但始终控制在安全阈值之内。

  “散热模组的改进效果很明显,”王皓指着热成像图,“新材料和优化后的风道,让峰值温度下降了至少8摄氏度。”

  周伟满意地点点头,抬手看了眼手表:“连续满载运行12小时了,状态依然稳定。通知测试组,再跑完一个24小时循环,如果数据依旧完美,就可以准备小批量试产了。”

  就在这时,周伟的助理小跑着过来,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并将自己的平板递给了他。周伟低头看了一眼,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他拍了拍王皓的肩膀,示意他看平板屏幕。

  “老王,看来我们的‘预言’应验了。”

  王皓凑过去,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在国际工业设计师圈内颇负盛名的专业论坛页面。一个醒目的加精帖子标题是:《血的教训:寰宇“追光者”——设计生涯的中断者!》

  发帖人是一名在鸥洲颇具声望的自由工业设计师,ID叫“钢铁诗人”。他在帖子中用极其愤怒和失望的语气,详细叙述了他的噩梦经历:

  为了赶制一个重要的汽车外观设计项目,他连续使用了“追光者”脑环近四个小时,进行高精度的3D曲面建模和实时渲染。期间,他确实感觉到设备越来越烫,甚至到了需要时不时取下来让皮肤“透透气”的地步,但为了赶工期,他心存侥幸地坚持了下来。

  直到设备在他进行最后一次全局渲染时,屏幕突然一黑,彻底失去了响应。无论他如何尝试重启、连接电源,都毫无动静。他闻到了一股淡淡的、但绝对不容忽视的电子元件烧焦的气味。

  他立刻将设备送往一家相熟的、具备芯片级维修能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拆解报告如同死亡通知书:主板局部区域,特别是靠近核心处理器和电源管理单元的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烧毁痕迹,多个微型电容和电阻元件熔融变形,主芯片也因为高温脱焊。检测工程师明确表示,修复价值为零,属于永久性硬件损坏。

  “钢铁诗人”在帖子的最后愤怒地控诉:“……这不仅仅是一台设备的损失,它差点毁了我至关重要的项目,毁了我的职业信誉!寰宇宣传的‘极致性能’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这是一款存在致命缺陷的产品!他们必须给所有用户一个交代!”

  帖子下面,跟帖已经炸锅。有表示同情和声援的,有分享自己类似但程度较轻遭遇的,更有大量用户开始恐慌性地询问自己的设备是否也存在隐患。之前那些被寰宇客服以“个别批次”为由搪塞过去的用户,也纷纷回来顶帖,要求寰宇给出全面解释。

  “主板烧毁……这是实打实的硬件故障了。”王皓推了推眼镜,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里也闪过一丝锐利,“散热设计的致命缺陷,在持续高负载下,热量无法及时导出,最终击穿了元器件的耐温极限。”

  “第一块倒下的骨牌。”周伟关掉平板,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果然如此”,“而且是在最具代表性的专业用户群里倒下的。这下,看寰宇还怎么用‘个别批次’和‘使用不当’来搪塞!”

  ——

  几乎在同一时间,总裁办公室。

  林烨正和陈薇、以及战略合作部的负责人,讨论着与国内一家大型车企关于车载脑控交互系统的合作框架协议。气氛严肃而专注。

  突然,办公室门被“砰”地一声推开,吴坤那高大的身影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手里挥舞着自己的手机,脸上洋溢着一种“憋了太久终于释放”的兴奋红光。

  “林总!陈总!来了!来了!第一例硬的!烧了!主板真烧了!”他嗓门洪亮,瞬间打破了办公室内严谨的氛围。

  正在汇报的战略合作部负责人吓了一跳,愕然地看着激动的吴坤。

  林烨抬起手,示意汇报稍停。他看向吴坤,眼神沉静,仿佛早已等待多时:“慢慢说,什么情况?”

  吴坤几步跨到办公桌前,也顾不上礼节,直接把手机屏幕亮给林烨和陈薇看,上面正是“钢铁诗人”那个帖子的截图。

  “鸥洲的一个顶尖设计师,用他们的‘追光者’干了四个小时的重活,设备直接过热烧主板了!彻底报废!现在人家在最大的专业论坛上挂他们呢!证据确凿,检测报告都贴出来了!”吴坤语速极快,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了,“看他们这次还怎么狡辩!还‘个别批次’?我呸!这分明是设计缺陷!是产品基因里带的毒!”

  陈薇接过手机,快速浏览着帖子内容和她翻译的检测报告摘要,她的表情从惊讶迅速转为冷静的分析。她将手机递还给吴坤,看向林烨:“性质变了。从用户体验问题,升级到了产品质量和安全事故。寰宇面临的压力将是几何级数增长。”

  林烨身体向后,靠在高背椅上,双手交叉放在身前,脸上看不出太多的喜怒,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淡然。他沉默了几秒钟,似乎在消化这个信息,又似乎在思考其连锁反应。

  “通知林曼,”他开口,声音平稳而有力,“舆情级别提升到‘橙色’。全面监测各平台动态,尤其是主流媒体和财经频道是否跟进。同时,让我们合作的几家权威技术评测机构,可以开始准备关于脑环设备散热设计与可靠性的深度科普文章了,只讲技术原理,不针对任何特定品牌。”

  “明白!”吴坤立刻应道,干劲十足,“我这就去跟林曼对接!嘿嘿,这下可有好戏看了!”他转身就要走。

  “等等,”林烨叫住他,“二期工地那边,新厂房钢结构吊装准备的怎么样了?”

  吴坤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林烨这是提醒他,看戏归看戏,自家的正事一刻也不能耽误。他立刻收敛了过于外露的兴奋,正色道:“一切就绪,明天早上七点,第一根主梁准时吊装。您放心,绝对误不了事!”

  林烨点了点头。

  吴坤这才快步离开,那脚步轻快得仿佛年轻了十岁。

  战略合作部的负责人看着这一幕,有些摸不着头脑,但隐约感觉到似乎发生了什么对公司有利的大事。

  陈薇对那位负责人微微一笑,解释道:“一点市场动态的小插曲,不影响我们继续。请接着刚才的条款说。”

  会议继续进行,但空气中的氛围已经悄然改变。一种名为“信心”的因子,在无声地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