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徐常两家的决择-《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天幕之上,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探寻秘闻的趣味:“老铁们,大明皇家奇案永乐快乐曲第十四弹,咱们来聊聊一位奇女子——魏国公徐达的幼女,后世常称之为徐妙锦。”

  “关于她的传说可不少,”天幕画面呈现出一些民间戏曲和电视剧的片段,“有野史和后世电视剧,比如《大明天子》里演绎,称在太子朱标临终前,太祖皇帝曾有意纳她为侧妃以慰太子;更离奇的,还有说她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存在着某种暧昧情愫。”

  然而,朱及第话锋一转,点开网友评论:“但这些说法,经过后世考据,基本被认定为不实的文学创作。网友‘考据党’指出:‘徐妙锦生于洪武十三年左右,朱标薨于洪武二十五年,其时妙锦还不到十二岁,纳妃之说时间对不上。与建文帝的绯闻更是无稽之谈,缺乏任何可靠史料支撑。’”

  “撇开这些谣言,徐妙锦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她的姐姐徐皇后去世之后。”朱及第的语气变得正式起来,“据《明史》等可靠史料记载,永乐皇帝在徐皇后崩逝后,深感悲痛,同时或许出于对徐家的尊崇和延续姻亲的考虑,确实曾属意这位年轻聪慧、且容貌据说酷似其姐的小姨子,欲立其为新后。”

  这则消息让天幕下的勋贵们顿时骚动起来,无数道羡慕、嫉妒的目光投向了徐达。一门两国公还不够,难道连皇后之位也要被徐家包圆了?

  但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然而,面对这天下女子梦寐以求的尊荣,徐妙锦却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她坚决拒绝了。并且,为了明志,她选择了削发为尼,从此青灯古佛,了却尘缘。”

  “她为何要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朱及第引用了网友们的深度分析,“网友‘历史心理学’认为:‘徐妙锦自幼由长兄徐辉祖抚养长大,深受其影响,政治立场上倾向于建文旧臣一方,对永乐皇帝‘篡位’本就心存芥蒂。更重要的是,她拥有超凡的政治敏锐和清醒的自我认知。’”

  【用户‘清醒的局中人’分析:她深知,一旦自己入宫为后,情况将变得极其复杂和危险。她是现任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的亲小姨。若她成为皇后,未来一旦生下皇子,这个孩子从血缘上是永乐大帝的儿子,同时也是皇位的竞争者。届时,徐家将被迫卷入更深、更残酷的夺嫡漩涡,她自己的孩子将与自己的亲外甥们兵戎相见。这不仅是对皇室亲情的撕裂,更可能将已然显赫无比的徐家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出家,是她保护家族、避免更大悲剧的无奈却明智的选择。】

  这番分析听得徐达本人在台下是冷汗涔涔又五味杂陈。他一方面为这个“还未出生的女儿”的刚烈和智慧感到震惊,另一方面又为这步步惊心的皇家纠葛感到后怕。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胡子,暗自决定:“妙锦这名字不祥!老夫若再生女,断不能取此名!”

  就在徐达为那尚未影子的未来女儿忧心,其他勋贵还在羡慕徐家圣眷无双之时,朱及第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的心情瞬间跌宕反转。

  “中山王徐达的血脉通过徐皇后,融入了大明皇室的基因池。自明仁宗朱高炽起,至南明永历帝止,大明共计十五位皇帝,皆流淌着徐达的血脉。然而,”

  朱及第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奇特的意味,“但这也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家族福利’——从朱高炽开始,大明皇帝再无一人活过六十岁。而有趣的是,魏国公府和定国公府的历代袭爵者,也罕见高寿者,同样几乎无人活过花甲之年。”

  “由于徐辉祖、徐增寿兄弟皆在壮年早逝,这两大公爵府在永乐朝之后的明朝政治中,影响变得微乎其微。再加上从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开始,大明在选择皇后时,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多从中下级官员,甚至平民良家女子中遴选。这一切,阴差阳错地使得大明王朝,彻底杜绝了外戚专权这一困扰许多王朝的痼疾。”

  “噗通!”

  刚才还在为女儿未来揪心的徐达,听到最后这几句,双腿一软,竟直接从座椅上滑溜了下来,瘫坐在地,满头满脸都是豆大的汗珠。他脑中嗡嗡作响,只剩下一个念头:“僭越!天大的僭越!皇帝短寿,这…这岂非我徐家天大的罪过?!若非天幕最后点明此举阴差阳错杜绝了外戚之祸,有了这‘功过相抵’的说法,只怕…只怕今日咱老徐这项上人头,就要交代在这奉天殿前了!”

  而龙椅上,原本因“皇帝短寿”而攥紧拳头、面露寒霜的朱元璋,在听到“彻底杜绝外戚专权”这最终结论时,紧绷的神色竟也奇迹般地缓和了下来,缓缓松开了拳头,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瘫坐在地的徐达,意味深长。

  天幕上关于徐家女儿那跌宕起伏、福祸相依的命运叙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奉天殿前激起了更为汹涌的暗流。偏殿里,坐着以开平王常遇春夫人蓝氏为首的常家女眷,殿前则是以郑国公常茂、蓝玉等为首的常家与蓝家男丁。

  他们一直因自家女儿/姐姐是当朝太子正妃、且诞下皇长孙朱雄英而自视甚高,内心隐隐觉得压了徐达一头——毕竟徐家的女儿,眼下也“仅仅”是燕王妃而已。

  然而,此刻天幕所言,却让他们集体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与冰冷的恐惧之中。

  “原来…原来朱家的儿媳妇,是这般难当…” 开平王夫人蓝氏喃喃自语,脸色发白,紧紧攥住了身旁太子妃常氏的手。她原以为女儿贵为太子妃,未来便是铁板钉钉的皇后、太后,常家荣华富贵与国同休。可现在她才惊觉,这泼天的富贵背后,竟是灭族的风险!

  太子妃常氏此刻正怀有身孕,感受更为复杂微妙。她抚摸着尚未明显隆起的腹部,既是为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担忧,也是为整个家族的命运感到恐惧。天幕揭示的未来像一把悬顶之剑,让她不寒而栗。

  郑国公常茂更是收起了平日里的浑不吝,眉头拧成了疙瘩,低声对身边的弟弟常升、常森说道:“他娘的,这富贵险中求,也没说是这种掉脑袋的险啊!”

  短暂的恐慌之后,一种更深的无奈和决绝渐渐取代了恐惧。蓝氏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她看了看女儿,又仿佛透过殿墙看到了正在玩耍的皇长孙朱雄英,声音虽低却异常清晰:“事到如今,怕又有何用?雄英是陛下的嫡长孙,是标儿的嫡长子!这是咱们常家的根本!只要雄英还在,只要他仍是皇储的第一顺位,咱们常家…就没有退路!”

  远处的常茂虽然没有听到母亲的话,但也啐了一口,狠声道:“咱们已经骑虎难下了!不争?不争就能有好下场吗?看看天幕上说的,就算咱们什么都不做,乖乖交出兵权,老老实实当富家翁,那龙椅上那位(朱元璋),还有北平那位爷(朱棣),就能放心放过我们?别忘了,咱们可是太子妃的娘家,是雄英和允熥的外家!这本身就是原罪!”

  “争!必须争!” 蓝玉最终也不再害怕什么剥皮实草了,斩钉截铁地总结,眼中闪烁着破釜沉舟的光芒,“为了雄英,为了允熥,也为了我常家、蓝家二门的性命!现在退缩,就是坐以待毙。万一…万一成功了呢?”

  这一刻,常家还有作为舅舅的蓝玉在天幕带来的巨大压力下,非但没有被吓退,反而因为看清了绝境而被迫凝聚起来,下定决心要在这条凶险无比的皇家之路上,为了那一线生机,搏杀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