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十六岁少年的入城博弈-《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洪武十一年五月初一,天幕准时亮起。朱及第精神抖擞地出现在画面中。

  “老铁们,上回咱们说到,大明朝廷在万般无奈之下,选中了湖广安陆的兴王朱厚熜来继承皇位。诏书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驰而去,那么,接到这天上掉下来(或者说,砸下来)的巨大馅饼,我们年仅十五岁(虚岁十六)的未来嘉靖皇帝,会作何反应呢?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位‘权谋老祖宗’的初次亮相!”

  “诏书到达安陆兴王府,可以想象,对整个王府而言是何等的震惊与狂喜。”朱及第模仿着接到诏书的样子,瞪大眼睛,做不敢置信状,“朱厚熜和他的母亲蒋妃,恐怕是又惊又喜,但也充满了警惕。”

  “为什么警惕?”朱及第解释道,“因为北京城里的情况他们并不完全清楚。虽然杨廷和等人已经确定了由他继位,但谁知道会不会有变数?万一有其他藩王也在活动?万一朝廷突然改变主意?夜长梦多啊!”

  “所以,朱厚熜的反应非常迅速和果断!”朱及第手一挥,“他几乎没有多做耽搁,立刻带着兴王府的主要属官和护卫,星夜兼程,北上赴京!这份急切,显示了他对皇位的渴望,也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他怕这煮熟的鸭子飞了。”

  “然而,”朱及第话锋一转,露出一个“好戏开始了”的笑容,“当他一路疾驰,终于抵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这位少年的脚步,却突然慢了下来,甚至……停住了。”

  “此时,北京城内,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和张太后,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套完整的登基流程。”朱及第走到代表北京城的图案前,“按照他们设定的剧本,朱厚熜应该以‘皇太子’的身份,由东安门入紫禁城,先居住在文华殿——这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先承认自己是过继给孝宗皇帝的儿子,然后才能以孝宗嗣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但是,朱厚熜不干了!”朱及第模仿朱厚熜,挺直了腰板,面对虚拟的朝廷使者,语气坚定:“遗诏是让我嗣皇帝位,不是让我来做皇子的!(大概意思)”

  “他拒绝以皇太子的礼仪入城!这一下,可把杨廷和与张太后给将住了。”朱及第双手一摊,“双方就在北京城外僵持住了。朝廷派来的使者一遍遍地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可能暗含威胁。但朱厚熜就是半步不退。”

  天幕上出现双方在城门外对峙的模拟画面,气氛紧张。

  “老铁们,你们说,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哪来这么大胆子,敢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跟整个朝廷叫板?”朱及第抛出问题,随即自己回答,“因为他看透了一点:此时,大局已定!”

  “诏书已下,天下皆知是他朱厚熜要当皇帝了。难道杨廷和和张太后还能在这个时候,突然说‘我们换个人’吗?不可能!时间上来不及,法理上也不允许,那会造成更大的动荡。换句话说,朝廷比他更怕这个时候出乱子!”

  “朱厚熜这就是在赌,赌朝廷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赌他们最终会向他妥协。”朱及第语气带着佩服,“而他,赌赢了!在僵持了一段时间后,眼看登基吉时都要错过了,张太后和杨廷和不得不下令,同意朱厚熜以‘嗣君’身份,由大明门(皇城正门)入紫禁城,直接到奉天殿告祭祖宗,然后即位!”

  “瞧瞧!”朱及第总结道,“这入城之争,看似是礼仪之争,实则是名分之争,更是权力之争!朱厚熜用他超乎年龄的政治敏锐和强硬手腕,在踏进紫禁城之前,就成功扞卫了自己‘继统不继嗣’的底线,给了意图操控他的内阁和太后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能有如此心机和胆魄,老铁们,把‘厉害’打在公屏上!这仅仅是他传奇帝王生涯的开场小菜而已。”

  天幕下,奉天殿前一片寂静。

  朱元璋眯着眼睛,手指缓缓敲着御座扶手,半晌才吐出一句:“这小子……是个人物。” 这评价里,有惊讶,有审视,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