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超级浪费的婚宴-《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婚宴正式开始了。巨大的棚子下,几十张圆桌坐满了宾客,人声鼎沸,气氛热烈。朱及第拿着手机,兴致勃勃地穿梭在各桌之间,展示着丰盛的菜肴。

  “兄弟们上眼瞧!东北硬菜来了!”他将镜头对准服务员刚端上桌的一个个硕大的盘子,“溜肉段、锅包肉、小鸡炖蘑菇、铁锅炖大鹅、红烧大鲤鱼、酱肘子……还有这大虾,这螃蟹!怎么样?这席面硬不硬?”

  天幕下的洪武勋贵们,看着那一道道油光锃亮、分量十足,许多连他们都未曾见过的菜肴(尤其是海鲜),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这等宴席的丰盛程度,确实远超他们想象中“农户”的概念,甚至比许多中等勋贵家的宴请还要奢华。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所有观看的洪武时空之人,从最初的羡慕、震惊,逐渐转变为一种难以理解的荒诞感,乃至隐隐的愤怒。

  只见席面上的宾客们,虽然也在动筷,相互敬酒,谈笑风生,但大多数人似乎对那些“硬菜”兴趣缺缺。那整条的红烧鲤鱼,往往只被象征性地戳了几筷子,肥美的鱼身几乎完好无损;那油亮的酱肘子,被切开后,大半都剩在盘子里;那满满一大盘的大虾,许多桌也只消耗了一小半;至于那些精致的炒菜、点心,更是被随意地拨弄着,剩下大半。

  更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是,宴席进程过半,许多桌上的热菜甚至还没怎么动,就有宾客开始离席。一张张圆桌上,留下了大量几乎没怎么吃的鸡鸭鱼肉,杯盘狼藉,却并非是因为被享用殆尽,而是纯粹的……被剩下,被浪费了。

  “这……这……” 魏国公徐达指着天幕,手指都有些发抖,“暴殄天物!简直是暴殄天物!” 他出身农家,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是经历过战乱饥荒,见过易子而食的惨剧。看着那满桌被轻易抛弃的肉食,他感到一阵生理性的不适和心痛。

  永昌侯蓝玉更是猛地一拍桌子:“混账!前线将士有时都吃不上这等油腥,他们……他们竟敢如此糟蹋!” 他仿佛看到了无数粮秣被付之一炬,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

  “他们……他们不是装的,” 太子朱标脸色苍白,喃喃道,“你看他们的神情,那般自然……他们是……是真的不在乎这些。”

  这一点,才是最让洪武君臣感到恐惧和无法理解的。如果是为了摆阔而故意铺张,至少还能理解其动机。但天幕中那些宾客,他们的浪费是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行为。他们并非吃不下,而是选择不吃,或者说,这些在过去看来无比珍贵的食物,在他们眼中已经普通到可以随意舍弃的地步!

  这种对物质,尤其是对食物的态度,彻底颠覆了洪武年间人们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地方,那里最普通的百姓,已经富足到了可以如此轻慢鱼肉的程度?

  朱元璋死死地盯着天幕上那些堆积的剩菜,胸口剧烈起伏。他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经历的饥荒,想起了父母兄长活活饿死的惨状,想起了他建立大明后,一再强调节俭,甚至以身作则,皇宫饮食都力求简朴……可后世,他朱家子孙统治过的土地上,一场农村婚礼,就能如此挥霍!

  “他们……他们到底有多少粮食?多少牲畜?” 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无法想象,需要何等恐怖的农业生产力和物资积累,才能支撑起整个社会如此普遍的浪费行为。

  马皇后也是连连叹息,眼中充满了痛惜:“这哪里是吃饭,这分明是……造孽啊。” 她主持后宫,深知物力维艰,每年都亲自过问宫内用度,唯恐浪费。天上那场景,对她而言冲击力太大了。

  朱及第显然对此习以为常,他甚至开玩笑说:“咱们东北就这习俗,菜必须管够,吃不完才显得主家大气体面!看这剩的,说明我哥们儿家底厚实!”

  他这句玩笑,听在洪武君臣耳中,却无比刺耳。体面?厚实?建立在如此浪费之上的“体面”,是他们完全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体面”。

  天幕上,朱及第的直播仍在继续,他站在略显凌乱的宴席场地边,看着工作人员开始收拾前一拨宾客离席后的杯盘狼藉。

  “兄弟们看到没?这战斗力不行啊!”朱及第指着那些剩下大量菜肴的桌子,语气带着习以为常的调侃,“搁以前啊,村里办这种大席,最后肯定得有一帮老头老太太,拿着饭盒塑料袋过来,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