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大明矛盾的总爆发-《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天幕上的画面变得急促而混乱,烽烟四起,喊杀震天。

  “老铁们,荥阳大会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组成的东征军团,如同出柙猛虎,一路势如破竹,明军几乎难以阻挡!”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见证历史巨变的凝重,“崇祯八年正月,这支凶狠的农民军,终于兵临大明朝的中都——凤阳城下!”

  画面中,庞大的农民军队伍将凤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头明军慌乱失措,而城下的起义军则士气高昂。

  “此时的凤阳,虽然地位尊崇,但承平日久,武备松弛,哪里挡得住这群如狼似虎、求活亦求复仇的百战之兵?几乎没有经过太像样的抵抗,凤阳城……陷落了!”

  “轰隆!”一声巨响在奉天殿前传来,那是朱元璋失手打翻御案上的镇纸。他死死盯着天幕,嘴唇颤抖,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只有粗重的喘息显示着他内心的惊涛骇浪。完了,他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天幕中的画面,转向了凤阳城内。这座象征大明龙兴的中都,正遭受着空前的浩劫。

  “攻入凤阳的农民军,怀着对明朝朝廷的刻骨仇恨,将怒火倾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朱及第的声音低沉下去,“他们焚烧衙门,攻打府库,释放囚犯……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大明的皇陵!”

  画面上,冲天的火光燃起,映红了半边天。那是朱元璋为其父母兄弟修建的皇陵(英陵,后改称明皇陵)正在被焚烧,享殿、碑亭在火焰中坍塌,石像生被推倒砸碎……

  “皇陵被毁,象征着大明天命所在的‘龙兴之地’被践踏,这对明朝统治合法性的打击是致命的。”朱及第继续道,“同时被焚毁的,还有朱元璋早年出家的皇觉寺。这座承载了他青年时代记忆的寺庙,也在这场浩劫中化为灰烬。”

  朱元璋眼睁睁看着父母的陵寝在火焰中模糊,看着记忆中的皇觉寺轰然倒塌,他猛地闭上了眼睛,身体微微摇晃,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那是他的根,是他的来处!如今,却在两百多年后,被一群他眼中的“流寇”如此践踏!一种锥心刺骨的痛楚和滔天的无力感,几乎将他淹没。

  然而,天幕上的画面一转,出现的一幕却让悲愤中的朱元璋愣住了。

  就在一片混乱的凤阳城中,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两大巨头,竟然为了一个被俘虏的小太监,当众争执了起来。

  “据说,这个小太监擅长吹拉弹唱,张献忠想要,李自成也觉得有用,两人互不相让,吵得面红耳赤,几乎就要拔刀相向。”朱及第的语气带着一丝荒谬感,“最后,还是闯王高迎祥出面调停,才勉强平息了这场闹剧。”

  “呵……呵呵……”原本沉浸在祖陵被毁悲痛中的朱元璋,看到这里,竟气极反笑。他脸上的悲戚渐渐被一种极致的轻蔑所取代。

  “就这?为了一个阉人,在刚刚攻下的重地里,在官兵可能随时反扑的时候,自己人先闹了起来?”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咱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英雄人物,原来不过是张士诚、陈友谅之流!格局如此之小,只顾眼前蝇头小利,纵然一时得势,也终究难成气候!”

  徐达在一旁也微微摇头,低声道:“尚未站稳脚跟便因细琐之事内讧,确是取乱之道。看来此二人,虽为悍将,却非雄主之材。”

  朱元璋缓缓坐回龙椅,目光重新投向天幕,眼神变得复杂而深邃。愤怒和悲伤依然存在,但一种更深沉的明悟浮现出来。

  他想起了之前天幕中朱及第提到过的,最终取代大明的,是关外那个名为“大清”的政权。再看看眼前为了个小太监争抢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咱明白了……”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这两个人,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流寇,他们折腾来折腾去,烧咱的祖陵,毁咱的根基,看似撼动了大明,实际上……”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悲凉和嘲讽:“实际上,他们是在帮关外的女真人扫清障碍!他们消耗的是咱中原的元气,动摇的是汉家的江山!他们,不过是给那撮尔小邦(指后金/清)做了嫁衣,当了开路先锋!”

  想到这里,朱元璋忽然觉得一种巨大的荒谬和疲惫。他看着天幕中仍在庆祝攻破凤阳的李自成、张献忠部,眼神里只剩下了冷意。

  “跳梁小丑,徒为他人作嫁。”他最终吐出这几个字,仿佛给这两股曾让他无比忌惮的力量,下了最终的判词。

  夜空下,洪武君臣沉默着。祖陵被毁的切肤之痛依旧,但透过天幕,他们似乎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看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历史轨迹。李自成与张献忠的破坏,在这一刻,仿佛蒙上了一层更为可悲的色彩。

  天幕上,凤阳皇陵燃起的熊熊烈火、破碎的龙碑、以及农民军在城中狂欢的场景,被清晰地呈现出来。紧接着,画面切换,一张来自明廷塘报的急递,被火速送入了紫禁城。

  “老铁们,大家可以想象,当‘凤阳沦陷,祖陵被毁’的消息传到北京,传到崇祯皇帝的耳朵里时,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平静,“那对于崇祯来说,绝不仅仅是丢了一座城那么简单,那简直是天塌了!”

  画面给到了紫禁城的乾清宫。年轻的崇祯皇帝拿着那份奏报,他的手在剧烈颤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嘴唇嗡动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猛地晃了一下,若非身旁太监及时扶住,几乎要瘫软在地。

  “自他登基以来,可以说没有一天安生日子。”朱及第历数着,“关外后金(清)虎视眈眈,几次入塞劫掠;国内天灾人祸不断,流民四起;朝廷内部党争依旧,掣肘重重……他每天勤政到深夜,省吃俭用,一心想着中兴大明,可局面却一天比一天坏。而凤阳祖陵被毁,就像最后一根稻草,不仅压垮了他的希望,更将他‘励精图治’的脸面,彻底撕得粉碎!”

  随着朱及第的讲述,天幕上开始飘过密密麻麻的后世网友评论(弹幕),各种颜色的字体飞快滚动:

  “网友【历史课代表】:崇祯实惨!登基时接手的就是个烂到根子里的摊子,能撑十几年已经算他肝帝了!”

  “网友【大明第一背锅侠】:锅从嘉靖、万历就开始甩了,到天启魏忠贤那会儿已经积重难返,崇祯属于是终极接盘侠,还是那种卖房都填不上窟窿的。”

  “网友【看我ID长长长】:说真的,从万历十年开始算,几十年的烂账,到他这儿全面爆雷,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网友【风起于青萍之末】:感觉崇祯就是那种努力但方向错了,而且运气差到极点的倒霉蛋。手下没几个真能用的,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墙全塌了。”

  “网友【今夜不谈国事】:别的皇帝亡国可能怪自己作,崇祯……唉,只能说命不好,生错了时代,换他老祖宗朱元璋来这个时代开局,估计也得头大。”

  这些评论,充满了对崇祯皇帝处境的同情和理解,将明亡的深层原因追溯到了更早的历史时期。

  天幕画面再次转换,这次是庄严肃穆的太庙。崇祯皇帝穿着素服,独自一人,踉跄着走入供奉着朱元璋、朱棣等大明列祖列宗牌位的大殿。

  “面对这样的奇耻大辱和致命打击,崇祯皇帝做出了一个绝望的举动——他亲自前往太庙,向祖宗请罪。”朱及第的声音低沉下来。

  画面中,崇祯跪在冰冷的蒲团上,仰望着那些代表着大明辉煌过去的牌位,尤其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牌位。他终于无法再维持皇帝的威严,泪水汹涌而出,肩膀剧烈地抽动起来。

  “网友【泪目了】:破防了……他哭的不是自己,是江山啊!”

  “网友【历史的叹息】:这一刻,他不再是皇帝,只是一个自知无力回天、愧对祖宗的可怜人。”

  “网友【假如有如果】:能想象到他跪在朱元璋牌位前有多绝望,老祖宗提着碗打下的江山,在他手里变成这样……”

  “网友【键盘侠闭嘴】:那些只会骂崇祯蠢的,看看这场景,他比谁都痛苦!这是整个系统性的崩溃,不是杀几个袁崇焕、换几个首辅就能解决的!”

  朱元璋看着天幕中那个跪在自己牌位前痛哭流涕的后世子孙,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他之前的愤怒和鄙夷,在此刻复杂的情感冲击下,似乎淡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徐达低声叹道:“陛下,看来这后世之君,倒也并非全然昏聩无能,只是……运势已尽,积弊太深。”

  朱元璋沉默良久,最终只是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叹息:“唉……!” 这声叹息里,有无奈,有怜悯,或许还有一丝对自己所创立王朝最终命运的悲凉。他仿佛看到,那艘名为“大明”的巨轮,早已千疮百孔,无论舵手如何努力,都难以避免沉没的结局。而崇祯,不过是那个站在即将沉没的船头,最绝望、也最无力回天的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