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协作挑战与他的第一套鼓-《学长,这里不可以》

  “寰宇音心”项目的双路径模型虽然获得了学术上的认可,但真正落实到跨学科、跨时区的团队协作时,各种现实难题才纷至沓来。神经科学、心理学、音乐学、计算机科学……每个领域的专家都有自己习惯的术语体系、工作节奏和沟通方式。林清音作为核心协调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搭建沟通桥梁和消除误解上。

  这天凌晨三点,林清音的书房依然亮着灯。她刚结束与北美团队关于“生理指标采集标准化”的马拉松式视频会议,嗓子有些沙哑,太阳穴突突直跳。不同时区带来的协调困难,加上学科壁垒造成的反复解释,让她身心俱疲。

  她揉着额角,正准备关掉电脑,书房门被轻轻推开。江以辰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蜂蜜水走进来,身上还带着沐浴后的清爽气息。

  “还在熬?”他将杯子放在她手边,目光落在她疲惫的脸上,眉头微蹙。

  “嗯,查尔斯那边对电极的型号有异议,坚持要用他们实验室定制的那款,但成本和时间都……”林清音接过水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稍微驱散了些许疲惫。她习惯性地向他倾诉工作中的烦恼,并非寻求解决方案,只是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江以辰倚在桌边,安静地听她说完,没有立刻给出商业场上那套快准狠的建议,只是伸手,用指腹极轻地揉了揉她的太阳穴。他的动作带着一丝生疏的笨拙,却异常温柔。

  “沟通的问题,有时候需要一点‘催化剂’。”他等她喝完水,才缓缓开口,“让陈明以项目组的名义,预订下周在新加坡召开一次为期三天的线下集中研讨会。所有核心成员,机票住宿全包。面对面的交流,比一百个视频会议都管用。”

  他顿了顿,补充道:“费用从‘辰光未来基金’的学术交流专项里出。”

  林清音愣了一下。线下集中研讨确实是打破僵局的好方法,但涉及全球各地的学者,费用不菲,组织起来也极其繁琐。

  “这……会不会太兴师动众了?”她有些犹豫。

  “效率至上。”江以辰语气淡然,“让这群最聪明的大脑在同一个房间里碰撞三天,比你们隔着屏幕磨合三个月都强。这事让陈明去办,你只需要确定议程和参会名单。”

  他总是能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最核心的矛盾。林清音心中一动,那股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滞涩感仿佛瞬间找到了疏通的方向。她仰头看着他,灯光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心中满是依赖与感激。

  “学长,”她轻声唤他,带着些许撒娇的意味,“这里(指脑袋)好像又可以了。”

  江以辰低头,对上她亮晶晶的眼睛,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俯身在她唇上轻啄一下:“那就早点休息。江太太的脑细胞很珍贵,不能浪费在无休止的扯皮上。”

  家庭的“小鼓手”也正式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江以辰说到做到,真的为慕慕定制了一套迷你的、音量可控的儿童爵士鼓。鼓身涂着鲜艳明亮的色彩,鼓面材质也经过了特殊处理,发出的声音比正常爵士鼓轻柔许多,但依旧保留了清晰的节奏感。

  这套鼓被安置在别墅隔音最好的影音室一角。慕慕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真鼓”时,兴奋得直接扑了上去,小胖手抓起鼓棒,无师自通地就是一阵乱敲。

  “咚嚓咚嚓哐——!”

  虽然音量可控,但在相对安静的家庭环境里,这一通毫无章法的“演奏”还是颇具穿透力。小家伙完全沉浸在自己制造出的“雷鸣”中,小脚丫还学着爸爸的样子踩着踏板,发出“砰砰”的闷响,玩得不亦乐乎。

  起初,林清音和江以辰都觉得这是孩子天性的释放,并未过多干涉。然而,第二天下午,物业管家就带着礼貌而不失尴尬的笑容上门了。

  “江先生,江太太,打扰了。是这样的,隔壁栋的业主反映……最近下午时段,经常能听到一些……嗯……持续的、类似敲击的声响,家里有老人需要静养,所以……”

  林清音瞬间了然,脸上泛起一丝歉意。江以辰则面色不变,对管家点了点头:“知道了,我们会处理。”

  送走管家,林清音有些发愁地看着影音室方向,里面还隐约传来慕慕欢快的敲打声。孩子的兴趣需要培养,但邻里关系也不能不顾及。

  “我去跟他商量一下‘排练时间’。”江以辰倒显得很从容。他走进影音室,没有直接制止玩得正嗨的儿子,而是拿起了另一副鼓棒。

  慕慕看到爸爸加入,敲得更起劲了。

  江以辰没有跟着他乱敲,而是用鼓棒极轻地敲击了一下镲片,发出一个清脆短促的“叮”声,吸引了儿子的注意。然后,他当着慕慕的面,拿出手机,操作了几下。

  影音室的门窗自动闭合,墙壁内嵌的隔音层开始工作,环境噪音瞬间被吸收,连慕慕自己敲鼓的声音都变得沉闷了一些。

  “慕慕,”江以辰蹲下来,与儿子平视,指着周围,“这里,是你和爸爸的‘秘密音乐基地’。在这里,可以尽情敲。”他又指了指门口,“但是,出了这个门,就是别人的‘安静基地’。所以,我们玩的时候,要把门关好,声音也不能太大,不然会吵到别人休息,不礼貌。明白吗?”

  慕慕眨巴着大眼睛,看看爸爸,又看看关上的门,似懂非懂。但他能感受到爸爸认真的态度,敲鼓的动作不自觉地轻了下来。

  江以辰拿起鼓棒,开始敲击一段非常简单、节奏缓慢的练习曲,示意慕慕跟着学。他刻意控制了力度,声音保持在了一个既能听清又不扰民的范围内。

  慕慕模仿着爸爸,小手努力控制着力道,虽然依旧不成调,但那种肆意喧闹的感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专注的、小心翼翼的“练习”。

  林清音站在门口,看着父子二人一个教得耐心,一个学得认真,在加强了隔音的“秘密基地”里,进行着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节奏教学”,嘴角忍不住上扬。

  他总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既守护儿子的爱好,也兼顾周遭的秩序。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贴,比任何情话都更让她心动。

  晚上,林清音在准备新加坡研讨会的初步名单,江以辰则在看辰光集团的年报。慕慕已经睡着,家里一片安宁。

  “学长,”林清音忽然想起什么,抬起头,“你说,我们是不是该给慕慕找个专业的音乐启蒙老师了?”

  江以辰从报表中抬起头,看向她,眼神深邃:“不急。先让他玩着。我的儿子,我来开蒙。”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与独占欲。

  “至于老师……”他顿了顿,嘴角弯起一个微妙的弧度,“等他什么时候能完整打出我教的那段练习曲,再说。”

  林清音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属于狩猎者的光芒,忽然觉得,慕慕的音乐之路,恐怕会在他这位“节奏先生”的精心谋划下,走得既充满挑战,又乐趣无穷。

  事业的协作难关找到突破口,家庭的音乐启蒙步入正轨。他们的第二阶段协奏曲,在解决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挑战中,音符愈发饱满,旋律愈发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