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 1 月 15 日清晨,薄雾笼罩着涿州市码头镇立新庄村西与北京市交界处的那片树丛。老王头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走向自家的田地。他是附近村子里的老农民,一辈子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再熟悉不过。
当他路过那片树丛时,一阵异样的腐臭气味钻进了他的鼻腔。老王头皱了皱眉头,心中涌起一丝疑惑。他顺着气味的方向走去,在树丛的深处,发现了一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老王头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靠近编织袋,用锄头轻轻挑开了袋口。
刹那间,一股浓烈的腐臭味扑面而来,老王头定睛一看,吓得差点瘫倒在地。编织袋里装的竟是一些鲜血淋漓的人体尸块,有头颅,有四肢,肉块上还残留着丝丝血丝,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腐烂,泛着令人作呕的青黑色。老王头惊恐地尖叫起来,转身拼命往村子里跑去,一边跑一边呼喊着:“杀人啦!有死人!”
两天后的清晨,天色刚蒙蒙亮,货车司机李师傅像往常一样,开着车行驶在东新庄桥洞附近的道路上。他要趁着清晨车少,把货物按时送到目的地。当他经过桥洞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桥洞下有一个编织袋。李师傅心想,说不定是谁落下的东西,他停下车,打算去看看。
他走近编织袋,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他捂住了鼻子。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袋子。眼前的景象让他惊恐万分,袋子里装着的竟是一具男性人体躯干,躯干上的伤口十分整齐,像是被锋利的刀具切割而成,血液已经凝固,在躯干上结成了暗红色的血痂。李师傅吓得浑身发抖,连滚带爬地回到车上,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
涿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到码头派出所的报案后,迅速赶到了现场。现场的景象让经验丰富的刑警们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些尸块被整齐地切割,切口吻合,显然是属于同一具男性尸体。法医对尸块进行了仔细检验,死者身高约 1.65 米,年龄在 40 岁左右,尸块是从关节处剔割分离的,骨质创面整齐,没有碎骨渣,显然凶手具备一定的解剖知识。装尸块的编织袋上有黑龙江省庆安豆瓣厂、饲料等字样,尸块还用农村糊窗户用的高丽纸包裹着。警方认定,这两处现场为抛尸现场,第一现场应在本市的农村或与抛尸地点很近的北京市房山区。
为了查找尸源,技术人员捺下死者指纹,马不停蹄地先后到保定市及北京市公安局的指纹数据库进行比对。他们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比对工作。终于,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技处的指纹数据库中,他们找到了匹配的信息:死者叫刘俊儒,男,41 岁,原籍北京市人,原住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街,因伤害致死罪于 1981 年 10 月被判死缓,送新疆喀什劳改场服刑。
得知死者身份后,涿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侦查员们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意识到,这起案件的侦破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于 2002 年 3 月 11 日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请求协查此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领导十分重视,批示由机动车案件侦查大队二队协助开展侦破工作。车案侦查大队王一副大队长与二队陈剑队长迅速抽调了侦查员顾卫奇、勇远、刘冬国、洪涛、杨月辰、周宝雄等人组成专案组,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的侦查工作中。
专案组的侦查员们明白,查清刘俊儒被害原因,是破获此案的关键。于是,他们重点对刘俊儒生前的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探长顾卫奇带领侦查员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访问死者的亲属、邻居、朋友等。他们一家一家地走访,一个一个地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他们终于查明死者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均已出嫁,其父母原住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街,在刘俊儒服刑期间,1991 年槐柏树街拆迁改造,其父回迁后分得一套三居室,后父母相继去世,其妹刘俊玉以 27 万元的价格将这套三居室出售,用 10 万元在崇文区红庙街买了两间平房,其余卖房款被挥霍。刘俊儒回京后,没了住处,便到西便门兵器工业部宿舍的姑姑家借住。因没有住房,户口一直没有解决。2001 年底其姑病逝,单位将房子收回,刘俊儒再次没了住处,与妹妹刘俊玉因住房和户口等问题多次打架,并扬言要杀妹妹一家。因此,侦查员们认定,刘俊玉和其夫燕生有杀人作案的时间和动机。
侦查员们并没有仅仅依靠这些线索就下结论,他们继续深入调查,通过调查死者的手机信息,发现刘俊儒在 2002 年的 1 月 12 日一共通了七次手机电话,其中三次是与其妹刘俊玉的手机通话,最后与刘俊玉的通话时间是 18 时许。13 日刘俊儒的手机便没了信息。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12 日这一天,刘俊儒还与房山区窦点乡的刘兰村、董家林村的刘某多次通话。经查,刘兰村是刘俊玉的表妹,而董家林村距涿州的抛尸现场很近。至此,燕生、刘俊玉夫妻二人的嫌疑越来越大......
当他路过那片树丛时,一阵异样的腐臭气味钻进了他的鼻腔。老王头皱了皱眉头,心中涌起一丝疑惑。他顺着气味的方向走去,在树丛的深处,发现了一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老王头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靠近编织袋,用锄头轻轻挑开了袋口。
刹那间,一股浓烈的腐臭味扑面而来,老王头定睛一看,吓得差点瘫倒在地。编织袋里装的竟是一些鲜血淋漓的人体尸块,有头颅,有四肢,肉块上还残留着丝丝血丝,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腐烂,泛着令人作呕的青黑色。老王头惊恐地尖叫起来,转身拼命往村子里跑去,一边跑一边呼喊着:“杀人啦!有死人!”
两天后的清晨,天色刚蒙蒙亮,货车司机李师傅像往常一样,开着车行驶在东新庄桥洞附近的道路上。他要趁着清晨车少,把货物按时送到目的地。当他经过桥洞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桥洞下有一个编织袋。李师傅心想,说不定是谁落下的东西,他停下车,打算去看看。
他走近编织袋,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他捂住了鼻子。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袋子。眼前的景象让他惊恐万分,袋子里装着的竟是一具男性人体躯干,躯干上的伤口十分整齐,像是被锋利的刀具切割而成,血液已经凝固,在躯干上结成了暗红色的血痂。李师傅吓得浑身发抖,连滚带爬地回到车上,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
涿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到码头派出所的报案后,迅速赶到了现场。现场的景象让经验丰富的刑警们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些尸块被整齐地切割,切口吻合,显然是属于同一具男性尸体。法医对尸块进行了仔细检验,死者身高约 1.65 米,年龄在 40 岁左右,尸块是从关节处剔割分离的,骨质创面整齐,没有碎骨渣,显然凶手具备一定的解剖知识。装尸块的编织袋上有黑龙江省庆安豆瓣厂、饲料等字样,尸块还用农村糊窗户用的高丽纸包裹着。警方认定,这两处现场为抛尸现场,第一现场应在本市的农村或与抛尸地点很近的北京市房山区。
为了查找尸源,技术人员捺下死者指纹,马不停蹄地先后到保定市及北京市公安局的指纹数据库进行比对。他们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比对工作。终于,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技处的指纹数据库中,他们找到了匹配的信息:死者叫刘俊儒,男,41 岁,原籍北京市人,原住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街,因伤害致死罪于 1981 年 10 月被判死缓,送新疆喀什劳改场服刑。
得知死者身份后,涿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侦查员们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意识到,这起案件的侦破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于 2002 年 3 月 11 日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请求协查此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领导十分重视,批示由机动车案件侦查大队二队协助开展侦破工作。车案侦查大队王一副大队长与二队陈剑队长迅速抽调了侦查员顾卫奇、勇远、刘冬国、洪涛、杨月辰、周宝雄等人组成专案组,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的侦查工作中。
专案组的侦查员们明白,查清刘俊儒被害原因,是破获此案的关键。于是,他们重点对刘俊儒生前的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探长顾卫奇带领侦查员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访问死者的亲属、邻居、朋友等。他们一家一家地走访,一个一个地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他们终于查明死者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均已出嫁,其父母原住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街,在刘俊儒服刑期间,1991 年槐柏树街拆迁改造,其父回迁后分得一套三居室,后父母相继去世,其妹刘俊玉以 27 万元的价格将这套三居室出售,用 10 万元在崇文区红庙街买了两间平房,其余卖房款被挥霍。刘俊儒回京后,没了住处,便到西便门兵器工业部宿舍的姑姑家借住。因没有住房,户口一直没有解决。2001 年底其姑病逝,单位将房子收回,刘俊儒再次没了住处,与妹妹刘俊玉因住房和户口等问题多次打架,并扬言要杀妹妹一家。因此,侦查员们认定,刘俊玉和其夫燕生有杀人作案的时间和动机。
侦查员们并没有仅仅依靠这些线索就下结论,他们继续深入调查,通过调查死者的手机信息,发现刘俊儒在 2002 年的 1 月 12 日一共通了七次手机电话,其中三次是与其妹刘俊玉的手机通话,最后与刘俊玉的通话时间是 18 时许。13 日刘俊儒的手机便没了信息。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12 日这一天,刘俊儒还与房山区窦点乡的刘兰村、董家林村的刘某多次通话。经查,刘兰村是刘俊玉的表妹,而董家林村距涿州的抛尸现场很近。至此,燕生、刘俊玉夫妻二人的嫌疑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