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白银连环杀人案(一)-《全国各地恐怖民间故事》

  1988 年的白银市,初夏的风还带着几分清爽,可永丰街 133 号的那间屋子,却永远定格在了刺骨的寒意里。23 岁的白兰,白银公司铅锌厂的职工,因为总爱穿一双洁白的鞋子,大家都亲切地叫她 “小白鞋”。她年轻漂亮,性格像春日的阳光般开朗,和男友感情稳定,婚期已近,未来满是憧憬。那天上午,她练完舞蹈回家,还陪着一岁的侄子玩耍,午后的时光静谧又美好,谁也没料到,恶魔正悄悄向她靠近。

  傍晚六点,白兰的哥哥下班回家,像往常一样去后院看望独居的妹妹。刚走到房门口,他就发现房门微微敞着,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他小心翼翼地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浑身血液几乎凝固 —— 屋内一片狼藉,白兰衣衫不整地倒在床边,颈部被残忍切开,上衣被推至双乳之上,下身赤裸,身下的床单早已被鲜血浸透,惨不忍睹。哥哥呆立在原地,许久才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疯了似的冲向附近的长通厂派出所报案。

  警方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踏入房间的那一刻,就连经验丰富的刑警都被眼前的血腥场景震撼,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让人作呕。他们强忍着内心的不适,细致地勘查现场,发现白兰上身被捅了 26 刀,伤口深浅不一,致命伤在颈部,头几乎快要断掉。现场还留下了关键线索:左腿内侧有一处清晰的血手印,右手指纹以及门把手上的同款指纹。可遗憾的是,现场足迹模糊,基本失去鉴定价值,凶手作案后似乎从容地清理过现场,这让案件的侦破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警方立刻对周边居民展开走访,希望能找到目击证人,可邻居们都说当天没发现任何异常,也没看到陌生人进出院子。白兰的嫂子回忆,下午三点左右,她曾听到后院收音机声音突然变大,但除了广播声,再没其他动静,也没察觉可疑人员。住在同一个院子,亲人遇害却毫无察觉,这让警方困惑不已。结合凶手残忍的作案手法和对现场的清理,警方推测,犯罪分子大概率是本地人,熟悉周边环境,心思缜密,还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再加上白兰社会关系简单,没什么不良嗜好,警方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熟人作案。

  随后,大规模的排查开始了。警方挨家挨户走访周围居民,对白兰单位里所有适龄男性逐一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寻找更多线索,他们还调来了警犬,可没想到警犬晕车,到了现场状态极差,没能发挥作用。那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没有先进的 DNA 检测技术和指纹识别系统,所有工作全靠人工。民警们一枚枚比对指纹,一遍遍排查人员,工作量极大。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关注度高,每一位民警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日夜奋战,只想早日将凶手绳之以法,给受害者和家属一个交代。可即便如此,排查工作毫无进展,与现场指纹匹配的人始终没找到,案件陷入了僵局。

  白兰的离世,对她的家庭来说是灭顶之灾。父母无法接受现实,沉浸在痛苦中,还相互埋怨对方没照顾好女儿,最后家庭破裂,走向离婚。弟弟白毅,因为当天和同事换班没在家,没能保护姐姐,一直活在深深的自责里,第二年,他用酒精和安眠药结束了自己 22 岁的生命。嫂子周宁成了家庭矛盾的焦点,被白兰的母亲指责没及时救助,她满心委屈,无数次回想,如果那天没带孩子出去,如果能早点发现异常,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可一切都无法挽回,她只能在自责与痛苦中煎熬。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变得支离破碎,每逢节日,别人家的喜庆都成了白家的悲凉,亲人们之间满是怨恨与疏离,被一层无形的墙隔开。

  “小白鞋” 案,成了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开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白银市炸开,整个城市陷入恐慌。人们意识到,有个残忍的恶魔在身边游荡,夜晚的白银市变得格外寂静,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生活,生怕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可谁也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1994 年 7 月 27 日下午 2 点 50 分,白银市供电局 19 岁的石晓静,在单身宿舍遇害。她刚参加工作不久,性格开朗,对未来充满期待,可这个阳光午后,却成了她生命的终点。室友下班回来,看到她躺在床上,全身是血,早已没了气息。警方赶到现场,发现屋内一片狼藉,石晓静颈部被切开,上身有 36 处刀伤,墙上满是喷射状血迹。在公共洗衣房,警方发现一滩血水,推测凶手曾在此清洗血迹,宿舍门把手上,一枚血指纹格外醒目。这起案件的作案手法和 “小白鞋” 案极为相似,警方意识到可能是同一凶手所为,迅速并案侦查,可排查了供电局职工和石晓静的社会关系后,依旧毫无线索,案件再次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