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城北的盐碱地旁,散落着不少废弃老宅,李家庄的李家老宅便是其中之一。青砖黛瓦早已被岁月浸得发黑,木窗棂上的雕花在风雨侵蚀下只剩模糊轮廓,院子里那棵老枣树的枝桠光秃秃指向天空,像极了老人枯瘦的手指。村里人都知道,这宅子邪性,尤其是一到阴雨天,墙根下就会冒出丝丝寒气,连最胆大的光棍汉都不敢靠近。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和“狐黄白柳灰”里的黄仙——黄鼠狼有关。
守着老宅的是李守义,村里人称“义叔”。他一辈子没娶媳妇,从父亲手里接过这宅子后,就成了老宅唯一的主人。十年前刚搬进来时,义叔就发现这宅子里有“邻居”。那天清晨他去喂鸡,看见墙根的破洞里钻出来一只油光水滑的黄鼠狼,体型比寻常的大上一圈,嘴角还沾着几根鸡毛。它不怕人,就蹲在石阶上盯着义叔,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审视。
义叔打小就听父亲讲“黄仙”的禁忌,知道这东西通人性,不能轻易招惹。他没赶它,反而从鸡笼里捡了个破壳的鸡蛋放在石阶上。那黄鼠狼犹豫了片刻,叼起鸡蛋就钻进了洞里。从那以后,一人一仙就达成了默契:义叔会定期在墙根放些谷物和鸡蛋,黄鼠狼则守着宅子,院里的老鼠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连鸡笼都从没被野物光顾过。有时义叔坐在门槛上抽烟,能看见黄鼠狼带着几只小黄鼠狼在院子里晒太阳,见了他也只是抬抬脑袋,并不躲闪。
这样相安无事的日子过了八年,直到那年冬天。滨州下了场罕见的大雪,积雪封了山路,家里的存粮见了底,鸡也因为天寒下蛋少了。那天早上,义叔发现鸡笼里少了一只最肥的母鸡,鸡笼门被啃出个小窟窿,地上还留着几撮黄色的毛。看着空荡荡的鸡笼,想到开春后要靠卖鸡蛋换油盐,义叔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站在院子里对着墙根破口大骂,从黄鼠狼忘恩负义骂到断子绝孙,骂了足足半个时辰才歇气。
骂声停了没多久,后半夜义叔就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了。那声音像是女人的啜泣,又夹杂着孩童的哭闹,还有棍棒敲打木板的声响,从墙根的方向传来。他壮着胆子举着煤油灯去看,破洞旁的积雪上印着一串小小的脚印,洞里却空荡荡的,只有寒风呼啸而过。第二天一早,义叔发现墙根的破洞被泥土封死了,院子里那几只常出现的小黄鼠狼也不见了踪影。他心里隐隐有些发慌,却嘴硬地想着“走了才好,省得偷鸡”。
变故发生在半个月后。那天义叔正在劈柴,突然觉得天旋地转,手里的斧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刚想扶住墙,就浑身抽搐起来,口吐白沫,眼睛翻白。等邻居听见动静把他救醒,他已经变得目光呆滞,眼神空洞,像个丢了魂的木偶。更诡异的是,只要一犯病,他就会挣扎着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往厕所跑。那厕所建在院子角落,本就常年不见阳光,自从黄鼠狼走后,里面的潮气更重了,即便在正午时分,进去也能感到刺骨的寒意。
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看过,开了些治癫痫的药,却一点效果都没有。义叔的侄子李建国急得团团转,有人提醒他:“这病邪门,怕是冲撞了什么,不如去请澄哥来看看。”澄哥是邻村的,据说年轻时得过异人指点,能通阴阳,不少村里的邪事都是他解决的。李建国当即备了烟酒,亲自去邻村把澄哥请了来。
澄哥刚走进李家老宅,就停下了脚步,眉头紧锁。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褂,手里拿着个罗盘,罗盘的指针转得飞快。“这宅子阴气太重,尤其是西北角,怨气积得深。”澄哥指的正是厕所的方向。他跟着李建国走进屋里,看见躺在床上的义叔,伸手搭在他的手腕上,片刻后脸色更沉了:“不是普通的病,是被东西缠上了,魂都快被勾走了。”
李建国连忙问:“澄哥,您看是啥东西?我们好供奉它。”澄哥摇了摇头:“先别急,备些东西再说——三炷檀香、黄纸百张、一碗清水、七根银针,再找根桃木棍来。”李建国不敢耽搁,赶紧让村里人分头去准备。东西备齐后,澄哥让所有人都退出屋,只留下他和躺在床上的义叔。他点燃檀香插在香案上,又将黄纸铺在桌上,拿起银针在清水中浸了浸,分别扎在义叔的人中、虎口等穴位上。
檀香的烟气刚散开,怪事就发生了。香灰落在黄纸上,竟慢慢聚成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像是个穿着粗布衫的外地男人,正蜷缩着身子挣扎。就在这时,躺在床上的义叔突然睁开了眼睛,开口说话了,声音却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带着浓重的外地口音:“我与他无冤无仇,为何骂我全家?”李建国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吓得腿都软了——义叔一辈子没出过滨州,根本不会说外地话。
澄哥面不改色,拿起桃木棍在香案上敲了三下:“既已借居此处,为何要伤人性命?”那“外地男人”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带着委屈和愤怒:“我们在此居住多年,从未害他,他却因一只鸡破口大骂,辱我妻儿。我本想迁走了事,他却不知悔改,我只得让他尝尝失魂之痛。”澄哥叹了口气:“万物皆有灵,他骂你是他不对,但你夺他魂魄,也已越界。今日我为你们和解,你且出来见我。”
话音刚落,香案上的檀香突然剧烈燃烧起来,火焰呈诡异的蓝色。蓝色火焰中,慢慢显现出一个白胡子老者的幻象,他穿着一件黄色的对襟褂,盘腿坐在香案前,神色威严。澄哥连忙上前,将黄纸一张张点燃:“老仙在上,晚辈有礼了。李守义无知冒犯,今日特来赔罪,还望老仙高抬贵手,放他一条生路。”那白胡子老者盯着澄哥看了片刻,又看了看床上的义叔,缓缓点了点头。
澄哥不敢怠慢,一边烧纸一边念着咒文,桃木棍在香灰中不断画着符。随着黄纸烧尽,香案上的蓝光渐渐淡了,那白胡子老者的幻象也消失了。床上的义叔发出一声长叹,慢慢闭上了眼睛,等再次睁开时,眼神已经恢复了清明,只是浑身虚弱无力。他看着澄哥,沙哑着嗓子问:“我这是咋了?”
澄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义叔这才恍然大悟,想起自己当初骂黄鼠狼的事,后悔得直拍大腿。澄哥叮嘱他:“明日天亮后,买些鸡蛋和谷物,在墙根处祭拜一番,再把那破洞重新挖开,给老仙留个容身之处。记住,乡野之间,这些‘原住民’比我们早来百年,敬它们一分,才能保自己平安。”
第二天一早,义叔照着澄哥的话做了。他在墙根摆上祭品,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又亲手把封死的破洞挖开。奇怪的是,当天下午,他就看见那只油光水滑的黄鼠狼又出现在了院子里,只是这次它没有靠近,只是在远处看了他一眼,就钻进了破洞。
从那以后,李家老宅的阴寒之气渐渐散了,义叔的怪病也再也没犯过。他依旧会在墙根放些食物,只是再也不敢有半句轻慢之语。村里人路过老宅时,偶尔还能看见黄鼠狼带着小黄鼠狼在院子里活动,一人一仙,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这个故事在滨州乡野流传了很久,老人们常拿它告诫晚辈:天地之间,万物有灵。那些我们眼中的“异类”,或许只是这片土地的更早居住者。心存敬畏,彼此包容,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安稳度日。而李家老宅的那堵墙根下,至今还留着一个小小的破洞,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这段人与仙的恩怨纠葛,也提醒着每一个路过的人:敬畏之心,不可无也。
        守着老宅的是李守义,村里人称“义叔”。他一辈子没娶媳妇,从父亲手里接过这宅子后,就成了老宅唯一的主人。十年前刚搬进来时,义叔就发现这宅子里有“邻居”。那天清晨他去喂鸡,看见墙根的破洞里钻出来一只油光水滑的黄鼠狼,体型比寻常的大上一圈,嘴角还沾着几根鸡毛。它不怕人,就蹲在石阶上盯着义叔,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审视。
义叔打小就听父亲讲“黄仙”的禁忌,知道这东西通人性,不能轻易招惹。他没赶它,反而从鸡笼里捡了个破壳的鸡蛋放在石阶上。那黄鼠狼犹豫了片刻,叼起鸡蛋就钻进了洞里。从那以后,一人一仙就达成了默契:义叔会定期在墙根放些谷物和鸡蛋,黄鼠狼则守着宅子,院里的老鼠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连鸡笼都从没被野物光顾过。有时义叔坐在门槛上抽烟,能看见黄鼠狼带着几只小黄鼠狼在院子里晒太阳,见了他也只是抬抬脑袋,并不躲闪。
这样相安无事的日子过了八年,直到那年冬天。滨州下了场罕见的大雪,积雪封了山路,家里的存粮见了底,鸡也因为天寒下蛋少了。那天早上,义叔发现鸡笼里少了一只最肥的母鸡,鸡笼门被啃出个小窟窿,地上还留着几撮黄色的毛。看着空荡荡的鸡笼,想到开春后要靠卖鸡蛋换油盐,义叔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站在院子里对着墙根破口大骂,从黄鼠狼忘恩负义骂到断子绝孙,骂了足足半个时辰才歇气。
骂声停了没多久,后半夜义叔就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了。那声音像是女人的啜泣,又夹杂着孩童的哭闹,还有棍棒敲打木板的声响,从墙根的方向传来。他壮着胆子举着煤油灯去看,破洞旁的积雪上印着一串小小的脚印,洞里却空荡荡的,只有寒风呼啸而过。第二天一早,义叔发现墙根的破洞被泥土封死了,院子里那几只常出现的小黄鼠狼也不见了踪影。他心里隐隐有些发慌,却嘴硬地想着“走了才好,省得偷鸡”。
变故发生在半个月后。那天义叔正在劈柴,突然觉得天旋地转,手里的斧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刚想扶住墙,就浑身抽搐起来,口吐白沫,眼睛翻白。等邻居听见动静把他救醒,他已经变得目光呆滞,眼神空洞,像个丢了魂的木偶。更诡异的是,只要一犯病,他就会挣扎着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往厕所跑。那厕所建在院子角落,本就常年不见阳光,自从黄鼠狼走后,里面的潮气更重了,即便在正午时分,进去也能感到刺骨的寒意。
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看过,开了些治癫痫的药,却一点效果都没有。义叔的侄子李建国急得团团转,有人提醒他:“这病邪门,怕是冲撞了什么,不如去请澄哥来看看。”澄哥是邻村的,据说年轻时得过异人指点,能通阴阳,不少村里的邪事都是他解决的。李建国当即备了烟酒,亲自去邻村把澄哥请了来。
澄哥刚走进李家老宅,就停下了脚步,眉头紧锁。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褂,手里拿着个罗盘,罗盘的指针转得飞快。“这宅子阴气太重,尤其是西北角,怨气积得深。”澄哥指的正是厕所的方向。他跟着李建国走进屋里,看见躺在床上的义叔,伸手搭在他的手腕上,片刻后脸色更沉了:“不是普通的病,是被东西缠上了,魂都快被勾走了。”
李建国连忙问:“澄哥,您看是啥东西?我们好供奉它。”澄哥摇了摇头:“先别急,备些东西再说——三炷檀香、黄纸百张、一碗清水、七根银针,再找根桃木棍来。”李建国不敢耽搁,赶紧让村里人分头去准备。东西备齐后,澄哥让所有人都退出屋,只留下他和躺在床上的义叔。他点燃檀香插在香案上,又将黄纸铺在桌上,拿起银针在清水中浸了浸,分别扎在义叔的人中、虎口等穴位上。
檀香的烟气刚散开,怪事就发生了。香灰落在黄纸上,竟慢慢聚成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像是个穿着粗布衫的外地男人,正蜷缩着身子挣扎。就在这时,躺在床上的义叔突然睁开了眼睛,开口说话了,声音却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带着浓重的外地口音:“我与他无冤无仇,为何骂我全家?”李建国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吓得腿都软了——义叔一辈子没出过滨州,根本不会说外地话。
澄哥面不改色,拿起桃木棍在香案上敲了三下:“既已借居此处,为何要伤人性命?”那“外地男人”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带着委屈和愤怒:“我们在此居住多年,从未害他,他却因一只鸡破口大骂,辱我妻儿。我本想迁走了事,他却不知悔改,我只得让他尝尝失魂之痛。”澄哥叹了口气:“万物皆有灵,他骂你是他不对,但你夺他魂魄,也已越界。今日我为你们和解,你且出来见我。”
话音刚落,香案上的檀香突然剧烈燃烧起来,火焰呈诡异的蓝色。蓝色火焰中,慢慢显现出一个白胡子老者的幻象,他穿着一件黄色的对襟褂,盘腿坐在香案前,神色威严。澄哥连忙上前,将黄纸一张张点燃:“老仙在上,晚辈有礼了。李守义无知冒犯,今日特来赔罪,还望老仙高抬贵手,放他一条生路。”那白胡子老者盯着澄哥看了片刻,又看了看床上的义叔,缓缓点了点头。
澄哥不敢怠慢,一边烧纸一边念着咒文,桃木棍在香灰中不断画着符。随着黄纸烧尽,香案上的蓝光渐渐淡了,那白胡子老者的幻象也消失了。床上的义叔发出一声长叹,慢慢闭上了眼睛,等再次睁开时,眼神已经恢复了清明,只是浑身虚弱无力。他看着澄哥,沙哑着嗓子问:“我这是咋了?”
澄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义叔这才恍然大悟,想起自己当初骂黄鼠狼的事,后悔得直拍大腿。澄哥叮嘱他:“明日天亮后,买些鸡蛋和谷物,在墙根处祭拜一番,再把那破洞重新挖开,给老仙留个容身之处。记住,乡野之间,这些‘原住民’比我们早来百年,敬它们一分,才能保自己平安。”
第二天一早,义叔照着澄哥的话做了。他在墙根摆上祭品,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又亲手把封死的破洞挖开。奇怪的是,当天下午,他就看见那只油光水滑的黄鼠狼又出现在了院子里,只是这次它没有靠近,只是在远处看了他一眼,就钻进了破洞。
从那以后,李家老宅的阴寒之气渐渐散了,义叔的怪病也再也没犯过。他依旧会在墙根放些食物,只是再也不敢有半句轻慢之语。村里人路过老宅时,偶尔还能看见黄鼠狼带着小黄鼠狼在院子里活动,一人一仙,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这个故事在滨州乡野流传了很久,老人们常拿它告诫晚辈:天地之间,万物有灵。那些我们眼中的“异类”,或许只是这片土地的更早居住者。心存敬畏,彼此包容,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安稳度日。而李家老宅的那堵墙根下,至今还留着一个小小的破洞,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这段人与仙的恩怨纠葛,也提醒着每一个路过的人:敬畏之心,不可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