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盯着图鉴屏幕,那道垂直光束消失后,设备的指针始终稳定指向东北方向。他没有动,手指仍按在读取端口上,金属边缘泛着微凉。先前的测试已证实他的体质能自主响应外界刺激,但当前的关键不在身体反应,而在信息解析。
他从背包夹层取出记忆卡,插入图鉴侧面的槽口。咔一声轻响,连接成功。屏幕上跳出一段影像——父母站在平台中央,背景模糊不清,画面断续跳动,似被某种干扰源影响。声音只剩杂音,图像明暗不定,仅能勉强辨识他们的动作。
“还是看不清。”他说。
沙奈朵从龙背后方缓缓靠近,双掌贴上他的太阳穴。一股温热感渗入脑海,眼前的画面骤然变化。影像被拉入意识空间,帧速放缓,每一秒被拆解为多个片段。秦川清晰捕捉到父亲抬手时三次细微停顿,母亲转身刹那衣角扬起的角度也被放大呈现。
他们在传递什么?
沙奈朵的精神力持续扫描背景区域。高楼轮廓逐渐清晰,外墙一处破损的标识牌显现出来,边缘呈锯齿状断裂。她截取该画面,反复比对结构细节。数分钟后,一个徽记浮现——三角形内嵌齿轮,右下角缺了一角。
这是组织早期研究所的标志。
秦川认得这个图案。三年前他在一份残卷中见过,当时仅作为历史资料归档,并未深究。如今它出现在二十年后的影像里,意味着那个地点仍在运作,或有人刻意复刻其存在。
“位置能确定吗?”他问。
沙奈朵收回手,轻轻摇头。额角渗出细汗,精神连接消耗不小。但她眼神坚定,指向图鉴屏幕上的建筑模型。
秦川立即操作界面,调出地理数据库,输入徽记特征。系统开始匹配已知坐标,地图上闪烁出数十个红点,主要集中于内陆废弃区。他逐一排除不符合气候与地形条件的选项,最终剩下三个可能地点。
都不是沿海区域。
可图鉴的指向始终是东北方向,偏移角度稳定。这表明能量源并不位于这些旧址,而是另有所在。
他重新播放影像,专注音频层分析。背景噪音包含风声、电流嗡鸣,以及一段规律性的滴答声。类似漏水,却又略有不同。他将音频分离,发送至远程支援频道。
几秒后,通讯接通。
“我是m。”一个平静的声音响起,“收到加密请求。”
秦川简述情况,附上音频文件。对方未多言,直接进入分析状态。通话陷入沉默,耳机中传来轻微敲击声,仿佛指尖在键盘上快速跃动。
十分钟后,m再次开口:“音频中藏有一段摩斯密码,嵌于低频段。干扰严重,但部分字符可还原。”
秦川等他说下去。
“解码结果是:水系装置是钥匙,但会唤醒……最后三个符号缺失。”
空气安静了一瞬。
水系装置?他脑海中闪过几个画面——雪山下的地下水脉、遗迹底部的封闭闸门、上次任务中发现的沉没控制站。皆与水相关,但哪一处才是真正的‘钥匙’,尚无法判断。
“有没有可能是陷阱?”他问。
m回答:“不排除。此类信息常用于诱导调查人员进入预设区域。但从编码方式看,这段密码采用组织内部通用协议,非伪造信号常用的变体格式。来源可信度较高。”
秦川点头。他知道m的身份——联盟技术顾问,专攻隐蔽通信破解,代号“静默之耳”。虽从未见面,只通过数据链协作,但过往几次合作均顺利可靠。
“谢谢。”他说完准备切断通讯。
“等等。”m忽然叫住他,“建议你检查图鉴的能量感应模块。刚才解码时,我发现它的响应频率与标准模型存在细微偏差。可能受外部场影响,也可能……它本身被植入了追踪逻辑。”
秦川的手顿了一下。
“我会查。”他说。
通讯结束。
他退出远程界面,打开图鉴底层设置。果然,在传感器日志中发现一条异常记录——两小时前,设备曾自动激活一次水系波动扫描,持续三秒,触发原因未知。此类行为本应由用户手动启动,不可能自行运行。
他凝视这条日志数秒,切换至地理分析模式。系统依据摩斯密码中的关键词“水系装置”重建模型,结合近期探测到的能量波动,生成一条高亮航线。箭头直指东北海域,距当前位置约九十分钟飞行路程。
航线与图鉴自发指向的方向完全一致。
这意味着,无论是人为破译还是设备自主识别,最终结论都指向同一区域。
他抬头看向喷火龙。龙翼平稳展开,维持巡航高度。风从侧方吹来,带着湿气,海平面已在视野尽头连成一线。
“改航向。”他说,“东北。”
喷火龙低鸣一声,尾部微摆,双翼缓缓倾斜。机身转向左侧,气流随之改变。云层上方流动,下方灰蓝海面渐近。
沙奈朵靠坐在龙背一角,闭目恢复精神力。呼吸平稳,双手交叠置于膝上。方才的深度感知令她疲惫,但她仍保持警戒姿态。
秦川低头注视图鉴屏幕。航线实时更新,前方海域标记出一片浅蓝色区域,标注为“水系能量活跃带”。数值不高,却持续稳定,不似自然现象。
他忆起密码末句未尽之语——“但会唤醒……”
唤醒什么?
他不知答案。但他清楚一点:父母出现在那段影像中,并非偶然。他们留下线索,正是为了引导他抵达此地。而组织若能在二十年后重现研究所标志,必已做好应对准备。
他抚上左臂纹路。皮肤下蓝光微闪,节奏与心跳同步。此前测试证明他已能无意识触发防御机制,但这不足以应对所有危机。若前方确为陷阱,单凭体质反应远远不够。
必须提前准备。
他取出背包中另一块记忆卡,插入图鉴备用端口。这是自雪山遗迹带回的备份数据,含部分未解析的控制系统文档。尽管多数内容加密,或许仍可寻得关于“水系装置”的蛛丝马迹。
加载进度条缓慢推进。
沙奈朵睁开眼,望向他手中的设备。
“需要我再练一次吗?”她问。
秦川摇头。“先让我查看原始数据。若有隐藏信息,我们再借助你的能力深入解析。”
她点头,重新闭眼。
图鉴完成加载,弹出十几个文件夹。他逐一点开,筛选关键词。大多为工程日志与能源调度表,直至打开标为“d-7”的子目录,一张结构图显现。
标题写着:主控枢纽·水系联动装置。
图纸显示一座环形设施,建于海底岩层之上,通过七条管道连接不同能量节点。中心设有独立舱室,标注为“权限验证区”。开启需双重认证——生物识别与环境共振。
环境共振?
他放大说明文字。其中提及,唯有当周围水域达到特定温度与压力值时,装置才会解锁第一道屏障。
换言之,这不是依靠钥匙或密码开启的门户,而是依赖自然条件触发的机关。
他忽然明白图鉴为何自动指向这片海域——此处的水系能量波动,或许正是启动装置的前提条件。
可问题来了——若这只是开门的第一步,“钥匙”又指何物?
他回想摩斯密码内容。“水系装置是钥匙”,语义本身存有矛盾。难道说,整个装置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某处的工具?
他紧盯图纸中心舱室。其功能未标注,唯有一编号:tS-01。
tS。
时空(time-Space)的缩写。
他的手指停在屏幕上。
若此装置具备影响时空结构的能力,则它不仅属于组织的技术产物,更与他体内的纹路、守护者印记同属一类存在。
难怪父母要在二十年后的影像中留下提示。
他抬起头,望向前方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斜照而下,洒落在起伏的海面上。喷火龙正加速飞行,双翼划过气流,发出稳定的拍打声。
航线没有改变。
他还差不到一个小时,便可抵达目标区域。
他将图纸存入图鉴核心档案,拔出记忆卡收好。左臂纹路的光芒渐渐平息,融入皮肤。沙奈朵依旧静坐,呼吸均匀。
秦川握紧图鉴边缘。金属外壳略显发烫,似因内部元件长时间运转所致。
他未曾察觉,就在刚刚加载文件之际,图鉴日志悄然新增一条记录:
【传感器主动上传坐标数据至未知节点,传输耗时2.3秒,确认成功】
风更大了。
        他从背包夹层取出记忆卡,插入图鉴侧面的槽口。咔一声轻响,连接成功。屏幕上跳出一段影像——父母站在平台中央,背景模糊不清,画面断续跳动,似被某种干扰源影响。声音只剩杂音,图像明暗不定,仅能勉强辨识他们的动作。
“还是看不清。”他说。
沙奈朵从龙背后方缓缓靠近,双掌贴上他的太阳穴。一股温热感渗入脑海,眼前的画面骤然变化。影像被拉入意识空间,帧速放缓,每一秒被拆解为多个片段。秦川清晰捕捉到父亲抬手时三次细微停顿,母亲转身刹那衣角扬起的角度也被放大呈现。
他们在传递什么?
沙奈朵的精神力持续扫描背景区域。高楼轮廓逐渐清晰,外墙一处破损的标识牌显现出来,边缘呈锯齿状断裂。她截取该画面,反复比对结构细节。数分钟后,一个徽记浮现——三角形内嵌齿轮,右下角缺了一角。
这是组织早期研究所的标志。
秦川认得这个图案。三年前他在一份残卷中见过,当时仅作为历史资料归档,并未深究。如今它出现在二十年后的影像里,意味着那个地点仍在运作,或有人刻意复刻其存在。
“位置能确定吗?”他问。
沙奈朵收回手,轻轻摇头。额角渗出细汗,精神连接消耗不小。但她眼神坚定,指向图鉴屏幕上的建筑模型。
秦川立即操作界面,调出地理数据库,输入徽记特征。系统开始匹配已知坐标,地图上闪烁出数十个红点,主要集中于内陆废弃区。他逐一排除不符合气候与地形条件的选项,最终剩下三个可能地点。
都不是沿海区域。
可图鉴的指向始终是东北方向,偏移角度稳定。这表明能量源并不位于这些旧址,而是另有所在。
他重新播放影像,专注音频层分析。背景噪音包含风声、电流嗡鸣,以及一段规律性的滴答声。类似漏水,却又略有不同。他将音频分离,发送至远程支援频道。
几秒后,通讯接通。
“我是m。”一个平静的声音响起,“收到加密请求。”
秦川简述情况,附上音频文件。对方未多言,直接进入分析状态。通话陷入沉默,耳机中传来轻微敲击声,仿佛指尖在键盘上快速跃动。
十分钟后,m再次开口:“音频中藏有一段摩斯密码,嵌于低频段。干扰严重,但部分字符可还原。”
秦川等他说下去。
“解码结果是:水系装置是钥匙,但会唤醒……最后三个符号缺失。”
空气安静了一瞬。
水系装置?他脑海中闪过几个画面——雪山下的地下水脉、遗迹底部的封闭闸门、上次任务中发现的沉没控制站。皆与水相关,但哪一处才是真正的‘钥匙’,尚无法判断。
“有没有可能是陷阱?”他问。
m回答:“不排除。此类信息常用于诱导调查人员进入预设区域。但从编码方式看,这段密码采用组织内部通用协议,非伪造信号常用的变体格式。来源可信度较高。”
秦川点头。他知道m的身份——联盟技术顾问,专攻隐蔽通信破解,代号“静默之耳”。虽从未见面,只通过数据链协作,但过往几次合作均顺利可靠。
“谢谢。”他说完准备切断通讯。
“等等。”m忽然叫住他,“建议你检查图鉴的能量感应模块。刚才解码时,我发现它的响应频率与标准模型存在细微偏差。可能受外部场影响,也可能……它本身被植入了追踪逻辑。”
秦川的手顿了一下。
“我会查。”他说。
通讯结束。
他退出远程界面,打开图鉴底层设置。果然,在传感器日志中发现一条异常记录——两小时前,设备曾自动激活一次水系波动扫描,持续三秒,触发原因未知。此类行为本应由用户手动启动,不可能自行运行。
他凝视这条日志数秒,切换至地理分析模式。系统依据摩斯密码中的关键词“水系装置”重建模型,结合近期探测到的能量波动,生成一条高亮航线。箭头直指东北海域,距当前位置约九十分钟飞行路程。
航线与图鉴自发指向的方向完全一致。
这意味着,无论是人为破译还是设备自主识别,最终结论都指向同一区域。
他抬头看向喷火龙。龙翼平稳展开,维持巡航高度。风从侧方吹来,带着湿气,海平面已在视野尽头连成一线。
“改航向。”他说,“东北。”
喷火龙低鸣一声,尾部微摆,双翼缓缓倾斜。机身转向左侧,气流随之改变。云层上方流动,下方灰蓝海面渐近。
沙奈朵靠坐在龙背一角,闭目恢复精神力。呼吸平稳,双手交叠置于膝上。方才的深度感知令她疲惫,但她仍保持警戒姿态。
秦川低头注视图鉴屏幕。航线实时更新,前方海域标记出一片浅蓝色区域,标注为“水系能量活跃带”。数值不高,却持续稳定,不似自然现象。
他忆起密码末句未尽之语——“但会唤醒……”
唤醒什么?
他不知答案。但他清楚一点:父母出现在那段影像中,并非偶然。他们留下线索,正是为了引导他抵达此地。而组织若能在二十年后重现研究所标志,必已做好应对准备。
他抚上左臂纹路。皮肤下蓝光微闪,节奏与心跳同步。此前测试证明他已能无意识触发防御机制,但这不足以应对所有危机。若前方确为陷阱,单凭体质反应远远不够。
必须提前准备。
他取出背包中另一块记忆卡,插入图鉴备用端口。这是自雪山遗迹带回的备份数据,含部分未解析的控制系统文档。尽管多数内容加密,或许仍可寻得关于“水系装置”的蛛丝马迹。
加载进度条缓慢推进。
沙奈朵睁开眼,望向他手中的设备。
“需要我再练一次吗?”她问。
秦川摇头。“先让我查看原始数据。若有隐藏信息,我们再借助你的能力深入解析。”
她点头,重新闭眼。
图鉴完成加载,弹出十几个文件夹。他逐一点开,筛选关键词。大多为工程日志与能源调度表,直至打开标为“d-7”的子目录,一张结构图显现。
标题写着:主控枢纽·水系联动装置。
图纸显示一座环形设施,建于海底岩层之上,通过七条管道连接不同能量节点。中心设有独立舱室,标注为“权限验证区”。开启需双重认证——生物识别与环境共振。
环境共振?
他放大说明文字。其中提及,唯有当周围水域达到特定温度与压力值时,装置才会解锁第一道屏障。
换言之,这不是依靠钥匙或密码开启的门户,而是依赖自然条件触发的机关。
他忽然明白图鉴为何自动指向这片海域——此处的水系能量波动,或许正是启动装置的前提条件。
可问题来了——若这只是开门的第一步,“钥匙”又指何物?
他回想摩斯密码内容。“水系装置是钥匙”,语义本身存有矛盾。难道说,整个装置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某处的工具?
他紧盯图纸中心舱室。其功能未标注,唯有一编号:tS-01。
tS。
时空(time-Space)的缩写。
他的手指停在屏幕上。
若此装置具备影响时空结构的能力,则它不仅属于组织的技术产物,更与他体内的纹路、守护者印记同属一类存在。
难怪父母要在二十年后的影像中留下提示。
他抬起头,望向前方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斜照而下,洒落在起伏的海面上。喷火龙正加速飞行,双翼划过气流,发出稳定的拍打声。
航线没有改变。
他还差不到一个小时,便可抵达目标区域。
他将图纸存入图鉴核心档案,拔出记忆卡收好。左臂纹路的光芒渐渐平息,融入皮肤。沙奈朵依旧静坐,呼吸均匀。
秦川握紧图鉴边缘。金属外壳略显发烫,似因内部元件长时间运转所致。
他未曾察觉,就在刚刚加载文件之际,图鉴日志悄然新增一条记录:
【传感器主动上传坐标数据至未知节点,传输耗时2.3秒,确认成功】
风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