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根来医馆快一个月了,这孩子果然像老里正说的,闷头干活,不多言语。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扫地、挑水,把前后院收拾得利利索索。栓柱教他认药,他就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摸,虽然认字不多,记性却好,常见的几十味药材,没多久就认了个七七八八。
这天,栓柱带着柳根在后院整理刚收上来的一批柴胡。这些柴胡根须上沾满了干硬的泥块,需要用刷子仔细刷干净,又不能伤了根皮,是个费时费力的细致活。
栓柱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柳根你看,得顺着根须的走向轻轻刷,劲儿大了容易把须子刷断,药效就差了。”
柳根点点头,拿起一把小刷子,学着栓柱的样子,埋头干起来。他干活极其专注,嘴唇抿得紧紧的,眼睛几乎要贴到柴胡根上。
干了一会儿,栓柱发现柳根那边清理好的柴胡,根须完整,干干净净,效率竟比自己还高些。他好奇地凑过去看,只见柳根手里拿着的不光是刷子,还有一根他自己削尖了的小竹签,遇到特别顽固的泥块,就用竹签尖小心地挑掉,再用刷子扫净。
“嘿!你这法子不错啊!”栓柱忍不住夸道,“比俺光用刷子快多了,还干净!”
柳根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低下头,小声说:“俺…俺看这泥块卡在根杈杈里,刷子进不去,就想着用细东西掏掏…”
正好林小荷过来叫他们吃饭,看见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柴胡,也惊讶了:“哟,今儿这活儿干得可真利索!柳根,是你干的?”
柳根红着脸点点头。
栓柱在一旁帮腔:“师娘,柳根师弟手巧着呢!还会用小竹签掏泥,可比俺强!”
林小荷拿起一根清理好的柴胡,仔细看了看,赞许地拍拍柳根瘦削的肩膀:“好孩子,脑子活,手也巧!以后炮制药材,就需要你这样细心的人。”
柳根听到表扬,眼睛亮了一下,嘴角也微微翘了翘,虽然没说话,但能看出来心里是高兴的。
又过了几天,医馆用来称贵重药材的小戥子,那象牙做的秤杆不知怎么裂了条细缝,虽然还能用,但总归不准成了。沈远山正琢磨着是托人去镇上修,还是想办法买个新的。
柳根默默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小声对栓柱说:“大师兄,俺…俺爹以前是个木匠,俺看他用鱼鳔胶粘过开裂的桌椅,可结实了…不知道…能不能粘这个?”
栓柱一听,赶紧告诉沈远山。沈远山有些意外,看着柳根:“你会弄?”
柳根紧张地搓着手:“俺…俺可以试试…”
沈远山想了想,点点头:“好,那你试试。”
柳根去找来一点熬好的鱼鳔胶,又把他爹留下的一套小工具拿出来。他先用细砂纸把裂缝两边打磨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涂上薄薄一层胶,用细绳紧紧捆住,放在通风处阴干。
整个过程,他做得一丝不苟,专注的神情完全不像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两天后,胶干了。柳根拆开绳子,把那戥子捧给沈远山。沈远山接过一看,裂缝贴合得严丝合缝,几乎看不出痕迹。他用手掰了掰,纹丝不动。
“好!”沈远山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粘得很好!柳根,你这手艺,了不起!”
柳根腼腆地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
连安生都跑过来,踮着脚要看:“爹爹,修好了?”
沈远山把戥子递给安生看:“嗯,你柳根师兄修好的。”
安生崇拜地看着柳根:“柳根师兄,厉害!”
经过这两件事,医馆里的人都对柳根刮目相看。这孩子虽然不爱说话,但心思细腻,手巧,肯动脑筋,是个学医的好苗子。
栓柱对这个师弟更加上心了,教他认药也更加耐心。林小荷做饭时,也总想着给这瘦弱的孩子多加点营养。
沈远山看着柳根在药柜前默默记诵药材名的背影,对林小荷说:“这孩子,像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假以时日,未必不如小榆。”
柳根的到来,不仅分担了医馆的活计,更带来了一种踏实沉稳的力量。杏林薪火,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悄然传递,绵延不息。
        这天,栓柱带着柳根在后院整理刚收上来的一批柴胡。这些柴胡根须上沾满了干硬的泥块,需要用刷子仔细刷干净,又不能伤了根皮,是个费时费力的细致活。
栓柱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柳根你看,得顺着根须的走向轻轻刷,劲儿大了容易把须子刷断,药效就差了。”
柳根点点头,拿起一把小刷子,学着栓柱的样子,埋头干起来。他干活极其专注,嘴唇抿得紧紧的,眼睛几乎要贴到柴胡根上。
干了一会儿,栓柱发现柳根那边清理好的柴胡,根须完整,干干净净,效率竟比自己还高些。他好奇地凑过去看,只见柳根手里拿着的不光是刷子,还有一根他自己削尖了的小竹签,遇到特别顽固的泥块,就用竹签尖小心地挑掉,再用刷子扫净。
“嘿!你这法子不错啊!”栓柱忍不住夸道,“比俺光用刷子快多了,还干净!”
柳根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低下头,小声说:“俺…俺看这泥块卡在根杈杈里,刷子进不去,就想着用细东西掏掏…”
正好林小荷过来叫他们吃饭,看见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柴胡,也惊讶了:“哟,今儿这活儿干得可真利索!柳根,是你干的?”
柳根红着脸点点头。
栓柱在一旁帮腔:“师娘,柳根师弟手巧着呢!还会用小竹签掏泥,可比俺强!”
林小荷拿起一根清理好的柴胡,仔细看了看,赞许地拍拍柳根瘦削的肩膀:“好孩子,脑子活,手也巧!以后炮制药材,就需要你这样细心的人。”
柳根听到表扬,眼睛亮了一下,嘴角也微微翘了翘,虽然没说话,但能看出来心里是高兴的。
又过了几天,医馆用来称贵重药材的小戥子,那象牙做的秤杆不知怎么裂了条细缝,虽然还能用,但总归不准成了。沈远山正琢磨着是托人去镇上修,还是想办法买个新的。
柳根默默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小声对栓柱说:“大师兄,俺…俺爹以前是个木匠,俺看他用鱼鳔胶粘过开裂的桌椅,可结实了…不知道…能不能粘这个?”
栓柱一听,赶紧告诉沈远山。沈远山有些意外,看着柳根:“你会弄?”
柳根紧张地搓着手:“俺…俺可以试试…”
沈远山想了想,点点头:“好,那你试试。”
柳根去找来一点熬好的鱼鳔胶,又把他爹留下的一套小工具拿出来。他先用细砂纸把裂缝两边打磨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涂上薄薄一层胶,用细绳紧紧捆住,放在通风处阴干。
整个过程,他做得一丝不苟,专注的神情完全不像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两天后,胶干了。柳根拆开绳子,把那戥子捧给沈远山。沈远山接过一看,裂缝贴合得严丝合缝,几乎看不出痕迹。他用手掰了掰,纹丝不动。
“好!”沈远山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粘得很好!柳根,你这手艺,了不起!”
柳根腼腆地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
连安生都跑过来,踮着脚要看:“爹爹,修好了?”
沈远山把戥子递给安生看:“嗯,你柳根师兄修好的。”
安生崇拜地看着柳根:“柳根师兄,厉害!”
经过这两件事,医馆里的人都对柳根刮目相看。这孩子虽然不爱说话,但心思细腻,手巧,肯动脑筋,是个学医的好苗子。
栓柱对这个师弟更加上心了,教他认药也更加耐心。林小荷做饭时,也总想着给这瘦弱的孩子多加点营养。
沈远山看着柳根在药柜前默默记诵药材名的背影,对林小荷说:“这孩子,像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假以时日,未必不如小榆。”
柳根的到来,不仅分担了医馆的活计,更带来了一种踏实沉稳的力量。杏林薪火,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悄然传递,绵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