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暖棚新绿 冬日生机现-《远山荷香》

  几场秋雨过后,北风渐渐露出了它凛冽的爪牙。早晚的霜冻越来越重,药园里大部分药材都已采收完毕,只剩下些耐寒的品种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柳根每天早上巡查药园时,看着那些在寒霜中艰难存活的幼苗,眉头就皱得紧紧的。他找到栓柱,忧心忡忡地说:“大师兄,俺看那几畦紫苏和薄荷苗,怕是扛不住几天了。这天儿说冷就冷,眼看就要上大冻了。”

  栓柱搓着手,哈出一口白气:“可不是嘛!去年这时候,就有不少苗冻死了。师傅说这是没办法的事,开春再补种呗。”

  柳根却蹲在苗畦边,用手轻轻拨弄着那些嫩绿的叶片,有些不舍:“补种…又得耽误好些日子才能用上。俺记得…师娘去年好像搭过个啥…暖棚?”

  栓柱一拍脑袋:“对!暖棚!俺咋把这茬忘了!走,跟师傅师娘说去!”

  两人兴冲冲地跑回医馆,把想法一说。林小荷立刻想起来了:“对啊!去年那小暖棚挺管用的!今年咱们把它弄大点,多罩几畦!”

  沈远山也点头赞同:“此法可行。去年只是试手,今年可做得更周全些。”

  说干就干。沈远山画了更详细的草图,规划着将向阳背风处的几畦珍贵药苗都保护起来。栓柱和柳根负责去准备材料。

  这回,他们不光用了竹片和油纸,沈远山还特意让栓柱去镇上买了几大块透光更好的明瓦(一种早期的平板玻璃),嵌在油纸棚顶,这样白天采光更好。

  柳根心思细,他提议在暖棚的北面用稻草扎一道厚厚的防风墙,能更好地抵御寒风。他还找来一些不用的旧棉被,说晚上可以盖在暖棚上,保温效果更好。

  “柳根师弟,你这脑子真好使!”栓柱一边扎着防风墙,一边由衷地夸赞。

  柳根不好意思地笑笑:“俺就是瞎琢磨…”

  安生也来凑热闹,抱着几根比他还高的稻草,摇摇晃晃地要帮忙,被林小荷笑着抱到一边:“小祖宗,你别添乱就是帮忙了!”

  一家人外加两个学徒,忙活了两三天,一个比去年更大、更结实的暖棚终于立了起来。明瓦顶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光,厚厚的稻草墙像给苗苗们穿了件大棉袄。

  当天夜里,气温骤降,地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第二天一早,柳根第一个跑进药园。他惊喜地发现,暖棚内的药苗依然翠绿挺拔,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生机勃勃。而棚外几棵侥幸未死的杂草,早已被冻得蔫头耷脑。

  “成了!师傅!师娘!暖棚管用!”柳根难得地提高了嗓门,兴奋地喊道。

  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暖棚内外简直是两个世界。林小荷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咱们冬天也能有新鲜紫苏和薄荷用了!”

  沈远山仔细检查了暖棚的各个角落,满意地点点头:“做得不错。尤其是这防风墙和棉被,想得很周到。”他说着,赞许地看了柳根一眼。

  柳根低下头,嘴角却忍不住向上弯起。

  自此,照料暖棚成了柳根每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清晨,他掀开棉被,让药苗沐浴阳光;傍晚,他仔细盖好棉被,锁住一天的温暖。他还细心地在暖棚里挂了个小温度计,随时注意里面的温度变化。

  寒冷的冬日里,当万物凋零,医馆后院这一方小小的暖棚,却顽强地维持着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这抹绿色,不仅意味着来年药材的保障,更象征着一种不向严寒低头的、蓬勃的希望。

  孙老爹和其他乡亲们来看见了,都啧啧称奇,纷纷打听这暖棚是怎么搭的。这小小的发明,竟悄然在村里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