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原来让我做卧底-《战备仓库在手康熙末年横走》

  可惜十爷威武不威武,要康熙皇上说了算。

  老爷子眯着眼睛看着跪在下面的胤峨,有多长时间没有正儿八经看看这个儿子了?

  他都已经记不清了。

  胤峨这粗俗的性子是他特意培养出来的,他自然明白。

  这次老四提出来让老十也参与催讨库银,什么用意康熙心里清楚。

  儿大不由娘,更何况他这个爹。

  既然生在皇家,享了皇家的福,就得受着皇家的累,吃着皇家的苦。

  “胤峨,催讨库银是国家大事,不容推脱。”

  康熙说得很慢,仿佛这样他的傻儿子就能听明白:“朕需要你为朕分忧。”

  好吧,话说到这份上了,胤峨明白,再推脱那就是不识抬举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胤峨随口来了一句古诗来表明心意:

  “皇阿玛既然不以儿臣粗鄙,那儿臣就接了这差使,为皇阿玛分忧。”

  事到如今,话赶话,事赶事,都到了这个地步了,多说无益,先接了再说。

  他在这里算自己的账,没有发现随口借用一句诗却把大殿里的人雷了个外焦里嫩。

  我去,这是十阿哥说的?怎么可能?

  肯定不是他作的诗,那是从哪里背来的?怎么以前没听说过?

  康熙细细咀嚼着老十的这两句诗,心里百味杂陈。

  做诗的人是个大才,胸怀家国天下,应该好好重用才是。

  “胤峨,你刚才读的两句诗,是何人所作?可否引荐他为国效力?”

  康熙直接开口问道,他是个惜才的皇上,不忍明珠蒙尘。

  胤峨吓了一跳,自己刚才随口说了两句什么诗来着?

  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谁的诗来着?记不得了,应该不是康熙的吧?

  “回皇阿玛,儿臣也不记得是从哪儿听的了,是不是这两句诗极好?”

  胤峨极认真地回答,他说的是真的。

  康熙哼了一声,连这个草包皇子也学会藏拙了,算球了,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老十,你一向粗疏少文,这可不行啊。

  好在你现在还年轻,朕就给你配个好师傅,好好教导一下,总能成材的。”

  说到这里,康熙心里盘算了一下,立即下旨:

  “授四十二年进士蒋廷锡为十阿哥胤峨侍读,兼翰林侍讲。”

  旨意一下,胤峨傻眼了,平白无故多了一位师傅,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闲着没事背什么诗啊,直接答应下来不香吗?

  让你瞎显摆,这下子麻烦了,天天背书他真香吗?

  事到如今,抗旨是不敢的,只好捏着鼻子接下来。

  回头再商量一下蒋老师看能不能高抬贵手,少给他点工作量。

  好不容易康熙一摆手,胤峨总算回到了原处,抬头看到胤禟的眼里满是幸灾乐祸,顿时觉着生活一下子不美好了。

  浑浑噩噩地熬到散朝,胤峨刚要随着胤禩胤禟溜走,却不想大太监李德全出声:

  “万岁爷请十阿哥留步。”

  得了,走不成了。

  他讨饶地看向老八老九,心说咱们不是一伙的吗?

  好歹帮着我说两句话啊,留在这里岂不是要挨训了?

  没想到这两个家伙憋着坏笑跑得比原来更快了。

  胤峨只好乖乖地随着小太监来到一处偏殿,进去才发现,康熙正在用早饭。

  “过来陪阿玛吃点儿。”康熙指了指对面设的椅子,让胤峨坐下。

  胤峨没奈何地坐下,抓起面前的小卷子塞进嘴里。

  嚼了没两下就往下咽,没想到差点噎着,急忙端起一碗奶子送了下去。

  看着老十在自己面前的粗俗无礼,康熙毫不在意地把自己面前的卷子递给他。

  父子二人默默无言地吃完早饭,胤峨起身拿过湿毛巾伺候着康熙净面。

  康熙这才开了口:“那两句诗极好,朕是真的很喜欢。

  蒋廷锡有大才,你不要耍小性子慢待他,好好跟他学,有什么事情多请教他。”

  这两句话就有点当爹的教训儿子的意思了,不像天家骨肉那么冰冷无情。

  胤峨点头应下了,嘴里却随口抱怨起来:

  “皇阿玛,我哪会算账要钱哪?

  四哥让我去催讨国库欠银分明就是欺负我。”

  康熙嘿嘿一笑,伸出食指点了点他:

  “这话以后不要说了,好好办差是正事。

  我刚才在殿上说了,你去办差不是为了别的,是为阿玛分忧,明白吗?”

  嘱咐了这个草包儿子两句,康熙挥挥手示意他可以跪安了。

  胤峨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扑通一声跪下:

  “皇阿玛,儿臣想替福晋送些礼物回草原,不知道阿玛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老十的福晋?

  康熙心中一动,那可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女,尊贵的博尔济特氏家的女人。

  “嗯,朕知道了,回头会有恩旨给你的。

  你跪安吧,这两天宜妃总说想你,正好去看看她。”

  康熙直接下了逐客令,转身往上书房走去。

  胤峨十岁丧母就养在胤禟生母宜妃宫里,受到宜妃很好地照顾,应该去看看。

  好在宫里的路都记在脑子里,胤峨大步来到宜妃的住处,直接举步进了正殿。

  没想到九阿哥胤禟正在宜妃处,看他进来,娘两个都很高兴。

  胤峨看到胤禟,心情立即不爽:

  “九哥,刚才四哥拉着我去催讨库银,你和八哥为什么不帮着我说话?

  好好的日子不过,去跟着四哥出苦力,这事儿都怪你!”

  他们两个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份与别人不同,说话也随便些。

  见他如此,胤禟有些好笑,皇上的决定是臣子可以置喙的吗?

  “十弟,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这事儿皇阿玛定了,我和八哥说又有何用?”

  胤禟说着话,倒了一杯茶水递给胤峨:

  “再说了,这事儿正合八哥的心意,省了我们出头为你关说。”

  胤峨一听不干了:“什么?让我去吃苦头合了八哥心意,这还是亲兄弟吗?”

  胤禟无奈地看向宜妃,暗示老娘帮着他劝劝这个草包。

  宜妃知道儿子的心意,微笑着递给胤峨一只红色的桃子:

  “这桃子是宫里暖棚里下来的第一批,我记着你爱吃,特意给你留的,快点吃吧。”

  胤峨闻着桃子香味儿,哪里还端得住,咧嘴一笑接过桃子啃吃起来。

  “十弟,追讨欠银非同寻常,你自己就欠了二十万两银子。

  要是没有个自己人在里面,岂不是由着老四老十三冲着咱们下刀子?”

  胤禟坐到胤峨面前:

  “你就像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把太子他们的催讨事宜搅和个稀巴烂,看他们怎么完成阿玛的差使。”

  胤峨突然停下来看向他:

  “九哥,那样的话,皇阿玛会不会砍了我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