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正登基为帝,改年号为 “神眷”,因殷玄夜心口那枚铃铛胎记总让他想起昔日仙子显灵时的清脆铃音,便将嫡长孙册立为太子。殷玉蝉则被封为长公主,赐号 “乐安”,食邑三千户。
三岁前,乐安与玄夜同吃同住,由奶娘刘氏一同教养。那时玄夜说话还漏着风,却总爱把手里的蜜饯分给妹小姑姑,看她鼓着腮帮子嚼得欢,便会伸手替她擦掉嘴角的糖渣。乐安也黏人,玄夜在哪她便跟到哪,连午睡都要攥着他的衣角才肯闭眼。宫人们常说,这对小姑姑与大侄子,倒比寻常亲兄妹还要亲厚。
可从三岁生辰那日起,两条命运的轨迹便悄然分叉。玄夜被送进尚书房,由右相裴长明亲授帝王术,翰林院刘成文讲经史子集,户部尚书钱柳教算术理财,殷正更是每日寅时便亲自带他去演武场练骑射。小小的太子跪在冰凉的金砖上背书,背错一字便要挨戒尺,手掌心常常红肿的像蒸熟的熊掌。
乐安却依旧赖在孙氏身边,每日描红不过半张便丢开毛笔去追御花园的白孔雀,或是缠着宫女们用蜜饯摆出各种花样。殷正从尚书房路过时,见她正爬在高高的桂花树上摘花,下面一群太监宫女急得团团转,气得抄起廊下的藤条便要发作,可对上她一脸阳光的笑脸,终究还是没舍得下手,转身却把管事太监杖责了二十。
“父皇偏心!” 乐安叉着腰站在演武场边,看玄夜被太傅训斥得垂头丧气,当即冲过去把他护在身后,“玄夜已经练了两个时辰了,你们都欺负他!”
裴长明捋着胡须苦笑:“长公主,太子乃国之储君,岂能懈怠?”
“储君就不用吃饭睡觉了吗?” 乐安从袖中摸出半块桂花糕塞进玄夜手里,瞪着太傅们,“今日谁再敢罚他,我就放我的雪狮咬你们的胡子!”
那只名为 “雪狮” 的白犬是西域进贡的珍品,被乐安养得肥硕如小狮子,此刻正蹲在她脚边吐舌头,吓得老太傅们纷纷后退。玄夜握着尚有余温的桂花糕,看着小姑姑像只炸毛的小兽护在身前,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这般闹了几日,乐安索性缠着孙氏要去尚书房读书。殷正起初不许,架不住她在御书房外跪了两个时辰,最后只得松口:“学不好算术便罢了,若敢搅得太子分心,仔细你的皮!”
于是尚书房里多了道奇特的景致:太子端坐案前奋笔疾书,长公主歪在软榻上啃果子,偶尔抬眼点评一句 “这个字比玄夜哥哥写的还丑”,惹得太傅们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年殷正不是没想过玄夜是不是太辛苦了,可这三年,他夜夜宠幸后宫,却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太医院院正宁怀瑾为他检查了多次,只得出“身体健康,大概是缘分未到”的诊断。皇家子嗣单薄不利于朝堂稳定,朝臣们日日劝谏,殷正心中烦闷,只能越发严厉地教导玄夜。
五岁那年深秋,玄夜因在早朝时替户部尚书辩解了两句,被殷正罚在太庙跪读《资治通鉴》。乐安偷了御膳房的羊肉汤,揣着两个热馒头溜进太庙,见他单薄的身影跪在蒲团上,鼻尖冻得通红,当即把食盒往供桌上一放,扯着他的袖子便要走:“这破书谁爱读谁读,跟我回寝殿烤火去!”
玄夜按住她的手,声音奶奶的却很坚定:“我不能走,皇祖父是为我好。”
“好个屁!” 乐安脱口而出的粗话惊得梁上灰雀扑棱棱乱飞,她连忙捂住嘴,见玄夜无奈地看着自己,又委屈道,“你都咳了三天了,再跪下去要出人命的!” 说着便掏出帕子替他擦去唇边的薄霜,“我去跟父皇说,就说你病了,要请太医来看。”
她转身要跑,却被玄夜拉住。少年太子从怀里摸出个用红绳系着的小木偶,雕的是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正是乐安的模样:“前日你说想要个会保佑人的玩偶,我熄灯后雕的。”
乐安捏着那粗糙却用心的木偶,忽然就红了眼眶。她紧紧地抱了玄夜一会儿,见他暖和了些,便把木偶塞进衣襟里,一溜烟跑出了太庙,只留少女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回响:“等我回来救你……救你……你。”
半个时辰后,殷正看着躺在地上乱蹬乱踢,哭得打嗝的乐安,又看看她身后跟着的捧着药碗的太医,终是挥手让玄夜回寝殿休息。待殿内只剩父女二人,:“目的达到了还不起来,你也不嫌地上凉。”
乐安眼珠子转了转,立刻爬起来跪好:“我知父皇也是心疼玄夜的,只是需要一个理由罢了。”
“鬼灵精。不过玄夜身为太子,不为民生考虑,只谅解朝臣的难处是不合格的,这次就算小惩大诫了。不过……”他指着乐安衣襟上露出的木偶绳结,说:“你就这般护着他?不惜落下骄纵跋扈的名声?”
“玄夜是好孩子。我作为小姑姑自然要护着他,名声哪有身体重要。” 乐安吸着鼻子,“父皇要是再罚他,我就…… 我就把你的宝贝玉玺藏起来!”
殷正心头一震,猛地看向眼前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他忽然想起刘皇后临终前的眼神,那眼神与此刻乐安的倔强重叠,让他莫名生出一丝寒意。他沉默半晌,终是揉了揉她的头发:“胡闹,以后不许再说这话。”
那晚,乐安抱着玄夜雕的木偶睡在软榻上,刘氏端着安神汤进来时,见她正小声嘀咕:“等我长大了,要赚好多好多的钱,种好多好多的粮食,让玄夜大侄子做天底下最富贵的皇帝。”
同时,殷正因着乐安的话和刘皇后的眼神烦躁的彻夜难眠。她毕竟是前朝遗孤,自己又子嗣单薄,虽然乐安是个好孩子,但若有朝一日她知晓了自己的身份,恐怕会有祸患。他要想个办法,既不违背当初的誓言,又能让乐安变得再无威胁。
三岁前,乐安与玄夜同吃同住,由奶娘刘氏一同教养。那时玄夜说话还漏着风,却总爱把手里的蜜饯分给妹小姑姑,看她鼓着腮帮子嚼得欢,便会伸手替她擦掉嘴角的糖渣。乐安也黏人,玄夜在哪她便跟到哪,连午睡都要攥着他的衣角才肯闭眼。宫人们常说,这对小姑姑与大侄子,倒比寻常亲兄妹还要亲厚。
可从三岁生辰那日起,两条命运的轨迹便悄然分叉。玄夜被送进尚书房,由右相裴长明亲授帝王术,翰林院刘成文讲经史子集,户部尚书钱柳教算术理财,殷正更是每日寅时便亲自带他去演武场练骑射。小小的太子跪在冰凉的金砖上背书,背错一字便要挨戒尺,手掌心常常红肿的像蒸熟的熊掌。
乐安却依旧赖在孙氏身边,每日描红不过半张便丢开毛笔去追御花园的白孔雀,或是缠着宫女们用蜜饯摆出各种花样。殷正从尚书房路过时,见她正爬在高高的桂花树上摘花,下面一群太监宫女急得团团转,气得抄起廊下的藤条便要发作,可对上她一脸阳光的笑脸,终究还是没舍得下手,转身却把管事太监杖责了二十。
“父皇偏心!” 乐安叉着腰站在演武场边,看玄夜被太傅训斥得垂头丧气,当即冲过去把他护在身后,“玄夜已经练了两个时辰了,你们都欺负他!”
裴长明捋着胡须苦笑:“长公主,太子乃国之储君,岂能懈怠?”
“储君就不用吃饭睡觉了吗?” 乐安从袖中摸出半块桂花糕塞进玄夜手里,瞪着太傅们,“今日谁再敢罚他,我就放我的雪狮咬你们的胡子!”
那只名为 “雪狮” 的白犬是西域进贡的珍品,被乐安养得肥硕如小狮子,此刻正蹲在她脚边吐舌头,吓得老太傅们纷纷后退。玄夜握着尚有余温的桂花糕,看着小姑姑像只炸毛的小兽护在身前,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这般闹了几日,乐安索性缠着孙氏要去尚书房读书。殷正起初不许,架不住她在御书房外跪了两个时辰,最后只得松口:“学不好算术便罢了,若敢搅得太子分心,仔细你的皮!”
于是尚书房里多了道奇特的景致:太子端坐案前奋笔疾书,长公主歪在软榻上啃果子,偶尔抬眼点评一句 “这个字比玄夜哥哥写的还丑”,惹得太傅们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年殷正不是没想过玄夜是不是太辛苦了,可这三年,他夜夜宠幸后宫,却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太医院院正宁怀瑾为他检查了多次,只得出“身体健康,大概是缘分未到”的诊断。皇家子嗣单薄不利于朝堂稳定,朝臣们日日劝谏,殷正心中烦闷,只能越发严厉地教导玄夜。
五岁那年深秋,玄夜因在早朝时替户部尚书辩解了两句,被殷正罚在太庙跪读《资治通鉴》。乐安偷了御膳房的羊肉汤,揣着两个热馒头溜进太庙,见他单薄的身影跪在蒲团上,鼻尖冻得通红,当即把食盒往供桌上一放,扯着他的袖子便要走:“这破书谁爱读谁读,跟我回寝殿烤火去!”
玄夜按住她的手,声音奶奶的却很坚定:“我不能走,皇祖父是为我好。”
“好个屁!” 乐安脱口而出的粗话惊得梁上灰雀扑棱棱乱飞,她连忙捂住嘴,见玄夜无奈地看着自己,又委屈道,“你都咳了三天了,再跪下去要出人命的!” 说着便掏出帕子替他擦去唇边的薄霜,“我去跟父皇说,就说你病了,要请太医来看。”
她转身要跑,却被玄夜拉住。少年太子从怀里摸出个用红绳系着的小木偶,雕的是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正是乐安的模样:“前日你说想要个会保佑人的玩偶,我熄灯后雕的。”
乐安捏着那粗糙却用心的木偶,忽然就红了眼眶。她紧紧地抱了玄夜一会儿,见他暖和了些,便把木偶塞进衣襟里,一溜烟跑出了太庙,只留少女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回响:“等我回来救你……救你……你。”
半个时辰后,殷正看着躺在地上乱蹬乱踢,哭得打嗝的乐安,又看看她身后跟着的捧着药碗的太医,终是挥手让玄夜回寝殿休息。待殿内只剩父女二人,:“目的达到了还不起来,你也不嫌地上凉。”
乐安眼珠子转了转,立刻爬起来跪好:“我知父皇也是心疼玄夜的,只是需要一个理由罢了。”
“鬼灵精。不过玄夜身为太子,不为民生考虑,只谅解朝臣的难处是不合格的,这次就算小惩大诫了。不过……”他指着乐安衣襟上露出的木偶绳结,说:“你就这般护着他?不惜落下骄纵跋扈的名声?”
“玄夜是好孩子。我作为小姑姑自然要护着他,名声哪有身体重要。” 乐安吸着鼻子,“父皇要是再罚他,我就…… 我就把你的宝贝玉玺藏起来!”
殷正心头一震,猛地看向眼前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他忽然想起刘皇后临终前的眼神,那眼神与此刻乐安的倔强重叠,让他莫名生出一丝寒意。他沉默半晌,终是揉了揉她的头发:“胡闹,以后不许再说这话。”
那晚,乐安抱着玄夜雕的木偶睡在软榻上,刘氏端着安神汤进来时,见她正小声嘀咕:“等我长大了,要赚好多好多的钱,种好多好多的粮食,让玄夜大侄子做天底下最富贵的皇帝。”
同时,殷正因着乐安的话和刘皇后的眼神烦躁的彻夜难眠。她毕竟是前朝遗孤,自己又子嗣单薄,虽然乐安是个好孩子,但若有朝一日她知晓了自己的身份,恐怕会有祸患。他要想个办法,既不违背当初的誓言,又能让乐安变得再无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