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扫尘日。寿安堂内却异常宁静,老太太屏退左右,独留明兰在跟前。鎏金手炉里炭火正旺,祖孙二人对坐窗前,望着院中丫鬟婆子们忙碌的身影。
“京城来信的事,你怎么想?”老太太缓缓开口,目光慈爱地看着明兰。
明兰正在为祖母斟茶,闻言手势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徐老太太厚爱,孙女感激不尽。只是...”她轻轻放下茶壶,“京城路远,高门规矩多,孙女只怕适应不来。”
老太太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你能想到这一层,很好。”她接过茶盏,慢饮一口,“徐姐姐好意,我心领了。但京城高门,表面光鲜,内里是非最多。那些公侯府第,哪个不是三妻四妾,明争暗斗?你性子虽稳,终究年轻,我怕你吃亏。”
明兰垂眸:“祖母说的是。”
“再者,”老太太放下茶盏,语气转为深沉,“盛家虽非寒门,却也算不上高门。你若嫁入公侯之家,门第悬殊,难免要受委屈。倒不如在扬州寻个稳妥的书香门第,门当户对,反而自在。”
明兰轻声道:“孙女也是这般想。高门媳妇看似风光,实则如履薄冰。倒不如寻个清静人家,相夫教子,安稳度日。”
老太太欣慰地拍拍她的手:“你能明白这个道理,祖母就放心了。”她沉吟片刻,又道,“扬州有几户人家,我倒觉得不错。比如通判李家,家风清正,李公子今年秋闱中了举人,来年春闱有望金榜题名。再比如...”
明兰忽然打断祖母:“祖母,”她抬起头,眼中带着恳切,“孙女还想多陪您几年。婚事...不急的。”
老太太一怔,随即失笑:“傻孩子,女儿家的婚事最是耽误不得。好姻缘可遇不可求,遇到了就要把握住。”
明兰却坚持道:“孙女才及笄,确实还小。再说,家中事务刚上手,庄务改革才见成效,若是现在议亲,岂不是半途而废?”她顿了顿,声音轻柔却坚定,“孙女想多学些本事,将来无论嫁到谁家,都能立足。”
老太太凝视她片刻,忽然叹道:“你可是...还在想你母亲的事?”
明兰鼻尖一酸,轻轻点头:“母亲去得早,孙女常想,若是她当年...罢了,都是过去的事了。”她振作精神,露出笑容,“孙女只是觉得,女子立世,不能全靠姻缘。自身有本事,才是根本。”
老太太眼中闪过复杂神色,良久才道:“你说得对。女子立世,确实不易。”她拉起明兰的手,“既然你想多留几年,祖母就多留你几年。只是若有合适的人家,也要相看相看,可好?”
明兰盈盈下拜:“谢祖母体谅。”
祖孙二人又说了会闲话,明兰才告退出来。走到廊下,她深深吸了口气,冬日清冷的空气沁入心脾,让她更加清醒。
她何尝不知祖母的苦心。女子婚事关乎终身,祖母是为她着想。但她更知道,高门深似海,一入侯门,再无自由。倒不如在扬州寻个寻常人家,安稳度日。
更何况...她轻轻抚过颈间玉佩。这玉佩背后的秘密,祖母始终没有明说。在弄清楚身世之前,她不想轻易许嫁。
回到房中,小桃欢喜地迎上来:“姑娘,听说老夫人要在扬州为你说亲?可是真的?”
明兰淡淡一笑:“你从哪儿听来的闲话?”
小桃压低声音:“府里都传遍了!说老夫人看中了通判李家的公子,还有盐运司赵家的少爷...”
明兰蹙眉:“休要胡言。婚姻大事,岂是能随便议论的?”
小桃忙道:“奴婢知错了。只是...姑娘真的不想嫁入高门吗?听说京里的侯府公子...”
“侯府公子又如何?”明兰打断她,“若是遇人不淑,便是公主也要受苦。倒不如寻个知根知底的,踏实过日子。”
小桃似懂非懂地点头:“姑娘说得是。”
消息传到各房,反应各异。
王氏听说老太太要在扬州说亲,心中稍安。她对心腹嬷嬷道:“母亲考虑得周到。明兰若嫁在扬州,彼此有个照应,如儿将来也好找个好人家。”
嬷嬷笑道:“夫人说的是。六姑娘嫁在本地,于盛家也是好事。”
如兰却跑来问明兰:“六姐姐要嫁人了?听说李公子文采风流,赵少爷家财万贯,你喜欢哪一个?”
明兰哭笑不得:“你从哪儿听来这些?都是没影子的事。”
如兰歪着头:“我觉得李公子好些。赵家虽是富户,终究是商贾人家,不如读书人体面。”
明兰点她额头:“小小年纪,倒懂得不少。这些话在外头可不许乱说。”
唯有墨兰,听说后冷笑连连:“她倒会挑!李家公子、赵家少爷,都是扬州数得着的人家!一个庶女,也配?”
云栽小声道:“听说六姑娘自己还不愿意呢,说要多陪老夫人几年。”
墨兰更气:“欲擒故纵罢了!她最会装模作样,哄得祖母团团转!”
不管旁人如何议论,明兰却安之若素。每日照常处理家务,打理庄务,闲暇时陪祖母说话,教如兰管家,日子过得充实而平静。
这日,海朝云来访,悄悄问起婚事:“听说你要在扬州说亲?可有意中人了?”
明兰红着脸道:“怎么连你也打趣我?”
海朝云正色道:“我不是打趣。婚姻大事,关乎终身,总要找个可心的。”她压低声音,“我听说通判李家的公子确实不错,今年秋闱中了亚元,人品也端正。”
明兰轻声道:“李家公子再好,也要看缘分。我现在...真的不急。”
海朝云打量她片刻,忽然笑道:“我明白了。你是想学那卓文君,要寻个心意相通的司马相如?”
明兰嗔道:“越说越离谱了!我只是想多陪祖母几年,多学些本事罢了。”
海朝云叹道:“你这般想也好。女子嫁人如同第二次投胎,谨慎些总是好的。”
送走海朝云,明兰独坐窗前,心中感慨。世人只道女子该寻个好归宿,却不知女子也该有自己的主张。
她在日记中记下:“祖母心意,皆为孙女;高门是非,不如安稳;婚姻大事,慎之又慎。”
写罢,她吹熄烛火。窗外月光如水,照着她平静的面容。
婚事虽重,但她不会因此而乱心。无论将来如何,她都会守住本心,走好自己的路。
祖母的爱护,她铭记在心。但人生的路,终究要自己走。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京城来信的事,你怎么想?”老太太缓缓开口,目光慈爱地看着明兰。
明兰正在为祖母斟茶,闻言手势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徐老太太厚爱,孙女感激不尽。只是...”她轻轻放下茶壶,“京城路远,高门规矩多,孙女只怕适应不来。”
老太太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你能想到这一层,很好。”她接过茶盏,慢饮一口,“徐姐姐好意,我心领了。但京城高门,表面光鲜,内里是非最多。那些公侯府第,哪个不是三妻四妾,明争暗斗?你性子虽稳,终究年轻,我怕你吃亏。”
明兰垂眸:“祖母说的是。”
“再者,”老太太放下茶盏,语气转为深沉,“盛家虽非寒门,却也算不上高门。你若嫁入公侯之家,门第悬殊,难免要受委屈。倒不如在扬州寻个稳妥的书香门第,门当户对,反而自在。”
明兰轻声道:“孙女也是这般想。高门媳妇看似风光,实则如履薄冰。倒不如寻个清静人家,相夫教子,安稳度日。”
老太太欣慰地拍拍她的手:“你能明白这个道理,祖母就放心了。”她沉吟片刻,又道,“扬州有几户人家,我倒觉得不错。比如通判李家,家风清正,李公子今年秋闱中了举人,来年春闱有望金榜题名。再比如...”
明兰忽然打断祖母:“祖母,”她抬起头,眼中带着恳切,“孙女还想多陪您几年。婚事...不急的。”
老太太一怔,随即失笑:“傻孩子,女儿家的婚事最是耽误不得。好姻缘可遇不可求,遇到了就要把握住。”
明兰却坚持道:“孙女才及笄,确实还小。再说,家中事务刚上手,庄务改革才见成效,若是现在议亲,岂不是半途而废?”她顿了顿,声音轻柔却坚定,“孙女想多学些本事,将来无论嫁到谁家,都能立足。”
老太太凝视她片刻,忽然叹道:“你可是...还在想你母亲的事?”
明兰鼻尖一酸,轻轻点头:“母亲去得早,孙女常想,若是她当年...罢了,都是过去的事了。”她振作精神,露出笑容,“孙女只是觉得,女子立世,不能全靠姻缘。自身有本事,才是根本。”
老太太眼中闪过复杂神色,良久才道:“你说得对。女子立世,确实不易。”她拉起明兰的手,“既然你想多留几年,祖母就多留你几年。只是若有合适的人家,也要相看相看,可好?”
明兰盈盈下拜:“谢祖母体谅。”
祖孙二人又说了会闲话,明兰才告退出来。走到廊下,她深深吸了口气,冬日清冷的空气沁入心脾,让她更加清醒。
她何尝不知祖母的苦心。女子婚事关乎终身,祖母是为她着想。但她更知道,高门深似海,一入侯门,再无自由。倒不如在扬州寻个寻常人家,安稳度日。
更何况...她轻轻抚过颈间玉佩。这玉佩背后的秘密,祖母始终没有明说。在弄清楚身世之前,她不想轻易许嫁。
回到房中,小桃欢喜地迎上来:“姑娘,听说老夫人要在扬州为你说亲?可是真的?”
明兰淡淡一笑:“你从哪儿听来的闲话?”
小桃压低声音:“府里都传遍了!说老夫人看中了通判李家的公子,还有盐运司赵家的少爷...”
明兰蹙眉:“休要胡言。婚姻大事,岂是能随便议论的?”
小桃忙道:“奴婢知错了。只是...姑娘真的不想嫁入高门吗?听说京里的侯府公子...”
“侯府公子又如何?”明兰打断她,“若是遇人不淑,便是公主也要受苦。倒不如寻个知根知底的,踏实过日子。”
小桃似懂非懂地点头:“姑娘说得是。”
消息传到各房,反应各异。
王氏听说老太太要在扬州说亲,心中稍安。她对心腹嬷嬷道:“母亲考虑得周到。明兰若嫁在扬州,彼此有个照应,如儿将来也好找个好人家。”
嬷嬷笑道:“夫人说的是。六姑娘嫁在本地,于盛家也是好事。”
如兰却跑来问明兰:“六姐姐要嫁人了?听说李公子文采风流,赵少爷家财万贯,你喜欢哪一个?”
明兰哭笑不得:“你从哪儿听来这些?都是没影子的事。”
如兰歪着头:“我觉得李公子好些。赵家虽是富户,终究是商贾人家,不如读书人体面。”
明兰点她额头:“小小年纪,倒懂得不少。这些话在外头可不许乱说。”
唯有墨兰,听说后冷笑连连:“她倒会挑!李家公子、赵家少爷,都是扬州数得着的人家!一个庶女,也配?”
云栽小声道:“听说六姑娘自己还不愿意呢,说要多陪老夫人几年。”
墨兰更气:“欲擒故纵罢了!她最会装模作样,哄得祖母团团转!”
不管旁人如何议论,明兰却安之若素。每日照常处理家务,打理庄务,闲暇时陪祖母说话,教如兰管家,日子过得充实而平静。
这日,海朝云来访,悄悄问起婚事:“听说你要在扬州说亲?可有意中人了?”
明兰红着脸道:“怎么连你也打趣我?”
海朝云正色道:“我不是打趣。婚姻大事,关乎终身,总要找个可心的。”她压低声音,“我听说通判李家的公子确实不错,今年秋闱中了亚元,人品也端正。”
明兰轻声道:“李家公子再好,也要看缘分。我现在...真的不急。”
海朝云打量她片刻,忽然笑道:“我明白了。你是想学那卓文君,要寻个心意相通的司马相如?”
明兰嗔道:“越说越离谱了!我只是想多陪祖母几年,多学些本事罢了。”
海朝云叹道:“你这般想也好。女子嫁人如同第二次投胎,谨慎些总是好的。”
送走海朝云,明兰独坐窗前,心中感慨。世人只道女子该寻个好归宿,却不知女子也该有自己的主张。
她在日记中记下:“祖母心意,皆为孙女;高门是非,不如安稳;婚姻大事,慎之又慎。”
写罢,她吹熄烛火。窗外月光如水,照着她平静的面容。
婚事虽重,但她不会因此而乱心。无论将来如何,她都会守住本心,走好自己的路。
祖母的爱护,她铭记在心。但人生的路,终究要自己走。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