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夫妻同心-《知否?藏慧于拙是真章》

  小秦氏那次不成功的挑拨,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小石子,虽激起些许涟漪,却未能改变水流的方向,反而让顾廷烨与明兰之间因共同应对风波而建立起的信任纽带,愈发坚韧。顾廷烨用明确的态度向全府昭示了他对明兰毫无保留的支持,而明兰则以一如既往的沉静与得体,将侯府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挑不出错处。

  这种变化,最直观的体现便在澄园日常事务的处理上。顾廷烨虽身为一家之主,执掌军国大事,但侯府偌大的家业,田庄、铺面、人情往来、内部管理,千头万绪,以往他多是把握大方向,具体事务或交由管家、或依循旧例,对内宅细务更是甚少过问。如今,他却愈发习惯地将许多事务,特别是那些涉及府内人事调整、产业优化或需要权衡各方利益的棘手问题,拿来与明兰商议。

  这日傍晚,顾廷烨从衙门回府,更衣后并未直接去外书房,而是来到了内院的正房。明兰正坐在临窗的炕上,对着账册核对着这个月各处的用度开支,夕阳的余晖透过窗纱,为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顾廷烨挥退了上前奉茶的丫鬟,自行在明兰对面坐下,拿起炕几上另一本摊开的册子随手翻了翻,是关于京郊几处田庄今年春耕情况的禀报。

  “夫人看看这个,”顾廷烨将册子推到明兰面前,手指点了点其中一处,“庄头报上来说,靠近山脚的那片地,土质贫瘠,往年收成一直不好,投入却不少。我在想,是否索性将那片地退租,或是改种些果树,或许更为划算。”

  明兰放下手中的账册,接过那本禀报,仔细看了起来。她看得不快,目光在文字和数据间缓缓移动,时而凝神思索。顾廷烨也不催促,自顾自地倒了杯温茶,慢慢啜饮着,目光却不时落在明兰沉静的侧脸上。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明兰抬起头,眼中带着思索后的清明:“侯爷,妾身以为,退租或改种,都需慎重。妾身查看了近五年的账目,那片地收成虽薄,但每年缴纳的租子却是定额,若退租,短期内虽省了投入,却也断了这部分固定收入。改种果树,周期长,前期投入更大,且需精通农事之人打理,风险不小。”

  她顿了顿,继续道:“妾身倒有个想法。据庄头描述,那地贫瘠主因是灌溉不便,且土层浅。不若今年先不减租,但让庄头用这部分租金,招募庄户,兴修一条小的引水渠,再从别处运些肥土改良地块。此举虽当年不见收益,却是长远之计。若能改善土质水利,将来即便不种粮食,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选择也更多。侯爷以为如何?”

  顾廷烨听着明兰条理清晰的分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不仅看到了问题,还查阅了过往数据,提出了一个立足长远、更为稳妥的解决方案。这比他最初简单粗暴的“退租”想法,显然要周全得多。

  “夫人思虑周详,就依夫人之意。”顾廷烨当即拍板,“明日我便吩咐下去,让管事与庄头按此议定章程。”

  类似的情景,渐渐成了澄园的常态。无论是处置犯错的下人、调整府内用度规矩,还是评估某处产业的去留、应对某些故旧姻亲的请托,顾廷烨都会在决策前,听听明兰的看法。而明兰也从未让他失望,她总能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结合账目、人情、规矩等多方面因素,给出中肯且往往颇具远见的建议。

  自然而然地,侯府的书房,成了夫妻二人最常共处的地方。

  夜幕低垂,书房内烛火通明。巨大的花梨木书案上,一侧堆着顾廷烨的公文、兵书舆图,另一侧则摆放着明兰的账册、府务记录以及她平日爱看的史书杂记。顾廷烨埋首批阅着公文,时而蹙眉沉思;明兰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的矮榻上,就着明亮的灯烛,核对田庄送来的春蚕丝账,或拟定着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的节礼单子。

  有时,顾廷烨会从公文堆里抬起头,揉一揉发胀的额角,随口与明兰谈论起朝中某位官员的升迁调动背后可能隐藏的深意,或是某地传来的不太起眼却可能影响时局的消息。明兰大多时候只是静静聆听,偶尔在顾廷烨询问时,才会谨慎地发表一两句见解,她从不妄议朝政,却总能从史籍典故或人情世故的角度,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让顾廷烨有豁然开朗之感。

  也有时,明兰在处理府务遇到难处,比如某家勋贵府邸送来的礼单规格微妙,难以把握回礼的分寸,她也会向顾廷烨请教这家人与侯府关系的亲疏远近、官场上的派系关联。顾廷烨便会放下手中的事,耐心为她分析解说。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时而分开,时而交汇。空气中弥漫着墨香、烛油味以及淡淡的茶香,安静却不压抑,反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暖意。

  他们或许不会整夜都在交谈,很多时候只是各自忙碌,但那种无声的陪伴,那种知道对方就在身旁、可以随时交流商讨的安心感,是过去那种疏离的、仅靠礼法维系的夫妻关系所无法比拟的。

  顾廷烨渐渐发现,有明兰在的书房,不再是他独自面对繁重公务和复杂局势时感到孤军奋战的冰冷空间,而成了一个可以让他放松心神、甚至获得启迪和支持的港湾。而明兰也在这日渐深入的交流与协作中,对顾廷烨的为官之道、处事原则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对侯府乃至整个顾氏家族的底蕴与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一种超越寻常夫妻情爱、基于共同利益、彼此尊重与深度信任的盟友关系,正在这日复一日的灯火下悄然铸就。他们不再是名义上的夫妻,更像是并肩航行在莫测宦海与家族事务中的同舟共济者。关系,正从疏离的契约,稳步而坚定地迈向真正意义上的——夫妻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