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沉得像化不开的浓墨,死死压在了青瓦巷的屋顶,也压在了苏家每一个人的心头。
那笔倾尽所有、搭上了未来希望的巨款——三百八十七块六角四分,连同苏建国连夜低声下气、几乎磨破了嘴皮子、赌上了最后一点残存尊严从几个老工友和高利贷手里凑来的、带着惊人利息的一百多块——最终凑成了那沉甸甸的、足以压垮脊梁的五百块钱,在天亮后不久,被苏建国亲手送到了刘福海家里。
没有收据,只有刘福海一声意味不明的冷哼和刘母那毫不掩饰的、如同看待乞丐般的鄙夷眼神。钱递过去,仿佛抽走了苏建国最后一丝精气神。他拖着仿佛不属于自己的双腿回到家里,一头栽倒在冰冷的床板上,整整一天,水米未进,如同死去。
风暴似乎暂时平息了。刘家的人没有再上门叫骂,巷子里的指指点点和议论也渐渐被新的琐事覆盖。
但苏家内部,那场风暴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才刚刚开始显现。
家底,被彻底掏空了。不仅仅是指那看得见的、苏建国攒了无数日夜的“救命钱”和新欠下的、利滚利的债务,更是一种无形的、支撑着这个家艰难前行的“气”,仿佛也随之被抽干。
日子仿佛一夜之间倒退回了最艰难的那段时光,甚至更糟。以前是穷,但至少还有一点微末的盼头,有一点偷偷积攒的星火。而现在,只剩下赤裸裸的、看不到尽头的匮乏和沉重的债务大山。
饭桌上的食物变得更加简单寡淡,几乎看不到油腥。苏建国更加沉默,脸上的皱纹深刻得如同刀刻,眼神里的那点光彻底熄灭了,只剩下麻木的劳碌和深不见底的疲惫。他下班后接私活的时间更长了,常常深夜才归,身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佝偻下去,咳嗽声在夜里变得愈发沉闷揪心。
而晓光,那个原本渐渐褪去怯懦、眼底开始有了一丝鲜活气息的孩子,在经过那场惊吓和之后家里的低气压后,变得异常沉默和畏缩。更糟糕的是,或许是因为那日的哭喊伤了神,又或许是夜里睡着后偷偷流泪着了凉,她那原本就脆弱的耳朵,又开始犯病了。
起初只是小声地说耳朵有点闷,听不清。没过两天,夜里开始低烧,睡不安稳,常常在半夜无意识地用手抓挠耳朵,发出痛苦的呓语。白天则精神萎靡,小脸蜡黄,那只犯病的耳朵周围有些发红,偶尔会渗出一点点清亮的液体,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异味。
她变得很容易疲倦,反应也似乎慢了些。有时苏建国或者苏卫民跟她说话,要叫两三声,她才会茫然地抬起头,用那只好的耳朵努力朝向声源,怯生生地问:“大舅…你叫我?”
家里没有药,更没有钱去看医生。李春燕偷偷找来了一点干净的棉花,蘸着温水帮她轻轻擦拭,又熬了点最便宜的姜糖水给她发汗,但效果微乎其微。所有人都知道,她需要的是正经的药物治疗,甚至可能是之前计划好的、去大医院的检查。
但现在,这一切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那笔原本为此准备的钱,已经变成了刘小军口中的“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
病,只能拖着。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坠在晓光小小的身体里,也坠在每个大人的心上。
这种眼睁睁看着孩子受罪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比任何责骂和殴打都更加折磨人。
而苏卫东,则将这一切都死死地看在了眼里。
赔偿过后,他变得异常安静。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暴躁,也不再像困兽般在屋里踱步。他大部分时间只是沉默地坐着,或者埋头拼命地蹬三轮车,仿佛想用肉体上的极度疲惫来麻痹自己。
但他的眼睛,却再也难以真正平静。那里面翻滚着的是比以往任何一次暴怒都更加深沉、更加痛苦的情绪——是如同岩浆般灼烧的自责和悔恨。
他看着晓花病恹恹地缩在墙角,小脸没了血色,反应迟钝,连她最宝贝的、那个被卫民重新缝好但依旧留下了难看疤痕的“小老虎”书包都无力抱紧时,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然后用力撕扯!
是他! 都是因为他!
如果不是他控制不住脾气,挥出了那一拳,就不会赔光家底!晓光的耳朵就能有钱治!她就不用像现在这样难受地硬扛着!大哥就不用为了凑钱去借那该死的高利贷,不用没日没夜地干活,不用憔悴成那样!这个家就不会陷入这绝望的深渊!
“傻子做的破包!” “拖油瓶!”
刘小军那些恶毒的咒骂和晓光当时凄厉的哭喊,如今变成了最锋利的刀子,日夜不停地反复切割着他的神经。他意识到,自己那所谓的“保护”,带来的竟是更深重的灾难。他不仅没能保护好她,反而亲手断送了她得到治疗的机会。
巨大的痛苦和自责几乎要将他淹没。他甚至不敢再看晓光的眼睛,尤其是那只偶尔会流露出不适和迷茫的、生病了的眼睛。每一次无意间的对视,都会让他如同被烫到一般猛地移开视线,心脏抽搐着缩紧,仿佛犯下了不可饶恕罪孽的逃犯。
他喉咙里不再发出低吼,只剩下沉重的、压抑的喘息。空荡的袖管无声地垂着,如同他此刻沉沦绝望的心。
这个家,因为他的失控,付出了一切。而晓光的病,就像一道无声却最严厉的审判,日日夜夜,拷问着他的灵魂。
绝望的深渊,不见光亮,唯有冰冷的悔恨和看不到出路的黑暗,吞噬着一切。
那笔倾尽所有、搭上了未来希望的巨款——三百八十七块六角四分,连同苏建国连夜低声下气、几乎磨破了嘴皮子、赌上了最后一点残存尊严从几个老工友和高利贷手里凑来的、带着惊人利息的一百多块——最终凑成了那沉甸甸的、足以压垮脊梁的五百块钱,在天亮后不久,被苏建国亲手送到了刘福海家里。
没有收据,只有刘福海一声意味不明的冷哼和刘母那毫不掩饰的、如同看待乞丐般的鄙夷眼神。钱递过去,仿佛抽走了苏建国最后一丝精气神。他拖着仿佛不属于自己的双腿回到家里,一头栽倒在冰冷的床板上,整整一天,水米未进,如同死去。
风暴似乎暂时平息了。刘家的人没有再上门叫骂,巷子里的指指点点和议论也渐渐被新的琐事覆盖。
但苏家内部,那场风暴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才刚刚开始显现。
家底,被彻底掏空了。不仅仅是指那看得见的、苏建国攒了无数日夜的“救命钱”和新欠下的、利滚利的债务,更是一种无形的、支撑着这个家艰难前行的“气”,仿佛也随之被抽干。
日子仿佛一夜之间倒退回了最艰难的那段时光,甚至更糟。以前是穷,但至少还有一点微末的盼头,有一点偷偷积攒的星火。而现在,只剩下赤裸裸的、看不到尽头的匮乏和沉重的债务大山。
饭桌上的食物变得更加简单寡淡,几乎看不到油腥。苏建国更加沉默,脸上的皱纹深刻得如同刀刻,眼神里的那点光彻底熄灭了,只剩下麻木的劳碌和深不见底的疲惫。他下班后接私活的时间更长了,常常深夜才归,身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佝偻下去,咳嗽声在夜里变得愈发沉闷揪心。
而晓光,那个原本渐渐褪去怯懦、眼底开始有了一丝鲜活气息的孩子,在经过那场惊吓和之后家里的低气压后,变得异常沉默和畏缩。更糟糕的是,或许是因为那日的哭喊伤了神,又或许是夜里睡着后偷偷流泪着了凉,她那原本就脆弱的耳朵,又开始犯病了。
起初只是小声地说耳朵有点闷,听不清。没过两天,夜里开始低烧,睡不安稳,常常在半夜无意识地用手抓挠耳朵,发出痛苦的呓语。白天则精神萎靡,小脸蜡黄,那只犯病的耳朵周围有些发红,偶尔会渗出一点点清亮的液体,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异味。
她变得很容易疲倦,反应也似乎慢了些。有时苏建国或者苏卫民跟她说话,要叫两三声,她才会茫然地抬起头,用那只好的耳朵努力朝向声源,怯生生地问:“大舅…你叫我?”
家里没有药,更没有钱去看医生。李春燕偷偷找来了一点干净的棉花,蘸着温水帮她轻轻擦拭,又熬了点最便宜的姜糖水给她发汗,但效果微乎其微。所有人都知道,她需要的是正经的药物治疗,甚至可能是之前计划好的、去大医院的检查。
但现在,这一切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那笔原本为此准备的钱,已经变成了刘小军口中的“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
病,只能拖着。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坠在晓光小小的身体里,也坠在每个大人的心上。
这种眼睁睁看着孩子受罪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比任何责骂和殴打都更加折磨人。
而苏卫东,则将这一切都死死地看在了眼里。
赔偿过后,他变得异常安静。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暴躁,也不再像困兽般在屋里踱步。他大部分时间只是沉默地坐着,或者埋头拼命地蹬三轮车,仿佛想用肉体上的极度疲惫来麻痹自己。
但他的眼睛,却再也难以真正平静。那里面翻滚着的是比以往任何一次暴怒都更加深沉、更加痛苦的情绪——是如同岩浆般灼烧的自责和悔恨。
他看着晓花病恹恹地缩在墙角,小脸没了血色,反应迟钝,连她最宝贝的、那个被卫民重新缝好但依旧留下了难看疤痕的“小老虎”书包都无力抱紧时,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然后用力撕扯!
是他! 都是因为他!
如果不是他控制不住脾气,挥出了那一拳,就不会赔光家底!晓光的耳朵就能有钱治!她就不用像现在这样难受地硬扛着!大哥就不用为了凑钱去借那该死的高利贷,不用没日没夜地干活,不用憔悴成那样!这个家就不会陷入这绝望的深渊!
“傻子做的破包!” “拖油瓶!”
刘小军那些恶毒的咒骂和晓光当时凄厉的哭喊,如今变成了最锋利的刀子,日夜不停地反复切割着他的神经。他意识到,自己那所谓的“保护”,带来的竟是更深重的灾难。他不仅没能保护好她,反而亲手断送了她得到治疗的机会。
巨大的痛苦和自责几乎要将他淹没。他甚至不敢再看晓光的眼睛,尤其是那只偶尔会流露出不适和迷茫的、生病了的眼睛。每一次无意间的对视,都会让他如同被烫到一般猛地移开视线,心脏抽搐着缩紧,仿佛犯下了不可饶恕罪孽的逃犯。
他喉咙里不再发出低吼,只剩下沉重的、压抑的喘息。空荡的袖管无声地垂着,如同他此刻沉沦绝望的心。
这个家,因为他的失控,付出了一切。而晓光的病,就像一道无声却最严厉的审判,日日夜夜,拷问着他的灵魂。
绝望的深渊,不见光亮,唯有冰冷的悔恨和看不到出路的黑暗,吞噬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