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不欢而散-《青瓦巷里的向阳花》

  王秀兰所有的“道理”,所有的痛心疾首,所有的居高临下,最终都撞在了苏建国那堵沉默却坚不可摧的拒绝之墙上,粉碎殆尽。

  她气得浑身发抖,脸颊上的肉都在微微跳动。一种巨大的挫败感和被冒犯的愤怒席卷了她。她自认掏心掏肺,站在了道德和理性的最高点,为他们规划了一条“金光大道”,换来的却是不识好歹的顽固和近乎羞辱的沉默!

  好言相劝不听,掰开揉碎讲理不听,甚至连苏卫东那副要杀人的模样她都硬着头皮顶住了!可结果呢?

  结果就是苏建国那一次又一次冰冷、固执、毫无转圜余地的摇头!

  那摇头,比苏卫东的怒吼更让她感到憋闷和愤怒!那是一种彻底的、将她所有的“好意”和“道理”都视为无物的蔑视!

  “好!好!苏建国!你真是好样的!” 王秀兰的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变得尖利刺耳,她猛地收回指着苏建国的手,叉在腰间,胸脯剧烈起伏着,连连点头,每一个“好”字都像是从牙缝里狠狠挤出来的,“你就倔吧!你就抱着你那点穷骨气!抱着你们这破烂家死扛吧!”

  她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过苏建国疲惫却坚定的脸,刮过苏卫东依旧凶狠警惕的眼神,刮过苏卫民那堵沉默的“墙”,最后落在后面那个露出半张惊恐小脸的晓光身上,那眼神里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惋惜和一种近乎诅咒的怨气。

  “我看你能扛到几时!” 她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我看你们这日子还能有什么指望!你就眼睁睁看着孩子跟着你们受罪!我看你以后怎么跟孩子交代!怎么跟地底下躺着的桂兰交代!!”

  她的话越来越重,越来越毒,仿佛要将所有未能达成的目的,都用最恶毒的预言发泄出来。

  最后,她猛地一跺脚,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懑都踩进这肮脏的地面。她抓起自己那个看起来还算体面的手提包,狠狠地瞪了屋内所有人一眼,那眼神不再有丝毫伪装的温和,只剩下赤裸裸的气恼和冰冷。

  “你们这不是疼她!你们这是害了孩子!!” 她丢下最后一句自以为是的判决,声音尖厉,“以后有你们后悔的!到时候别怪我没提醒过你们!”

  说完,她猛地转身,不再有丝毫停留,高跟鞋(她来时就穿着,与这环境格格不入)踩在坑洼不平的地面上,发出“哒哒哒”的急促而愤怒的声响,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屋子,身影很快就消失在青瓦巷昏暗的光线里。

  那扇薄薄的木门被她甩得哐当作响,无力地晃荡着,留下一条缝隙,灌进外面冰冷的空气。

  屋内,陷入一片死寂。

  一种比之前更加沉重、更加压抑的沉默,如同粘稠的墨汁,迅速弥漫开来,填满了每一寸空间。王秀兰人是走了,可她留下的那些尖锐的话语、恶毒的预言、以及那种高高在上的审判姿态,却像无形的毒刺,扎在了每个人的心头,久久散发着令人不适的寒意。

  苏建国佝偻的背脊彻底垮塌下去,仿佛刚才那场无声的对抗抽干了他所有的力气。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弯下腰,脸色涨红,深陷的眼窝里布满了血丝和生理性的泪水。不是因为被说动,而是那种被强行撕开所有伤疤、还要被指责伤口丑陋的屈辱和无力感,让他五脏六腑都跟着绞痛。

  苏卫东依旧僵立在门口,赤红的双瞳死死盯着王秀兰消失的方向,紧抿的嘴角向下撇着,那只完好的左手攥成拳头,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颤抖。他没有追出去,但周身散发出的冰冷戾气并未消散,反而混合了一种更加阴郁的、被戳到痛处的狂躁。王秀兰最后那句“害了孩子”,像一根毒针,精准地刺入了他内心最深处的不安。

  苏卫民似乎感受到那股可怕的、令人窒息的气氛离开了,他紧绷的高大身躯微微放松了一些,但依旧茫然地站在原地,红肿的眼睛困惑地眨了眨,不太明白那个吵闹的女人为什么突然走了,也不明白为什么哥哥们的脸色还是那么难看。他下意识地回头,看向被保护在身后的晓光。

  晓光。

  她小小的身体不再颤抖得那么厉害,但乌溜溜的大眼睛里依旧盛满了巨大的不安和恐惧。她听不懂那些复杂的“道理”和争吵,但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针锋相对的紧张,那种几乎要撕裂一切的愤怒,以及最后那个阿姨离开时留下的、冰冷的、诅咒般的话语。

  “害了孩子…” “后悔…” 这些可怕的词语,像冰冷的石子,投入她单纯的心湖,激起阵阵恐惧的涟漪。

  她看着大舅咳得痛苦的模样,看着二舅那副吓人的表情,看着三舅茫然的守护。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慌和委屈再次涌上心头。她的小嘴一瘪,眼泪又开始像断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但她不敢哭出声,只是发出极其细微的、压抑的抽噎声,小肩膀一耸一耸。

  她伸出小手,轻轻地、试探性地拉了拉苏建国脏旧的工装衣角,声音带着浓重的哭腔和巨大的困惑,怯生生地问: “大舅…光光…是坏孩子吗?” “那个阿姨…为什么…那么凶…” “光光不想…不想走…光光怕…”

  稚嫩而恐惧的问题,像一把最温柔的匕首,精准地刺穿了三个男人坚硬外壳下最柔软的部分。

  苏建国的咳嗽猛地停住。 苏卫东攥紧的拳头倏然松开。 苏卫民茫然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清晰的痛楚。

  压抑的沉默中,弥漫着无声的伤痛和更加坚定的、却也因此而倍感沉重的守护决心。

  王秀兰走了,留下了一地鸡毛和冰冷的预言。 而这个家,在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后,内部那根名为“守护”的弦,绷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