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穿成农家哥儿,家养小首辅》

  金陵城的秋意渐浓,梧桐叶片片飘落,给青石板路铺上了一层金黄。

  折桂楼的后院里,陆时正掰着手指头算日子。

  \"你说村里谁来了,会不会是姑姑,要不是赶着明年二月的春闱,我们怎么也该回村一趟。\"

  他们离开村子,已经有大半年了,陆时靠在裴清晏肩头,小声嘀咕着,\"等金陵的事都忙完了,路上再有大半个月时间,到了京城,天就该入冬了。\"

  他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要准备多少冬衣,京城比江南冷得多,可不能让相公和妹妹们冻着了。

  刚都了京城,人生地不熟,现做肯定来不及,总不好满大街的找成衣铺子,赁个宅子过日子,锅碗瓢也要重新买。

  还有被褥这些要多准备一些,北方烧炕,屋里应该还好。

  裴清晏放下手中的书卷,轻轻握住陆时的指尖,

  \"不知道,应该不是姑姑...\"

  女人家跟着赵府的人一起过来,一路上还是多有不便的,加上村里这时候来人肯定是有什么事要商议。

  他心里隐约知道是什么。

  \"大舅兄,你说我爹娘会一起来吗?\"朱逢春自从看了赵老太爷的信就坐不住了。

  他临来金陵之前就跟他爹娘说好了,这次大概率是考不中的,不管考中考不中,他跟大妹的亲事必须定下来了。

  没想到他命好,老天都帮他,这时候他爹娘要是来了,趁热打铁,说不定就先回临城县把亲事办了。

  来年他再带着大妹去京城串门去,考进士什么的哪有洞房花烛重要。

  大舅兄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裴清晏哪里不知道朱逢春的小心思,他也不是故意拖着,家里的日子才好过起来。

  想多留大妹一些时日,要是这次朱逢春的爹娘一起来了,就先把亲事定下来。

  不管春闱朱逢春能不能过,等春暖花开就让两人成亲。

  省的朱逢春看大妹看的眼睛都要冒光了。

  他还没开口,听到许长平凉凉地插话,

  “信上可没说你爹娘会一起来,我看你倒是可以先带着你那些行李先行一步,去京城给我们打点住处。”

  朱逢春不依,跟许长平斗嘴,将打探裴清晏心思的想法忘得干干净净。

  陆时却有种悲伤感,之前都被要去京城的喜悦托着,现在听说了村里要来人。

  立马想起自己在裴家村的那些日子,想姑姑,想隔壁的二虎,想村口七叔,想村长他们。

  交通不便,等他们去了京城之后就更不知何时才能回去了。

  “是不是想姑姑了?”裴清晏发现自己的夫郎肉眼可见的蔫掉了。

  像被一早的秋霜打了似的,将掌心收了收,给陆时传递些暖意过去。

  陆时点头,他就出了个无烟碳的主意,村里所有人都忙着,他却拍拍屁股走了,还时不时收到村里汇到票号的银子。

  有些受之有愧,自家现在也不缺钱了。

  陆时想着等去了京城他也做点生意,村里的银子以后就不要了,就当是裴清晏给村里的产业。

  留个好名声,以后裴家村子子孙孙,哪个不叹一句,我们村可出了一个大善人...

  他将这个想法跟裴清晏说了,没想到裴清晏反而笑出来,但眸中却是一片欣赏。

  “怕你是不能如愿了,不过我们可以跟族长说少拿一些,多出来的就让族长多请个好一点的先生,教教族里愿意读书的孩子。”

  他夫郎有一颗赤子之心,身无分文的时候不卑不亢想办法让家人填饱肚子,有能力过上好日子也不忘带着全村一起,没有想过独吞独占。

  要知道一个贪字,世上有几人能看破。

  陆时自然感受到裴清晏眼中的与有荣焉,不过他更好奇的是相公不是重钱财之人,不然也不会欣赏自己的提议。

  但是为什么不同意呢,

  “难不成相公觉得我们现在的银子去了京城会不够吗?京城物价高,京城居大不易我知道,但我们又不是过骄奢淫逸的日子...”

  他想说一日三餐,正经过日子,做点小生意,不去赌博挥霍,怎么都够了。

  “你啊,想什么呢,你相公我怎么会是想要多拿村里一些银子过好日子的人,你今晚可又要受罚!”裴清晏佯装生气的扭了一下陆时的鼻子。

  看陆时还欲再问,干脆直说,

  “裴家村从没有出过举人,我若是没有中举,将无烟碳的收益辞了也许族长还不会太过反对,可如今族长估计不但不会同意,还会想办法多加一些。”

  看夫郎已经意外的张大嘴巴,裴清晏凑近了些,顺便捏了一下夫郎的脸。

  “否则族里会担心我日后做了进士当了官,分宗出去,一个族里出一个秀才都难,何况是已经连中两元的。他们只会用他们的方法跟我联系的更加密切。”

  恐怕还有其他要给他的东西,不过这要等村里的人来了之后,才知道了。

  陆时听的似懂非懂,他没有族群的概念,也十分自然的认为只要相公有出息,自然会事事都帮扶村里。

  况且就算真的中了进士,在京城的翰林院也是如芝麻一样的小官,无权无势。

  不过转念一想,这可是古代,裴家村跟临城县都有差距,别说跟京城了。

  京城的七品官遍地走,裴家村里一个秀才都是了不起的读书老爷。

  出了一个裴清晏一个解元,裴氏族里已经是自打开族谱以来的头等大事了。

  这样想也就释怀了,只能日后有能力多多的帮助裴氏族人。

  接下来几天算是这一年里最轻松的时候了,之前在书院的时候每日不过睡两个时辰,连去饭堂吃饭的功夫都腾不出来。

  一场一场从平江府的院试到金陵的乡试,基本没有喘气的机会。

  秋闱放榜之后,还没真正高兴上两天,又出了朱逢春那档子事。

  所以几人还没出发去京城,心就已经静不下继续读书了。

  裴清晏索性也不拘着朱逢春跟许长平,让他们在金陵轻松的玩乐几天。

  等到了上京的路上再用功也来得及。

  俗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哪怕几人在金陵并无亲戚好友。

  但人一闲,一出名,事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