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斗茶论道-《天魔逐道之坠落凡间做牛马》

  这时,风子垣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微微直起身子,拱手问道:

  “自在前辈,我在入口处见此处被称为逍遥宫,这逍遥二字,想来定有非凡的寓意。”

  自在山人闻言,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然的笑意,轻声道:“小友既问逍遥,那便听老夫慢慢道来。”

  自在山人闻言,微微眯起眼睛,目光悠远,说道:

  “世间众人,皆被功名利禄所缚,被世俗纷扰所困,难以寻得真正的自由与宁静。而我建这逍遥宫,便是希望在此处,能有一方净土,让心灵得以栖息,让灵魂得以解脱。”

  众人听闻,皆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自在山人见状,微微一笑,

  “老夫近日研习了一种新的烹茶之法。这烹茶之道,亦是修行之道。今日,不妨让老夫以此法,为大家烹一盏茶,咱们边品茶边聊这逍遥之道。”

  风子垣双手抱拳,恭敬地深深作揖,朗声道:“前辈愿以茶会友,畅谈逍遥,晚辈愿闻高见。”

  说罢,自在山人轻轻抬手,几名傀儡侍女会意,迅速撤去自在山人面前的餐盘。

  接着,又有几名侍女则端着托盘,款款而来,其上摆放着众人从未见过的茶具。

  自在山人嘴角微微上扬,漾起得意的笑容,缓缓开口道:

  “这些器具皆为老夫亲手烧制,可是花费了我不少心思呢!”

  说着,又一名傀儡女仆端来一个精致的铜盆,盆中清水清澈见底,还飘着几片花瓣。

  自在山人伸出双手,轻轻浸入水中。

  手指在水中轻轻拨动,水波荡漾开来,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洗完后,他拿起一旁的布帛,不紧不慢地擦干双手,这才微笑着说道:

  “我将此法称为点茶之法,今日便在诸位面前献丑了。”

  言罢,他自一旁的茶盒中,用雕刻着云纹的精致茶匙,缓缓取出一匙茶粉,轻轻置于青瓷茶盏之中。

  茶盏温润如玉,茶粉色泽翠绿,两者相得益彰。

  “此茶粉来之不易!遥想昔日,我曾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之中,偶然寻得一株万年茶树,其名曰‘白头乌’。此树生得极为奇特,枝干虬曲苍劲,似蛟龙盘绕;叶片莹润碧绿,宛如上等翡翠雕琢而成。然而,此树产量极低,一年所产不过寥寥,芽尖更是稀少如珍宝,每一片都似是天地灵气凝结而成,珍贵非常。”

  言罢,自在山人微微倾身,将那盛着茶粉的青瓷茶盏,递给风子垣,同时做了一个闻香的动作。

  风子垣双手恭敬接过茶盏,微微低头,鼻尖缓缓凑近,轻轻嗅了嗅。

  刹那间,一股奇异的清香扑鼻而来,似兰似芷,萦绕在鼻尖,令人心旷神怡。

  自在山人见状,微微颔首,继续说道:

  “此茶采摘之时,需择那晨露未曦之际。彼时,天地间灵气最为充沛,茶叶也最为鲜嫩。我心中需无杂念,怀揣逍遥之心,不计较得失,不贪图多寡,只专注于寻找那最为鲜嫩的芽尖。若贪图一时之利,兴许今年收获颇丰,可次年便会一无所获,此乃天地之理,不可违也。”

  风子垣听罢,若有所思,轻轻将茶盏递给了下首的南宫若雪,茶盏便依次在众人手中传递。

  众人皆双手接过,如风子垣一般,凑近鼻尖细细嗅闻,脸上皆露出陶醉之色。

  自在山人看着众人,目光温和,继续说道:

  “采摘之后,便是蒸培。蒸培之法,极为讲究,需掌握火候与时间,稍有不慎,便会毁了这难得的茶叶。需时而添些柴火,让那炉火保持恰到好处的温度,观察着茶叶的变化,心中需无一丝急躁,只沉浸在这蒸培的过程之中,仿佛与这茶叶、这炉火融为一体,感受着它们的呼吸与变化。”

  顿了顿,又缓缓说道:“待茶叶蒸培完成,便是研磨成粉。置一方青石于院中,将石磨稳稳地放在上面。双手握住磨柄,缓缓推动,每一次转动,都似在与自然对话,感受着大地的脉搏。如此,方得这难得的茶粉啊。”

  这时,那茶盏复归其手,自在山人先是执起一白色细嘴汤壶,手腕微微转动,在茶盏中缓缓注入热水,水流如丝,泛起层层涟漪。

  然后,他轻轻放下汤壶,自案头优雅地拈起一物,形若刷帚,手指轻轻摩挲着,言道:

  “此器我唤之茶筅,以之击拂茶汤,方可得茶之妙趣。施力之轻重、运时之短长,皆可调控茶汤之浓淡。若疾速击拂,则沫饽盈盏,茶汤愈显醇厚;若轻缓搅之,则适于偏嗜清雅之味者,且能徐徐释放茶粉之芬芳,令整体风味更添韵致。”

  说着,他将茶筅轻轻放入茶盏,开始快速击拂。

  只见那茶筅在茶盏中上下翻飞。

  手腕时而轻挑,时而重压,动作娴熟而优雅。

  “这点茶之法,讲究的是击拂与逍遥的交融。击拂需有度,逍遥要有方,二者相谐,方能点出一盏好茶。击拂之时,疾徐有节,以显茶之韵味。逍遥之际,心神合一,以悟茶之真谛。”

  随着茶筅的击拂,茶汤渐渐泛起细腻的泡沫,犹如云雾缭绕在山间,又似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美不胜收。

  自在山人一边专注地点茶,一边缓缓说道,

  “恰似逍遥之境,亦当秉持一颗澄澈清宁、寡欲无求之心。尘世众人,皆追求名利,以为揽得金玉满堂、位居高堂之上,便能撷取幸福之果、饱尝满足之味。然其未知,此等追求,不过如镜里观花、水中望月,皆为虚妄幻影耳。名利之属,宛如浮云过眼、倏忽之间便消散无踪。若人一味痴缠追逐,徒然迷失本真之我,深陷烦恼之渊,难以自拔,岂不悲哉!”

  南宫若雪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在山人点茶的动作,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她微微欠身,轻声问道:“敢问先生以为,此世间真正之幸福与满足,究竟为何物呢?”

  自在山人停下手中的动作,将点好的茶依次递给众人。

  茶汤色泽乳白,如凝脂般细腻,香气清幽,似有若无地萦绕在鼻尖。

  众人接过茶盏,只觉茶盏温热,茶香扑鼻。

  这时,傀儡侍女双手恭敬地递上布帛。

  自在山人伸出双手接过,轻轻擦擦手,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接着说道:

  “小友且看这盏中茶汤,浮沫聚散自有天时。真幸福者,非外物堆砌,乃心田自足。知足者常乐,纵使粗茶淡饭,亦能品出天地清气。虽陋室蓬门,犹可观得云卷云舒。此中真意,恰似寒梅映雪,不争春色自芬芳。”

  众人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细细品味着茶汤的滋味。

  那茶汤入口绵柔,如丝般顺滑,在舌尖上散开,带来一股清甜。

  茶香在口中萦绕,久久不散,让人回味无穷。

  梦云笙放下茶盏,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说道:

  “前辈之言,诚为至理。于这尘世纷扰、万象杂陈之境,我辈常为诸般欲念所驱役,渐失自我本真。为名利而疲于奔命,忘却生活之真谛本源,实乃可叹可悲也。”

  自在山人微微点头,继续说道:“逍遥之境,在于善享孤寂,于独处之时,澄心静虑,沉淀自我,以臻高境。唯善享孤寂者,方能彻悟己身,铸就刚强之心志,成内圣外王之贤者也。”

  “享受孤寂?”

  风子垣微微皱眉,似乎有些不解,“晚辈有惑,敢问前辈,人生于世,本应亲朋相伴,其乐融融。若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岂非寒凉彻骨,凄清难耐?”

  自在山人轻轻一笑,目光中透着几分深邃,说道:

  “亲朋相伴,情谊缱绻,固为人生之乐事。然而,内心之宁静,实乃重中之重。于孤寂之境,人可与天地万物晤言,悟造化之妙理。恰似此金门雪峰,孤标傲世,卓立乾坤之间,任风雨如晦,霜雪交侵,犹自岿然不动,坚守本真之性。”

  卫子龙轻置茶盏于案,拱手作揖,恭声道:“前辈金玉良言,如醍醐灌顶,晚辈听君一席话,实胜读十年之书。”

  “谬赞咯!”

  自在山人抚着胡须,目光流转,环视众人,徐徐而言:“我等修仙之士,所求者,不就是大道得证,永生之境?”

  梦云笙闻言,眸中闪过好奇之光,轻声问道:“哦?永生?这世间,果真有永生之存在?”

  自在山人微微一笑,答道:“心之所向,道之所存。你若信其有,则自然有之。”

  言罢,他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续道:“光阴荏苒,若我辈行事皆为外物所牵,俗尘所困,何以证得大道?”

  稍顿,自在山人又道:“于这逍遥宫中,我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日日与山水相依,与清风明月为伴。植仙草仙花,研修长生之法,悟生命之真谛,感自然之美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