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子垣见陶韵竹夫妇也欣然入了伙,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忙向前一步,拱手问道:
“吴道友,如今有了陶木二位道友的加入,咱们也该定一定启程时间了吧?我也好早做准备。”
吴远此时已被风子垣问得有些不耐烦,眉头微微皱起,没好气地说道:
“三日后,辰时三刻于城外集结,如此可好?”
风子垣嘴角含笑,微微欠身道:
“在下没有异议,如此安排甚好。”
陶韵竹与木木尔相视一眼,也齐声道:“我二人也没有异议,全听吴前辈安排。”
就这样,众人商定好了时间,风子垣和陶韵竹夫妇便一同离开了酒肆。
出了酒肆,陶韵竹走到风子垣身旁,轻声说道:
“风道友,我观你样貌,听你口音,可是来自乾坤大陆?”
风子垣微微点头,拱手道:
“正是,在下来自神武国。我看陶道友言行温婉,仪态端方,想必也是来自乾坤大陆吧?”
陶韵竹盈盈一笑,眉眼弯弯如月,点头道:
“小女子祖上璇玑国人氏,与你们神武国山水相依,所距不远,也算有些渊源哩。”
可就在二人相谈甚欢、言笑晏晏之际,木木尔在一旁瞧着,心中似有团火在烧,愈发焦躁起来。
他再也按捺不住,大步流星地走到陶韵竹身旁,紧紧拉着她的衣袖,眉头微蹙,催促道:
“娘子,时辰已然不早,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莫要因闲谈误了此番出行要准备的正事。”
陶韵竹见状,只好无奈地轻笑一声,对着风子垣盈盈一福,轻声道:“那好吧!风公子,我们就先告辞了,三日后城外再会。”
风子垣微微拱手作揖,神色温润,朗声道:“二位道友,三日后见。”
木木尔也不多言,紧紧牵着陶韵竹的手,脚步匆匆地离开,那背影透着几分急切。
风子垣看到这一幕,心中暗自思忖:这木木尔还真是护妻心切啊!想来之前对我的敌意还未完全消除呢!
说着,他苦笑着轻轻摇了摇头,而后转身离开,开始为三日后的行程做准备。
……
三日后,天色尚有些朦胧,似被一层轻纱所掩,透着几分静谧。
微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
风子垣身着一袭素色武士服,照约定来到了城门外。
抬眼望去,只见陶韵竹夫妇已然依照约定等候在此。
陶韵竹身着青绿色武士服,腰间束着玄色革带,缀着几枚精巧的兽首铜扣。
发髻高挽,以一支雕花银簪固定,簪头垂下几缕细碎流苏,随着步伐轻晃。
木木尔身着大夏国武士服,粗织褐袍外罩半身皮甲,腰束革带悬着狼牙短刀,目光中透着几分高原男儿的质朴坚毅。
风子垣连忙翻身下马,几步上前,双手抱拳,躬身拱手,朗声道:
“二位道友,果然守时如约,不知此番前往,一切可准备停当?”
陶韵竹露出一个甜美的微笑,眸光流转,盈盈福了一福,轻启朱唇道:
“风道友亦是利落爽快,托你的福,我们皆已准备妥当,只待启程。”
不知怎的,风子垣瞧着陶韵竹嘴角上翘、笑意盈盈的模样,仿若春风拂面,心下也觉舒畅。
不过,他心中疑惑,其他人想到要穿过那凶险的食尸国,皆是一副苦大仇深、眉头紧锁的模样。
唯有陶韵竹,眉眼间满是开心,那是一种自心底油然而生的喜悦。
这让风子垣百思不得其解。
而木木尔依旧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随意地拱了拱手,嘴唇微动却未吐一言。
风子垣不以为意,目光向四周逡巡张望,而后又问道:“吴道友还没到吗?”
陶韵竹微微侧首,轻声回道:
“尚未见着吴前辈身影,想必也快到了。”
三人静待片刻,忽听得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只见吴远与则巴才姗姗来迟。
须臾间,只见吴远与则巴才姗姗来迟。
吴远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身姿挺拔,神情傲然,目光睥睨四周。
则巴则策马紧随其后,微微低头,神情恭敬。
只是,在二人身后,竟跟着一名男子。
此人脸窄如削,鹰钩鼻高耸,恰是大夏国中常见的刚硬长相。
只是,其面上纵横交错着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每一道都似被锋利无比的利刃划过,皮肉翻卷,疤痕凸起,显得狰狞可怖,让人望之便觉胆寒。
他面目阴沉似水,仿若被一层寒霜笼罩,浑身散发着一股阴森之气,令人不适。
风子垣心中一惊,眉峰微蹙,正欲开口询问此人来历,吴远却只是淡淡地扫了众人一眼,神色漠然,并未介绍此人的底细,只是大手一挥,高声道:
“各位道友,时辰不早,莫再耽搁,可以走了。”
风子垣与陶韵竹夫妇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之色。
不过众人皆非莽撞之人,当下都不再言语,各自翻身上马,收拾心神,踏上了前往食尸国的征程。
路上,六人一行纵马如飞,扬鞭疾驰,马蹄声急如雨,踏得地面尘烟滚滚。
众人皆神色凝重,眉间紧锁,任那风沙扑面。
彼此间不发一言,只是一味地拼命赶路。
终于,在日头攀至中天之时,一行人来到了大夏国和食尸国的边境之地。
此处,唤作“赤岭关”。
它依山而建,地势险要,两侧山峰如利剑般直插云霄,中间仅留一条狭窄通道。
抬眼望去,只见那绵延不知几许的关隘之上,城墙高耸如巨龙横卧、岿然不动,其上旌旗猎猎,随风作响。
其上符文闪烁,幽光明灭。
大阵流转间,隐隐有风雷之声轰鸣,散发着森然的气息,将两国界限清晰地划分开来。
吴远猛一勒住缰绳,骏马嘶鸣一声,前蹄高高扬起,旋即稳稳立住。
他驻马凝望这道如天堑一般的防御工事,目光深邃,沉声道:
“纵使有此关阻挡,食尸国那方却时常有凶徒如恶狼般越过关隘,来这边抓人回去烹食,其手段残忍至极,令人发指。而大夏国这边,百姓皆知食尸国凶险万分,如虎狼之穴,基本不会有人主动去那凶险之地自寻死路。”
这时,风子垣微微皱眉,双手抱拳,问道:
“吴道友,不知可是已备下通关的过所?若无此物,只怕这守关将士难会放行,我等恐难顺利过关呐。”
则巴听闻,浓眉一挑,双目圆睁,放声大笑道:
“我说风子垣呐,你莫不是在与我等玩笑?这大夏国与食尸国本就未开边境之禁,两国形同陌路,哪来的过所一说!”
风子垣闻言,面露诧异之色,双目圆睁,奇道:
“那我等该如何过去?这关隘森严,守备众多,总不能硬闯,徒惹杀身之祸吧。”
吴远神色冷峻,如寒霜覆面,接过话头,沉声道:
“自然是闯过去。这赤岭关,本就为防食尸国狼子野心而设,故而对关隘之外的防御尤为森严。然而,因鲜少有人出关,是以内部守备颇为松懈。我们只需细细寻一处薄弱的哨卡,瞅准时机,一鼓作气冲关即可。”
风子垣面露疑虑,又问道:
“可是这护关大阵坚如磐石,我们该怎么破?”
这时,那名满脸伤疤的男人猛然扭过头来,他满脸不耐,陡然拔高嗓音,喝道:
“啰嗦!有这等闲工夫在此磨嘴皮子,此阵怕是早就被破了!”
其声尖厉刺耳,让人听了极为不适。
言罢,只见此人猛一甩手中马鞭,在空中抽出一声脆响,高声道:“吴远,我且去破阵,一炷香的工夫后,尔等依迹寻我即可!”
不待众人反应,双腿一夹马腹,立刻催马如飞,朝着关隘疾驰而去。
这时,风子垣赶忙转向吴远,满脸疑惑地问道:
“吴道友,方才那位道友是何来历?方才走得着急,还来不及问你,咱们此前分明说好是五人同行,怎的突然又多出这么一号人物?”
吴远闻声,微微叹了口气,道:
“此人唤作阿旺,原本咱们队伍确是五人同行。不过前几日他寻到我,奉上不少钱财,言辞恳切,且说自己有破护关大阵之能,我便允他加入了。”
这时,则巴开口道:
“风子垣,我且劝你一句,最好离那阿旺远一点。此人行事乖张怪异,举止间透着一股邪气,观其行止,绝非善类,切莫与他走得太近,以免惹祸上身。”
风子垣心中暗忖,这人本就是你们拉进来的,我自不会与他亲近,面上却拱手恭敬道:
“多谢则巴道友提醒,在下定当谨记。”
很快,一炷香的工夫悄然过去。
吴远神色一凛,自怀中掏出一只“铜翅鸟”。
他目光沉凝,沉声道:“时辰已至,莫要耽搁,都跟上!”
言罢,手腕轻抖,用力一掷,“铜翅鸟”振翅而飞,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径直朝着关隘的某处疾掠而去。
吴远双腿一夹马腹,催马如离弦之箭般疾行。
其余人见状,也纷纷抖缰纵马,紧紧跟上。
“吴道友,如今有了陶木二位道友的加入,咱们也该定一定启程时间了吧?我也好早做准备。”
吴远此时已被风子垣问得有些不耐烦,眉头微微皱起,没好气地说道:
“三日后,辰时三刻于城外集结,如此可好?”
风子垣嘴角含笑,微微欠身道:
“在下没有异议,如此安排甚好。”
陶韵竹与木木尔相视一眼,也齐声道:“我二人也没有异议,全听吴前辈安排。”
就这样,众人商定好了时间,风子垣和陶韵竹夫妇便一同离开了酒肆。
出了酒肆,陶韵竹走到风子垣身旁,轻声说道:
“风道友,我观你样貌,听你口音,可是来自乾坤大陆?”
风子垣微微点头,拱手道:
“正是,在下来自神武国。我看陶道友言行温婉,仪态端方,想必也是来自乾坤大陆吧?”
陶韵竹盈盈一笑,眉眼弯弯如月,点头道:
“小女子祖上璇玑国人氏,与你们神武国山水相依,所距不远,也算有些渊源哩。”
可就在二人相谈甚欢、言笑晏晏之际,木木尔在一旁瞧着,心中似有团火在烧,愈发焦躁起来。
他再也按捺不住,大步流星地走到陶韵竹身旁,紧紧拉着她的衣袖,眉头微蹙,催促道:
“娘子,时辰已然不早,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莫要因闲谈误了此番出行要准备的正事。”
陶韵竹见状,只好无奈地轻笑一声,对着风子垣盈盈一福,轻声道:“那好吧!风公子,我们就先告辞了,三日后城外再会。”
风子垣微微拱手作揖,神色温润,朗声道:“二位道友,三日后见。”
木木尔也不多言,紧紧牵着陶韵竹的手,脚步匆匆地离开,那背影透着几分急切。
风子垣看到这一幕,心中暗自思忖:这木木尔还真是护妻心切啊!想来之前对我的敌意还未完全消除呢!
说着,他苦笑着轻轻摇了摇头,而后转身离开,开始为三日后的行程做准备。
……
三日后,天色尚有些朦胧,似被一层轻纱所掩,透着几分静谧。
微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
风子垣身着一袭素色武士服,照约定来到了城门外。
抬眼望去,只见陶韵竹夫妇已然依照约定等候在此。
陶韵竹身着青绿色武士服,腰间束着玄色革带,缀着几枚精巧的兽首铜扣。
发髻高挽,以一支雕花银簪固定,簪头垂下几缕细碎流苏,随着步伐轻晃。
木木尔身着大夏国武士服,粗织褐袍外罩半身皮甲,腰束革带悬着狼牙短刀,目光中透着几分高原男儿的质朴坚毅。
风子垣连忙翻身下马,几步上前,双手抱拳,躬身拱手,朗声道:
“二位道友,果然守时如约,不知此番前往,一切可准备停当?”
陶韵竹露出一个甜美的微笑,眸光流转,盈盈福了一福,轻启朱唇道:
“风道友亦是利落爽快,托你的福,我们皆已准备妥当,只待启程。”
不知怎的,风子垣瞧着陶韵竹嘴角上翘、笑意盈盈的模样,仿若春风拂面,心下也觉舒畅。
不过,他心中疑惑,其他人想到要穿过那凶险的食尸国,皆是一副苦大仇深、眉头紧锁的模样。
唯有陶韵竹,眉眼间满是开心,那是一种自心底油然而生的喜悦。
这让风子垣百思不得其解。
而木木尔依旧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随意地拱了拱手,嘴唇微动却未吐一言。
风子垣不以为意,目光向四周逡巡张望,而后又问道:“吴道友还没到吗?”
陶韵竹微微侧首,轻声回道:
“尚未见着吴前辈身影,想必也快到了。”
三人静待片刻,忽听得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只见吴远与则巴才姗姗来迟。
须臾间,只见吴远与则巴才姗姗来迟。
吴远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身姿挺拔,神情傲然,目光睥睨四周。
则巴则策马紧随其后,微微低头,神情恭敬。
只是,在二人身后,竟跟着一名男子。
此人脸窄如削,鹰钩鼻高耸,恰是大夏国中常见的刚硬长相。
只是,其面上纵横交错着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每一道都似被锋利无比的利刃划过,皮肉翻卷,疤痕凸起,显得狰狞可怖,让人望之便觉胆寒。
他面目阴沉似水,仿若被一层寒霜笼罩,浑身散发着一股阴森之气,令人不适。
风子垣心中一惊,眉峰微蹙,正欲开口询问此人来历,吴远却只是淡淡地扫了众人一眼,神色漠然,并未介绍此人的底细,只是大手一挥,高声道:
“各位道友,时辰不早,莫再耽搁,可以走了。”
风子垣与陶韵竹夫妇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之色。
不过众人皆非莽撞之人,当下都不再言语,各自翻身上马,收拾心神,踏上了前往食尸国的征程。
路上,六人一行纵马如飞,扬鞭疾驰,马蹄声急如雨,踏得地面尘烟滚滚。
众人皆神色凝重,眉间紧锁,任那风沙扑面。
彼此间不发一言,只是一味地拼命赶路。
终于,在日头攀至中天之时,一行人来到了大夏国和食尸国的边境之地。
此处,唤作“赤岭关”。
它依山而建,地势险要,两侧山峰如利剑般直插云霄,中间仅留一条狭窄通道。
抬眼望去,只见那绵延不知几许的关隘之上,城墙高耸如巨龙横卧、岿然不动,其上旌旗猎猎,随风作响。
其上符文闪烁,幽光明灭。
大阵流转间,隐隐有风雷之声轰鸣,散发着森然的气息,将两国界限清晰地划分开来。
吴远猛一勒住缰绳,骏马嘶鸣一声,前蹄高高扬起,旋即稳稳立住。
他驻马凝望这道如天堑一般的防御工事,目光深邃,沉声道:
“纵使有此关阻挡,食尸国那方却时常有凶徒如恶狼般越过关隘,来这边抓人回去烹食,其手段残忍至极,令人发指。而大夏国这边,百姓皆知食尸国凶险万分,如虎狼之穴,基本不会有人主动去那凶险之地自寻死路。”
这时,风子垣微微皱眉,双手抱拳,问道:
“吴道友,不知可是已备下通关的过所?若无此物,只怕这守关将士难会放行,我等恐难顺利过关呐。”
则巴听闻,浓眉一挑,双目圆睁,放声大笑道:
“我说风子垣呐,你莫不是在与我等玩笑?这大夏国与食尸国本就未开边境之禁,两国形同陌路,哪来的过所一说!”
风子垣闻言,面露诧异之色,双目圆睁,奇道:
“那我等该如何过去?这关隘森严,守备众多,总不能硬闯,徒惹杀身之祸吧。”
吴远神色冷峻,如寒霜覆面,接过话头,沉声道:
“自然是闯过去。这赤岭关,本就为防食尸国狼子野心而设,故而对关隘之外的防御尤为森严。然而,因鲜少有人出关,是以内部守备颇为松懈。我们只需细细寻一处薄弱的哨卡,瞅准时机,一鼓作气冲关即可。”
风子垣面露疑虑,又问道:
“可是这护关大阵坚如磐石,我们该怎么破?”
这时,那名满脸伤疤的男人猛然扭过头来,他满脸不耐,陡然拔高嗓音,喝道:
“啰嗦!有这等闲工夫在此磨嘴皮子,此阵怕是早就被破了!”
其声尖厉刺耳,让人听了极为不适。
言罢,只见此人猛一甩手中马鞭,在空中抽出一声脆响,高声道:“吴远,我且去破阵,一炷香的工夫后,尔等依迹寻我即可!”
不待众人反应,双腿一夹马腹,立刻催马如飞,朝着关隘疾驰而去。
这时,风子垣赶忙转向吴远,满脸疑惑地问道:
“吴道友,方才那位道友是何来历?方才走得着急,还来不及问你,咱们此前分明说好是五人同行,怎的突然又多出这么一号人物?”
吴远闻声,微微叹了口气,道:
“此人唤作阿旺,原本咱们队伍确是五人同行。不过前几日他寻到我,奉上不少钱财,言辞恳切,且说自己有破护关大阵之能,我便允他加入了。”
这时,则巴开口道:
“风子垣,我且劝你一句,最好离那阿旺远一点。此人行事乖张怪异,举止间透着一股邪气,观其行止,绝非善类,切莫与他走得太近,以免惹祸上身。”
风子垣心中暗忖,这人本就是你们拉进来的,我自不会与他亲近,面上却拱手恭敬道:
“多谢则巴道友提醒,在下定当谨记。”
很快,一炷香的工夫悄然过去。
吴远神色一凛,自怀中掏出一只“铜翅鸟”。
他目光沉凝,沉声道:“时辰已至,莫要耽搁,都跟上!”
言罢,手腕轻抖,用力一掷,“铜翅鸟”振翅而飞,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径直朝着关隘的某处疾掠而去。
吴远双腿一夹马腹,催马如离弦之箭般疾行。
其余人见状,也纷纷抖缰纵马,紧紧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