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黎明前的天目山迷魂沟区域,被一种异样的死寂笼罩。浓得化不开的晨雾,不再是往常的水汽,而是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腥气,令人喉咙发痒,头晕目眩。昨夜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早已平息,但一种更阴险、更令人窒息的危险,正随着山风悄然弥漫。
“咳咳……什么味道?”哨兵王大力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努力想看清雾气中的情况,却感到一阵恶心。他所在的警戒哨位,设在迷魂沟入口处的一片乱石滩后。昨夜,侦察连二排就是在这里与日军搜索队交火,然后依计划将敌人引入了地形复杂的迷魂沟深处。
很快,其他哨兵和附近休息的士兵也出现了类似症状:咳嗽、流泪、甚至有人开始干呕。消息迅速传到了临时设在沟谷上游一个天然岩洞里的师部。
宋希濂刚和衣躺下不久,就被参谋长周明远急促的声音叫醒:“师座!不对劲!好多弟兄出现中毒迹象,症状像是……像是鬼子的毒气!”
宋希濂一个激灵坐起,睡意全无:“毒气?确定吗?”他立刻想起昨日日军高层可能使用毒气的密令。
“八成是!”刚检查完伤员情况的林晓梅急匆匆走进岩洞,脸色煞白,口罩上方露出的眼睛布满血丝和愤怒,“咳嗽、呕吐、瞳孔缩小,严重者已开始呼吸困难!和教材上说的芥子气中毒症状很像!我们缺医少药,很难有效救治!”
“高天亮呢?前沿情况怎么样?”宋希濂急问。
话音未落,侦察连长高天亮带着一身露水和硝烟味冲了进来,他用湿布捂着口鼻,声音沉闷:“师座!鬼子……鬼子用了毒气弹!迷魂沟深处,特别是低洼地带,烟雾弥漫!二排撤出来一半,但有十几个弟兄……没能冲出来,估计凶多吉少!鬼子也不敢深入,只是在外面用迫击炮不停地发射那种冒黄烟的炮弹!”
岩洞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明白,日军动用毒气,意味着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残酷和不择手段。
“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宋希濂强压怒火,命令道。很快,师部核心成员以及游击队沈队长、白云观玄诚道长都被召集到岩洞深处。
情况通报后,众人又惊又怒。
“狗日的小鬼子!打不过就放毒!真不是东西!”团长张云鹤咬牙切齿地骂道。
沈队长面色凝重:“宋师长,这迷魂沟地势低,风向不利,毒气一时半会儿散不出去。我们必须立刻转移,向高处走!我知道一条采药的小路,可以通到北面的‘望天台’,那里地势高,风大。”
玄诚道长捻着胡须,忧心忡忡:“无量天尊。倭寇竟行此伤天害理之事!贫道观中还有一些陈年石灰和皂角,或可用来中和毒气,但数量有限,杯水车薪啊。”
作战参谋李慕华迅速分析:“当务之急是防护和转移。没有防毒面具,我军就是待宰羔羊!必须立刻制作简易防护用具,并寻找解毒草药。”
宋希濂大脑飞速运转,沟通脑海中的系统界面。情况危急,必须立刻兑换应对物资!他迅速浏览商城,锁定目标。
“系统,紧急兑换:简易防毒面具(基础活性炭滤罐式)x 2000套,专用解毒剂(针对芥子气、路易氏气等)x 500支,防化冲洗液x 1000升,以及‘战场应急防化手册’x 50本!” 他几乎耗尽了大部分积分储备。
【叮!消耗积分2,800,000点!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放置于望天台附近一处隐秘山洞内(解释为战前秘密储备的战略物资点,由忠诚道士看守)。】
兑换完成,宋希濂心中稍定,但如何“合理化”取出这批关键物资?他目光转向玄诚道长,瞬间有了说辞。
“诸位!”宋希濂深吸一口气,看向众人,语气沉稳中带着一丝“庆幸”,“大家莫慌!我记得早年曾在德国考察军事,接触过防化知识。当时,我与几位爱国侨领秘密筹集了一批防毒面具和解毒药品,为应对不测,曾委托一位道长,秘密藏于这天目山一处绝密地点,以备不时之需。此事极为机密,本不欲轻易动用。如今倭寇丧心病狂,也顾不得了!”
他看向玄诚道长,语气恳切:“道长,藏匿地点就在望天台附近的‘清风洞’,此事乃当年白云观上代观主与那位道长共同经办,不知您可知晓?”
玄诚道长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系统合理化作用),他抚掌道:“善哉!宋师长所言,贫道确有耳闻!先师羽化前曾提及山中藏有御寇重宝,嘱托非到万不得已不可开启!原来应在此处!贫道这就带路!”
这番说辞虽然有些牵强,但在绝望关头,众人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希望之火重新燃起!
命令迅速下达:全军立即用湿毛巾、浸湿的布条制作最简易的口罩,向望天台高地转移!伤员优先!高天亮侦察连和石永固工兵排断后,用树枝驱散近处毒气,并设置障碍阻滞可能追来的日军。
队伍在弥漫的甜腥气味中开始艰难的转移。士兵们用能找到的一切东西捂住口鼻,搀扶着中毒症状较轻的同伴,抬着重伤员,沿着沈队长和道长指引的陡峭小径,向高处攀爬。咳嗽声、呕吐声不绝于耳,不断有人因体力不支或中毒加深而倒下,永远留在了这迷雾深谷之中。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死亡行军。
宋希濂走在队伍中段,心情沉重。看着士兵们痛苦的模样,他对日军的恨意达到了顶点。同时,他也深切感受到,在现代化学武器面前,缺乏防护的军队是多么脆弱。必须尽快拿到那批防化物资!
几乎在宋希濂部遭遇毒气攻击的同时,南京方面通过特殊渠道,也获悉了日军在天目山区使用毒气的消息。
“砰!”蒋介石一拳砸在桌子上,脸色铁青,“倭寇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毒气!无耻之尤!无耻之尤!”
陈诚愤然道:“委座!此事必须立刻通电全国,揭露日军暴行!并诉诸国际联盟!这是反人类罪行!”
白崇禧却相对冷静:“辞修兄,揭露是必要的。但眼下最紧迫的是,前线部队如何应对?宋希濂部情况不明,若遭毒气攻击,恐损失惨重!我军普遍缺乏防化装备,后续作战将极其被动!”
何应钦叹气:“国际社会……恐怕也只是谴责几句,难有实际行动。为今之计,只能严令各部队加强戒备,尽量利用地形规避,并紧急向国外采购防毒面具,但远水难解近渴啊!”
南京高层在震惊和愤怒之余,更多的是对战场形势进一步恶化的无力感。
而在东京,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则是一片“欢欣鼓舞”。
“报告司令官阁下!”参谋兴奋地汇报,“特种烟部队在迷魂沟区域初战告捷!支那军宋希濂部溃不成军,伤亡惨重,正狼狈逃窜!其残部已不足为虑!”
松井石根大将满意地点点头:“哟西!对付这些躲在深山里的老鼠,就要用非常手段!命令部队,继续使用特种烟,清剿天目山区所有支那抵抗力量!同时,向国际社会发布消息,就说支那军使用违禁武器,皇军只是正当反击!” 颠倒黑白,一如既往。
午后,历经千辛万苦,三十六师残部终于抵达了望天台。这是一片突兀的山峰顶部,地势平坦开阔,山风凛冽,果然将山下的毒雾吹散了不少。官兵们瘫倒在地,贪婪地呼吸着清冷的空气,但中毒带来的后遗症依然折磨着许多人。
在玄诚道长的指引下,宋希濂亲自带人找到了那个所谓的“清风洞”。洞口被藤蔓和石块巧妙遮蔽。搬开石块,进入洞中,眼前的一幕让所有跟随而来的人惊呆了!
洞里整整齐齐码放着一个个木箱,打开一看,正是崭新的防毒面具、标注着外文的解毒剂针剂和冲洗液,以及成捆的防化手册!
“天佑我军!天佑中华啊!”老道长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半是表演,一半是真情感动)。
官兵们得知消息,顿时欢声雷动,士气大振!尽管数量有限(2000套面具对于近两千人的部队而言并不充足),但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宋希濂立即下令:优先配发给侦察连、警卫连、炮兵和机枪手等关键岗位,以及中毒较深的伤员。同时,组织医务和参谋人员学习防化手册,立即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和洗消。
【叮!宿主成功应对毒气危机,挽救部队骨干,“绝地求生”任务执行度提升至85%。奖励积分500,000点。解锁“初级防化作战”知识库。】
系统的提示意味着最危险的时刻暂时过去。
夜幕降临,望天台上燃起篝火(严格选择上风向位置)。部队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中毒症状在解毒剂和新鲜空气作用下有所缓解。配发了防毒面具的官兵们,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宋希濂召集将领和沈队长、道长,围着篝火再次开会。
高天亮汇报了最新侦察情况:“师座,鬼子似乎认为毒气攻击已重创我军,其地面部队开始大胆进入迷魂沟搜索,兵力约一个加强中队,配有迫击炮和毒气投射器。”
沈队长补充道:“宋师长,这是个机会!鬼子骄狂,队形分散,又是在复杂地形里。我们有了防毒面具,可以打他一个反扑!”
李慕华分析:“没错!我们可以利用夜色和地形,将一部分精锐部队潜回迷魂沟,设下埋伏,等鬼子搜索队深入,然后利用防毒面具的优势,近距离发起突袭,专打他的毒气部队和指挥节点!”
宋希濂眼中寒光一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好!高连长,沈队长,就由你们联手,精选两百名戴了面具、身手好的弟兄,组成突击队!我让炮兵连剩下的炮弹支援你们!目标:吃掉这股冒进的鬼子,特别是摧毁他们的毒气装备!”
“是!”高天亮和沈青山齐声领命,摩拳擦掌。
一个新的、凌厉的反击计划,在夜色中酝酿。
子夜时分,月明星稀。一支由三十六师侦察兵和游击队骨干组成的混合突击队,戴着防毒面具,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下望天台,再次进入依旧残留着淡淡异味的迷魂沟。
宋希濂站在崖边,目送他们消失在黑暗中。他知道,这场反击至关重要,不仅是为了歼灭敌人,更是为了提振士气,向鬼子宣告:毒气,也吓不倒中国军人!
然而,他心中的阴霾并未完全散去。日军既然开了使用毒气的先例,绝不会就此罢手。更猛烈的毒气攻击,甚至其他更残酷的手段,可能还在后面。而且,军委会那边……对于他这支“失控”的部队,又会是什么态度?
山下,隐约传来了交火的枪声和爆炸声。反击开始了。结果如何,将决定这支队伍能否在这毒瘴弥漫的深山中,真正站稳脚跟。
十一月十二日,在毒气的阴险袭击、绝境的应急兑换、艰难的战略转移和凌厉的反击部署中度过。三十六师再次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一丝“幸运”,从鬼门关前挣脱,但更严峻的考验,
“咳咳……什么味道?”哨兵王大力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努力想看清雾气中的情况,却感到一阵恶心。他所在的警戒哨位,设在迷魂沟入口处的一片乱石滩后。昨夜,侦察连二排就是在这里与日军搜索队交火,然后依计划将敌人引入了地形复杂的迷魂沟深处。
很快,其他哨兵和附近休息的士兵也出现了类似症状:咳嗽、流泪、甚至有人开始干呕。消息迅速传到了临时设在沟谷上游一个天然岩洞里的师部。
宋希濂刚和衣躺下不久,就被参谋长周明远急促的声音叫醒:“师座!不对劲!好多弟兄出现中毒迹象,症状像是……像是鬼子的毒气!”
宋希濂一个激灵坐起,睡意全无:“毒气?确定吗?”他立刻想起昨日日军高层可能使用毒气的密令。
“八成是!”刚检查完伤员情况的林晓梅急匆匆走进岩洞,脸色煞白,口罩上方露出的眼睛布满血丝和愤怒,“咳嗽、呕吐、瞳孔缩小,严重者已开始呼吸困难!和教材上说的芥子气中毒症状很像!我们缺医少药,很难有效救治!”
“高天亮呢?前沿情况怎么样?”宋希濂急问。
话音未落,侦察连长高天亮带着一身露水和硝烟味冲了进来,他用湿布捂着口鼻,声音沉闷:“师座!鬼子……鬼子用了毒气弹!迷魂沟深处,特别是低洼地带,烟雾弥漫!二排撤出来一半,但有十几个弟兄……没能冲出来,估计凶多吉少!鬼子也不敢深入,只是在外面用迫击炮不停地发射那种冒黄烟的炮弹!”
岩洞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明白,日军动用毒气,意味着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残酷和不择手段。
“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宋希濂强压怒火,命令道。很快,师部核心成员以及游击队沈队长、白云观玄诚道长都被召集到岩洞深处。
情况通报后,众人又惊又怒。
“狗日的小鬼子!打不过就放毒!真不是东西!”团长张云鹤咬牙切齿地骂道。
沈队长面色凝重:“宋师长,这迷魂沟地势低,风向不利,毒气一时半会儿散不出去。我们必须立刻转移,向高处走!我知道一条采药的小路,可以通到北面的‘望天台’,那里地势高,风大。”
玄诚道长捻着胡须,忧心忡忡:“无量天尊。倭寇竟行此伤天害理之事!贫道观中还有一些陈年石灰和皂角,或可用来中和毒气,但数量有限,杯水车薪啊。”
作战参谋李慕华迅速分析:“当务之急是防护和转移。没有防毒面具,我军就是待宰羔羊!必须立刻制作简易防护用具,并寻找解毒草药。”
宋希濂大脑飞速运转,沟通脑海中的系统界面。情况危急,必须立刻兑换应对物资!他迅速浏览商城,锁定目标。
“系统,紧急兑换:简易防毒面具(基础活性炭滤罐式)x 2000套,专用解毒剂(针对芥子气、路易氏气等)x 500支,防化冲洗液x 1000升,以及‘战场应急防化手册’x 50本!” 他几乎耗尽了大部分积分储备。
【叮!消耗积分2,800,000点!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放置于望天台附近一处隐秘山洞内(解释为战前秘密储备的战略物资点,由忠诚道士看守)。】
兑换完成,宋希濂心中稍定,但如何“合理化”取出这批关键物资?他目光转向玄诚道长,瞬间有了说辞。
“诸位!”宋希濂深吸一口气,看向众人,语气沉稳中带着一丝“庆幸”,“大家莫慌!我记得早年曾在德国考察军事,接触过防化知识。当时,我与几位爱国侨领秘密筹集了一批防毒面具和解毒药品,为应对不测,曾委托一位道长,秘密藏于这天目山一处绝密地点,以备不时之需。此事极为机密,本不欲轻易动用。如今倭寇丧心病狂,也顾不得了!”
他看向玄诚道长,语气恳切:“道长,藏匿地点就在望天台附近的‘清风洞’,此事乃当年白云观上代观主与那位道长共同经办,不知您可知晓?”
玄诚道长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系统合理化作用),他抚掌道:“善哉!宋师长所言,贫道确有耳闻!先师羽化前曾提及山中藏有御寇重宝,嘱托非到万不得已不可开启!原来应在此处!贫道这就带路!”
这番说辞虽然有些牵强,但在绝望关头,众人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希望之火重新燃起!
命令迅速下达:全军立即用湿毛巾、浸湿的布条制作最简易的口罩,向望天台高地转移!伤员优先!高天亮侦察连和石永固工兵排断后,用树枝驱散近处毒气,并设置障碍阻滞可能追来的日军。
队伍在弥漫的甜腥气味中开始艰难的转移。士兵们用能找到的一切东西捂住口鼻,搀扶着中毒症状较轻的同伴,抬着重伤员,沿着沈队长和道长指引的陡峭小径,向高处攀爬。咳嗽声、呕吐声不绝于耳,不断有人因体力不支或中毒加深而倒下,永远留在了这迷雾深谷之中。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死亡行军。
宋希濂走在队伍中段,心情沉重。看着士兵们痛苦的模样,他对日军的恨意达到了顶点。同时,他也深切感受到,在现代化学武器面前,缺乏防护的军队是多么脆弱。必须尽快拿到那批防化物资!
几乎在宋希濂部遭遇毒气攻击的同时,南京方面通过特殊渠道,也获悉了日军在天目山区使用毒气的消息。
“砰!”蒋介石一拳砸在桌子上,脸色铁青,“倭寇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毒气!无耻之尤!无耻之尤!”
陈诚愤然道:“委座!此事必须立刻通电全国,揭露日军暴行!并诉诸国际联盟!这是反人类罪行!”
白崇禧却相对冷静:“辞修兄,揭露是必要的。但眼下最紧迫的是,前线部队如何应对?宋希濂部情况不明,若遭毒气攻击,恐损失惨重!我军普遍缺乏防化装备,后续作战将极其被动!”
何应钦叹气:“国际社会……恐怕也只是谴责几句,难有实际行动。为今之计,只能严令各部队加强戒备,尽量利用地形规避,并紧急向国外采购防毒面具,但远水难解近渴啊!”
南京高层在震惊和愤怒之余,更多的是对战场形势进一步恶化的无力感。
而在东京,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则是一片“欢欣鼓舞”。
“报告司令官阁下!”参谋兴奋地汇报,“特种烟部队在迷魂沟区域初战告捷!支那军宋希濂部溃不成军,伤亡惨重,正狼狈逃窜!其残部已不足为虑!”
松井石根大将满意地点点头:“哟西!对付这些躲在深山里的老鼠,就要用非常手段!命令部队,继续使用特种烟,清剿天目山区所有支那抵抗力量!同时,向国际社会发布消息,就说支那军使用违禁武器,皇军只是正当反击!” 颠倒黑白,一如既往。
午后,历经千辛万苦,三十六师残部终于抵达了望天台。这是一片突兀的山峰顶部,地势平坦开阔,山风凛冽,果然将山下的毒雾吹散了不少。官兵们瘫倒在地,贪婪地呼吸着清冷的空气,但中毒带来的后遗症依然折磨着许多人。
在玄诚道长的指引下,宋希濂亲自带人找到了那个所谓的“清风洞”。洞口被藤蔓和石块巧妙遮蔽。搬开石块,进入洞中,眼前的一幕让所有跟随而来的人惊呆了!
洞里整整齐齐码放着一个个木箱,打开一看,正是崭新的防毒面具、标注着外文的解毒剂针剂和冲洗液,以及成捆的防化手册!
“天佑我军!天佑中华啊!”老道长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半是表演,一半是真情感动)。
官兵们得知消息,顿时欢声雷动,士气大振!尽管数量有限(2000套面具对于近两千人的部队而言并不充足),但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宋希濂立即下令:优先配发给侦察连、警卫连、炮兵和机枪手等关键岗位,以及中毒较深的伤员。同时,组织医务和参谋人员学习防化手册,立即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和洗消。
【叮!宿主成功应对毒气危机,挽救部队骨干,“绝地求生”任务执行度提升至85%。奖励积分500,000点。解锁“初级防化作战”知识库。】
系统的提示意味着最危险的时刻暂时过去。
夜幕降临,望天台上燃起篝火(严格选择上风向位置)。部队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中毒症状在解毒剂和新鲜空气作用下有所缓解。配发了防毒面具的官兵们,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宋希濂召集将领和沈队长、道长,围着篝火再次开会。
高天亮汇报了最新侦察情况:“师座,鬼子似乎认为毒气攻击已重创我军,其地面部队开始大胆进入迷魂沟搜索,兵力约一个加强中队,配有迫击炮和毒气投射器。”
沈队长补充道:“宋师长,这是个机会!鬼子骄狂,队形分散,又是在复杂地形里。我们有了防毒面具,可以打他一个反扑!”
李慕华分析:“没错!我们可以利用夜色和地形,将一部分精锐部队潜回迷魂沟,设下埋伏,等鬼子搜索队深入,然后利用防毒面具的优势,近距离发起突袭,专打他的毒气部队和指挥节点!”
宋希濂眼中寒光一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好!高连长,沈队长,就由你们联手,精选两百名戴了面具、身手好的弟兄,组成突击队!我让炮兵连剩下的炮弹支援你们!目标:吃掉这股冒进的鬼子,特别是摧毁他们的毒气装备!”
“是!”高天亮和沈青山齐声领命,摩拳擦掌。
一个新的、凌厉的反击计划,在夜色中酝酿。
子夜时分,月明星稀。一支由三十六师侦察兵和游击队骨干组成的混合突击队,戴着防毒面具,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下望天台,再次进入依旧残留着淡淡异味的迷魂沟。
宋希濂站在崖边,目送他们消失在黑暗中。他知道,这场反击至关重要,不仅是为了歼灭敌人,更是为了提振士气,向鬼子宣告:毒气,也吓不倒中国军人!
然而,他心中的阴霾并未完全散去。日军既然开了使用毒气的先例,绝不会就此罢手。更猛烈的毒气攻击,甚至其他更残酷的手段,可能还在后面。而且,军委会那边……对于他这支“失控”的部队,又会是什么态度?
山下,隐约传来了交火的枪声和爆炸声。反击开始了。结果如何,将决定这支队伍能否在这毒瘴弥漫的深山中,真正站稳脚跟。
十一月十二日,在毒气的阴险袭击、绝境的应急兑换、艰难的战略转移和凌厉的反击部署中度过。三十六师再次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一丝“幸运”,从鬼门关前挣脱,但更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