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锋镝初试-《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

  九月三十日,持续三天的秋雨终于停歇,天空如同被洗过一般湛蓝。然而,这份清澈并未给淞沪战场带来宁静,反而像是拉开了新一轮血腥厮杀的帷幕。雨水冲刷过的土地更加泥泞,却也使得能见度极佳,更利于炮火观测和空中打击。日军在短暂休整后,果然如宋希濂所料,发动了新一轮的猛烈进攻,而且,主攻方向果然进行了调整。

  八字桥-江湾一线,新的血火熔炉

  凌晨五时,天色微明。一阵远超以往的密集炮火,骤然覆盖了闸北与江湾结合部的八字桥一带。此次炮击,不仅出动了日军师团属的105、150榴弹炮,更有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军舰炮加入,火力之猛,几乎要将整个地表掀翻。驻守此地的,是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一部,以及作为预备队刚刚调防至此的三十六师一零六旅二团。

  巨大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地动山摇。二团团长张伟在加固过的团指挥所里,都能感到强烈的震动,尘土簌簌落下。

  “妈的,鬼子换地方了,火力还这么凶!”张伟对着电话吼道,“各营汇报情况!”

  “一团!前沿阵地电话线全断!观察哨报告,工事损毁严重!”

  “二营报告,三连防炮洞被直接命中,伤亡惨重!”

  “团属迫击炮连请求指示!”

  张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根据师部提前通报的敌情和这几天的战术推演,下令:“命令各部,严格执行防炮条例,没有命令不准露头!炮兵观测员,利用炮火间隙,给我盯死鬼子的炮兵阵地和可能的步兵集结地!通讯班,不惜一切代价,抢修电话线!同时启用备用电台!”

  炮击持续了四十分钟后,开始向纵深延伸。透过弥漫的硝烟,可以看到大批日军步兵,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如同潮水般向八字桥阵地涌来。日军此次投入了生力军,战术也更加刁钻,不再是单纯的“猪突”,而是以小队为单位,交替掩护,利用弹坑和残骸逐步逼近。

  “全体进入阵地!准备战斗!”张伟一声令下。

  残存的中国士兵们从废墟和泥泞中爬起,迅速进入战斗位置。得益于前几天的强化训练,官兵们的战术动作明显娴熟了许多。机枪手不再盲目扫射,而是进行精准的点射和移动压制;步枪手沉着瞄准,专打日军军官和机枪手;配属给各连的火箭筒小组,则隐蔽在侧翼,死死盯住日军的坦克。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子弹如同泼水般在空中交织,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凭借兵力优势和火力掩护,一度突入了前沿阵地。

  “二营长!把你的一连给我顶上去!把鬼子反下去!”张伟在电话里嘶吼。

  “团长,鬼子坦克上来了!”

  “火箭筒!干掉它!”

  关键时刻,三十六师装备的“坦克杀手”火箭筒再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一名火箭筒手匍匐前进到侧翼,在距离日军一辆八九式中战车不足百米处,冷静瞄准,击发!

  “咻——轰!”火箭弹准确命中坦克侧面,将其打瘫。日军的进攻势头为之一滞。

  “打得好!”阵地上爆发出欢呼。

  与此同时,师属炮兵营根据前沿观测员冒死传回的坐标,对日军后续梯队和炮兵阵地进行了压制性炮击,有效延缓了日军的增援。

  这场攻防战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午后,日军发动了数次营级规模的冲锋,均被击退。八字桥阵地前,躺满了日军的尸体和燃烧的装备残骸。中国守军虽然伤亡不小,但核心阵地巍然不动。三十六师二团在实战中检验了训练成果,打出了威风。

  真如指挥部,紧张的调度与嘉奖

  宋希濂通过电话和电台,密切关注着八字桥方向的战况。当接到张伟报告击退日军进攻、毙伤敌数百、击毁坦克两辆的消息时,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打得好!告诉张伟,给我稳住了!炮火支援优先保障他们!另外,给孙元良师长发电,通报战果,并表示我部将全力配合八十八师守住结合部!”

  周明远兴奋地说:“师座,咱们的新战术和装备,看来是见效了!鬼子在八字桥碰了个硬钉子!”

  宋希濂点点头,但神色并未放松:“不能掉以轻心。鬼子在主攻方向受挫,肯定会想别的办法。命令其他方向部队,提高警惕,防止日军声东击西。另外,给‘幽灵’连发报,让他们加紧对日军纵深调动,特别是炮兵和坦克部队动向的侦察!”

  很快,南京军委会也发来了嘉奖电,表彰三十六师在八字桥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这份嘉奖,不仅提升了士气,也更坚定了高层对宋希濂战术能力的信任。

  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恼怒与调整

  松井石根接到八字桥进攻失利的报告,脸色铁青。

  “八嘎!支那军三十六师,怎么像块牛皮糖,哪里都有他们!而且战斗力一次比一次强!”他愤怒地对参谋长塚田攻说。

  “司令官阁下,”塚田攻谨慎分析,“宋希濂部确实已成为我军心腹大患。其装备精良,战术灵活,士气高昂。强攻其坚固阵地,代价太大。是否可以考虑,暂时避开其锋芒,寻找其他突破口?或者,加大空中打击和特种作战的力度,摧毁其指挥系统和后勤?”

  松井石根盯着地图,沉默半晌,恶狠狠地说:“命令航空兵,集中力量轰炸真如、大场一带,重点寻找支那军的指挥所和炮兵阵地!特高课和便衣队,给我加紧活动,悬重赏刺杀或策反宋希濂及其高级军官!正面进攻……暂缓,但压力不能减,进行持续的炮火骚扰和小股渗透,疲惫敌军!”

  日军的策略,开始从正面强攻转向更阴险的消耗和特种作战。

  上海租界,舆论的微妙变化

  八字桥战斗的结果,通过一些秘密渠道和外国观察员的报道,逐渐在租界内流传开来。

  《字林西报》的报道标题是:“国军精锐挫败日军新攻势,八字桥成血肉磨坊”。报道中提到中国军队“抵抗异常顽强”、“战术有所改进”、“击毁日军多辆坦克”。

  虽然租界当局依旧保持中立,但普通中外市民中,对中国军队的同情和敬佩之情悄然增长。一些爱国商人组织的募捐活动更加踊跃。这种民意的变化,虽然暂时无法改变战局,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持。地下交通站,情报传递

  在一家看似普通的茶馆后院,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老李”将一份密电交给交通员:“这是‘啄木鸟’(潜伏在日军内部的同志)冒死送出的情报,证实日军因在八字桥受挫,正在策划针对三十六师师部的空袭和特务行动。另外,日军第十一师团的一个联队正在向浦东方向移动,意图不明,需高度警惕可能的新登陆点。立刻送往根据地,并设法提醒我们的朋友(指宋希濂部)。”

  “明白!”交通员将密电藏好,迅速消失在弄堂中。隐蔽战线的工作,同样在紧张地进行着。

  宋希濂的应对与系统收获

  面对日军策略的改变,宋希濂迅速做出应对。他加强了指挥部的伪装和防空力量,调整了作息时间,并下令各部严防日军特务渗透和暗杀。同时,他特别指示“幽灵”连,加强对浦东方向的侦察。

  利用这次成功防御获得的积分和系统奖励,宋希濂进行了一次中级抽奖。

  【叮!中级抽奖完成!恭喜宿主获得:“苏制M1931式107重迫击炮”x6门,炮弹x600发。该批武器已合理化出现(解释为通过苏联远东渠道获得的实验性装备)。特殊奖励:获得“初级反间谍洞察”能力(小幅提升对敌方特务活动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

  重迫击炮!这是攻坚和反工事的利器,射程和威力都远超普通迫击炮。宋希濂立刻将其配属给师属炮兵营,作为关键时刻的杀手锏。而“反间谍洞察”能力,更是应对日军特务行动的及时雨。

  十月二日,战场相对平静,但双方的小规模接触和炮战从未停止。宋希濂知道,这平静之下,是更危险的暗流。他召来周明远和李慕华,布置新的任务:“鬼子明的不行,要来暗的了。我们要外松内紧,一方面继续加强工事和训练,另一方面,要把反特务、反渗透提到重要日程上来!特别是各级指挥所的安全!”

  夜幕降临,淞沪战场在短暂的激战后,再次陷入一种诡异的宁静。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经过血与火的淬炼,三十六师这把尖刀,正变得更加锋利,等待着下一次,更残酷的劈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