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官道上,送药队的身影渐行渐远,黄纸在风中翻飞,压着石块的药方被尘土半掩,却仍清晰可辨。李震立于南门城楼,目光未随队伍远去,而是缓缓收回,落在脚下这片土地。
三年前,此处尚是残垣断壁,流民蜷缩于破屋角落,靠野菜与树皮苟延残喘。如今田垄如织,坊间机杼声不绝,学堂内稚童诵读声穿风而来。他手中握着李瑶递来的密报,十州已有六州开炉煎药,民间称那方子为“活命汤”。百姓不再跪庙求神,而是抄方熬药,邻里互济。民心已聚,信已立。
但他知道,信若无基,终如沙上筑塔。
他转身步入城楼内堂,脚步沉稳。李骁、李瑶、李毅已在等候。李骁甲胄未卸,肩头泥渍未干,显是刚自前线归来。李瑶手中捧着一卷账册,指尖停在“药材调拨”一行。李毅立于角落,手按刀柄,目光低垂,却无半分松懈。
“清瘴汤已传开,赤瘴门三处据点被破,幕后‘瘴首’仍在逃。”李瑶开口,“但百姓传方,终究靠口耳,若无统制,难保不被篡改。”
李骁冷声道:“抓一个,杀一个。传方者可赏,藏毒者当诛。”
“杀可止一时,不可立长久。”李震摇头,“我们救的不是几城几人,是这一世道的规矩。”
话音未落,一道清鸣自识海响起。
【第三卷任务完成:坞堡初成,民心得安。】
【奖励发放:乾坤万象匣空间扩容至两千平方,解锁新功能——商业蓝图。】
【下一阶段任务开启:县治革新。】
众人皆闻此音,神色微动。李瑶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玉简,指尖轻触,一道光幕浮现眼前。她目光疾扫,片刻后抬眼:“空间确已扩容,可储粮十万石,或容纳千人避难。而‘商业蓝图’……可推演商路、税制、物价,需输入真实数据激活。”
“三年筑堡,靠的是屯田、工坊、医馆、学堂。”李震缓步至窗前,望向城中,“如今百姓有饭吃,有病治,有书读。但这只是守。若要破局,须让这宁远之利,流布天下。”
李骁皱眉:“并州未下,平西王残部尚存,此时谈商路,是否过早?”
“正因为并州未下,才要先断其财源。”李瑶迅速调出数据,“平西王八成赋税来自商税,尤以茶叶、铁器、盐引为重。若我们以精钢农具为锚,低价售出,再以宁远茶引为饵,开放三州互市,可诱其商贾尽入我境。”
“他若封锁关卡呢?”李毅问。
“封锁?”李瑶冷笑,“他敢封,百姓就饿。我宁远农具锋利耐用,一具可耕三亩,邻州农人早已眼热。若再配以平价茶叶、布匹,不出半年,其境内商路自溃。”
李骁沉默片刻,忽而握紧长枪:“并州城,该收网了。”
李震未接话,而是走至案前,提笔写下一道令:“即日起,拆除初建时荆棘围栏,改筑青石高墙,南门立新碑,仅刻二字——根基。”
李瑶一怔:“根基?”
“从前,宁远是避乱之所。”李震搁笔,“如今,它是新朝之始。碑不在字多,而在人心。”
次日清晨,南门工地已人声鼎沸。旧时围栏一根根被拔起,荆棘焚为灰烬。工匠以青石垒基,夯土为台,新碑由四人抬入,稳稳立于门前。碑面未加雕饰,仅以铁笔深凿二字——**根基**。
李震携全家立于碑前,身后是宁远全城的将吏百姓。
“宁远堡不再是坞堡。”他声音不高,却传至每个人耳中,“从今日起,凡我治下,皆以此碑为信。信者,不独在医,不在兵,而在制。制立,则乱可止,民可安,国可兴。”
人群静默片刻,继而有人跪下,随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多时,千人伏地,无声却肃然。
李瑶悄然取出玉简,再次调出“商业蓝图”界面。她输入宁远当前粮价、铁器产量、茶叶储备,系统开始推演。片刻后,三条红线浮现:第一条横跨三州,标注“互市主道”;第二条深入并州腹地,写“走私渗透”;第三条直指平西王治所,注“税基瓦解倒计时:二十八个月”。
她将玉简递予李震。他凝视良久,轻声道:“以商为刃,不血刃而夺其命。”
李骁忽道:“若他派兵劫道?”
“那就让他知道。”李震将玉简交还,“我们的商队,有炮车护行,有密探布眼,有律法为盾。他若敢动,便是与全境百姓为敌。”
李毅低声道:“我已命暗部清查境内可疑商号,凡与平西王旧部有涉者,皆列黑档。”
“不急。”李震摆手,“让他们先尝到甜头。等他们依赖我们的农具、茶叶、布匹,再断供,方知何为扼喉之痛。”
李瑶补充:“我拟设‘商监司’,统管互市、稽查、定价。另建‘账房学堂’,培训记账、核算、物流之人,三年内可成体系。”
“好。”李震点头,“新政之始,不在兵戈,而在市井。谁掌控民生之利,谁便掌控天下人心。”
午后,李震独自登临主城楼最高处。风自北来,拂动衣袍。他望向远方,十州之地尽在视野边缘。宁远已非孤城,而是网心。蛛丝般的商道正从这里延伸,悄然缠向四方。
他取出乾坤万象匣,心念一动,空间全景浮现。两千平方的储物空间井然有序:左侧为粮仓,堆满新收稻谷;右侧为工坊区,陈列改良农具、火药配方、机关零件;中央开辟出新区域,标注“商业储备”,内藏茶叶千斤、精钢刀具五百具、布匹三千匹。
他指尖划过“商业蓝图”模块,选定“三州互市”方案,点击“模拟启动”。
光幕骤闪,推演开始。
第一月:宁远开放茶引,三州商贾云集,交易额日增三成。
第三月:精钢农具售出八百具,邻州耕作效率提升四成,百姓争相购买。
第八月:平西王境内出现“宁远牌”铁犁,市价翻倍,仍供不应求。
第十二月:其税关收入下降两成,地方官上书请减赋。
第十八月:走私成风,官税形同虚设。
第二十八月:商路崩溃,民怨沸腾,平西王被迫调整税制,却已失民心。
推演结束,光幕隐去。
李震闭目片刻,再睁时,目光如铁。
“瑶儿。”他唤道。
李瑶快步上前。
“明日召三州商首入城,签互市盟约。条款只一条:货通则安,断则乱。”
“若他们拒签?”
“那就让他们的百姓,亲手撕了他们的关卡。”
李骁立于城楼另一侧,手中长枪轻转,枪尖映着夕阳。他望着南门新碑,忽道:“从前我以为,霸业靠的是铁骑踏破城门。如今才明白,真正的攻城,是从百姓的灶台开始的。”
李毅站在暗处,低声接话:“那我就让每一口灶台,都成为我们的眼线。”
李震未语,只抬手抚过碑文边缘。石面粗糙,铁笔深凿,字口如刃。
他转身下令:“传工部,七日内绘出三州商道图,标注驿站、关卡、水路。另调炮队一营,编入商卫军,护第一支南下货队。”
李瑶立即应诺,提笔记录。
李骁握枪的手更紧了些。
风起,吹动城楼旌旗。一面绣着“李”字的大旗猎猎作响,另一面新制的商字旗缓缓升起,旗面绘有犁、秤、舟、车四象,象征农、商、运、衡。
李震望着那面商旗,缓缓道:“从今日起,宁远不只是一座城。”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沉而清晰:
“它是一把刀,插在乱世的命脉上。”
        三年前,此处尚是残垣断壁,流民蜷缩于破屋角落,靠野菜与树皮苟延残喘。如今田垄如织,坊间机杼声不绝,学堂内稚童诵读声穿风而来。他手中握着李瑶递来的密报,十州已有六州开炉煎药,民间称那方子为“活命汤”。百姓不再跪庙求神,而是抄方熬药,邻里互济。民心已聚,信已立。
但他知道,信若无基,终如沙上筑塔。
他转身步入城楼内堂,脚步沉稳。李骁、李瑶、李毅已在等候。李骁甲胄未卸,肩头泥渍未干,显是刚自前线归来。李瑶手中捧着一卷账册,指尖停在“药材调拨”一行。李毅立于角落,手按刀柄,目光低垂,却无半分松懈。
“清瘴汤已传开,赤瘴门三处据点被破,幕后‘瘴首’仍在逃。”李瑶开口,“但百姓传方,终究靠口耳,若无统制,难保不被篡改。”
李骁冷声道:“抓一个,杀一个。传方者可赏,藏毒者当诛。”
“杀可止一时,不可立长久。”李震摇头,“我们救的不是几城几人,是这一世道的规矩。”
话音未落,一道清鸣自识海响起。
【第三卷任务完成:坞堡初成,民心得安。】
【奖励发放:乾坤万象匣空间扩容至两千平方,解锁新功能——商业蓝图。】
【下一阶段任务开启:县治革新。】
众人皆闻此音,神色微动。李瑶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玉简,指尖轻触,一道光幕浮现眼前。她目光疾扫,片刻后抬眼:“空间确已扩容,可储粮十万石,或容纳千人避难。而‘商业蓝图’……可推演商路、税制、物价,需输入真实数据激活。”
“三年筑堡,靠的是屯田、工坊、医馆、学堂。”李震缓步至窗前,望向城中,“如今百姓有饭吃,有病治,有书读。但这只是守。若要破局,须让这宁远之利,流布天下。”
李骁皱眉:“并州未下,平西王残部尚存,此时谈商路,是否过早?”
“正因为并州未下,才要先断其财源。”李瑶迅速调出数据,“平西王八成赋税来自商税,尤以茶叶、铁器、盐引为重。若我们以精钢农具为锚,低价售出,再以宁远茶引为饵,开放三州互市,可诱其商贾尽入我境。”
“他若封锁关卡呢?”李毅问。
“封锁?”李瑶冷笑,“他敢封,百姓就饿。我宁远农具锋利耐用,一具可耕三亩,邻州农人早已眼热。若再配以平价茶叶、布匹,不出半年,其境内商路自溃。”
李骁沉默片刻,忽而握紧长枪:“并州城,该收网了。”
李震未接话,而是走至案前,提笔写下一道令:“即日起,拆除初建时荆棘围栏,改筑青石高墙,南门立新碑,仅刻二字——根基。”
李瑶一怔:“根基?”
“从前,宁远是避乱之所。”李震搁笔,“如今,它是新朝之始。碑不在字多,而在人心。”
次日清晨,南门工地已人声鼎沸。旧时围栏一根根被拔起,荆棘焚为灰烬。工匠以青石垒基,夯土为台,新碑由四人抬入,稳稳立于门前。碑面未加雕饰,仅以铁笔深凿二字——**根基**。
李震携全家立于碑前,身后是宁远全城的将吏百姓。
“宁远堡不再是坞堡。”他声音不高,却传至每个人耳中,“从今日起,凡我治下,皆以此碑为信。信者,不独在医,不在兵,而在制。制立,则乱可止,民可安,国可兴。”
人群静默片刻,继而有人跪下,随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多时,千人伏地,无声却肃然。
李瑶悄然取出玉简,再次调出“商业蓝图”界面。她输入宁远当前粮价、铁器产量、茶叶储备,系统开始推演。片刻后,三条红线浮现:第一条横跨三州,标注“互市主道”;第二条深入并州腹地,写“走私渗透”;第三条直指平西王治所,注“税基瓦解倒计时:二十八个月”。
她将玉简递予李震。他凝视良久,轻声道:“以商为刃,不血刃而夺其命。”
李骁忽道:“若他派兵劫道?”
“那就让他知道。”李震将玉简交还,“我们的商队,有炮车护行,有密探布眼,有律法为盾。他若敢动,便是与全境百姓为敌。”
李毅低声道:“我已命暗部清查境内可疑商号,凡与平西王旧部有涉者,皆列黑档。”
“不急。”李震摆手,“让他们先尝到甜头。等他们依赖我们的农具、茶叶、布匹,再断供,方知何为扼喉之痛。”
李瑶补充:“我拟设‘商监司’,统管互市、稽查、定价。另建‘账房学堂’,培训记账、核算、物流之人,三年内可成体系。”
“好。”李震点头,“新政之始,不在兵戈,而在市井。谁掌控民生之利,谁便掌控天下人心。”
午后,李震独自登临主城楼最高处。风自北来,拂动衣袍。他望向远方,十州之地尽在视野边缘。宁远已非孤城,而是网心。蛛丝般的商道正从这里延伸,悄然缠向四方。
他取出乾坤万象匣,心念一动,空间全景浮现。两千平方的储物空间井然有序:左侧为粮仓,堆满新收稻谷;右侧为工坊区,陈列改良农具、火药配方、机关零件;中央开辟出新区域,标注“商业储备”,内藏茶叶千斤、精钢刀具五百具、布匹三千匹。
他指尖划过“商业蓝图”模块,选定“三州互市”方案,点击“模拟启动”。
光幕骤闪,推演开始。
第一月:宁远开放茶引,三州商贾云集,交易额日增三成。
第三月:精钢农具售出八百具,邻州耕作效率提升四成,百姓争相购买。
第八月:平西王境内出现“宁远牌”铁犁,市价翻倍,仍供不应求。
第十二月:其税关收入下降两成,地方官上书请减赋。
第十八月:走私成风,官税形同虚设。
第二十八月:商路崩溃,民怨沸腾,平西王被迫调整税制,却已失民心。
推演结束,光幕隐去。
李震闭目片刻,再睁时,目光如铁。
“瑶儿。”他唤道。
李瑶快步上前。
“明日召三州商首入城,签互市盟约。条款只一条:货通则安,断则乱。”
“若他们拒签?”
“那就让他们的百姓,亲手撕了他们的关卡。”
李骁立于城楼另一侧,手中长枪轻转,枪尖映着夕阳。他望着南门新碑,忽道:“从前我以为,霸业靠的是铁骑踏破城门。如今才明白,真正的攻城,是从百姓的灶台开始的。”
李毅站在暗处,低声接话:“那我就让每一口灶台,都成为我们的眼线。”
李震未语,只抬手抚过碑文边缘。石面粗糙,铁笔深凿,字口如刃。
他转身下令:“传工部,七日内绘出三州商道图,标注驿站、关卡、水路。另调炮队一营,编入商卫军,护第一支南下货队。”
李瑶立即应诺,提笔记录。
李骁握枪的手更紧了些。
风起,吹动城楼旌旗。一面绣着“李”字的大旗猎猎作响,另一面新制的商字旗缓缓升起,旗面绘有犁、秤、舟、车四象,象征农、商、运、衡。
李震望着那面商旗,缓缓道:“从今日起,宁远不只是一座城。”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沉而清晰:
“它是一把刀,插在乱世的命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