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片的缝隙在月光下收拢,屋内烛火未动。李瑶的手已将瓷瓶锁入铁匣,指尖残留银针传来的余温。她未抬头,只低声下令:“熄灯,闭窗,启匣盾。”
李毅从暗处现身,一挥手,两名暗哨迅速封死门窗缝隙。李瑶将“乾坤万象匣”置于案心,双手按压两侧刻纹。匣面光流微起,如水波般向外扩散,随即凝成一道无形屏障。推演之力被锁在室内,不再外泄。
她将银针重新取出,置于感应区中央。残片与假信副本并列两侧。精神力缓缓注入,天机推演再度启动,目标不再是因果回溯,而是逆向追踪能量波动的源头。
影像未现,却有震动自匣底传来。李瑶闭目感知,精神如丝,顺银针纹路探出,穿过层层干扰,最终锁定一处地下共鸣——北岭无名山坳西南三百步,地底三丈,金属频率与银针完全一致,且每隔十二个时辰,便有一次短暂脉冲,持续七息,与“炉启于戌”完全吻合。
她睁眼,声音冷静:“那里不是藏人之地,是机关中转。”
李毅点头,已命人调取城防夜巡记录。屋顶瓦片移位角度精确至寸,边缘无刮痕,非人力攀爬所致。进一步查验发现,屋脊东南角有极细金属粉尘,呈环状分布,疑似某种机械装置短暂停驻后离去。
“是机关鸟。”李瑶断言,“它来取信号,不是窥探。我们推演时释放的能量波动,被银针传导,成了它的导航。”
李毅沉声:“它知道我们在查。”
“正因如此,不能再等。”李瑶取出一份密令,“派无息潜行组,带地听仪,今夜子时潜入山坳。不许开火,不许触碰任何结构,只许侦测、记录、撤离。”
李毅领令而去。
三更天,北岭雾起。山坳四周荒石嶙峋,夜风穿隙,发出低鸣。李毅率四名暗哨伏于岩后,每人呼吸极缓,体温接近地表。苏婉此前以针灸调节其神经节律,可维持两时辰屏息状态。
李晨改良的“磁感地听仪”被缓缓展开。铜盘中央嵌有银针残片,外圈十二枚磁针随地下波动轻微震颤。仪器指向一处裂隙——岩壁看似天然断裂,实则接缝平整,内侧有微弱气流涌出。
李毅示意,一名暗哨贴地前行,以软泥拓下通风口内壁刻痕。纹路清晰:星图符文,与银针尾部完全一致。更关键的是,每隔戌时,地底传来规律震动,持续七息,与推演所见脉冲同步。
“不是人运作。”李毅低语,“是机关自启。”
他们未深入,原路撤回。天亮前,地听仪数据与拓片送至李瑶案前。
她将拓片与金属残片并列,再调出假情报传递路径图。三者叠加,形成一条完整信息链:盲驿节点接收消息→地下中转站接收并分析→通过机关鸟或信使俑传往更远中枢。
但问题在于,如何确认“影炉”已读取假情报?
李瑶凝视假信副本,忽然起身:“设诱捕阵。”
她在山坳外围布下三处伏点,以银针为引,连接微型脉冲发生器,模拟“影炉”系统的信号频率。每戌时启动一次,持续七息,与地下脉冲同步。若“影炉”信使出现,必被吸引。
李毅亲自埋伏于主伏点,手持绝缘布袋——此布由李晨特制,可阻断金属导电反应,防止信使自毁。
戌时三刻,地面微震刚止,一道铜壳人影自岩缝滑出。高不过三尺,通体青铜铸造,关节处嵌有细密齿轮。它双目无光,却能避石绕障,沿固定路线疾行。
李毅屏息,待其行至诱捕阵中心,猛然扑出。铜俑似有所觉,躯壳发出低鸣,正要自毁,绝缘布袋已将其完全包裹。内部机关瞬间失灵。
截获成功。
铜俑被送入密室。李瑶以细钳开启其背壳,取出一片金属薄片。表面刻有“七·九·三”编码,下方新增符号:“△→庚”。
她立即将此片与假情报内容对照。假策中提及“西仓启运”,路线终点为“庚位山口”,方位角与“△→庚”完全吻合。而“七·九·三”经“乾坤万象匣”解析,实为三维坐标——x=7,Y=9,Z=3,指向地下第三层结构。
“它回应了。”李瑶声音低沉,“假情报被读取,且被归类为有效信息,传往第七中继站。”
李毅皱眉:“他们没发现是假的?”
“或许发现了,但仍在验证。”李瑶将金属片置入匣中,启动“情报分析·三级融合”。系统比对银针、残片、假信、铜俑四者编码规律,最终识别出一套完整逻辑:数字为坐标,符号为指令,方向箭头代表信息流转路径。
更关键的是,系统检测到编码中存在微小变异——同一“七·九·三”在不同信件中,第三位数字有0.3%偏差。这种偏差不符合人为伪造特征,却符合机械学习中的权重调整模式。
“它在进化。”李瑶道,“‘影炉’的系统具备自主分析能力,正通过大量数据训练识别真伪。我们的假情报,正在成为它的训练样本。”
李毅眼神一凛:“若如此,再设假链,只会助其完善。”
“所以不能再用假信息。”李瑶取出一张空白密纸,“我们要设‘半真半伪’的链路——真事嵌入伪节点,伪令包裹真动机。让它无法判断哪一部分可信。”
她提笔写下新策:第三屯田队确有调度,但运粮地点改为“东仓”,而“西仓”仅为测试节点。消息将通过新印信、新驿道传递,路径绕过山坳,却在中途设一“假中转站”,由李毅部下伪装成流民,故意暴露行踪。
“他们会来截。”李毅道,“只要他们动,就能追踪信号回流。”
“对。”李瑶将密纸封入油布袋,“但这次,我们不追人,追脉冲。”
她将银针重新置入瓷瓶,瓶外缠绕细铜丝,连接地听仪残件。一旦“影炉”系统再次激活,铜丝将捕捉其频率波动,反向定位信号源头。
三日后,假信启程。
戌时,山坳地底脉冲如常。但此次,脉冲结束后,铜丝突然微震。李瑶立即记录频率变化,输入匣中。系统逆向推演,得出一条信号回流路径——越过北岭,穿云岭,最终指向西南方向某处,距离宁远堡三百余里,地形图上无名无标。
“中转站在山坳,决策在远方。”李瑶合上匣盖,“‘影炉’不是人网,是机网。它靠自动化系统收集、分析、传递信息,背后可能无人实时操控,而是由一套古老机关智核驱动。”
李毅沉声:“那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组织,而是一套……会学习的机器。”
“正因如此,它有破绽。”李瑶翻开情报日志,“机器依赖规律。它每戌时启动,每截信后必传回脉冲,每接收新数据必做编码调整。只要我们掌握其节奏,就能预判其下一步。”
她取出一张新图,标出三处盲驿节点、山坳中转站、以及信号回流终点。五点连成一线,呈螺旋状递进。
“它不是在监视我们。”她指尖点向终点,“它是在……测绘。”
李毅抬头:“测绘什么?”
“不是人,不是地。”李瑶声音渐低,“是势。我们在做什么,往哪里走,人心如何流动,制度如何演变。它在收集所有变量,构建一个模型——一个预测未来的模型。”
密室内一时寂静。
李毅缓缓开口:“那它现在,知道我们已发现它了吗?”
李瑶没有立即回答。她将银针再次取出,置于掌心。针尾纹路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她忽然察觉,那银灰色颗粒的颜色,比昨日更深了一分。
她迅速将针收回瓶中,铜丝连接的地听仪却在此时发出轻微嗡鸣。
脉冲提前了。
戌时未到,地底震动已起。
她猛然抬头:“它在调整周期。它察觉了反向追踪。”
李毅立即起身:“撤除所有外设,封锁信号源。”
“来不及了。”李瑶盯着匣面波动,“它已经读取了我们的推演频率。现在,它知道我们能反推。”
她将密纸投入火盆,火焰瞬间吞没字迹。
李毅握紧腰间刀柄:“下一步?”
“等。”李瑶闭目,“让它以为我们停了。但今晚,把所有新录吏员的指印重新比对,尤其是接触过情报档的。若‘影炉’能远程感应,那它也需要物理接入点——比如,一枚被替换的银针,或一个被植入的铜片。”
李毅点头,转身欲走。
密室门刚开,一名暗哨疾步而来,递上一封密报。
李瑶拆开,目光一凝。
报文来自西线哨站:昨夜戌时,边境三座废弃烽燧同时亮起蓝光,持续七息,随即熄灭。守卒查看,烽燧内部无火痕,但石壁留有与银针相同的星图刻痕。
她将密报递给李毅。
他看完,声音低沉:“它在扩展节点。”
李瑶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将新地点标出。
五点,依旧成螺旋。
她伸手,轻轻按在终点位置。
烛火晃了一下。
        李毅从暗处现身,一挥手,两名暗哨迅速封死门窗缝隙。李瑶将“乾坤万象匣”置于案心,双手按压两侧刻纹。匣面光流微起,如水波般向外扩散,随即凝成一道无形屏障。推演之力被锁在室内,不再外泄。
她将银针重新取出,置于感应区中央。残片与假信副本并列两侧。精神力缓缓注入,天机推演再度启动,目标不再是因果回溯,而是逆向追踪能量波动的源头。
影像未现,却有震动自匣底传来。李瑶闭目感知,精神如丝,顺银针纹路探出,穿过层层干扰,最终锁定一处地下共鸣——北岭无名山坳西南三百步,地底三丈,金属频率与银针完全一致,且每隔十二个时辰,便有一次短暂脉冲,持续七息,与“炉启于戌”完全吻合。
她睁眼,声音冷静:“那里不是藏人之地,是机关中转。”
李毅点头,已命人调取城防夜巡记录。屋顶瓦片移位角度精确至寸,边缘无刮痕,非人力攀爬所致。进一步查验发现,屋脊东南角有极细金属粉尘,呈环状分布,疑似某种机械装置短暂停驻后离去。
“是机关鸟。”李瑶断言,“它来取信号,不是窥探。我们推演时释放的能量波动,被银针传导,成了它的导航。”
李毅沉声:“它知道我们在查。”
“正因如此,不能再等。”李瑶取出一份密令,“派无息潜行组,带地听仪,今夜子时潜入山坳。不许开火,不许触碰任何结构,只许侦测、记录、撤离。”
李毅领令而去。
三更天,北岭雾起。山坳四周荒石嶙峋,夜风穿隙,发出低鸣。李毅率四名暗哨伏于岩后,每人呼吸极缓,体温接近地表。苏婉此前以针灸调节其神经节律,可维持两时辰屏息状态。
李晨改良的“磁感地听仪”被缓缓展开。铜盘中央嵌有银针残片,外圈十二枚磁针随地下波动轻微震颤。仪器指向一处裂隙——岩壁看似天然断裂,实则接缝平整,内侧有微弱气流涌出。
李毅示意,一名暗哨贴地前行,以软泥拓下通风口内壁刻痕。纹路清晰:星图符文,与银针尾部完全一致。更关键的是,每隔戌时,地底传来规律震动,持续七息,与推演所见脉冲同步。
“不是人运作。”李毅低语,“是机关自启。”
他们未深入,原路撤回。天亮前,地听仪数据与拓片送至李瑶案前。
她将拓片与金属残片并列,再调出假情报传递路径图。三者叠加,形成一条完整信息链:盲驿节点接收消息→地下中转站接收并分析→通过机关鸟或信使俑传往更远中枢。
但问题在于,如何确认“影炉”已读取假情报?
李瑶凝视假信副本,忽然起身:“设诱捕阵。”
她在山坳外围布下三处伏点,以银针为引,连接微型脉冲发生器,模拟“影炉”系统的信号频率。每戌时启动一次,持续七息,与地下脉冲同步。若“影炉”信使出现,必被吸引。
李毅亲自埋伏于主伏点,手持绝缘布袋——此布由李晨特制,可阻断金属导电反应,防止信使自毁。
戌时三刻,地面微震刚止,一道铜壳人影自岩缝滑出。高不过三尺,通体青铜铸造,关节处嵌有细密齿轮。它双目无光,却能避石绕障,沿固定路线疾行。
李毅屏息,待其行至诱捕阵中心,猛然扑出。铜俑似有所觉,躯壳发出低鸣,正要自毁,绝缘布袋已将其完全包裹。内部机关瞬间失灵。
截获成功。
铜俑被送入密室。李瑶以细钳开启其背壳,取出一片金属薄片。表面刻有“七·九·三”编码,下方新增符号:“△→庚”。
她立即将此片与假情报内容对照。假策中提及“西仓启运”,路线终点为“庚位山口”,方位角与“△→庚”完全吻合。而“七·九·三”经“乾坤万象匣”解析,实为三维坐标——x=7,Y=9,Z=3,指向地下第三层结构。
“它回应了。”李瑶声音低沉,“假情报被读取,且被归类为有效信息,传往第七中继站。”
李毅皱眉:“他们没发现是假的?”
“或许发现了,但仍在验证。”李瑶将金属片置入匣中,启动“情报分析·三级融合”。系统比对银针、残片、假信、铜俑四者编码规律,最终识别出一套完整逻辑:数字为坐标,符号为指令,方向箭头代表信息流转路径。
更关键的是,系统检测到编码中存在微小变异——同一“七·九·三”在不同信件中,第三位数字有0.3%偏差。这种偏差不符合人为伪造特征,却符合机械学习中的权重调整模式。
“它在进化。”李瑶道,“‘影炉’的系统具备自主分析能力,正通过大量数据训练识别真伪。我们的假情报,正在成为它的训练样本。”
李毅眼神一凛:“若如此,再设假链,只会助其完善。”
“所以不能再用假信息。”李瑶取出一张空白密纸,“我们要设‘半真半伪’的链路——真事嵌入伪节点,伪令包裹真动机。让它无法判断哪一部分可信。”
她提笔写下新策:第三屯田队确有调度,但运粮地点改为“东仓”,而“西仓”仅为测试节点。消息将通过新印信、新驿道传递,路径绕过山坳,却在中途设一“假中转站”,由李毅部下伪装成流民,故意暴露行踪。
“他们会来截。”李毅道,“只要他们动,就能追踪信号回流。”
“对。”李瑶将密纸封入油布袋,“但这次,我们不追人,追脉冲。”
她将银针重新置入瓷瓶,瓶外缠绕细铜丝,连接地听仪残件。一旦“影炉”系统再次激活,铜丝将捕捉其频率波动,反向定位信号源头。
三日后,假信启程。
戌时,山坳地底脉冲如常。但此次,脉冲结束后,铜丝突然微震。李瑶立即记录频率变化,输入匣中。系统逆向推演,得出一条信号回流路径——越过北岭,穿云岭,最终指向西南方向某处,距离宁远堡三百余里,地形图上无名无标。
“中转站在山坳,决策在远方。”李瑶合上匣盖,“‘影炉’不是人网,是机网。它靠自动化系统收集、分析、传递信息,背后可能无人实时操控,而是由一套古老机关智核驱动。”
李毅沉声:“那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组织,而是一套……会学习的机器。”
“正因如此,它有破绽。”李瑶翻开情报日志,“机器依赖规律。它每戌时启动,每截信后必传回脉冲,每接收新数据必做编码调整。只要我们掌握其节奏,就能预判其下一步。”
她取出一张新图,标出三处盲驿节点、山坳中转站、以及信号回流终点。五点连成一线,呈螺旋状递进。
“它不是在监视我们。”她指尖点向终点,“它是在……测绘。”
李毅抬头:“测绘什么?”
“不是人,不是地。”李瑶声音渐低,“是势。我们在做什么,往哪里走,人心如何流动,制度如何演变。它在收集所有变量,构建一个模型——一个预测未来的模型。”
密室内一时寂静。
李毅缓缓开口:“那它现在,知道我们已发现它了吗?”
李瑶没有立即回答。她将银针再次取出,置于掌心。针尾纹路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她忽然察觉,那银灰色颗粒的颜色,比昨日更深了一分。
她迅速将针收回瓶中,铜丝连接的地听仪却在此时发出轻微嗡鸣。
脉冲提前了。
戌时未到,地底震动已起。
她猛然抬头:“它在调整周期。它察觉了反向追踪。”
李毅立即起身:“撤除所有外设,封锁信号源。”
“来不及了。”李瑶盯着匣面波动,“它已经读取了我们的推演频率。现在,它知道我们能反推。”
她将密纸投入火盆,火焰瞬间吞没字迹。
李毅握紧腰间刀柄:“下一步?”
“等。”李瑶闭目,“让它以为我们停了。但今晚,把所有新录吏员的指印重新比对,尤其是接触过情报档的。若‘影炉’能远程感应,那它也需要物理接入点——比如,一枚被替换的银针,或一个被植入的铜片。”
李毅点头,转身欲走。
密室门刚开,一名暗哨疾步而来,递上一封密报。
李瑶拆开,目光一凝。
报文来自西线哨站:昨夜戌时,边境三座废弃烽燧同时亮起蓝光,持续七息,随即熄灭。守卒查看,烽燧内部无火痕,但石壁留有与银针相同的星图刻痕。
她将密报递给李毅。
他看完,声音低沉:“它在扩展节点。”
李瑶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将新地点标出。
五点,依旧成螺旋。
她伸手,轻轻按在终点位置。
烛火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