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柱炸开的瞬间,地宫穹顶的裂纹被撕得更宽,雨水顺着青铜齿轮的沟槽滴落,在核心室中央汇成细流。李骁站在试射台边缘,火铳握柄已被水汽浸凉,他抬手抹去枪管上的水珠,听见深处传来齿轮咬合的闷响,像是某种巨兽在黑暗中苏醒。
李震蹲在能量槽前,掌心压着裂成两半的玉印。国运空间的投影悬浮在空中,火炮图纸仅显现出炮架轮廓,系统提示闪烁:“当前能源仅支持解锁65%蓝图。”他抬头看向李瑶。
“青铜齿轮可转化3%。”李瑶翻动账册,指尖点在“废弃机关塔组件”条目上,“昨夜炸毁的三百座塔,拆解后共回收四百七十二枚标准齿轮。”
苏婉将药囊倾倒,最后一撮紫黑色药粉滑入能量槽。蒸汽骤起,齿轮染上暗纹,系统提示跳动:“医道-机械共鸣触发,额外获取7%能源。”她退后半步,指尖残留的药粉微微发烫。
李震抽出短刀,划开手掌,血滴落在玉印断裂处。金纹自掌心蔓延,顺着裂痕注入地脉。龙脉之气涌动,隐藏能量柱轰然升起,金色光纹缠绕投影,火炮图纸完整展开——炮身、炮闩、引信结构逐一显现,末尾标注“需精铜炮管、稳定弹药、全员共鸣启动”。
“图纸有了。”李震收刀,“接下来,造炮。”
铸剑谷的熔炉在雨中咆哮。老陈举着刚出炉的炮管试件冲进雨幕,青铜表面布满细裂,一触即崩。他吼出声,声音被风卷走。李晨蹲在炉前,盯着闽越投石机残骸拆出的黏土,指节敲了敲弹槽内壁:“这土能锁气,掺进精铜,或许能扛住火药冲力。”
他起身,将黏土与矿脉精铜按三比七混入坩埚。火焰转青,铜液流动时泛出异光。李明站在模具旁,军魂图谱投射而出,破城锥的影像在雨中融化,重新凝成炮管轮廓。李晨对照图纸,调整模具角度,低声道:“三叠锻造,分层淬火,每锻九锤,冷压三息。”
第三炉铜液浇铸时,李毅带回风箱增压装置。暗部从南岭残部手中夺下此物,铁壳厚重,叶轮带齿。李晨将其接入熔炉,火焰猛然拔高,铜液沸腾速度提升近半。老陈带着工匠轮番锤打,七十二小时内,炮管成形——长六尺,内径三寸,管壁厚两寸,表面刻有导热沟槽。
校场试射台搭建在山坳背风处。李骁拆开火铳弹囊,铜壳内壁的螺旋纹路在火光下清晰可见。他取出一粒霰弹,塞入炮膛模拟器,拉动扳机。后坐力反馈板震颤,指针偏移0.3度。
“炮身倾斜。”他抹去炮口残屑,“弹道会偏。”
李悦盘坐于炮架旁,残玉简悬浮半空,红线断裂处微微抽搐。她咬破指尖,血丝缠上红线,试图编织稳定索。红线刚嵌入炮身纹路,便“啪”地崩断。
李瑶撕下密信残页,垫入玉简裂缝。纸面残留的“曹瑾”印鉴与闽越王印重合处,竟泛起微光。李悦再试,红线缓缓嵌入青铜,形成网状结构。
苏婉调配火药,加入毒菌孢子提取的稳定剂。药粉与硫磺混合时,泛出淡紫光晕。她倒入引信管,轻吹一口气,火药未燃,却微微升温。
李震将裂玉印按在定位盘上。血水顺着沟壑流下,恰好勾勒出炮架基座轮廓。他未动,目光落在李骁身上。
李骁解下弹囊,将铜壳螺旋纹路对准炮膛内壁。装填、闭锁、点火。轰鸣声炸开,炮身震颤,但未偏移。沙盘上的靶标被削去一角。
“稳住了。”他说。
三百机关塔同时喷出蒸汽。李毅在江面潜行,钩索缠住敌船舵机,忽然察觉水中倒影异常——一道炮影横亘江底,与父亲沙盘上的血渍完全重合。他未动声色,继续切割舵轴。
校场钟声响起,第五十二次校准完成。李瑶将图纸铺在石案上,李毅的钩索反射月光,照在炮身稳定索接缝处。光斑移动,波长校正。李骁抬手,火铳队列齐鸣枪,声波震动空气,炮身共鸣。
苏婉将药囊覆在炮口,紫光蒸腾,驱散湿气。李明激活军魂图谱,破城锥的火油影像包裹炮弹,形成隔水层。李震抽出裂玉,插入炮身卡槽。龙脉之气顺槽而下,引信自燃。
炮弹出膛,带着螺旋霰弹,划破雨幕。三百丈外山体轰然炸裂,碎石飞溅,山腰被削去一层。铸剑谷的雨滴在冲击波中凝滞,随即被染成铜色,如金属尘埃般悬浮片刻,才缓缓坠落。
李骁站在炮后,炮身滚烫,铭文“天工一号”在硝烟中浮现。他伸手擦拭,发现下方浮现出一道龙纹,只皇族血脉可见。他未言语,转身检查炮闩闭锁情况。
苏婉的药囊自动展开,一张新方浮现:《火炮养护十二要诀》。第一条写着“每日辰时以鹿茸灰擦拭炮膛,防潮蚀”。
李毅的钩索缠住一块飞溅的炮弹碎片,断面露出银灰色涂层,与闽越战船防水层一致。他捏碎碎片,粉末在掌心留下灼痕。
李瑶站在石案前,推演量产方案。历史修正值仅剩3%。她启动“科技-命运”交叉算法,输入铸造顺序、能源分配、人员轮值,最终得出节省47%能源的流程。她撕下图纸一角,垫在闽越布片下,发现布片吸收能量后,竟成为传导介质。
李震划破手臂,血滴在图纸签名处。龙脉之气渗入纸面,图纸自燃,火光中浮现三座新炮台位置。
西北方传来闷响,那是被能量光刃摧毁的第三十七辆铁皮车残骸自燃。焦味随东风飘来,李瑶抬了抬鼻,笔尖顿在“第二批精铜熔炼时间”一栏。
李骁解开外袍,盖在炮身上。雨水打湿衣角,他未动,手仍搭在炮闩拉环上。
        李震蹲在能量槽前,掌心压着裂成两半的玉印。国运空间的投影悬浮在空中,火炮图纸仅显现出炮架轮廓,系统提示闪烁:“当前能源仅支持解锁65%蓝图。”他抬头看向李瑶。
“青铜齿轮可转化3%。”李瑶翻动账册,指尖点在“废弃机关塔组件”条目上,“昨夜炸毁的三百座塔,拆解后共回收四百七十二枚标准齿轮。”
苏婉将药囊倾倒,最后一撮紫黑色药粉滑入能量槽。蒸汽骤起,齿轮染上暗纹,系统提示跳动:“医道-机械共鸣触发,额外获取7%能源。”她退后半步,指尖残留的药粉微微发烫。
李震抽出短刀,划开手掌,血滴落在玉印断裂处。金纹自掌心蔓延,顺着裂痕注入地脉。龙脉之气涌动,隐藏能量柱轰然升起,金色光纹缠绕投影,火炮图纸完整展开——炮身、炮闩、引信结构逐一显现,末尾标注“需精铜炮管、稳定弹药、全员共鸣启动”。
“图纸有了。”李震收刀,“接下来,造炮。”
铸剑谷的熔炉在雨中咆哮。老陈举着刚出炉的炮管试件冲进雨幕,青铜表面布满细裂,一触即崩。他吼出声,声音被风卷走。李晨蹲在炉前,盯着闽越投石机残骸拆出的黏土,指节敲了敲弹槽内壁:“这土能锁气,掺进精铜,或许能扛住火药冲力。”
他起身,将黏土与矿脉精铜按三比七混入坩埚。火焰转青,铜液流动时泛出异光。李明站在模具旁,军魂图谱投射而出,破城锥的影像在雨中融化,重新凝成炮管轮廓。李晨对照图纸,调整模具角度,低声道:“三叠锻造,分层淬火,每锻九锤,冷压三息。”
第三炉铜液浇铸时,李毅带回风箱增压装置。暗部从南岭残部手中夺下此物,铁壳厚重,叶轮带齿。李晨将其接入熔炉,火焰猛然拔高,铜液沸腾速度提升近半。老陈带着工匠轮番锤打,七十二小时内,炮管成形——长六尺,内径三寸,管壁厚两寸,表面刻有导热沟槽。
校场试射台搭建在山坳背风处。李骁拆开火铳弹囊,铜壳内壁的螺旋纹路在火光下清晰可见。他取出一粒霰弹,塞入炮膛模拟器,拉动扳机。后坐力反馈板震颤,指针偏移0.3度。
“炮身倾斜。”他抹去炮口残屑,“弹道会偏。”
李悦盘坐于炮架旁,残玉简悬浮半空,红线断裂处微微抽搐。她咬破指尖,血丝缠上红线,试图编织稳定索。红线刚嵌入炮身纹路,便“啪”地崩断。
李瑶撕下密信残页,垫入玉简裂缝。纸面残留的“曹瑾”印鉴与闽越王印重合处,竟泛起微光。李悦再试,红线缓缓嵌入青铜,形成网状结构。
苏婉调配火药,加入毒菌孢子提取的稳定剂。药粉与硫磺混合时,泛出淡紫光晕。她倒入引信管,轻吹一口气,火药未燃,却微微升温。
李震将裂玉印按在定位盘上。血水顺着沟壑流下,恰好勾勒出炮架基座轮廓。他未动,目光落在李骁身上。
李骁解下弹囊,将铜壳螺旋纹路对准炮膛内壁。装填、闭锁、点火。轰鸣声炸开,炮身震颤,但未偏移。沙盘上的靶标被削去一角。
“稳住了。”他说。
三百机关塔同时喷出蒸汽。李毅在江面潜行,钩索缠住敌船舵机,忽然察觉水中倒影异常——一道炮影横亘江底,与父亲沙盘上的血渍完全重合。他未动声色,继续切割舵轴。
校场钟声响起,第五十二次校准完成。李瑶将图纸铺在石案上,李毅的钩索反射月光,照在炮身稳定索接缝处。光斑移动,波长校正。李骁抬手,火铳队列齐鸣枪,声波震动空气,炮身共鸣。
苏婉将药囊覆在炮口,紫光蒸腾,驱散湿气。李明激活军魂图谱,破城锥的火油影像包裹炮弹,形成隔水层。李震抽出裂玉,插入炮身卡槽。龙脉之气顺槽而下,引信自燃。
炮弹出膛,带着螺旋霰弹,划破雨幕。三百丈外山体轰然炸裂,碎石飞溅,山腰被削去一层。铸剑谷的雨滴在冲击波中凝滞,随即被染成铜色,如金属尘埃般悬浮片刻,才缓缓坠落。
李骁站在炮后,炮身滚烫,铭文“天工一号”在硝烟中浮现。他伸手擦拭,发现下方浮现出一道龙纹,只皇族血脉可见。他未言语,转身检查炮闩闭锁情况。
苏婉的药囊自动展开,一张新方浮现:《火炮养护十二要诀》。第一条写着“每日辰时以鹿茸灰擦拭炮膛,防潮蚀”。
李毅的钩索缠住一块飞溅的炮弹碎片,断面露出银灰色涂层,与闽越战船防水层一致。他捏碎碎片,粉末在掌心留下灼痕。
李瑶站在石案前,推演量产方案。历史修正值仅剩3%。她启动“科技-命运”交叉算法,输入铸造顺序、能源分配、人员轮值,最终得出节省47%能源的流程。她撕下图纸一角,垫在闽越布片下,发现布片吸收能量后,竟成为传导介质。
李震划破手臂,血滴在图纸签名处。龙脉之气渗入纸面,图纸自燃,火光中浮现三座新炮台位置。
西北方传来闷响,那是被能量光刃摧毁的第三十七辆铁皮车残骸自燃。焦味随东风飘来,李瑶抬了抬鼻,笔尖顿在“第二批精铜熔炼时间”一栏。
李骁解开外袍,盖在炮身上。雨水打湿衣角,他未动,手仍搭在炮闩拉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