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将那张写着“压”字的纸条收入袖中,指尖在案几上轻叩两下。窗外雪停未久,檐角冰凌断裂坠地,清响一声。他起身推开窗,驿馆外街面已有行人往来,马蹄踏过残雪,溅起泥水。昨夜天牢血书之事,不过是王晏垂死挣扎的试探,不足为虑。
真正要紧的,是接下来的局。
李瑶捧着一卷竹简走入密室,脚步未停。“四位藩王已入城,按您吩咐,安置在北驿三馆,彼此隔开,互不知会。”她将竹简放在沙盘旁,“他们带来的随从都查过了,未见异动。”
李震点头,走到沙盘前。北方七州地形刻于木台之上,临河仓、北地三仓、幽州铁坊的位置皆以红点标注。他伸手拨动沙盘边缘一道铜杆,机关轻响,一层薄板升起,显出地下暗道与军粮转运路线。
“王晏倒了,士族在朝中失势,但他们不会就此罢手。”李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眼下最怕的不是反扑,而是分裂。若北方诸王各自为政,朝廷一纸诏令,便可逐个削权。”
李瑶静听不语。
“所以这一局,不能只赢一场审问,要赢一个格局。”他转身,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地图,“我要他们坐在一起,不是来谢恩,而是来认局——认我李氏为北方共主的局。”
午时刚过,北驿主馆内炭火正旺。镇北王率先到席,披着狼裘,坐下时不掩审视之色。片刻后平西王入内,神色沉稳,却未脱甲胄。另两位小藩王随后抵达,一坐即低头饮酒,不敢多言。
李震缓步入厅,身后仅带李瑶一人。他未居主位,而是立于沙盘之前,抬手示意众人看去。
“诸位可知王晏私账所录最后一笔?”他开口,“挪用北地三仓四十万两军饷,转付崔氏钱庄,只为压下太妃母族查账风波。”
厅中一静。
镇北王冷笑:“朝廷贪腐,与我等何干?”
“若只是贪,自然无关。”李震目光扫过四人,“可这笔银子,原是用来换幽州铁甲的。铁甲未至,边军缺装,去年冬北狄破关,烧我三城,死伤数千——这笔账,诸位真能说与己无关?”
平西王眉头微动。
“士族所图,非一人之权,而是削藩之根。”李震继续道,“他们借皇帝之手查贪,实则要断诸公兵源、粮道、铁税。今日是王晏,明日便可换一人,照样罗织罪名,抄府夺权。你们当中,谁敢说自己府中,从未调过旧档?谁又能保证,下一本书记上你名字?”
四人皆默。
李震缓缓走向主位,却不坐下。“我李氏不求代天行令,只提一策:北方自治。”
他抬手一挥,李瑶展开一幅绢图——三行大字赫然呈现:军政自掌,赋税自留,官吏自任。
“诸州军务由本藩统辖,朝廷不得擅调一兵一卒;田赋所得,七成留州,三成纳贡;州县官吏,由藩王举荐,朝廷备案即可。此三策若成,北方七州可结为一体,外御狄寇,内抗士族。”
镇北王沉声道:“那你李氏图什么?”
“图存。”李震直视其目,“也图利。我可提供军械改良图样,建工坊统一制炮;设情报网互通边情,遇袭可三日内援兵至境。但前提是——”他顿了顿,“诸位需认李氏为盟首,遇大事共议,行动一致。”
厅内长久沉默。
终于,镇北王开口:“若无李公昨日扳倒王晏,幽州早已被查账夺权。此盟,我镇北军愿附。”
平西王凝视沙盘良久,忽而起身:“北方若散,则人人可欺。既有人牵头,我平西营亦不落后。”
另两位藩王对视一眼,齐声道:“愿从盟议。”
李震颔首,不再多言。李瑶当即取出四份盟书,以火漆封印,各交一人手中。
会议结束,诸王陆续离馆。李震未回驿馆,径直转入地下密室。李瑶紧随其后,从袖中取出一枚青铜匣,打开后显出一道光纹流转的阵盘。
“刚才会议时,空间系统有异动。”她语气微紧,“‘军械坊’功能解锁了。机关图谱更新,可批量制造改良火炮,射程提升三成,炮架可拆解运输。”
李震伸手触碰阵盘,精神力探入乾坤万象匣。只见内部一片空旷场地已成型,中央立着一座半成品炮台,旁边堆着精铁与火药原料。
“材料够吗?”
“够一批试制。但工匠不足,全靠李晨一人主导,进度会慢。”
“不必量产。”李震收回手,“先建样板坊,集中十名精匠,闭门试制。火炮一成,便向诸王展示威力。他们信实力,不信空话。”
李瑶记下指令,正要退下,赵德匆匆进来。
“王晏旧部有动静。”他递上密报,“昨夜有人潜入北地三仓外围村落,与两名退役校尉密谈半个时辰。谈话内容未录,但方向指向粮道劫运。”
李震接过密报看完,递还。“放他们继续联络。”
赵德一怔:“不抓?”
“抓一个,漏一群。”李震淡淡道,“让他们把背后的网拉出来。我们缺的不是敌人,是线索。”
话音未落,李骁推门而入,甲胄未卸。“您召我?”
“准备带兵。”李震看着他,“名义上巡查边防,实则盯住北地三仓到幽州一线。若有异动,随时待命。”
“何时出发?”
“等火炮试制成功。”李震道,“现在,你先挑三百精锐,集中训练,不得声张。”
李骁领命退出。
密室内只剩三人。李毅从暗处走出,低声汇报:“太妃宫中仍有东厂眼线,今晨传过一则消息,称李氏密会藩王,恐有不轨。”
李震冷笑:“让他们传。让皇帝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但不知道我们做到哪一步。”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划过从京城到北境的路线,最终停在临河仓。
“王晏虽倒,根未断。”他声音低沉,“士族还有牌,朝廷还有疑。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清剿,是立势。”
李瑶轻声问:“若他们联合反扑?”
“那就让他们看看。”李震指尖用力,在沙盘上压出一道痕迹,“谁才是北方真正的铁脊梁。”
密室外,天色渐暗。驿馆灯火次第亮起,映在结冰的庭院水面上,碎成片片光斑。
李骁走出侧门,翻身上马。马蹄刚动,一名暗卫疾步追出,递上一封密令。
他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两行字:
“暂缓出发。
盯住北门驿道进出人员,记录所有携带铁器者。”
李骁折好密令塞入护腕,调转马头,朝北营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踏破冰面,裂痕蜿蜒向前。
        真正要紧的,是接下来的局。
李瑶捧着一卷竹简走入密室,脚步未停。“四位藩王已入城,按您吩咐,安置在北驿三馆,彼此隔开,互不知会。”她将竹简放在沙盘旁,“他们带来的随从都查过了,未见异动。”
李震点头,走到沙盘前。北方七州地形刻于木台之上,临河仓、北地三仓、幽州铁坊的位置皆以红点标注。他伸手拨动沙盘边缘一道铜杆,机关轻响,一层薄板升起,显出地下暗道与军粮转运路线。
“王晏倒了,士族在朝中失势,但他们不会就此罢手。”李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眼下最怕的不是反扑,而是分裂。若北方诸王各自为政,朝廷一纸诏令,便可逐个削权。”
李瑶静听不语。
“所以这一局,不能只赢一场审问,要赢一个格局。”他转身,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地图,“我要他们坐在一起,不是来谢恩,而是来认局——认我李氏为北方共主的局。”
午时刚过,北驿主馆内炭火正旺。镇北王率先到席,披着狼裘,坐下时不掩审视之色。片刻后平西王入内,神色沉稳,却未脱甲胄。另两位小藩王随后抵达,一坐即低头饮酒,不敢多言。
李震缓步入厅,身后仅带李瑶一人。他未居主位,而是立于沙盘之前,抬手示意众人看去。
“诸位可知王晏私账所录最后一笔?”他开口,“挪用北地三仓四十万两军饷,转付崔氏钱庄,只为压下太妃母族查账风波。”
厅中一静。
镇北王冷笑:“朝廷贪腐,与我等何干?”
“若只是贪,自然无关。”李震目光扫过四人,“可这笔银子,原是用来换幽州铁甲的。铁甲未至,边军缺装,去年冬北狄破关,烧我三城,死伤数千——这笔账,诸位真能说与己无关?”
平西王眉头微动。
“士族所图,非一人之权,而是削藩之根。”李震继续道,“他们借皇帝之手查贪,实则要断诸公兵源、粮道、铁税。今日是王晏,明日便可换一人,照样罗织罪名,抄府夺权。你们当中,谁敢说自己府中,从未调过旧档?谁又能保证,下一本书记上你名字?”
四人皆默。
李震缓缓走向主位,却不坐下。“我李氏不求代天行令,只提一策:北方自治。”
他抬手一挥,李瑶展开一幅绢图——三行大字赫然呈现:军政自掌,赋税自留,官吏自任。
“诸州军务由本藩统辖,朝廷不得擅调一兵一卒;田赋所得,七成留州,三成纳贡;州县官吏,由藩王举荐,朝廷备案即可。此三策若成,北方七州可结为一体,外御狄寇,内抗士族。”
镇北王沉声道:“那你李氏图什么?”
“图存。”李震直视其目,“也图利。我可提供军械改良图样,建工坊统一制炮;设情报网互通边情,遇袭可三日内援兵至境。但前提是——”他顿了顿,“诸位需认李氏为盟首,遇大事共议,行动一致。”
厅内长久沉默。
终于,镇北王开口:“若无李公昨日扳倒王晏,幽州早已被查账夺权。此盟,我镇北军愿附。”
平西王凝视沙盘良久,忽而起身:“北方若散,则人人可欺。既有人牵头,我平西营亦不落后。”
另两位藩王对视一眼,齐声道:“愿从盟议。”
李震颔首,不再多言。李瑶当即取出四份盟书,以火漆封印,各交一人手中。
会议结束,诸王陆续离馆。李震未回驿馆,径直转入地下密室。李瑶紧随其后,从袖中取出一枚青铜匣,打开后显出一道光纹流转的阵盘。
“刚才会议时,空间系统有异动。”她语气微紧,“‘军械坊’功能解锁了。机关图谱更新,可批量制造改良火炮,射程提升三成,炮架可拆解运输。”
李震伸手触碰阵盘,精神力探入乾坤万象匣。只见内部一片空旷场地已成型,中央立着一座半成品炮台,旁边堆着精铁与火药原料。
“材料够吗?”
“够一批试制。但工匠不足,全靠李晨一人主导,进度会慢。”
“不必量产。”李震收回手,“先建样板坊,集中十名精匠,闭门试制。火炮一成,便向诸王展示威力。他们信实力,不信空话。”
李瑶记下指令,正要退下,赵德匆匆进来。
“王晏旧部有动静。”他递上密报,“昨夜有人潜入北地三仓外围村落,与两名退役校尉密谈半个时辰。谈话内容未录,但方向指向粮道劫运。”
李震接过密报看完,递还。“放他们继续联络。”
赵德一怔:“不抓?”
“抓一个,漏一群。”李震淡淡道,“让他们把背后的网拉出来。我们缺的不是敌人,是线索。”
话音未落,李骁推门而入,甲胄未卸。“您召我?”
“准备带兵。”李震看着他,“名义上巡查边防,实则盯住北地三仓到幽州一线。若有异动,随时待命。”
“何时出发?”
“等火炮试制成功。”李震道,“现在,你先挑三百精锐,集中训练,不得声张。”
李骁领命退出。
密室内只剩三人。李毅从暗处走出,低声汇报:“太妃宫中仍有东厂眼线,今晨传过一则消息,称李氏密会藩王,恐有不轨。”
李震冷笑:“让他们传。让皇帝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但不知道我们做到哪一步。”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划过从京城到北境的路线,最终停在临河仓。
“王晏虽倒,根未断。”他声音低沉,“士族还有牌,朝廷还有疑。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清剿,是立势。”
李瑶轻声问:“若他们联合反扑?”
“那就让他们看看。”李震指尖用力,在沙盘上压出一道痕迹,“谁才是北方真正的铁脊梁。”
密室外,天色渐暗。驿馆灯火次第亮起,映在结冰的庭院水面上,碎成片片光斑。
李骁走出侧门,翻身上马。马蹄刚动,一名暗卫疾步追出,递上一封密令。
他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两行字:
“暂缓出发。
盯住北门驿道进出人员,记录所有携带铁器者。”
李骁折好密令塞入护腕,调转马头,朝北营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踏破冰面,裂痕蜿蜒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