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掠过月光下的铁轨,翅膀拍碎了一地清影。远处山口的尘烟尚未散尽,李毅已翻身上马,披风沾着林间湿气,肩头渗出暗红。他没回头,只将一枚烧得半焦的齿轮塞进皮囊——那是从废弃隧道里捡到的,齿距比制式传动多出一线,明显不是工坊出品。
鹰嘴峡的轨道在晨雾中静卧,二十节车厢不见踪影,唯有铁轨末端扭曲成弧,像是被巨力硬生生拽离地基。李毅翻身下马,蹲身细看,轨面压痕深而齐整,非普通车轮所能留下。他伸手抚过地面,指尖沾上一层黏腻黑渍,气味刺鼻,略带焦腥。
“不是我们用的油。”他低声说,随即挥手,身后暗卫立刻展开罗盘与测距尺,沿拖痕向山林深处推进。
三里外,一道塌陷的岩洞横在坡道旁,洞口散落着断裂的木箱残片,印着政事厅火漆封记。洞内空旷,只剩几副拆解的车厢骨架靠壁而立,铆钉全被拔除,底板撬开,显然劫匪只取结构,不贪货物。李毅踩过碎石,目光落在角落一堆金属碎屑上——是蒸汽机锅炉的铸铁残片,但形状不似破损,倒像是试装后废弃的原型部件。
他皱眉,取出随身竹筒,将油渍与碎铁分别封存。临走前,命人在洞顶埋下铜哨追踪器,又在出口布下三处隐线机关,一旦有人再入,信号将直传洛阳调度室。
与此同时,苏婉正俯身于医馆长案。她戴着手套,用银针挑起一小滴黑油置于瓷碟,旁侧炉火微燃,热气升腾。片刻后,油滴边缘泛出淡黄结晶,她瞳孔微缩。“西域胡松脂混了玄铁粉,”她提笔记录,“润滑性极强,但遇高温易析出杂质,堵塞管路。”
话音未落,门外脚步急促。赵德捧着一卷边防图报进来,额角带汗:“昨夜楚南八百里加急,三队巡轨兵失联。今晨发现信号标记停在鹰嘴峡北口,再无回应。”
苏婉合上笔记,起身便走。
政事厅内,烛火通明。李震站在沙盘前,手指划过楚南与平西交界处的山形走势。李瑶已调出轨道系统日志,屏风上挂着一张大纸,密密麻麻列着数据流。
“最后一辆列车通过鹰嘴峡是昨夜子时二刻。”她指着一行数字,“此后所有中继站收不到应答信号,但轨道压力传感器显示,有重物持续移动约半个时辰。”
“不是脱轨。”李震低声道,“是被人整体拖走了。”
李瑶点头:“我比对了履带模型,符合重型牵引装置特征。而且……”她顿了顿,“动力源可能是改装蒸汽机,输出功率超过我们现役轨道车百分之三十。”
厅外传来脚步声,李毅推门而入,肩伤未包扎,衣襟染血。他将皮囊放在桌上,倒出那枚异样齿轮和一封残破标签。赵德接过一看,脸色骤变:“这是平西王府的物料编号,但登记簿上写着‘用于农具改良’。”
“农具不用这种高承压传动。”李毅声音沙哑,“我在塌洞里还发现了脚印,靴底纹路与平西军巡山队一致。”
苏婉拿起化验结果递过去。李震看完,沉默良久,才开口:“他们有了西域油料,有了超功率引擎,还有我们轨道的设计图——这些东西凑在一起,不是巧合。”
“是冲着技术来的。”李瑶接话,“他们不要粮食、不要兵器,专拆整车结构,甚至带走锅炉残件。目的很明确:复刻我们的轨道系统。”
厅内一时寂静。
赵德搓了搓脸:“平西王近月确实接待过一批西域工匠,据报是修钟表的技师。可若真是来学机械,何必偷偷摸摸?”
“因为正途拿不到。”李震看向李瑶,“图纸有没有外泄痕迹?”
她转身走到铜柜前,打开三层锁匣,调出加密日志。指尖在纸页上滑动,忽然停住。“三天前,有个注销工坊的权限号登录过核心图库,浏览了b型轨道承重结构和联动制动系统,停留时间四十七息。”
“谁批的权限?”李震问。
“系统显示是旧档案调阅申请,由工部转接,签字人是……”她抬头,“一个半月前就病退的司匠。”
假的。
所有人都明白过来。
李毅冷哼一声:“放那个细作走,就是为了看他把东西卖给谁。现在答案来了。”
李震盯着沙盘上的边境线,手指缓缓压下一角小旗。他不再说话,只看向李瑶:“能做假图吗?”
“能。”她立即应道,“但必须做得像——太糙会被识破,太真又怕他们真造出来。”
“那就做一半真,一半险。”李震语气沉稳,“保留外观结构,改关键节点。让他们以为得了宝贝,实则埋个祸根。”
李瑶思索片刻,提笔画起草图。她在主梁连接处设了一个微倾角,肉眼难辨,却会使车身在高速运行时产生轻微晃动;又在制动阀位标注虚假参数,写明“需配重七吨以上方可启动闭锁”,引诱对方加大底盘负荷,破坏平衡。
“再加点饵。”她低声说,另起一页,绘出一套“自动转向架”结构,注明“可实现无人控轨”,实则内部留空,无实际传动逻辑。
“他们会为这个浪费大量材料。”李毅看了眼,嘴角微动。
“就是要他们浪费。”李震点头,“更要他们相信,这是我们最新的机密。”
方案定下,李瑶连夜重绘图纸,用特制药水在关键位置做隐形标记,遇热显影,便于后续追踪。完成后,她将图纸卷好,装入防水铜筒,封口烙上伪工坊印记。
李毅也已完成部署。他在缴获的金属碎屑中混入一枚微型信标,趁夜派人送回塌洞,故意留下线索,引导对方以为清理现场彻底。
赵德则补录情报摘要,将“西域油料流入平西”一事记入边务密档,并在案卷夹层插入一道调令副本,内容为“即日起暂停楚南段轨道货运”,制造紧张气氛,逼敌加快动作。
一切准备就绪。
深夜,政事厅后巷暗处,一道身影悄然出现。他穿着盐商短打,背负行囊,帽檐压得很低。李瑶亲自将铜筒交到他手中,低声交代路线与接头方式。
李震站在廊下,看着那人检查腰带、绑紧靴扣,最后将铜筒藏入夹层。他没有多言,只叮嘱一句:“只许接触二级联络人,不得深入敌营。”
那人点头,转身走入夜色。
李毅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风从南面吹来,带着山野的凉意。他摸了摸肩头伤口,血已凝固,衣料粘在皮肉上,稍动便扯出一阵钝痛。
调度室内,李瑶正将真图纸重新锁入铜柜。她顺手拨动机关,柜后暗格弹开,露出一排编号密档。其中一份标着“千机-07”的卷宗静静躺着,封面写着《跨州轨道防御体系初步构想》。
她看了一眼,合上暗格。
赵德仍在衙署伏案,笔尖不停。他刚写完一段补充条款:“凡涉及跨境技术交流者,须经三司联审,违者以通敌论处。”
墨迹未干。
李震回到沙盘前,重新审视边境防线。他拿起一支新旗,犹豫片刻,最终插在鹰嘴峡东南二十里的一处隘口。那里地势隐蔽,适合设伏。
他刚放下旗杆,门外传来急促脚步。
一名暗卫冲进来,双手呈上一份快报:“楚南急报!今晨发现有人在边界小镇活动,疑似携带大型图纸,正准备渡河。”
李震翻开快报,目光落在一句描述上:“目标人物所携包裹外印有‘永昌盐号’字样。”
他抬眼,看向窗外。
夜色浓重,街巷无声。
那名盐商模样的男子正牵马走出城南 gate,马腹两侧挂着沉甸甸的货袋。他翻身上鞍,抖了抖缰绳。
马蹄落下第一响。
        鹰嘴峡的轨道在晨雾中静卧,二十节车厢不见踪影,唯有铁轨末端扭曲成弧,像是被巨力硬生生拽离地基。李毅翻身下马,蹲身细看,轨面压痕深而齐整,非普通车轮所能留下。他伸手抚过地面,指尖沾上一层黏腻黑渍,气味刺鼻,略带焦腥。
“不是我们用的油。”他低声说,随即挥手,身后暗卫立刻展开罗盘与测距尺,沿拖痕向山林深处推进。
三里外,一道塌陷的岩洞横在坡道旁,洞口散落着断裂的木箱残片,印着政事厅火漆封记。洞内空旷,只剩几副拆解的车厢骨架靠壁而立,铆钉全被拔除,底板撬开,显然劫匪只取结构,不贪货物。李毅踩过碎石,目光落在角落一堆金属碎屑上——是蒸汽机锅炉的铸铁残片,但形状不似破损,倒像是试装后废弃的原型部件。
他皱眉,取出随身竹筒,将油渍与碎铁分别封存。临走前,命人在洞顶埋下铜哨追踪器,又在出口布下三处隐线机关,一旦有人再入,信号将直传洛阳调度室。
与此同时,苏婉正俯身于医馆长案。她戴着手套,用银针挑起一小滴黑油置于瓷碟,旁侧炉火微燃,热气升腾。片刻后,油滴边缘泛出淡黄结晶,她瞳孔微缩。“西域胡松脂混了玄铁粉,”她提笔记录,“润滑性极强,但遇高温易析出杂质,堵塞管路。”
话音未落,门外脚步急促。赵德捧着一卷边防图报进来,额角带汗:“昨夜楚南八百里加急,三队巡轨兵失联。今晨发现信号标记停在鹰嘴峡北口,再无回应。”
苏婉合上笔记,起身便走。
政事厅内,烛火通明。李震站在沙盘前,手指划过楚南与平西交界处的山形走势。李瑶已调出轨道系统日志,屏风上挂着一张大纸,密密麻麻列着数据流。
“最后一辆列车通过鹰嘴峡是昨夜子时二刻。”她指着一行数字,“此后所有中继站收不到应答信号,但轨道压力传感器显示,有重物持续移动约半个时辰。”
“不是脱轨。”李震低声道,“是被人整体拖走了。”
李瑶点头:“我比对了履带模型,符合重型牵引装置特征。而且……”她顿了顿,“动力源可能是改装蒸汽机,输出功率超过我们现役轨道车百分之三十。”
厅外传来脚步声,李毅推门而入,肩伤未包扎,衣襟染血。他将皮囊放在桌上,倒出那枚异样齿轮和一封残破标签。赵德接过一看,脸色骤变:“这是平西王府的物料编号,但登记簿上写着‘用于农具改良’。”
“农具不用这种高承压传动。”李毅声音沙哑,“我在塌洞里还发现了脚印,靴底纹路与平西军巡山队一致。”
苏婉拿起化验结果递过去。李震看完,沉默良久,才开口:“他们有了西域油料,有了超功率引擎,还有我们轨道的设计图——这些东西凑在一起,不是巧合。”
“是冲着技术来的。”李瑶接话,“他们不要粮食、不要兵器,专拆整车结构,甚至带走锅炉残件。目的很明确:复刻我们的轨道系统。”
厅内一时寂静。
赵德搓了搓脸:“平西王近月确实接待过一批西域工匠,据报是修钟表的技师。可若真是来学机械,何必偷偷摸摸?”
“因为正途拿不到。”李震看向李瑶,“图纸有没有外泄痕迹?”
她转身走到铜柜前,打开三层锁匣,调出加密日志。指尖在纸页上滑动,忽然停住。“三天前,有个注销工坊的权限号登录过核心图库,浏览了b型轨道承重结构和联动制动系统,停留时间四十七息。”
“谁批的权限?”李震问。
“系统显示是旧档案调阅申请,由工部转接,签字人是……”她抬头,“一个半月前就病退的司匠。”
假的。
所有人都明白过来。
李毅冷哼一声:“放那个细作走,就是为了看他把东西卖给谁。现在答案来了。”
李震盯着沙盘上的边境线,手指缓缓压下一角小旗。他不再说话,只看向李瑶:“能做假图吗?”
“能。”她立即应道,“但必须做得像——太糙会被识破,太真又怕他们真造出来。”
“那就做一半真,一半险。”李震语气沉稳,“保留外观结构,改关键节点。让他们以为得了宝贝,实则埋个祸根。”
李瑶思索片刻,提笔画起草图。她在主梁连接处设了一个微倾角,肉眼难辨,却会使车身在高速运行时产生轻微晃动;又在制动阀位标注虚假参数,写明“需配重七吨以上方可启动闭锁”,引诱对方加大底盘负荷,破坏平衡。
“再加点饵。”她低声说,另起一页,绘出一套“自动转向架”结构,注明“可实现无人控轨”,实则内部留空,无实际传动逻辑。
“他们会为这个浪费大量材料。”李毅看了眼,嘴角微动。
“就是要他们浪费。”李震点头,“更要他们相信,这是我们最新的机密。”
方案定下,李瑶连夜重绘图纸,用特制药水在关键位置做隐形标记,遇热显影,便于后续追踪。完成后,她将图纸卷好,装入防水铜筒,封口烙上伪工坊印记。
李毅也已完成部署。他在缴获的金属碎屑中混入一枚微型信标,趁夜派人送回塌洞,故意留下线索,引导对方以为清理现场彻底。
赵德则补录情报摘要,将“西域油料流入平西”一事记入边务密档,并在案卷夹层插入一道调令副本,内容为“即日起暂停楚南段轨道货运”,制造紧张气氛,逼敌加快动作。
一切准备就绪。
深夜,政事厅后巷暗处,一道身影悄然出现。他穿着盐商短打,背负行囊,帽檐压得很低。李瑶亲自将铜筒交到他手中,低声交代路线与接头方式。
李震站在廊下,看着那人检查腰带、绑紧靴扣,最后将铜筒藏入夹层。他没有多言,只叮嘱一句:“只许接触二级联络人,不得深入敌营。”
那人点头,转身走入夜色。
李毅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风从南面吹来,带着山野的凉意。他摸了摸肩头伤口,血已凝固,衣料粘在皮肉上,稍动便扯出一阵钝痛。
调度室内,李瑶正将真图纸重新锁入铜柜。她顺手拨动机关,柜后暗格弹开,露出一排编号密档。其中一份标着“千机-07”的卷宗静静躺着,封面写着《跨州轨道防御体系初步构想》。
她看了一眼,合上暗格。
赵德仍在衙署伏案,笔尖不停。他刚写完一段补充条款:“凡涉及跨境技术交流者,须经三司联审,违者以通敌论处。”
墨迹未干。
李震回到沙盘前,重新审视边境防线。他拿起一支新旗,犹豫片刻,最终插在鹰嘴峡东南二十里的一处隘口。那里地势隐蔽,适合设伏。
他刚放下旗杆,门外传来急促脚步。
一名暗卫冲进来,双手呈上一份快报:“楚南急报!今晨发现有人在边界小镇活动,疑似携带大型图纸,正准备渡河。”
李震翻开快报,目光落在一句描述上:“目标人物所携包裹外印有‘永昌盐号’字样。”
他抬眼,看向窗外。
夜色浓重,街巷无声。
那名盐商模样的男子正牵马走出城南 gate,马腹两侧挂着沉甸甸的货袋。他翻身上鞍,抖了抖缰绳。
马蹄落下第一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