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面的风比入夜时更沉,吹得战船桅灯摇晃不定。李瑶站在旗舰指挥舱内,指尖划过面前那张摊开的航道图,眉头未松。她刚核对完西岭渡口断轨处的施工日志,发现有五名新调来的杂役并未登记籍贯,正准备传令核查,忽觉掌心一震——脚下甲板传来细微颤动,像是远处水体被剧烈搅动。
她立刻抬头望向舷窗。
上游黑水尽头,几点火光正疾速逼近。不是渔火,也不是夜航商船的灯笼。那是成排燃烧的船头,裹着油布与硫磺,顺流而下,直扑舰队中央。
“火船!”了望哨的声音撕破夜幕,“三十艘以上,全速冲阵!”
舱外脚步纷乱,传令兵奔走呼喝。李瑶却未动,只将手按在控制台铜阀上,目光扫过仪表盘上的压力指针。蒸汽锅炉早已预热,抽水机处于待命状态——自前夜识破硫磺迷雾袭击后,她便下令各舰保持一级战备,动力系统不得熄火。
“左舵三十度,全舰缓速转向。”她声音不高,却穿透嘈杂,“开启主抽水机,逆流扰动。”
命令传出瞬间,底舱传来沉重的金属咬合声。巨型齿轮开始转动,蒸汽推动活塞,带动江底螺旋桨反向搅动水流。江面波纹骤然扭曲,形成一道肉眼可见的涡流带,在舰队前方三百步处缓缓成型。
第一批七艘火船撞入漩涡边缘,船身猛地一偏,像被无形之手拽住。火焰随倾斜的船体倒卷入江,嘶鸣着熄灭。一艘稍大的火船试图借风速突围,却被涡流卷住尾部,整船打横,最终翻覆沉没,只剩半截焦木浮在水面。
但仍有十余艘火船突破第一道屏障。
风向突变,南风转为西北,火焰朝己方舰队飘来。右侧两艘护卫舰已开始起锚避让,阵型出现缺口。李瑶迅速调取热气球哨位传回的轨迹图,手指点在剩余火船的航线上。
“释放拦网。”她下令,“三号、五号改装船,铁链拖曳,封锁中段水道。”
两艘装有机械绞盘的战船立即行动。铁索从船侧滑出,沉入水中,又在另一端浮标牵引下横贯江面。三艘火船撞上铁链,船头断裂,余势未消,仍在缓慢前移。第四艘则被卡住底部,火势蔓延至主舱,轰然炸开,碎片四溅。
就在此时,上游鼓声大作。
淮南水师主力终于现身。二十艘战船列成雁形阵,旗号鲜明,弓弩手立于船头,显然意图趁乱强攻。敌将立于楼船高台,见火攻受阻,竟不退反进,令全军加速压上。
李瑶眼神微凝。她知道,对方已察觉水流异常,却仍敢冲锋,必是认定己方无力维持控流系统长时间运转。但她没打算硬拼。
“关闭右翼抽水口。”她果断下令,“全部动力集中至东南方向喷流口。”
指令落下,底舱锅炉压力飙升。原本均匀分布的涡流开始偏移,江流向东南侧猛烈推挤。残存的五艘火船失去平衡,接连打转,有的甚至倒退数丈。
敌舰群首当其冲。
前锋三艘战船突入漩涡外围,船体剧烈摇晃。舵手拼命调整方向,却抵不过水流牵引。其中一艘撞上隐藏水下岩脊,船底发出刺耳刮擦声,随即停住不动。第二艘试图绕行,却被急流裹挟,径直冲向一片浅滩区。
李瑶调出江底测绘图,确认那是天然暗礁带。过去三年,她亲自带队勘测长江水文,绘制了数十张详图,这张正是其中之一。图中标注的“沉船区”,此刻成了最好的陷阱。
“放任他们漂。”她低声说,“别追击。”
旗舰甲板高台上,李震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地望着下游混乱的敌阵。亲卫在他身旁低语:“是否派接舷队登船?尚有三艘未沉。”
李震抬手制止。
“不必。”他说,“困住比杀掉更有用。”
他看着那几艘搁浅的战船在浅水中挣扎,船员跳入江中逃生,却被暗流卷走。主舰卡在礁石间,船尾翘起,帆柱折断,像一头垂死的巨兽。远处,最后两艘敌船试图调头,却被返流逼回,最终撞在一起,双双倾覆。
江面渐渐安静。
焦木与残骸随波漂流,火光尽数熄灭。李氏舰队灯火通明,蒸汽机低鸣运转,各舰有序归位。几艘小艇出动,回收漂浮物资,并检查敌船残骸是否藏有密信或标记。
李瑶仍在指挥舱内,手中握着一份刚送来的报告。上面写着:“新调杂役五人,籍贯栏空白,工钱由外账房统一结算,非军部拨付。”
她将纸页轻轻放下,伸手拨动控制台最后一个阀门。抽水机缓缓停转,江流恢复常态。
“查那五个杂役的进出记录。”她对传令兵说,“尤其是昨晚,有没有人去过火药坊西侧仓库。”
传令兵领命而去。
李震这时走进舱内,脚步稳健。他看了一眼控制台上的仪表,又看向窗外漆黑的江面。
“你早料到他们会用火船?”他问。
“不是料到。”李瑶摇头,“是从上次硫磺味里猜的。那种浓度,不可能只是迷雾——他们在试引燃效果。既然试过了,就不会再等。”
李震点头,没多言。他知道,女儿已不再是那个只会记账的女孩。她如今掌控的是整条长江的呼吸节奏。
“敌将呢?”他问。
“生死不明。”李瑶指向下游,“主舰沉在暗礁区,离岸太远,没人去救。”
李震沉默片刻,转身欲走。
“等等。”李瑶叫住他。
她从抽屉取出一块湿布包裹的木牌,递给父亲。那是从一艘火船残骸中捞出的令牌,正面烧去一半,背面刻着一个残缺的“王”字。
“这不是淮南水师的制式。”她说,“他们的将领不用木令。”
李震接过,指尖摩挲那道焦痕。他没说话,只是将令牌收入袖中。
舱外,一名工匠正检修蒸汽机接口。他蹲在甲板角落,手套沾了机油,拧紧一颗松动的螺栓。忽然,他停下动作,低头看了看左手虎口处的一道旧疤——那是几天前切菜时不小心划的。
风从江面吹来,带着灰烬的气息。
他的右手悄悄摸向腰间,那里藏着一枚薄铁片,边缘锋利。
        她立刻抬头望向舷窗。
上游黑水尽头,几点火光正疾速逼近。不是渔火,也不是夜航商船的灯笼。那是成排燃烧的船头,裹着油布与硫磺,顺流而下,直扑舰队中央。
“火船!”了望哨的声音撕破夜幕,“三十艘以上,全速冲阵!”
舱外脚步纷乱,传令兵奔走呼喝。李瑶却未动,只将手按在控制台铜阀上,目光扫过仪表盘上的压力指针。蒸汽锅炉早已预热,抽水机处于待命状态——自前夜识破硫磺迷雾袭击后,她便下令各舰保持一级战备,动力系统不得熄火。
“左舵三十度,全舰缓速转向。”她声音不高,却穿透嘈杂,“开启主抽水机,逆流扰动。”
命令传出瞬间,底舱传来沉重的金属咬合声。巨型齿轮开始转动,蒸汽推动活塞,带动江底螺旋桨反向搅动水流。江面波纹骤然扭曲,形成一道肉眼可见的涡流带,在舰队前方三百步处缓缓成型。
第一批七艘火船撞入漩涡边缘,船身猛地一偏,像被无形之手拽住。火焰随倾斜的船体倒卷入江,嘶鸣着熄灭。一艘稍大的火船试图借风速突围,却被涡流卷住尾部,整船打横,最终翻覆沉没,只剩半截焦木浮在水面。
但仍有十余艘火船突破第一道屏障。
风向突变,南风转为西北,火焰朝己方舰队飘来。右侧两艘护卫舰已开始起锚避让,阵型出现缺口。李瑶迅速调取热气球哨位传回的轨迹图,手指点在剩余火船的航线上。
“释放拦网。”她下令,“三号、五号改装船,铁链拖曳,封锁中段水道。”
两艘装有机械绞盘的战船立即行动。铁索从船侧滑出,沉入水中,又在另一端浮标牵引下横贯江面。三艘火船撞上铁链,船头断裂,余势未消,仍在缓慢前移。第四艘则被卡住底部,火势蔓延至主舱,轰然炸开,碎片四溅。
就在此时,上游鼓声大作。
淮南水师主力终于现身。二十艘战船列成雁形阵,旗号鲜明,弓弩手立于船头,显然意图趁乱强攻。敌将立于楼船高台,见火攻受阻,竟不退反进,令全军加速压上。
李瑶眼神微凝。她知道,对方已察觉水流异常,却仍敢冲锋,必是认定己方无力维持控流系统长时间运转。但她没打算硬拼。
“关闭右翼抽水口。”她果断下令,“全部动力集中至东南方向喷流口。”
指令落下,底舱锅炉压力飙升。原本均匀分布的涡流开始偏移,江流向东南侧猛烈推挤。残存的五艘火船失去平衡,接连打转,有的甚至倒退数丈。
敌舰群首当其冲。
前锋三艘战船突入漩涡外围,船体剧烈摇晃。舵手拼命调整方向,却抵不过水流牵引。其中一艘撞上隐藏水下岩脊,船底发出刺耳刮擦声,随即停住不动。第二艘试图绕行,却被急流裹挟,径直冲向一片浅滩区。
李瑶调出江底测绘图,确认那是天然暗礁带。过去三年,她亲自带队勘测长江水文,绘制了数十张详图,这张正是其中之一。图中标注的“沉船区”,此刻成了最好的陷阱。
“放任他们漂。”她低声说,“别追击。”
旗舰甲板高台上,李震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地望着下游混乱的敌阵。亲卫在他身旁低语:“是否派接舷队登船?尚有三艘未沉。”
李震抬手制止。
“不必。”他说,“困住比杀掉更有用。”
他看着那几艘搁浅的战船在浅水中挣扎,船员跳入江中逃生,却被暗流卷走。主舰卡在礁石间,船尾翘起,帆柱折断,像一头垂死的巨兽。远处,最后两艘敌船试图调头,却被返流逼回,最终撞在一起,双双倾覆。
江面渐渐安静。
焦木与残骸随波漂流,火光尽数熄灭。李氏舰队灯火通明,蒸汽机低鸣运转,各舰有序归位。几艘小艇出动,回收漂浮物资,并检查敌船残骸是否藏有密信或标记。
李瑶仍在指挥舱内,手中握着一份刚送来的报告。上面写着:“新调杂役五人,籍贯栏空白,工钱由外账房统一结算,非军部拨付。”
她将纸页轻轻放下,伸手拨动控制台最后一个阀门。抽水机缓缓停转,江流恢复常态。
“查那五个杂役的进出记录。”她对传令兵说,“尤其是昨晚,有没有人去过火药坊西侧仓库。”
传令兵领命而去。
李震这时走进舱内,脚步稳健。他看了一眼控制台上的仪表,又看向窗外漆黑的江面。
“你早料到他们会用火船?”他问。
“不是料到。”李瑶摇头,“是从上次硫磺味里猜的。那种浓度,不可能只是迷雾——他们在试引燃效果。既然试过了,就不会再等。”
李震点头,没多言。他知道,女儿已不再是那个只会记账的女孩。她如今掌控的是整条长江的呼吸节奏。
“敌将呢?”他问。
“生死不明。”李瑶指向下游,“主舰沉在暗礁区,离岸太远,没人去救。”
李震沉默片刻,转身欲走。
“等等。”李瑶叫住他。
她从抽屉取出一块湿布包裹的木牌,递给父亲。那是从一艘火船残骸中捞出的令牌,正面烧去一半,背面刻着一个残缺的“王”字。
“这不是淮南水师的制式。”她说,“他们的将领不用木令。”
李震接过,指尖摩挲那道焦痕。他没说话,只是将令牌收入袖中。
舱外,一名工匠正检修蒸汽机接口。他蹲在甲板角落,手套沾了机油,拧紧一颗松动的螺栓。忽然,他停下动作,低头看了看左手虎口处的一道旧疤——那是几天前切菜时不小心划的。
风从江面吹来,带着灰烬的气息。
他的右手悄悄摸向腰间,那里藏着一枚薄铁片,边缘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