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撞进营帐时,李震正低头批阅火器损耗清单。烛火猛地一斜,案上纸页翻飞,亲卫在帘外急喊:“将军,东南坡三人已截住,是敌军细作!”
他没抬头,只将朱笔搁下,“押下去,审完再报。”话音未落,一道闷雷滚过天际,紧接着雨点砸在牛皮帐顶,噼啪作响。风从缝隙钻入,吹灭了两盏灯。
李瑶掀帘而入,发梢滴水,手中紧攥一卷竹简。她脚步未停,直抵帅案前:“气象台急报——台风路径偏移,原定掠海,现正对王晏残部扎营的柳河谷。”
李震抬眼。
“风力九级以上,暴雨将持续六个时辰,山洪极可能爆发。”她语速平稳,却字字清晰,“我军主营地势较高,若不移动,损失可控。但敌营……”
他已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指尖划过标注红点的山谷,那里正是昨夜俘虏供出的残军集结地。雨水顺着帐缝渗下,在沙盘边缘汇成细流。
“此乃天赐良机。”李瑶低声道,“我军无需动手,只要封锁出口,他们必被泥石流掩埋。此战之后,北线再无后患。”
李震未应。
帐外风雨愈烈,一名亲卫冲进来报告:“火药库已转移至东坡岩洞,粮车加固完毕,但西面排水沟堵塞,积水已漫过马厩。”
“派人疏通。”李震下令,目光仍落在沙盘上。
苏婉提着药箱进来,眉头微蹙。“你肩伤又犯了?”她伸手探他脉门,触到皮肤下的滚烫,“该换药了。”
“等会儿。”他说。
“你已经站了两个时辰。”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昨夜那场雨前你就头疼欲裂,现在气压更低,再撑下去,怕是要昏过去。”
李震闭了闭眼。旧伤处确实如钝刀割肉,一阵阵抽搐。他扶住桌沿,指节泛白。
苏婉取出银针,在灯火上略烤,轻轻刺入他颈侧三处穴位。动作轻缓,却稳准。片刻后,他呼吸渐平。
“你真打算让他们死在山洪里?”她问。
“不是我杀的。”
“可你放任。”
李震沉默。
李瑶站在一旁,手中竹简未曾放下。“父亲,战争本就无情。我们已仁至义尽——重伤俘虏全数送医,轻伤者也未加锁链。但他们若侥幸活下来,重整旗鼓,将来死的人只会更多。”
“那是将来的事。”李震终于开口,“现在,他们是被困的士兵,不是战场上的敌人。”
“可他们昨日还在冲锋。”
“今日已溃。”
他又看向沙盘。柳河谷三面环山,唯一出口已被李骁命人用巨木封死,那是为了防备残兵突袭主营。如今这道防线,反倒成了困死他们的牢笼。
“传令。”他说,“全军后撤二十里,进驻高地营寨。辎重车队即刻出发,不得延误。”
李瑶瞳孔微缩。“您要救他们?”
“不是救。”他摇头,“是避灾。天灾面前,不分敌我。”
“可系统提示……”她犹豫了一下,“乾坤匣刚闪了一下,说若放任敌军覆灭,历史修正值将增加三百点,足以解锁‘龙脉共鸣’初级权限。”
李震冷笑。
他打开乾坤匣,内部光点微弱闪烁,一行小字浮现:【因果结算中:借天灾歼敌,视为非战之功,资源奖励 300,反噬风险升三级】。
他合上匣子,用力按了下去。
“李氏立国,靠的是人心,不是数字。”
苏婉在一旁听着,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他为何如此坚持——三个月前,他曾亲眼看着一群溃兵在山崩中被活埋,那时他还不是主帅,只能眼睁睁看着。自那以后,他总说:“胜仗可以少打,但不该死的人,一个都不能多。”
“父亲。”李瑶仍站着,“若您下令撤离,敌军若趁机突围怎么办?沿海渔村尚未完全疏散,他们若劫船南逃……”
“那就追。”
“可主力后撤,防线空虚。”
“留五百弓手驻守岩壁高台,配热气球观测。若有异动,立刻点燃烽火。”
她咬唇,不再争辩。转身走向帐外,声音恢复冷静:“传令兵!调辎重队先行,优先运送医械与干粮;气象台持续监测风向,每半个时辰报一次;另派十名探马沿江巡查堤岸,发现裂缝立即上报。”
命令一条条传出。营中迅速行动起来。帐篷陆续拆除,车辆套马上路。
苏婉为李震重新包扎肩伤,缠上浸过药汁的布条。“你这次决定,很多人不会懂。”
“我知道。”
“王晏虽败,余党仍在。你放过这些人,等于留下祸根。”
“祸根不在残兵,而在人心。”他望着帐外忙碌的身影,“若今日我坐视不管,明日将士们就会想——主帅能借天灾杀人,自然也能借刀杀己。忠诚便不再是信仰,而是恐惧。”
她停下动作,看着他。
“我不想建一个靠吓住人的朝廷。”
雨势更大,帐顶发出沉闷的撕裂声。忽然,一根撑杆晃了两下,轰然折断,半边帐布塌了下来。亲卫急忙冲上去支撑。
李震未动。
远处,最后一辆粮车驶出主营,车轮碾过泥水,溅起浑浊浪花。火把在风雨中摇曳,映出匆忙奔走的人影。
他回到案前,提起笔,在新纸上写下第一条避灾令:“凡受灾村落,免税三年,医队优先驰援。”墨迹未干,又被风吹得微微晕开。
苏婉收好药箱,低声说:“我让厨房熬了姜汤,待会儿送来。”
“嗯。”
“你也该歇一会儿。”
“等信鸽放出去再说。”
不久,一只灰羽信鸽被带到帐中。李瑶亲自将密函卷入竹管,系于鸽腿。那信中无指令,只有一句警告:“山洪将至,速离山谷。”
鸽子振翅飞入雨幕,瞬间被黑暗吞没。
李震坐在灯下,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苏婉认得这个节奏——每当他做出重大决定后,总会这样敲几下,像是在确认什么。
“你觉得我错了?”他忽然问。
她摇头。“我只是心疼你。”
他笑了笑,眼角纹路深刻。
这时,李瑶快步回来,手里多了份边关急报。“闽越残舰确已覆没,但有两艘逃回港内,船上载着王晏一名副将。此人曾在工部任职,精通水利。”
李震眼神一凝。
“他在查什么?”
“不清楚。但他在登陆后第一件事,就是索要近三年的潮汐记录。”
帐内一时寂静。
风雨声填满了空隙。
李震缓缓站起,走到地图前。手指顺着海岸线滑动,最终停在一个不起眼的渡口——那是连接内陆河网与外海的咽喉,也是大军粮道必经之地。
“通知李骁。”他说,“让他加强粮道巡防,尤其是夜间。”
“是。”
“另外……”他顿了顿,“让军工坊连夜赶制一批防水油布,所有粮车必须加盖密封。”
李瑶记下命令,转身欲走。
“等等。”
她回头。
“告诉赵德,准备启动‘盐铁专营’预案。如果那人真想断我们粮道,下一步,一定是搅乱市价。”
“明白。”
帐外,最后一支队伍撤离完毕。主营只剩一座空营架,灯火尽数熄灭。唯有帅帐内,那盏孤灯仍亮着。
李震重新坐下,继续批阅文书。苏婉坐在角落,默默整理药材。
远处,一声沉闷的轰响传来,像是山体断裂。地面轻微震动了一下。
他知道,台风已经登陆。
笔尖在纸上划出最后一道墨痕。
他写下:“此役无胜者,唯天罚而已。”
        他没抬头,只将朱笔搁下,“押下去,审完再报。”话音未落,一道闷雷滚过天际,紧接着雨点砸在牛皮帐顶,噼啪作响。风从缝隙钻入,吹灭了两盏灯。
李瑶掀帘而入,发梢滴水,手中紧攥一卷竹简。她脚步未停,直抵帅案前:“气象台急报——台风路径偏移,原定掠海,现正对王晏残部扎营的柳河谷。”
李震抬眼。
“风力九级以上,暴雨将持续六个时辰,山洪极可能爆发。”她语速平稳,却字字清晰,“我军主营地势较高,若不移动,损失可控。但敌营……”
他已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指尖划过标注红点的山谷,那里正是昨夜俘虏供出的残军集结地。雨水顺着帐缝渗下,在沙盘边缘汇成细流。
“此乃天赐良机。”李瑶低声道,“我军无需动手,只要封锁出口,他们必被泥石流掩埋。此战之后,北线再无后患。”
李震未应。
帐外风雨愈烈,一名亲卫冲进来报告:“火药库已转移至东坡岩洞,粮车加固完毕,但西面排水沟堵塞,积水已漫过马厩。”
“派人疏通。”李震下令,目光仍落在沙盘上。
苏婉提着药箱进来,眉头微蹙。“你肩伤又犯了?”她伸手探他脉门,触到皮肤下的滚烫,“该换药了。”
“等会儿。”他说。
“你已经站了两个时辰。”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昨夜那场雨前你就头疼欲裂,现在气压更低,再撑下去,怕是要昏过去。”
李震闭了闭眼。旧伤处确实如钝刀割肉,一阵阵抽搐。他扶住桌沿,指节泛白。
苏婉取出银针,在灯火上略烤,轻轻刺入他颈侧三处穴位。动作轻缓,却稳准。片刻后,他呼吸渐平。
“你真打算让他们死在山洪里?”她问。
“不是我杀的。”
“可你放任。”
李震沉默。
李瑶站在一旁,手中竹简未曾放下。“父亲,战争本就无情。我们已仁至义尽——重伤俘虏全数送医,轻伤者也未加锁链。但他们若侥幸活下来,重整旗鼓,将来死的人只会更多。”
“那是将来的事。”李震终于开口,“现在,他们是被困的士兵,不是战场上的敌人。”
“可他们昨日还在冲锋。”
“今日已溃。”
他又看向沙盘。柳河谷三面环山,唯一出口已被李骁命人用巨木封死,那是为了防备残兵突袭主营。如今这道防线,反倒成了困死他们的牢笼。
“传令。”他说,“全军后撤二十里,进驻高地营寨。辎重车队即刻出发,不得延误。”
李瑶瞳孔微缩。“您要救他们?”
“不是救。”他摇头,“是避灾。天灾面前,不分敌我。”
“可系统提示……”她犹豫了一下,“乾坤匣刚闪了一下,说若放任敌军覆灭,历史修正值将增加三百点,足以解锁‘龙脉共鸣’初级权限。”
李震冷笑。
他打开乾坤匣,内部光点微弱闪烁,一行小字浮现:【因果结算中:借天灾歼敌,视为非战之功,资源奖励 300,反噬风险升三级】。
他合上匣子,用力按了下去。
“李氏立国,靠的是人心,不是数字。”
苏婉在一旁听着,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他为何如此坚持——三个月前,他曾亲眼看着一群溃兵在山崩中被活埋,那时他还不是主帅,只能眼睁睁看着。自那以后,他总说:“胜仗可以少打,但不该死的人,一个都不能多。”
“父亲。”李瑶仍站着,“若您下令撤离,敌军若趁机突围怎么办?沿海渔村尚未完全疏散,他们若劫船南逃……”
“那就追。”
“可主力后撤,防线空虚。”
“留五百弓手驻守岩壁高台,配热气球观测。若有异动,立刻点燃烽火。”
她咬唇,不再争辩。转身走向帐外,声音恢复冷静:“传令兵!调辎重队先行,优先运送医械与干粮;气象台持续监测风向,每半个时辰报一次;另派十名探马沿江巡查堤岸,发现裂缝立即上报。”
命令一条条传出。营中迅速行动起来。帐篷陆续拆除,车辆套马上路。
苏婉为李震重新包扎肩伤,缠上浸过药汁的布条。“你这次决定,很多人不会懂。”
“我知道。”
“王晏虽败,余党仍在。你放过这些人,等于留下祸根。”
“祸根不在残兵,而在人心。”他望着帐外忙碌的身影,“若今日我坐视不管,明日将士们就会想——主帅能借天灾杀人,自然也能借刀杀己。忠诚便不再是信仰,而是恐惧。”
她停下动作,看着他。
“我不想建一个靠吓住人的朝廷。”
雨势更大,帐顶发出沉闷的撕裂声。忽然,一根撑杆晃了两下,轰然折断,半边帐布塌了下来。亲卫急忙冲上去支撑。
李震未动。
远处,最后一辆粮车驶出主营,车轮碾过泥水,溅起浑浊浪花。火把在风雨中摇曳,映出匆忙奔走的人影。
他回到案前,提起笔,在新纸上写下第一条避灾令:“凡受灾村落,免税三年,医队优先驰援。”墨迹未干,又被风吹得微微晕开。
苏婉收好药箱,低声说:“我让厨房熬了姜汤,待会儿送来。”
“嗯。”
“你也该歇一会儿。”
“等信鸽放出去再说。”
不久,一只灰羽信鸽被带到帐中。李瑶亲自将密函卷入竹管,系于鸽腿。那信中无指令,只有一句警告:“山洪将至,速离山谷。”
鸽子振翅飞入雨幕,瞬间被黑暗吞没。
李震坐在灯下,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苏婉认得这个节奏——每当他做出重大决定后,总会这样敲几下,像是在确认什么。
“你觉得我错了?”他忽然问。
她摇头。“我只是心疼你。”
他笑了笑,眼角纹路深刻。
这时,李瑶快步回来,手里多了份边关急报。“闽越残舰确已覆没,但有两艘逃回港内,船上载着王晏一名副将。此人曾在工部任职,精通水利。”
李震眼神一凝。
“他在查什么?”
“不清楚。但他在登陆后第一件事,就是索要近三年的潮汐记录。”
帐内一时寂静。
风雨声填满了空隙。
李震缓缓站起,走到地图前。手指顺着海岸线滑动,最终停在一个不起眼的渡口——那是连接内陆河网与外海的咽喉,也是大军粮道必经之地。
“通知李骁。”他说,“让他加强粮道巡防,尤其是夜间。”
“是。”
“另外……”他顿了顿,“让军工坊连夜赶制一批防水油布,所有粮车必须加盖密封。”
李瑶记下命令,转身欲走。
“等等。”
她回头。
“告诉赵德,准备启动‘盐铁专营’预案。如果那人真想断我们粮道,下一步,一定是搅乱市价。”
“明白。”
帐外,最后一支队伍撤离完毕。主营只剩一座空营架,灯火尽数熄灭。唯有帅帐内,那盏孤灯仍亮着。
李震重新坐下,继续批阅文书。苏婉坐在角落,默默整理药材。
远处,一声沉闷的轰响传来,像是山体断裂。地面轻微震动了一下。
他知道,台风已经登陆。
笔尖在纸上划出最后一道墨痕。
他写下:“此役无胜者,唯天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