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掠过屋脊,檐角铜铃未响,李毅已贴着墙根滑至夹道尽头。他抬手,三根手指在空中短促一收,身后黑影纷纷停步。前方是陈记当铺后墙,砖缝间新泥未干,一道极细的裂痕自地面斜上屋顶——那是李瑶昨日标记的翻修痕迹。
他抽出短刀,刀尖轻挑瓦片接缝。底下有动静,不止一人,脚步错落有序,不是寻常护院。他收回手,朝左右各点两人,指了指屋顶,又指了指自己,最后掌心向下压了压。
四人翻身攀上邻屋,借着夜色伏行至正上方。李毅深吸一口气,猛然撞破瓦面跃下。
碎瓦飞溅的瞬间,草垛后闪出五道黑影,刀光直取咽喉。他落地未稳,侧身避过第一击,肘部猛撞第二人胸口,听见肋骨断裂的闷响。那人倒地时手中长刀脱手,被他反脚勾起,顺势横扫,逼退另两人。
“先控门!”他低喝。
两名死士疾扑前厅出口,刚掀帘子,迎面寒光一闪,其中一人捂颈跪倒。另一人抽刀格挡,却被对方一刀削断手腕,惨叫未出便被踢进角落。
战团中央,一名蒙面男子挥刀直劈李毅面门。刀势沉重,竟是军中制式斩马刀的路数。李毅矮身闪过,刀锋擦额而过,带落几缕发丝。他旋身欺近,短刀划过对方手掌,青铜令牌应声坠地,磕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一响。
那首领怒吼一声,弃刀扑来,却被李毅一脚踹中胸口,撞翻货架。药柜倾倒,瓷瓶滚落,一股刺鼻气味弥漫开来。
李毅没去追,先俯身捡起令牌。火光照亮刻字:禁军右营·千户。边缘锯齿纹与正规制式略有偏差,但材质、字体、印模皆非伪造。他盯着那几个字,眼神渐冷。
身后打斗声渐歇。除两人当场毙命外,其余八人已被压制。有人试图咬舌,被早有防备的死士用铁钳撬开嘴卡住牙关。他们不喊不求,也不挣扎,只用通红的眼睛死死盯着李毅。
他起身下令:“绑手,塞嘴,蒙眼,押前厅。”声音不高,却穿透满屋狼藉。
片刻后,前厅烛火重燃。俘虏排成一列跪地,头颅低垂。李毅亲自搜查首领尸体,在其腰带夹层摸到一枚无标记铜牌,入手微沉,表面光滑无纹。他将其收入袖中,未再多看一眼。
门外传来轻叩三下,两短一长。
帘子掀开,李瑶提灯进来。她没说话,先绕着俘虏走了一圈,目光落在最年轻那个身上。那人衣角有一处不起眼的折痕,她蹲下,指尖轻轻捻开内衬布料。
针脚细密,呈波浪回纹,每一针间距几乎一致。
“掖庭局的手法。”她低声说,“专用于宦官亲信的贴身衣物。”
李毅站在她身后,沉默不语。
“他们不只是从禁军拉人。”李瑶站起身,吹熄风灯,“是宫里的人在调教这批死士。训练方式、忍痛能力、自尽倾向……全都对得上。”
李毅终于开口:“谁敢动掖庭局?”
“现在问这个没用。”她将灯放在桌上,“关键是,他们要做什么?这批人受过系统训练,不是临时拼凑的刺客。而且——”她指向角落里散落的兵器,“这些刀剑虽无铭文,但刃口打磨方式统一,显然是同一炉所出。再加上邺城兵器库的线索……这不是私兵,是准备打仗的队伍。”
李毅点头,走向门口,取出腰间玉符贴近唇边:“父亲,目标已控制,俘虏八人,首领身份确认为禁军千户,另有物证指向掖庭局参与。请您指示下一步。”
玉符静了片刻,传出李震的声音:“留下两组人封锁前后出口,其余押解回据点。活口必须带到审讯室,我要亲眼看他开口。”
“是。”
“另外——”李震顿了顿,“匣中投影显示地窖深处仍有热源移动,频率稳定,不像偶然。你们已踩到蛇七寸,不可贪进。”
李毅收起玉符,转身看向后院。他走过去推开地窖门,石板边缘有新鲜撬痕。他蹲下,用手电照向缝隙,阶梯向下延伸,拐角处似有微弱气流涌动。
“下面还在用。”他对通讯玉符低语,“通道未断。”
回应许久才来:“封住入口,等天亮再议。现在收队。”
李毅挥手示意手下准备撤离。两名死士搬来沙袋,开始堵住地窖口。李瑶站在一旁,忽然弯腰拾起一片碎布——是从一名俘虏衣袖上撕下的,边缘焦黑,像是从火场抢出来的。
她翻过来,对着光看了几息,然后轻轻折好,放进怀里。
“怎么了?”李毅问。
“这布料……”她摇头,“不是当铺里的东西。也不是军中配发的。更像是——宫中常服的底衬。”
李毅皱眉:“你是说,他们从宫里带出来的?”
“或者,”李瑶声音压低,“有人穿着宫服来过这里。”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再说话。
外面传来脚步声,是押解队伍整装待发。李瑶最后扫了一眼前厅,目光停在那枚掉落的青铜令牌上。它还躺在原地,火光下泛着冷色。
她没去捡。
李毅走到门口,抬手示意出发。队伍分成两组,中间夹着俘虏,悄然退出当铺。
李瑶走在最后,经过门槛时忽然停下。她回头望了一眼黑暗中的地窖口,沙袋已垒至半高,但那股细微的气流仍在拂动她的发梢。
她抬起手,轻轻拨开眼前一缕乱发。
就在这时,远处钟楼敲响三更。
她转身迈步出门,帘子落下,遮住满屋残迹。
队伍穿入小巷,身影渐隐于夜色。当铺恢复死寂,唯有地窖石板缝隙中,一点微弱的红光忽明忽暗,像是一盏灯,在地下深处被人悄悄点亮。
        他抽出短刀,刀尖轻挑瓦片接缝。底下有动静,不止一人,脚步错落有序,不是寻常护院。他收回手,朝左右各点两人,指了指屋顶,又指了指自己,最后掌心向下压了压。
四人翻身攀上邻屋,借着夜色伏行至正上方。李毅深吸一口气,猛然撞破瓦面跃下。
碎瓦飞溅的瞬间,草垛后闪出五道黑影,刀光直取咽喉。他落地未稳,侧身避过第一击,肘部猛撞第二人胸口,听见肋骨断裂的闷响。那人倒地时手中长刀脱手,被他反脚勾起,顺势横扫,逼退另两人。
“先控门!”他低喝。
两名死士疾扑前厅出口,刚掀帘子,迎面寒光一闪,其中一人捂颈跪倒。另一人抽刀格挡,却被对方一刀削断手腕,惨叫未出便被踢进角落。
战团中央,一名蒙面男子挥刀直劈李毅面门。刀势沉重,竟是军中制式斩马刀的路数。李毅矮身闪过,刀锋擦额而过,带落几缕发丝。他旋身欺近,短刀划过对方手掌,青铜令牌应声坠地,磕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一响。
那首领怒吼一声,弃刀扑来,却被李毅一脚踹中胸口,撞翻货架。药柜倾倒,瓷瓶滚落,一股刺鼻气味弥漫开来。
李毅没去追,先俯身捡起令牌。火光照亮刻字:禁军右营·千户。边缘锯齿纹与正规制式略有偏差,但材质、字体、印模皆非伪造。他盯着那几个字,眼神渐冷。
身后打斗声渐歇。除两人当场毙命外,其余八人已被压制。有人试图咬舌,被早有防备的死士用铁钳撬开嘴卡住牙关。他们不喊不求,也不挣扎,只用通红的眼睛死死盯着李毅。
他起身下令:“绑手,塞嘴,蒙眼,押前厅。”声音不高,却穿透满屋狼藉。
片刻后,前厅烛火重燃。俘虏排成一列跪地,头颅低垂。李毅亲自搜查首领尸体,在其腰带夹层摸到一枚无标记铜牌,入手微沉,表面光滑无纹。他将其收入袖中,未再多看一眼。
门外传来轻叩三下,两短一长。
帘子掀开,李瑶提灯进来。她没说话,先绕着俘虏走了一圈,目光落在最年轻那个身上。那人衣角有一处不起眼的折痕,她蹲下,指尖轻轻捻开内衬布料。
针脚细密,呈波浪回纹,每一针间距几乎一致。
“掖庭局的手法。”她低声说,“专用于宦官亲信的贴身衣物。”
李毅站在她身后,沉默不语。
“他们不只是从禁军拉人。”李瑶站起身,吹熄风灯,“是宫里的人在调教这批死士。训练方式、忍痛能力、自尽倾向……全都对得上。”
李毅终于开口:“谁敢动掖庭局?”
“现在问这个没用。”她将灯放在桌上,“关键是,他们要做什么?这批人受过系统训练,不是临时拼凑的刺客。而且——”她指向角落里散落的兵器,“这些刀剑虽无铭文,但刃口打磨方式统一,显然是同一炉所出。再加上邺城兵器库的线索……这不是私兵,是准备打仗的队伍。”
李毅点头,走向门口,取出腰间玉符贴近唇边:“父亲,目标已控制,俘虏八人,首领身份确认为禁军千户,另有物证指向掖庭局参与。请您指示下一步。”
玉符静了片刻,传出李震的声音:“留下两组人封锁前后出口,其余押解回据点。活口必须带到审讯室,我要亲眼看他开口。”
“是。”
“另外——”李震顿了顿,“匣中投影显示地窖深处仍有热源移动,频率稳定,不像偶然。你们已踩到蛇七寸,不可贪进。”
李毅收起玉符,转身看向后院。他走过去推开地窖门,石板边缘有新鲜撬痕。他蹲下,用手电照向缝隙,阶梯向下延伸,拐角处似有微弱气流涌动。
“下面还在用。”他对通讯玉符低语,“通道未断。”
回应许久才来:“封住入口,等天亮再议。现在收队。”
李毅挥手示意手下准备撤离。两名死士搬来沙袋,开始堵住地窖口。李瑶站在一旁,忽然弯腰拾起一片碎布——是从一名俘虏衣袖上撕下的,边缘焦黑,像是从火场抢出来的。
她翻过来,对着光看了几息,然后轻轻折好,放进怀里。
“怎么了?”李毅问。
“这布料……”她摇头,“不是当铺里的东西。也不是军中配发的。更像是——宫中常服的底衬。”
李毅皱眉:“你是说,他们从宫里带出来的?”
“或者,”李瑶声音压低,“有人穿着宫服来过这里。”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再说话。
外面传来脚步声,是押解队伍整装待发。李瑶最后扫了一眼前厅,目光停在那枚掉落的青铜令牌上。它还躺在原地,火光下泛着冷色。
她没去捡。
李毅走到门口,抬手示意出发。队伍分成两组,中间夹着俘虏,悄然退出当铺。
李瑶走在最后,经过门槛时忽然停下。她回头望了一眼黑暗中的地窖口,沙袋已垒至半高,但那股细微的气流仍在拂动她的发梢。
她抬起手,轻轻拨开眼前一缕乱发。
就在这时,远处钟楼敲响三更。
她转身迈步出门,帘子落下,遮住满屋残迹。
队伍穿入小巷,身影渐隐于夜色。当铺恢复死寂,唯有地窖石板缝隙中,一点微弱的红光忽明忽暗,像是一盏灯,在地下深处被人悄悄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