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未透,李毅将那枚铜哨贴在掌心,闭目感受其温。昨夜“风清月明”的暗语已确认,但他仍不敢松懈。他睁开眼,指尖轻抚哨身一道细痕——那是三日前试频时留下的磨损。他将其收入胸前暗袋,外面再扣上一层皮甲。
与此同时,潼关外的原野上尘土低伏。李震的后援大军在破晓前悄然抵达,二十万盟军分列八阵,旌旗卷收,马蹄裹布,只余铁甲摩擦的沉闷声响。前锋营帐前,李骁迎出三里,父子相见,彼此抱拳,动作干脆,无多余言语。两人并肩走入校场中央的指挥台,乾坤万象匣已在案上开启,蓝光流转,映照出全军调度图谱。
“军团共鸣已就位。”李震低声说,手指划过玉盘,权限层层解锁。刹那间,各部将领腰间令牌同时微震,意味着统合指令正式生效。
李骁点头,随即展开战报:“炮兵集群校准完毕,火药干燥,引信备用两套;工事加固至抗炮级,斥候最远探至咸阳桥南。粮道畅通,水源经苏婉团队三次检测,无毒无患。”
李震扫视全场,下令:“偃旗,限炊烟,所有非必要火源熄灭。传令官按序列发放令符,不得遗漏一营。”
传令兵迅速出动,手中青铜令符刻有唯一编号,领取者需当场核对印记并签字画押。这是最后一次实名调度,一旦开战,战场混乱,唯有前期严密管理才能避免误击与溃散。
此时,前线情报站内,李瑶正俯身于玉符阵列之前。数十道光点在她面前跳动,代表帝都各区域的情报流。她忽然皱眉——南门守将名录出现变更,原定值勤的张远下属被临时调离,换上一名曹瑾亲信统领。
她立刻翻开密码本,对照新旧频段,提笔写下加密指令:“风清延至卯三,月明改双击。”写罢,将纸页投入乾坤万象匣的传送槽,灵力一闪,信息已发往潼关侧营。
片刻后,李毅在指挥侧营接到密令。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密码册,逐字比对,再核验时间戳与家族印记,确认无误。他叫来四名死士,亲自将更新后的指令刻入青铜令片,每一片内容略有差异,以防途中泄露。
“你们分四路走,”他说,“必须有一人把消息送到帝都北坊据点。若遇拦截,毁令吞片,不准活捉。”
四人领命而去。李毅转身取出铜哨,调整内部簧片角度,使其震动频率与新指令同步。他又检查了随身装备:短刃两柄、烟雾弹三枚、绳钩一副、解毒丸五粒。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信号。
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李震召集李骁、李瑶、李毅三人议事。李瑶通过远程投影将舆情热力图投于沙盘上方——帝都八成区域已有集会迹象,尤其东厂周边,巡防兵力增加三成,反而印证了对方心虚。
“百姓已经站出来了。”她说,“但我们需要确保他们不会成为牺牲品。若我们强攻,朝廷可能狗急跳墙,拿平民立威。”
李骁盯着沙盘上的南门结构图:“我的炮火可以压制城墙守军,但无法保证不波及城下人群。除非……内应能准时开门,让我们速入。”
李震沉默片刻,目光落在“风清月明”四个字上。这是最后的接头暗语,也是行动启动的钥匙。
他开口:“五更三点,全线压进。李骁主攻南门,炮火覆盖敌楼,压制箭雨,但不得炸毁城门主体——我们要的是完整城防,不是废墟。”
李骁应声:“明白。”
“李瑶,你全程监控内应响应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所有暴露线路。”
“已设三级预警机制,”李瑶答,“若张远失联超过半柱香,我会激活备用联络人。”
李震转向李毅:“你率精锐小队直扑东厂,目标是控制中枢文书库与刑房密道。但记住——不得提前动手。一切行动,等‘风清月明’。”
李毅握拳抵胸:“遵令。”
会议结束,众人退出大帐。李震独自留下,站在沙盘前凝视帝都方位。他伸手拨动几处标记,又将一面小旗插入南门位置。旗面素白,无字。
李骁离开后并未回营,而是径直走向炮兵阵地。他蹲下身,亲手掀开一座重炮的遮布,检查引信槽内的火绒是否受潮。士兵见状连忙上前协助,他摆手制止,自己用油纸重新包裹火绒,再塞入密封陶管。
“明天这个时候,”他对身旁副将说,“这些炮不会再用来吓人。”
副将点头:“弟兄们都等着那一声令下。”
“那就让他们睡个好觉。”李骁起身拍了拍手,“今晚轮值守备加倍,任何人不得饮酒。”
另一边,李瑶回到情报中枢,坐回案前。她打开家族共享频道,查看李毅最新状态:**“待命营帐,生命体征平稳,装备齐全。”** 她又调出帝都气象记录——今夜无雨,风向偏北,利于信号传递。
她将手指悬于紧急预警符钮之上,没有按下,也没有移开。
而在潼关侧营,李毅已披上轻甲,带领亲卫进入待命营帐。他坐在角落,耳贴地面,仔细分辨远方传来的马蹄震动频率。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通过地面传导判断敌我动向。此刻,远处只有零星巡逻骑兵经过,节奏稳定,未见异常调动。
他抬起头,看向帐外渐暗的天色。
亲卫低声问:“将军,要不要再检查一遍装备?”
李毅摇头:“不必。该做的都做了。”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布巾,缓缓擦拭铜哨表面。那上面的刻痕清晰可见,像是某种记号。他擦得很慢,仿佛在等待某个时刻自然降临。
忽然,帐外传来一阵轻微响动——是传令兵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那人掀帘而入,递上一只竹筒。
李毅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他展开,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
“无变。”
他盯着这两个字看了许久,然后将其凑近灯焰,点燃。火焰顺着纸边爬升,映得他瞳孔微缩。
火光熄灭前,他低声说:
“准备出发。”
        与此同时,潼关外的原野上尘土低伏。李震的后援大军在破晓前悄然抵达,二十万盟军分列八阵,旌旗卷收,马蹄裹布,只余铁甲摩擦的沉闷声响。前锋营帐前,李骁迎出三里,父子相见,彼此抱拳,动作干脆,无多余言语。两人并肩走入校场中央的指挥台,乾坤万象匣已在案上开启,蓝光流转,映照出全军调度图谱。
“军团共鸣已就位。”李震低声说,手指划过玉盘,权限层层解锁。刹那间,各部将领腰间令牌同时微震,意味着统合指令正式生效。
李骁点头,随即展开战报:“炮兵集群校准完毕,火药干燥,引信备用两套;工事加固至抗炮级,斥候最远探至咸阳桥南。粮道畅通,水源经苏婉团队三次检测,无毒无患。”
李震扫视全场,下令:“偃旗,限炊烟,所有非必要火源熄灭。传令官按序列发放令符,不得遗漏一营。”
传令兵迅速出动,手中青铜令符刻有唯一编号,领取者需当场核对印记并签字画押。这是最后一次实名调度,一旦开战,战场混乱,唯有前期严密管理才能避免误击与溃散。
此时,前线情报站内,李瑶正俯身于玉符阵列之前。数十道光点在她面前跳动,代表帝都各区域的情报流。她忽然皱眉——南门守将名录出现变更,原定值勤的张远下属被临时调离,换上一名曹瑾亲信统领。
她立刻翻开密码本,对照新旧频段,提笔写下加密指令:“风清延至卯三,月明改双击。”写罢,将纸页投入乾坤万象匣的传送槽,灵力一闪,信息已发往潼关侧营。
片刻后,李毅在指挥侧营接到密令。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密码册,逐字比对,再核验时间戳与家族印记,确认无误。他叫来四名死士,亲自将更新后的指令刻入青铜令片,每一片内容略有差异,以防途中泄露。
“你们分四路走,”他说,“必须有一人把消息送到帝都北坊据点。若遇拦截,毁令吞片,不准活捉。”
四人领命而去。李毅转身取出铜哨,调整内部簧片角度,使其震动频率与新指令同步。他又检查了随身装备:短刃两柄、烟雾弹三枚、绳钩一副、解毒丸五粒。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信号。
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李震召集李骁、李瑶、李毅三人议事。李瑶通过远程投影将舆情热力图投于沙盘上方——帝都八成区域已有集会迹象,尤其东厂周边,巡防兵力增加三成,反而印证了对方心虚。
“百姓已经站出来了。”她说,“但我们需要确保他们不会成为牺牲品。若我们强攻,朝廷可能狗急跳墙,拿平民立威。”
李骁盯着沙盘上的南门结构图:“我的炮火可以压制城墙守军,但无法保证不波及城下人群。除非……内应能准时开门,让我们速入。”
李震沉默片刻,目光落在“风清月明”四个字上。这是最后的接头暗语,也是行动启动的钥匙。
他开口:“五更三点,全线压进。李骁主攻南门,炮火覆盖敌楼,压制箭雨,但不得炸毁城门主体——我们要的是完整城防,不是废墟。”
李骁应声:“明白。”
“李瑶,你全程监控内应响应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所有暴露线路。”
“已设三级预警机制,”李瑶答,“若张远失联超过半柱香,我会激活备用联络人。”
李震转向李毅:“你率精锐小队直扑东厂,目标是控制中枢文书库与刑房密道。但记住——不得提前动手。一切行动,等‘风清月明’。”
李毅握拳抵胸:“遵令。”
会议结束,众人退出大帐。李震独自留下,站在沙盘前凝视帝都方位。他伸手拨动几处标记,又将一面小旗插入南门位置。旗面素白,无字。
李骁离开后并未回营,而是径直走向炮兵阵地。他蹲下身,亲手掀开一座重炮的遮布,检查引信槽内的火绒是否受潮。士兵见状连忙上前协助,他摆手制止,自己用油纸重新包裹火绒,再塞入密封陶管。
“明天这个时候,”他对身旁副将说,“这些炮不会再用来吓人。”
副将点头:“弟兄们都等着那一声令下。”
“那就让他们睡个好觉。”李骁起身拍了拍手,“今晚轮值守备加倍,任何人不得饮酒。”
另一边,李瑶回到情报中枢,坐回案前。她打开家族共享频道,查看李毅最新状态:**“待命营帐,生命体征平稳,装备齐全。”** 她又调出帝都气象记录——今夜无雨,风向偏北,利于信号传递。
她将手指悬于紧急预警符钮之上,没有按下,也没有移开。
而在潼关侧营,李毅已披上轻甲,带领亲卫进入待命营帐。他坐在角落,耳贴地面,仔细分辨远方传来的马蹄震动频率。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通过地面传导判断敌我动向。此刻,远处只有零星巡逻骑兵经过,节奏稳定,未见异常调动。
他抬起头,看向帐外渐暗的天色。
亲卫低声问:“将军,要不要再检查一遍装备?”
李毅摇头:“不必。该做的都做了。”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布巾,缓缓擦拭铜哨表面。那上面的刻痕清晰可见,像是某种记号。他擦得很慢,仿佛在等待某个时刻自然降临。
忽然,帐外传来一阵轻微响动——是传令兵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那人掀帘而入,递上一只竹筒。
李毅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他展开,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
“无变。”
他盯着这两个字看了许久,然后将其凑近灯焰,点燃。火焰顺着纸边爬升,映得他瞳孔微缩。
火光熄灭前,他低声说:
“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