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李毅的决断:残余的清剿-《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夜风穿过廊道,吹动案上一张尚未归档的纸页。李毅站在锦衣卫衙署内堂,指尖压着那张从西库民巷搜出的残缺名册,目光落在“巳三”两个字上。这是昨夜审讯三名东厂旧部时撬开的最后一道口子——一个代号,一处接头地点,还有一句断续供词:“……城南……慈恩寺后厢有人等信。”

  他没说话,只是将名册翻过一页,递给身侧一名黑衣校尉。“按‘逆鳞排查法’分组,传信、藏械、策反三类,各自锁定。”声音低得像刀刃刮过石面。

  校尉接过纸张,低头退出。门外脚步渐远,李毅转身走向墙边铁架,取下一本薄册。封皮无字,但边角磨损严重,是他自幼随李震习得的《暗部手册》手抄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写着:“行为溯源术:凡伪装者,必有惯性动作、固定路径、隐秘习惯。察其日常,胜于严刑逼供。”

  他合上册子,抬手摸了摸左颊那道新伤。是前日追查西库纵火案时留下的,划痕不深,却一直未愈。他不在乎疼,只记得动手那人临死前的眼神——不是恐惧,而是笃定,仿佛背后另有倚仗。

  这不对劲。普通的残党不会拼死掩护一个藏金点。

  他走出内堂,直奔西跨院。十二名精锐已在练武场列队等候,皆着轻甲,面覆黑巾。他站定在阶前,扫视一圈,开口:“今夜行动,目标周德全。此人原为内侍监副使,已剃发扮僧,藏身慈恩寺佛殿后厢。他若服毒,活捉;若拒捕,格杀勿论。”

  一名校尉低声问:“是否惊动寺中僧众?”

  “不动。”李毅答得干脆,“只清目标,不留痕迹。我要他知道,我们能在他念完早课前破门而入。”

  众人领命散去。李毅未动,望着天色渐暗的宫墙方向。他知道,这一抓不只是为了一个逃宦。真正要紧的,是那个人与新政仓吏的秘密往来——账房里刚提拔上来的人,若已被渗透,那李瑶辛苦建立的复式记账体系,随时可能被搅成一潭浑水。

  子时三刻,慈恩寺外小巷寂静无声。李毅伏在屋脊,身后十一人如影附形。庙门紧闭,香炉冷灰,唯有后厢窗缝透出一点微光。他抬手一挥,两人翻落院墙,无声割断巡夜僧的绳铃。其余人沿檐疾行,直扑后厢。

  门未上锁。

  推门瞬间,一道寒光自暗处射来。李毅侧身避过,看清是枚淬毒银针。屋内角落,一名披袈裟的老僧正欲仰头吞药丸。他一步抢前,掌缘击其腕部,药丸落地,随即抽出腰间短匕抵住咽喉。

  “周德全,你不配穿这身衣。”

  那人浑身一颤,脸色骤变:“你……怎知我名?”

  “你昨夜派人送信给户部协办员陈垏,说粮政有漏洞可钻。”李毅压低声音,“可惜,那位协办员今日一早就把信转交给了李瑶。”

  周德全瞳孔猛缩,嘴唇颤抖起来。

  李毅不等他开口,已从怀中取出一根细银针,挑破其喉结下方一处穴位。这是《暗部手册》所载“心脉叩问”之术,非致命,却能让受术者意识清醒而无法隐瞒真话。

  “谁指使你接近新政官吏?”

  “是……平西王派来的使者……许我五百金,只要能在开仓放粮时煽动饥民闹事……嫁祸李氏失德……”

  “还有谁在城里?报出交接点。”

  周德全断续吐出六个地点:东市布行夹墙、北坊马厩地窖、南河渡口货栈、西街茶肆暗室、城隍庙神像腹中、以及皇宫旧洗衣局偏房。

  李毅听完,收回银针,命人将其锁拿带回。临走前,他亲手点燃一支火折,烧尽桌上半张写有密语的黄纸。

  回到衙署已是凌晨。他亲自提笔,在行动簿上勾去“巳三”,又添上六处新标记。随后召来三队人马,分别指向六个交接点,命令只有一条:“见影即捕,问明即录,确认即除,不留余口。”

  七日之内,帝都各坊接连起变。

  东市布行掌柜被捕,搜出藏于绸缎夹层中的蜡丸密信;北坊马厩地下挖出火油与引线;南河渡口两名搬运工被截获,身上携带有毒米包,意图混入赈灾粮中;西街茶肆老板自首,供出曾为东厂传递消息十年;城隍庙住持被揭发私藏禁军腰牌;最令人震动的是,旧洗衣局一名老妇被抓,竟是十年前刺杀先帝未遂案的幕后联络人。

  每一起案件上报,李毅皆亲自查验证据,核实口供,再决定处置方式。四十七人落网,十八人罪证确凿,当场定斩。

  行刑那夜,菜市口围满百姓。李毅立于刑台之上,手中钢刀未出鞘。直到刽子手砍下第一颗头颅,鲜血喷洒在青石板上,他才缓缓开口:“今日杀的,不是人,是毒。”

  人群鸦雀无声。

  他走下刑台,将一份汇总册子送往御前司。里面详列捕获人数、查获物品、供词副本,尤其附上周德全亲笔画押的供状,明言其企图勾结外藩、扰乱新政。

  李瑶正在灯下核对明日放粮名单。她接过册子,翻了几页,抬头问他:“手段如此酷烈,不怕有人说你专横?”

  “怕就不做了。”李毅站着没动,“你说等他们露出破绽。现在他们露了,我不收网,等谁收?”

  她沉默片刻,将册子放在一旁:“我知道你在守什么。但也要记住,民心可用,亦可寒。”

  “我清楚。”他点头,“所以我只杀确凿有罪之人。其余自首者,依令免死。”

  她不再多言,只轻轻点头。

  当夜,李毅回到锦衣卫总衙,在大堂前立起一块铁碑。匠人连夜铸成,黑底金字,刻着八个大字:“清君侧者,先清腹心”。

  他亲手将刀插进碑旁石槽,血迹顺着刀脊流下,在月光下泛着暗红。

  三日后,又有二十九人自首。有 former 东厂文书,有伪装成商贩的情报员,甚至有一名混入医队的假郎中。李毅一一登记造册,甄别真伪,该关的关,该杀的杀。

  最后一份名单呈上来时,已是深夜。他坐在案前,看着纸上最后一个名字发怔。那人曾是苏婉安置营里的杂役,负责搬药熬汤,表面勤恳,实则每日记录进出人员,准备上报给潜逃在外的东厂首领。

  他提笔,在名字旁画了个叉。

  然后起身走到院中,抽出钢刀,用布慢慢擦拭。

  远处传来更鼓声。三更。

  他停下动作,望向皇宫深处。那里灯火稀疏,太极殿方向一片漆黑。自从雍灵帝瘫坐龙椅后再无人敢近前,整座宫殿如同死去一般。

  但他知道,死的只是皇权,不是阴谋。

  风起了,吹动他肩上的玄色披风。他握紧刀柄,低声下令:“一个不留。”

  话音落下,一名校尉快步奔来,跪地禀报:“西城门外发现一名可疑男子,自称携带紧急密函,要求面见新政主事——他说,他是太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