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扑打着校场边缘的旗杆,战旗在寒风中不断翻卷。李骁站在点将台前,手中令旗一挥,三列步卒立即变换阵型,火炮手迅速前推,弓弩手压低身子,铁甲骑兵从侧翼包抄而出,动作整齐划一。
台下几名老将脸色阴沉,其中一人低声嘀咕:“这打法不合祖制,哪有把火器摆在正中的道理?”
话音未落,李骁已跃下高台,大步走来。他摘下头盔,露出一张年轻却棱角分明的脸,目光直逼那名开口之人:“你说什么不合祖制?”
那人勉强抬头:“太子监军,边军历来以骑射为主,如今这般调度,将士们难以适应。”
“适应?”李骁冷笑一声,“去年开春,蛮族骑兵一夜突袭三座屯堡,烧粮劫民,你当时在做什么?在账房里翻兵册吗?”
四周一片寂静。那老将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出声。
李骁环视众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从今日起,旧编制废除。各营按‘三段击’重组,火器营独立建制,每日操练不得少于两个时辰。轮调名单已贴出,明日午时前交接完毕。若有抗令者——”他顿了顿,看向身后亲卫,“押去运粮道上,跟民夫一起走一趟北境冻土。”
无人再言。
当夜,风雪更甚。李骁带着亲卫连冒雪演练急行冲锋,马蹄踏过结冰的河面,炮车在陡坡上强行推进。一名士卒滑倒,膝盖磕在石棱上渗出血迹,李骁亲自扶他上马,自己牵缰步行三里。消息传开,营中议论渐息。
***
长城北段,一处新修的了望台矗立山脊。墙体由深灰色复合砖石垒成,木梁内嵌耐寒铁筋,屋顶设有可旋转的哨口。一名身着暗色劲装的锦衣卫站在塔顶,手中信鸽笼刚打开,一只灰羽飞出,直入风雪深处。
李骁登上台阶,拍去肩头积雪。哨长抱拳行礼:“启禀太子,今日共收密信七封,皆来自阴山以南暗桩。铁木真部近日频繁调动牧民,名义上是迁徙越冬,实则集中马群于黑河谷地。”
“兵器呢?”
“查到两批私铸刀具,藏在羊毛车底,送往阿鲁台营地。另有一支商队携带铁锭北上,伪装成皮货交易,已被截获。”
李骁接过情报细览,眉头微皱。这些举动看似零散,实则步步试探。他知道,铁木真虽已受封归义侯,但从未真正放下刀。
“传令下去,十二座哨所全部进入二级戒备。快骑队每半个时辰巡查一次边境线,烽燧改为昼夜燃烟示警。另外——”他转身盯着哨长,“让你们的人盯紧阿鲁台,他若敢动手,我要第一个知道。”
***
三日后,北境夜寒如刀。一支轻骑悄然离营,借风雪掩护奔袭百里,直扑黑河谷地一处隐蔽营地。守夜哨兵尚未反应,数十支弩箭已钉入帐篷支柱。骑兵冲入营中,缴获长刀三百余柄、箭矢千支,俘虏七人,其中包括两名带头劫掠村落的头目。
天亮前,队伍押着俘虏返回主营。李骁下令将人带到铁木真帐前。
归义侯的大帐设在阴山南麓,毡幕厚重,门口悬挂狼头骨饰。铁木真披着貂裘走出,面色冷峻。他扫了一眼被绑跪地的俘虏,又看向李骁:“这是什么意思?”
“你的儿子阿鲁台。”李骁语气平静,“昨夜派这些人袭击我边民,抢走牛羊四十余头,伤三人。证据都在这里。”
他挥手,亲卫呈上沾血的布条和刻有部落印记的刀鞘。
铁木真沉默片刻,忽然笑了:“草原上的事,向来是强者说了算。他们打了胜仗,自然该拿些东西。”
“但现在不是草原。”李骁盯着他,“是你签了归顺书的大晟疆土。你若管不住自己的人,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
他说完,转身命人展开一份文书:“《互市约束令》。你若遵守,每年岁赐照常,盐铁配额不减,商路畅通无阻。但若有违——”他抬手一指远处长城,“我立刻关闭所有关市,断你铁器来源,封锁西域通道。你试试看,没有铁锅煮肉、没有铁钉修车,你的部族能撑几个冬天?”
铁木真眼神一凛。
李骁继续道:“我知道你在等机会。等我朝内乱,等边军松懈,等一个能让你重新挥刀南下的时机。可我现在告诉你——不必等了。我就在这里,也不会走。你要么低头做生意,要么提刀来打。选哪一个,一句话。”
帐外风声呼啸。良久,铁木真缓缓伸出手,在文书上按下掌印。
***
数日后,李骁策马巡视北部防线。沿途十二座新建哨所依次排布,每隔三十里一座,哨楼顶端飘着特制信号旗,遇敌时可迅速传递消息。锦衣卫派驻的监察哨长每日上报军情,直送中枢备案。
他来到最北端的黑河戍堡。此处原是一处废弃烽燧,如今已改建为复合结构要塞,墙体内埋设机关枢钮,可在雪崩前自动触发预警铃。堡内设有小型火药库与医护点,驻兵六十人,配备双倍弩机与热油槽。
一名哨官迎上前:“启禀太子,昨日发现两匹野狼靠近哨线,疑似探路。已按规程点燃绿烟示警,快骑队出动清剿。”
李骁点头,走入堡内查看布防图。墙上挂着一幅大幅舆图,用红蓝两色标记敌我动向。他注意到西侧仍有两处哨所标为虚线——因雪崩损毁,尚未重建。
“尽快恢复。”他留下一句,转身登堡。
风势渐猛,吹得战袍猎猎作响。他立于墙头,望向北方苍茫大地。远处阴山如卧龙横陈,雪线下隐约可见游牧部族的炊烟。他知道,那不是安宁的信号,而是蛰伏的呼吸。
身后传来脚步声,亲卫队长低声汇报:“刚收到消息,阿鲁台被软禁于本部,铁木真对外宣称其染病休养。另外,西域那边传来回音,乌孙、龟兹两国愿与我朝缔结商约,共同管制北道铁器流通。”
李骁没有回头。他只是抬起手,轻轻抚过城墙边缘一道新刻的划痕——那是昨日试射新型床弩时,箭矢擦出的痕迹。
“告诉李毅的人,盯紧每一支进出边关的商队。”他声音低沉,“特别是那些打着皮货行商旗号的。”
亲卫领命而去。
他仍站在原地,手指沿着那道刻痕缓缓移动。远处风雪骤起,天地一片灰白。一匹快马自西疾驰而来,骑士披着灰氅,手中举着一封加盖火漆的密函。
马蹄声越来越近。
        台下几名老将脸色阴沉,其中一人低声嘀咕:“这打法不合祖制,哪有把火器摆在正中的道理?”
话音未落,李骁已跃下高台,大步走来。他摘下头盔,露出一张年轻却棱角分明的脸,目光直逼那名开口之人:“你说什么不合祖制?”
那人勉强抬头:“太子监军,边军历来以骑射为主,如今这般调度,将士们难以适应。”
“适应?”李骁冷笑一声,“去年开春,蛮族骑兵一夜突袭三座屯堡,烧粮劫民,你当时在做什么?在账房里翻兵册吗?”
四周一片寂静。那老将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出声。
李骁环视众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从今日起,旧编制废除。各营按‘三段击’重组,火器营独立建制,每日操练不得少于两个时辰。轮调名单已贴出,明日午时前交接完毕。若有抗令者——”他顿了顿,看向身后亲卫,“押去运粮道上,跟民夫一起走一趟北境冻土。”
无人再言。
当夜,风雪更甚。李骁带着亲卫连冒雪演练急行冲锋,马蹄踏过结冰的河面,炮车在陡坡上强行推进。一名士卒滑倒,膝盖磕在石棱上渗出血迹,李骁亲自扶他上马,自己牵缰步行三里。消息传开,营中议论渐息。
***
长城北段,一处新修的了望台矗立山脊。墙体由深灰色复合砖石垒成,木梁内嵌耐寒铁筋,屋顶设有可旋转的哨口。一名身着暗色劲装的锦衣卫站在塔顶,手中信鸽笼刚打开,一只灰羽飞出,直入风雪深处。
李骁登上台阶,拍去肩头积雪。哨长抱拳行礼:“启禀太子,今日共收密信七封,皆来自阴山以南暗桩。铁木真部近日频繁调动牧民,名义上是迁徙越冬,实则集中马群于黑河谷地。”
“兵器呢?”
“查到两批私铸刀具,藏在羊毛车底,送往阿鲁台营地。另有一支商队携带铁锭北上,伪装成皮货交易,已被截获。”
李骁接过情报细览,眉头微皱。这些举动看似零散,实则步步试探。他知道,铁木真虽已受封归义侯,但从未真正放下刀。
“传令下去,十二座哨所全部进入二级戒备。快骑队每半个时辰巡查一次边境线,烽燧改为昼夜燃烟示警。另外——”他转身盯着哨长,“让你们的人盯紧阿鲁台,他若敢动手,我要第一个知道。”
***
三日后,北境夜寒如刀。一支轻骑悄然离营,借风雪掩护奔袭百里,直扑黑河谷地一处隐蔽营地。守夜哨兵尚未反应,数十支弩箭已钉入帐篷支柱。骑兵冲入营中,缴获长刀三百余柄、箭矢千支,俘虏七人,其中包括两名带头劫掠村落的头目。
天亮前,队伍押着俘虏返回主营。李骁下令将人带到铁木真帐前。
归义侯的大帐设在阴山南麓,毡幕厚重,门口悬挂狼头骨饰。铁木真披着貂裘走出,面色冷峻。他扫了一眼被绑跪地的俘虏,又看向李骁:“这是什么意思?”
“你的儿子阿鲁台。”李骁语气平静,“昨夜派这些人袭击我边民,抢走牛羊四十余头,伤三人。证据都在这里。”
他挥手,亲卫呈上沾血的布条和刻有部落印记的刀鞘。
铁木真沉默片刻,忽然笑了:“草原上的事,向来是强者说了算。他们打了胜仗,自然该拿些东西。”
“但现在不是草原。”李骁盯着他,“是你签了归顺书的大晟疆土。你若管不住自己的人,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
他说完,转身命人展开一份文书:“《互市约束令》。你若遵守,每年岁赐照常,盐铁配额不减,商路畅通无阻。但若有违——”他抬手一指远处长城,“我立刻关闭所有关市,断你铁器来源,封锁西域通道。你试试看,没有铁锅煮肉、没有铁钉修车,你的部族能撑几个冬天?”
铁木真眼神一凛。
李骁继续道:“我知道你在等机会。等我朝内乱,等边军松懈,等一个能让你重新挥刀南下的时机。可我现在告诉你——不必等了。我就在这里,也不会走。你要么低头做生意,要么提刀来打。选哪一个,一句话。”
帐外风声呼啸。良久,铁木真缓缓伸出手,在文书上按下掌印。
***
数日后,李骁策马巡视北部防线。沿途十二座新建哨所依次排布,每隔三十里一座,哨楼顶端飘着特制信号旗,遇敌时可迅速传递消息。锦衣卫派驻的监察哨长每日上报军情,直送中枢备案。
他来到最北端的黑河戍堡。此处原是一处废弃烽燧,如今已改建为复合结构要塞,墙体内埋设机关枢钮,可在雪崩前自动触发预警铃。堡内设有小型火药库与医护点,驻兵六十人,配备双倍弩机与热油槽。
一名哨官迎上前:“启禀太子,昨日发现两匹野狼靠近哨线,疑似探路。已按规程点燃绿烟示警,快骑队出动清剿。”
李骁点头,走入堡内查看布防图。墙上挂着一幅大幅舆图,用红蓝两色标记敌我动向。他注意到西侧仍有两处哨所标为虚线——因雪崩损毁,尚未重建。
“尽快恢复。”他留下一句,转身登堡。
风势渐猛,吹得战袍猎猎作响。他立于墙头,望向北方苍茫大地。远处阴山如卧龙横陈,雪线下隐约可见游牧部族的炊烟。他知道,那不是安宁的信号,而是蛰伏的呼吸。
身后传来脚步声,亲卫队长低声汇报:“刚收到消息,阿鲁台被软禁于本部,铁木真对外宣称其染病休养。另外,西域那边传来回音,乌孙、龟兹两国愿与我朝缔结商约,共同管制北道铁器流通。”
李骁没有回头。他只是抬起手,轻轻抚过城墙边缘一道新刻的划痕——那是昨日试射新型床弩时,箭矢擦出的痕迹。
“告诉李毅的人,盯紧每一支进出边关的商队。”他声音低沉,“特别是那些打着皮货行商旗号的。”
亲卫领命而去。
他仍站在原地,手指沿着那道刻痕缓缓移动。远处风雪骤起,天地一片灰白。一匹快马自西疾驰而来,骑士披着灰氅,手中举着一封加盖火漆的密函。
马蹄声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