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的声音在夜风中微微发颤,李震站在观星台边缘,目光未动。那句“太子于边关查获一批私运火药”尚未落定,另一封密报已由暗线锦衣卫疾步递上,封口沾着干涸的褐色痕迹——是血。
他接过信,指腹划过火漆印痕,动作沉稳。拆开只扫一眼,眉头微不可察地一压。
使者死了。三日前从洛阳出发,押送岁贡账册至北境核查,途中遭伏击,全队十七人无一生还。尸体被弃于荒沟,首级悬于城门示众,罪名竟是“勾结外敌,图谋不轨”。
李震将两份文书并列摊在石案之上,火光映出纸面墨迹的细微差异:一份笔锋工整,出自官驿抄录;另一份字迹歪斜急促,显是前线斥候亲笔。他盯着“曹瑾”二字良久,终于开口:“传骁儿,还有李毅。”
话音落下不过半刻,脚步声自台阶传来。李骁披甲而至,肩铠尚带寒霜,显然是刚结束巡防便赶来。他入室未语,先抱拳行礼,目光却直落在案上血书。
“父亲。”
“北境火药案尚未查清,帝都又出这等事。”李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带来的火器图纸被截,如今连核查赋税的使团都遭灭口。你觉得,这是巧合?”
李骁眼神一凛:“不是。有人怕我们查下去。”
“谁?”
“宦官曹瑾。”李骁咬牙道,“他在朝中把持内库多年,火药流向、粮饷调拨皆经其手。若账目公开,他必败露。”
李震未应,转头看向随后赶到的李毅。少年一身黑袍,脸上无悲无喜,只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块铜牌:“抓到一个活口,隶属东厂暗卫。他供出联络凭证,正是曹瑾府中特制的‘青蚨令’,每半月更换一次暗纹。这是今月的。”
李震接过铜牌,翻看背面细如发丝的刻痕,随即唤出乾坤万象匣。一道光幕垂下,系统开始比对历史数据。片刻后,提示音响起:“检测到连续异常行为链:三个月内,共有六起地方奏报送抵途中损毁或篡改,其中四起涉及财政审计人员失踪。关联人物指向内廷监政司。”
室内一时寂静。
李骁猛然上前一步:“父亲,不能再等了。他们敢杀朝廷命官,就是冲着咱们来的。再忍,将士们寒心,百姓也会觉得咱们软弱可欺!”
“那你打算如何?”李震抬眼看他,“率军南下,直取洛阳?”
“以清君侧为名!”李骁声音陡然拔高,“诛除奸佞,匡扶正道!天下必有响应者!”
李震沉默片刻,指尖轻点沙盘。空中浮现大晟疆域图,红点接连亮起:北境屯兵十万,西南粮道畅通,江南税赋稳定。但他视线最终停在洛阳——那里被层层灰雾笼罩,象征情报盲区。
“清君侧……说得容易。”他缓缓道,“可皇帝还在宫中,诏令未废。我们若是起兵,便是叛逆。士族观望,寒门动摇,三年来建立的一切,可能一夜崩塌。”
李骁握紧拳头:“可若不动,他们只会越来越猖狂!下一个目标,会不会就是您?是不是要等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动手?”
“我不是不想动。”李震看着他,“而是必须赢。一旦失败,不只是身死,整个新政都会被彻底抹去,连重来的机会都没有。”
他闭目,启动天机推演。
精神力迅速消耗,眼前闪过三幅画面——
第一幕:李氏上表请罪,交出兵权。数月后,李骁被贬为庶民,戍边途中遇“意外”坠崖;李瑶在狱中焚毁所有账册,含恨而终;北方防线瓦解,蛮族再度南侵。
第二幕:隐忍不发,继续积蓄力量。但两年内,七省监察使接连遭刺,民间谣言四起,称李氏欲自立为帝。王晏旧党联合宗室发动政变,以“护驾勤王”之名围攻京畿。
第三幕:以“肃清内奸、护佑社稷”为由出兵,同时公布曹瑾贪腐铁证,争取中间派支持。战事持续半年,最终控制洛阳,废黜宦官集团,拥立新君监国。
画面消散,李震额角渗出冷汗。
“只有这条路能走。”他睁开眼,“但我们得有个名义。不能说是夺权,也不能说是复仇。”
“那就说,替天行道。”李毅忽然开口,声音低哑,“让天下知道,这一战,是为了活着的人。”
李震点头:“好。对外宣称:奉密诏讨逆,实则以正伐邪。目标不是皇帝,是藏在宫里的毒蛇。口号就定为——‘清君侧,安天下’。”
李骁眼中战意重燃:“我愿为先锋,三日内集结精锐,取道潼关南下!”
“不行。”李震摇头,“你不能第一个冲上去。你是主帅,不是敢死队。先锋另择他人,你坐镇中军,统筹全局。”
“可是——”
“没有可是。”李震语气不容置疑,“这一仗,打的是气势,更是人心。你要让我看到,我的儿子不仅能冲锋陷阵,还能指挥千军万马,守住一座城,治理一方土。”
李骁嘴唇动了动,终究低头:“儿臣遵命。”
李震转向李毅:“活口必须保住,供词要一字不漏记录下来。另外,查清楚最近半年所有进出洛阳的商队名单,尤其是运送木料、石材的。我怀疑他们在加固宫墙,准备长期固守。”
“已经派人去了。”李毅答,“另外,我在城内布下的十二个眼线,昨夜有三人失联。可能是察觉到了什么。”
“立刻转移剩余人员,暂停一切暴露性行动。”李震沉声道,“现在不是拼损耗的时候。”
李毅点头退至角落,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简,快速刻写指令。
李震重新看向沙盘,手指轻移,一道红线自北境蜿蜒南下,穿过黄河渡口,直指潼关。那是通往洛阳的最后一道天险。
“传令下去,各州兵马即刻进入战备状态,但不得轻举妄动。粮草调度优先保障西路军,医馆储备药材翻倍,征募民夫三千预备修路搭桥。”
他又唤来近侍:“拟旨两道。一道明发天下,追查杀害使臣的真凶,许诺重赏;另一道密封,待大军启程当日开启,内容为‘奉天讨逆诏’,署我亲笔印信。”
室内众人各自领命,脚步有序退出。
最后只剩父子三人。
李震望着沙盘上的洛阳城标记,久久未语。忽而问道:“你们还记得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最怕的是什么吗?”
李骁一怔,低声答:“怕活不过冬天。”
“我怕的不是死。”李毅静静地说,“是被人当成工具使完就扔。”
李震轻轻叹了口气:“我当时想的,是怎么带着你们活下去。没想过有一天,我们会站在这里,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他伸手,在沙盘上轻轻一抹。代表洛阳的灰雾被拨开一角,露出底下真实的地形轮廓。
“但现在,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他收回手,转身走向内室。
“明日清晨,发布动员令。这一战,不止为了报仇,也不止为了权力。”
他的背影停在门前,声音低沉却坚定:
“是为了让以后的孩子,不用再像我们一样,靠杀人来证明自己活着。”
李骁站在原地,右手缓缓按上腰间佩刀。刀柄冰凉,但他掌心滚烫。
李毅合上竹简,将最后一道命令交给门外等候的信使。
沙盘上的红线微微闪烁,如同脉搏跳动。
东方天际泛起一丝青白,黎明将至。
李骁深吸一口气,迈步出门。
他的靴底踩碎了一片枯叶,裂响清脆。
        他接过信,指腹划过火漆印痕,动作沉稳。拆开只扫一眼,眉头微不可察地一压。
使者死了。三日前从洛阳出发,押送岁贡账册至北境核查,途中遭伏击,全队十七人无一生还。尸体被弃于荒沟,首级悬于城门示众,罪名竟是“勾结外敌,图谋不轨”。
李震将两份文书并列摊在石案之上,火光映出纸面墨迹的细微差异:一份笔锋工整,出自官驿抄录;另一份字迹歪斜急促,显是前线斥候亲笔。他盯着“曹瑾”二字良久,终于开口:“传骁儿,还有李毅。”
话音落下不过半刻,脚步声自台阶传来。李骁披甲而至,肩铠尚带寒霜,显然是刚结束巡防便赶来。他入室未语,先抱拳行礼,目光却直落在案上血书。
“父亲。”
“北境火药案尚未查清,帝都又出这等事。”李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带来的火器图纸被截,如今连核查赋税的使团都遭灭口。你觉得,这是巧合?”
李骁眼神一凛:“不是。有人怕我们查下去。”
“谁?”
“宦官曹瑾。”李骁咬牙道,“他在朝中把持内库多年,火药流向、粮饷调拨皆经其手。若账目公开,他必败露。”
李震未应,转头看向随后赶到的李毅。少年一身黑袍,脸上无悲无喜,只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块铜牌:“抓到一个活口,隶属东厂暗卫。他供出联络凭证,正是曹瑾府中特制的‘青蚨令’,每半月更换一次暗纹。这是今月的。”
李震接过铜牌,翻看背面细如发丝的刻痕,随即唤出乾坤万象匣。一道光幕垂下,系统开始比对历史数据。片刻后,提示音响起:“检测到连续异常行为链:三个月内,共有六起地方奏报送抵途中损毁或篡改,其中四起涉及财政审计人员失踪。关联人物指向内廷监政司。”
室内一时寂静。
李骁猛然上前一步:“父亲,不能再等了。他们敢杀朝廷命官,就是冲着咱们来的。再忍,将士们寒心,百姓也会觉得咱们软弱可欺!”
“那你打算如何?”李震抬眼看他,“率军南下,直取洛阳?”
“以清君侧为名!”李骁声音陡然拔高,“诛除奸佞,匡扶正道!天下必有响应者!”
李震沉默片刻,指尖轻点沙盘。空中浮现大晟疆域图,红点接连亮起:北境屯兵十万,西南粮道畅通,江南税赋稳定。但他视线最终停在洛阳——那里被层层灰雾笼罩,象征情报盲区。
“清君侧……说得容易。”他缓缓道,“可皇帝还在宫中,诏令未废。我们若是起兵,便是叛逆。士族观望,寒门动摇,三年来建立的一切,可能一夜崩塌。”
李骁握紧拳头:“可若不动,他们只会越来越猖狂!下一个目标,会不会就是您?是不是要等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动手?”
“我不是不想动。”李震看着他,“而是必须赢。一旦失败,不只是身死,整个新政都会被彻底抹去,连重来的机会都没有。”
他闭目,启动天机推演。
精神力迅速消耗,眼前闪过三幅画面——
第一幕:李氏上表请罪,交出兵权。数月后,李骁被贬为庶民,戍边途中遇“意外”坠崖;李瑶在狱中焚毁所有账册,含恨而终;北方防线瓦解,蛮族再度南侵。
第二幕:隐忍不发,继续积蓄力量。但两年内,七省监察使接连遭刺,民间谣言四起,称李氏欲自立为帝。王晏旧党联合宗室发动政变,以“护驾勤王”之名围攻京畿。
第三幕:以“肃清内奸、护佑社稷”为由出兵,同时公布曹瑾贪腐铁证,争取中间派支持。战事持续半年,最终控制洛阳,废黜宦官集团,拥立新君监国。
画面消散,李震额角渗出冷汗。
“只有这条路能走。”他睁开眼,“但我们得有个名义。不能说是夺权,也不能说是复仇。”
“那就说,替天行道。”李毅忽然开口,声音低哑,“让天下知道,这一战,是为了活着的人。”
李震点头:“好。对外宣称:奉密诏讨逆,实则以正伐邪。目标不是皇帝,是藏在宫里的毒蛇。口号就定为——‘清君侧,安天下’。”
李骁眼中战意重燃:“我愿为先锋,三日内集结精锐,取道潼关南下!”
“不行。”李震摇头,“你不能第一个冲上去。你是主帅,不是敢死队。先锋另择他人,你坐镇中军,统筹全局。”
“可是——”
“没有可是。”李震语气不容置疑,“这一仗,打的是气势,更是人心。你要让我看到,我的儿子不仅能冲锋陷阵,还能指挥千军万马,守住一座城,治理一方土。”
李骁嘴唇动了动,终究低头:“儿臣遵命。”
李震转向李毅:“活口必须保住,供词要一字不漏记录下来。另外,查清楚最近半年所有进出洛阳的商队名单,尤其是运送木料、石材的。我怀疑他们在加固宫墙,准备长期固守。”
“已经派人去了。”李毅答,“另外,我在城内布下的十二个眼线,昨夜有三人失联。可能是察觉到了什么。”
“立刻转移剩余人员,暂停一切暴露性行动。”李震沉声道,“现在不是拼损耗的时候。”
李毅点头退至角落,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简,快速刻写指令。
李震重新看向沙盘,手指轻移,一道红线自北境蜿蜒南下,穿过黄河渡口,直指潼关。那是通往洛阳的最后一道天险。
“传令下去,各州兵马即刻进入战备状态,但不得轻举妄动。粮草调度优先保障西路军,医馆储备药材翻倍,征募民夫三千预备修路搭桥。”
他又唤来近侍:“拟旨两道。一道明发天下,追查杀害使臣的真凶,许诺重赏;另一道密封,待大军启程当日开启,内容为‘奉天讨逆诏’,署我亲笔印信。”
室内众人各自领命,脚步有序退出。
最后只剩父子三人。
李震望着沙盘上的洛阳城标记,久久未语。忽而问道:“你们还记得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最怕的是什么吗?”
李骁一怔,低声答:“怕活不过冬天。”
“我怕的不是死。”李毅静静地说,“是被人当成工具使完就扔。”
李震轻轻叹了口气:“我当时想的,是怎么带着你们活下去。没想过有一天,我们会站在这里,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他伸手,在沙盘上轻轻一抹。代表洛阳的灰雾被拨开一角,露出底下真实的地形轮廓。
“但现在,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他收回手,转身走向内室。
“明日清晨,发布动员令。这一战,不止为了报仇,也不止为了权力。”
他的背影停在门前,声音低沉却坚定:
“是为了让以后的孩子,不用再像我们一样,靠杀人来证明自己活着。”
李骁站在原地,右手缓缓按上腰间佩刀。刀柄冰凉,但他掌心滚烫。
李毅合上竹简,将最后一道命令交给门外等候的信使。
沙盘上的红线微微闪烁,如同脉搏跳动。
东方天际泛起一丝青白,黎明将至。
李骁深吸一口气,迈步出门。
他的靴底踩碎了一片枯叶,裂响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