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狼脊岭东谷口的风裹着沙石掠过山脊。李骁站在高崖边缘,脚下是昨夜刚埋入土中的铁雷阵引线,指尖轻抚过炮位后方那道新凿出的凹槽。二十门改良火炮静静伏在反斜面掩体后,炮口朝向谷道最窄处——那里,正是李瑶推算出的蛮族必经之路。
他回头看向副将:“地雷布设完毕没有?”
“已按图纸完成,三百六十枚全部就位,引信连通火油沟。”副将递上一份手绘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三处重点引爆区,“只要敌骑踏入中央谷段,一声令下,整条通道都会烧起来。”
李骁点头,将图收进怀中。他知道,这一战不能拖,必须快、准、狠。苏婉密令里说得清楚:若三日内未见蛮族大规模集结,则主动前推至隘口布防。如今期限已到,敌前锋果然出动,五千骑兵连夜奔袭,意图趁雾强攻。
他抬眼望向天际。晨雾正从谷底缓缓升起,像一层灰白薄纱遮住山势。这种天气最适合突袭,也最适合伏击。
“传令下去,炮兵三段轮射准备,第一组装填铁砂弹,第二组压碎石包,第三组备燃烧弹。”他的声音不高,却一字一句传入各哨点,“等他们进了杀字区,再动手。”
---
天光微亮时,谷口传来马蹄踏地的闷响。
蛮族前锋如潮水般涌出林带,黑压压一片,刀锋在雾中闪着冷光。领头的是铁木真麾下大将阿古尔,此人惯用弯刀,曾率百骑夜破三城。此刻他策马疾驰,嘴角扬起冷笑。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场试探性冲锋,明军主力尚在幽州,此处最多千人守隘,不足为惧。
马队冲入谷心,速度不减。
就在前锋试图加速穿越狭窄地带的刹那,李骁抬起右手,猛然挥下。
“放!”
第一排炮口喷出烈焰,二十枚铁砂弹呼啸而出,在空中炸开成扇形火网。冲在最前的数十匹战马当场被撕裂,血肉横飞,残肢撞上岩壁发出沉闷声响。后续骑兵来不及勒缰,接连撞入火海,马群惊嘶,阵型大乱。
未等敌人反应,第二轮碎石弹已覆盖而至。沉重的石块砸在盔甲上,发出令人牙酸的碎裂声,不少人连人带马滚落坡下。第三轮燃烧弹紧随其后,火油四溅,瞬间点燃预埋的油沟。整条谷道仿佛被点燃的长蛇,烈焰腾空而起,浓烟滚滚升腾。
阿古尔还未从震惊中回神,身边亲卫已被掀翻在地。他怒吼一声,拔刀欲退,却发现退路已被两侧山崖上冲下的步卒封死。长枪如林,拒马横列,逃出生天者不足百人。
半个时辰后,战场归于寂静。
焦土之上散落着断裂的兵器与烧焦的旗帜,幸存的蛮族士兵跪伏在地,满脸尘灰,眼神呆滞。李骁缓步走入战场,靴底踩过一块尚未熄灭的布幡,那是蛮族东部部落的图腾标志。
他蹲下身,从一名重伤俘虏腰间取下一枚铜牌,上面刻着赤鬃部的徽记。这名俘虏喉咙被碎片划伤,说话断续,但还是挣扎着开口:“你们……不是人……是雷神降世……”
李骁没回应,只将铜牌递给身后随从:“登记造册,所有缴获战旗集中运到主帐外。”
---
日头偏西,军营中央搭起一座三丈高的石台。
李骁亲自点燃火堆,将一捆捆蛮族战旗投入其中。火焰腾起数尺高,映得四周将士面容肃然。他立于台前,声音穿透风声:
“传话给铁木真——李氏大军,不屠妇孺,亦不赦悍寇。今日焚旗,明日烧帐。若他执意南侵,每进一步,便多烧一寨。”
台下俘虏被逐一松绑,每人发了一袋干粮和清水。其中有几名重伤者,已由随军医手处理过伤口,敷药包扎。他们怔怔望着那堆燃烧的旗帜,有人低声抽泣,有人双手合十,似在祈祷。
夜深时,斥候快马回报:铁木真主营灯火未熄,自前线败报传来后,已有三名部落首领连夜求见,议事帐篷内争执声持续到天明。
李骁坐在主帐中,面前摊开着战损统计。此役共歼敌四千七百余人,己方伤亡不足三百,多数为轻伤。炮兵系统运转稳定,三段轮射误差控制在五步之内,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他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
- 炮组转移至西侧高地,防敌夜袭;
- 加派两队游骑巡防南北两翼;
- 明晨派轻骑佯攻其左营,试探主力动向。
写完,他吹了吹墨迹,将纸交给值夜参军:“立刻传达各部。”
参军接过命令正要退出,忽听帐外脚步急促。一名哨官掀帘而入,抱拳禀报:“将军,刚截获一支北来信鹰,羽管中有密信。”
李骁伸手接过铜管,拧开盖子,抽出一张细绢。上面只有八个字,笔迹清峻:
**白狼部使者将至边界。**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片刻,指尖轻轻摩挲过“使者”二字。帐内烛火跳了一下,映在他眼底划过一道暗光。
他把绢布收入袖中,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指尖落在蛮族大营所在的位置,缓缓划了一道弧线,指向东南方向一处山谷。
“通知前哨,”他说,“明日辰时,放行一切非武装人员入境。若有打着白狼部旗号者,直接带到我帐前。”
        他回头看向副将:“地雷布设完毕没有?”
“已按图纸完成,三百六十枚全部就位,引信连通火油沟。”副将递上一份手绘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三处重点引爆区,“只要敌骑踏入中央谷段,一声令下,整条通道都会烧起来。”
李骁点头,将图收进怀中。他知道,这一战不能拖,必须快、准、狠。苏婉密令里说得清楚:若三日内未见蛮族大规模集结,则主动前推至隘口布防。如今期限已到,敌前锋果然出动,五千骑兵连夜奔袭,意图趁雾强攻。
他抬眼望向天际。晨雾正从谷底缓缓升起,像一层灰白薄纱遮住山势。这种天气最适合突袭,也最适合伏击。
“传令下去,炮兵三段轮射准备,第一组装填铁砂弹,第二组压碎石包,第三组备燃烧弹。”他的声音不高,却一字一句传入各哨点,“等他们进了杀字区,再动手。”
---
天光微亮时,谷口传来马蹄踏地的闷响。
蛮族前锋如潮水般涌出林带,黑压压一片,刀锋在雾中闪着冷光。领头的是铁木真麾下大将阿古尔,此人惯用弯刀,曾率百骑夜破三城。此刻他策马疾驰,嘴角扬起冷笑。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场试探性冲锋,明军主力尚在幽州,此处最多千人守隘,不足为惧。
马队冲入谷心,速度不减。
就在前锋试图加速穿越狭窄地带的刹那,李骁抬起右手,猛然挥下。
“放!”
第一排炮口喷出烈焰,二十枚铁砂弹呼啸而出,在空中炸开成扇形火网。冲在最前的数十匹战马当场被撕裂,血肉横飞,残肢撞上岩壁发出沉闷声响。后续骑兵来不及勒缰,接连撞入火海,马群惊嘶,阵型大乱。
未等敌人反应,第二轮碎石弹已覆盖而至。沉重的石块砸在盔甲上,发出令人牙酸的碎裂声,不少人连人带马滚落坡下。第三轮燃烧弹紧随其后,火油四溅,瞬间点燃预埋的油沟。整条谷道仿佛被点燃的长蛇,烈焰腾空而起,浓烟滚滚升腾。
阿古尔还未从震惊中回神,身边亲卫已被掀翻在地。他怒吼一声,拔刀欲退,却发现退路已被两侧山崖上冲下的步卒封死。长枪如林,拒马横列,逃出生天者不足百人。
半个时辰后,战场归于寂静。
焦土之上散落着断裂的兵器与烧焦的旗帜,幸存的蛮族士兵跪伏在地,满脸尘灰,眼神呆滞。李骁缓步走入战场,靴底踩过一块尚未熄灭的布幡,那是蛮族东部部落的图腾标志。
他蹲下身,从一名重伤俘虏腰间取下一枚铜牌,上面刻着赤鬃部的徽记。这名俘虏喉咙被碎片划伤,说话断续,但还是挣扎着开口:“你们……不是人……是雷神降世……”
李骁没回应,只将铜牌递给身后随从:“登记造册,所有缴获战旗集中运到主帐外。”
---
日头偏西,军营中央搭起一座三丈高的石台。
李骁亲自点燃火堆,将一捆捆蛮族战旗投入其中。火焰腾起数尺高,映得四周将士面容肃然。他立于台前,声音穿透风声:
“传话给铁木真——李氏大军,不屠妇孺,亦不赦悍寇。今日焚旗,明日烧帐。若他执意南侵,每进一步,便多烧一寨。”
台下俘虏被逐一松绑,每人发了一袋干粮和清水。其中有几名重伤者,已由随军医手处理过伤口,敷药包扎。他们怔怔望着那堆燃烧的旗帜,有人低声抽泣,有人双手合十,似在祈祷。
夜深时,斥候快马回报:铁木真主营灯火未熄,自前线败报传来后,已有三名部落首领连夜求见,议事帐篷内争执声持续到天明。
李骁坐在主帐中,面前摊开着战损统计。此役共歼敌四千七百余人,己方伤亡不足三百,多数为轻伤。炮兵系统运转稳定,三段轮射误差控制在五步之内,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他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
- 炮组转移至西侧高地,防敌夜袭;
- 加派两队游骑巡防南北两翼;
- 明晨派轻骑佯攻其左营,试探主力动向。
写完,他吹了吹墨迹,将纸交给值夜参军:“立刻传达各部。”
参军接过命令正要退出,忽听帐外脚步急促。一名哨官掀帘而入,抱拳禀报:“将军,刚截获一支北来信鹰,羽管中有密信。”
李骁伸手接过铜管,拧开盖子,抽出一张细绢。上面只有八个字,笔迹清峻:
**白狼部使者将至边界。**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片刻,指尖轻轻摩挲过“使者”二字。帐内烛火跳了一下,映在他眼底划过一道暗光。
他把绢布收入袖中,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指尖落在蛮族大营所在的位置,缓缓划了一道弧线,指向东南方向一处山谷。
“通知前哨,”他说,“明日辰时,放行一切非武装人员入境。若有打着白狼部旗号者,直接带到我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