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自敌营深处腾起,西南山口马蹄轰鸣如雷碾地。李震瞳孔一缩,未及下令,手中令旗已猛然劈下:“炮队三发,封锁山道!”
号令传出,三声巨响撕裂夜空。炮弹砸入狭窄谷口,碎石翻飞,烟尘冲天。那支正全速逼近的“楚”字旗骑兵前锋骤然受阻,战马嘶鸣乱撞,阵型为之一滞。
李瑶疾步登上指挥台,手中布防图被风掀动一角。她目光扫过战场走势,声音冷静:“敌骑轻装急进,无盾无甲,正是破绽。骁哥可率重骑穿心而入,断其腰腹。”
李震盯着敌军混乱的前队,点头:“传令——出击。”
令旗挥落,鼓声骤起。李骁早已立于阵前,闻令翻身上马,抽出长刀高喝:“两广子弟,随我杀敌!”话音未落,三千铁骑如洪流奔涌而出,蹄声震得大地微颤。
他亲自领着精锐直扑敌中军。对方尚未稳住阵脚,便见黑压压一片铁甲撞来,仓促举矛迎击。刀光闪处,数名护卫连人带枪被劈开,帅旗顷刻折断。楚南军心大溃,阵列如纸糊般裂开。
李骁不恋战,一声令下,骑兵群如利刃横切敌阵中央,将其生生割成两段。残兵四散,彼此呼喊不应,再难组织反击。
此时,李瑶立于高台,目光锁定敌后方辎重区域。她抬手一指:“弓弩手覆盖射击,重点清剿聚集群。炮队调角,轰其粮车。”
箭雨倾泻而下,密如飞蝗。火炮再度轰鸣,数枚炮弹精准落入敌军补给区。粮草堆接连爆燃,火焰冲天而起,照亮半边夜空。逃窜的士兵在火光中奔走哀嚎,彻底丧失斗志。
一名副将见大势已去,拨转马头欲从侧翼突围。他紧伏马背,借夜色掩护疾驰百步,眼看就要冲出战场边缘。
林间一块岩石后,李毅悄然起身。他搭箭上弦,动作极缓,呼吸沉得如同停顿。待那人奔至最佳射距,弓弦轻响,劲箭破空而出,直贯后心。
敌将闷哼一声,身体前倾,重重摔落马下。李毅收弓,低语一句:“这一箭,为两广百姓。”随即隐入暗处,身影不见。
前线战场上,溃败之势不可逆转。残余敌军或跪地请降,或丢弃兵器四散奔逃。李骁勒马回望,满目狼藉中唯有一杆“李”字大旗依旧挺立。他抹了把脸上的血污,下令清点伤亡、收缴武器。
片刻后,李震策马缓缓行至战场中央。他翻身下马,踩着尚有余温的焦土走向高台。四周尸骸横陈,战马哀鸣,但将士们的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站定,环视全场:“今日一战,你们用刀剑告诉天下——谁才是真正护民之人!”声音不高,却传遍每一列军阵。
将士肃立,无人言语。
“全军每人赏肉五斤、酒一坛,伤者加倍抚恤,阵亡者追授军功,子孙入新政学堂!”
话音落下,刹那寂静。随即,欢呼如潮水般炸开。老兵捶胸顿足,新兵热泪纵横,有人高举断刀,有人撕下染血战袍绑在长枪顶端挥舞。一面面破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与那杆主旗遥相呼应。
村中百姓也纷纷涌出。孩童敲着铜盆,老妇提着热汤,少女捧着洗净的绷带奔向伤员。一名曾拒药的老汉红着脸挤到前列,将一壶米酒塞进一名年轻士兵手中,哽咽道:“娃啊,叔对不起你们……早该信的。”
士兵咧嘴一笑,仰头灌了一口,又递回去:“叔,咱们现在都是一家人。”
李瑶站在指挥台边缘,手中战报已整理完毕。她望着眼前军民相拥的景象,轻轻舒了口气,将文书卷好收入怀中。接下来是兵力轮换、伤员转运、防线加固——胜利只是开始,真正的压力才刚刚到来。
李骁带着亲卫巡行阵前,逐一查看俘虏安置情况。一名重伤敌兵躺在担架上,挣扎着抬头看他:“你们……真会放我们回家?”
“只要不再来犯。”李骁平静回答,“两广不杀人,只护人。”
那人怔住,良久说不出话,最终闭上了眼。
李毅悄然回到李震身后,垂手而立。他衣襟染血,却不显疲态,目光始终扫视四周。方才那一箭虽准,但他知道,真正的威胁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李震没有回头,只低声问:“看清了吗?”
“看清了。”李毅答,“主帅未死,主力仍在青石渡。今夜退兵,是为避锋芒。”
“那就让他们再看清楚一点。”李震抬手,指向远方仍未熄灭的火场,“传令下去,把缴获的粮车拖到边境线上,当众烧毁。让所有人都看见——我们不取百姓一粒米,也不留敌人一颗粮。”
亲兵领命而去。不久,十余辆满载粮食的车驾被推至两军交界处,火把掷下,烈焰再次腾起,映红了夜空。
消息很快传开。不仅己方军民为之振奋,就连远处观望的游骑也开始骚动。有几匹马原地打转,骑士频频回首,似在等待撤退信号。
李瑶走过来,低声禀报:“赵德传来密信,闽越船队仍停泊港内,但已有调动迹象。若楚南主力再败,恐生异动。”
李震望着火光,神色不动:“通知海防营,所有战船即刻升帆待命。另派快马联络北线,查李毅此前上报的骡马征调路线,顺藤摸瓜,找出其后勤据点。”
“父亲。”李瑶迟疑片刻,“若继续深入,可能触发更大规模决战。我们准备好了吗?”
“不是准备好了没有。”李震缓缓道,“是必须打下去。民心已动,士气已振,这时候退,比战败更伤根基。”
李骁这时也走了过来,盔甲未卸,肩头还挂着一道新鲜划痕:“让我带骑兵绕道北岭,切断他们归路。只要再胜一次,楚南节度使就得亲自上阵。”
李震看着儿子,点了点头:“你可以去,但不准孤军深入。等李瑶的情报确认后再动。”
“明白。”李骁应声抱拳。
李毅忽然开口:“我随他走一趟。”
李震看了他一眼,没反对。
三人正说着,一名斥候飞奔而来,单膝跪地:“报告!敌军主力正在撤离青石渡,大批辎重沿河东运,似要收缩防线!”
众人一震。
李瑶迅速展开地图,手指划过几条水道:“他们在怕。怕我们顺势反攻,怕后方空虚暴露。这是溃退的前兆。”
李震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传令各部,休整两日,补充粮草。第三日清晨,全军开拔,目标——青石渡。”
话音刚落,东方天际泛起微白。一夜激战终歇,硝烟尚未散尽,但空气中已透出不同以往的气息。
一名小兵蹲在营地角落,用破布仔细擦拭自己的长矛。他的手还在抖,可眼神坚定。旁边战友递来一碗热汤,他接过,喝了一口,忽然笑了。
“原来赢,是这个味道。”
        号令传出,三声巨响撕裂夜空。炮弹砸入狭窄谷口,碎石翻飞,烟尘冲天。那支正全速逼近的“楚”字旗骑兵前锋骤然受阻,战马嘶鸣乱撞,阵型为之一滞。
李瑶疾步登上指挥台,手中布防图被风掀动一角。她目光扫过战场走势,声音冷静:“敌骑轻装急进,无盾无甲,正是破绽。骁哥可率重骑穿心而入,断其腰腹。”
李震盯着敌军混乱的前队,点头:“传令——出击。”
令旗挥落,鼓声骤起。李骁早已立于阵前,闻令翻身上马,抽出长刀高喝:“两广子弟,随我杀敌!”话音未落,三千铁骑如洪流奔涌而出,蹄声震得大地微颤。
他亲自领着精锐直扑敌中军。对方尚未稳住阵脚,便见黑压压一片铁甲撞来,仓促举矛迎击。刀光闪处,数名护卫连人带枪被劈开,帅旗顷刻折断。楚南军心大溃,阵列如纸糊般裂开。
李骁不恋战,一声令下,骑兵群如利刃横切敌阵中央,将其生生割成两段。残兵四散,彼此呼喊不应,再难组织反击。
此时,李瑶立于高台,目光锁定敌后方辎重区域。她抬手一指:“弓弩手覆盖射击,重点清剿聚集群。炮队调角,轰其粮车。”
箭雨倾泻而下,密如飞蝗。火炮再度轰鸣,数枚炮弹精准落入敌军补给区。粮草堆接连爆燃,火焰冲天而起,照亮半边夜空。逃窜的士兵在火光中奔走哀嚎,彻底丧失斗志。
一名副将见大势已去,拨转马头欲从侧翼突围。他紧伏马背,借夜色掩护疾驰百步,眼看就要冲出战场边缘。
林间一块岩石后,李毅悄然起身。他搭箭上弦,动作极缓,呼吸沉得如同停顿。待那人奔至最佳射距,弓弦轻响,劲箭破空而出,直贯后心。
敌将闷哼一声,身体前倾,重重摔落马下。李毅收弓,低语一句:“这一箭,为两广百姓。”随即隐入暗处,身影不见。
前线战场上,溃败之势不可逆转。残余敌军或跪地请降,或丢弃兵器四散奔逃。李骁勒马回望,满目狼藉中唯有一杆“李”字大旗依旧挺立。他抹了把脸上的血污,下令清点伤亡、收缴武器。
片刻后,李震策马缓缓行至战场中央。他翻身下马,踩着尚有余温的焦土走向高台。四周尸骸横陈,战马哀鸣,但将士们的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站定,环视全场:“今日一战,你们用刀剑告诉天下——谁才是真正护民之人!”声音不高,却传遍每一列军阵。
将士肃立,无人言语。
“全军每人赏肉五斤、酒一坛,伤者加倍抚恤,阵亡者追授军功,子孙入新政学堂!”
话音落下,刹那寂静。随即,欢呼如潮水般炸开。老兵捶胸顿足,新兵热泪纵横,有人高举断刀,有人撕下染血战袍绑在长枪顶端挥舞。一面面破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与那杆主旗遥相呼应。
村中百姓也纷纷涌出。孩童敲着铜盆,老妇提着热汤,少女捧着洗净的绷带奔向伤员。一名曾拒药的老汉红着脸挤到前列,将一壶米酒塞进一名年轻士兵手中,哽咽道:“娃啊,叔对不起你们……早该信的。”
士兵咧嘴一笑,仰头灌了一口,又递回去:“叔,咱们现在都是一家人。”
李瑶站在指挥台边缘,手中战报已整理完毕。她望着眼前军民相拥的景象,轻轻舒了口气,将文书卷好收入怀中。接下来是兵力轮换、伤员转运、防线加固——胜利只是开始,真正的压力才刚刚到来。
李骁带着亲卫巡行阵前,逐一查看俘虏安置情况。一名重伤敌兵躺在担架上,挣扎着抬头看他:“你们……真会放我们回家?”
“只要不再来犯。”李骁平静回答,“两广不杀人,只护人。”
那人怔住,良久说不出话,最终闭上了眼。
李毅悄然回到李震身后,垂手而立。他衣襟染血,却不显疲态,目光始终扫视四周。方才那一箭虽准,但他知道,真正的威胁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李震没有回头,只低声问:“看清了吗?”
“看清了。”李毅答,“主帅未死,主力仍在青石渡。今夜退兵,是为避锋芒。”
“那就让他们再看清楚一点。”李震抬手,指向远方仍未熄灭的火场,“传令下去,把缴获的粮车拖到边境线上,当众烧毁。让所有人都看见——我们不取百姓一粒米,也不留敌人一颗粮。”
亲兵领命而去。不久,十余辆满载粮食的车驾被推至两军交界处,火把掷下,烈焰再次腾起,映红了夜空。
消息很快传开。不仅己方军民为之振奋,就连远处观望的游骑也开始骚动。有几匹马原地打转,骑士频频回首,似在等待撤退信号。
李瑶走过来,低声禀报:“赵德传来密信,闽越船队仍停泊港内,但已有调动迹象。若楚南主力再败,恐生异动。”
李震望着火光,神色不动:“通知海防营,所有战船即刻升帆待命。另派快马联络北线,查李毅此前上报的骡马征调路线,顺藤摸瓜,找出其后勤据点。”
“父亲。”李瑶迟疑片刻,“若继续深入,可能触发更大规模决战。我们准备好了吗?”
“不是准备好了没有。”李震缓缓道,“是必须打下去。民心已动,士气已振,这时候退,比战败更伤根基。”
李骁这时也走了过来,盔甲未卸,肩头还挂着一道新鲜划痕:“让我带骑兵绕道北岭,切断他们归路。只要再胜一次,楚南节度使就得亲自上阵。”
李震看着儿子,点了点头:“你可以去,但不准孤军深入。等李瑶的情报确认后再动。”
“明白。”李骁应声抱拳。
李毅忽然开口:“我随他走一趟。”
李震看了他一眼,没反对。
三人正说着,一名斥候飞奔而来,单膝跪地:“报告!敌军主力正在撤离青石渡,大批辎重沿河东运,似要收缩防线!”
众人一震。
李瑶迅速展开地图,手指划过几条水道:“他们在怕。怕我们顺势反攻,怕后方空虚暴露。这是溃退的前兆。”
李震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传令各部,休整两日,补充粮草。第三日清晨,全军开拔,目标——青石渡。”
话音刚落,东方天际泛起微白。一夜激战终歇,硝烟尚未散尽,但空气中已透出不同以往的气息。
一名小兵蹲在营地角落,用破布仔细擦拭自己的长矛。他的手还在抖,可眼神坚定。旁边战友递来一碗热汤,他接过,喝了一口,忽然笑了。
“原来赢,是这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