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呈上密报。李震接过,指腹在信封边缘划过,感受到一丝潮湿的火漆裂痕——是刚拆过又重新封上的痕迹。
他没说话,当着众将的面撕开封口,抽出内页展开。纸面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写就:“楚南主力未动,节度使亲率五千兵围崔氏庄园,斥其拒纳军粮,城中守军不足三千,多为老卒弱丁。”
帐内一时寂静。
李骁站在一侧,左臂缠着布条,血迹已干成暗褐色。他盯着那张纸看了片刻,忽然抬头:“父亲,这是机会。”
李毅坐在角落,医官刚替他换完药。他低着头,右手无意识摩挲腰间短刃的柄端,听到这话才缓缓抬眼。
“城里没人。”他说,“他们把兵都拉去打崔家了。”
李震将信纸折好,放入怀中。他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山道一路推移,最终停在楚南治所的位置。“我们原计划休整三日再进。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帐内的杂音,“敌前军覆灭,后方自乱,主帅离城,士族相攻。这不是战局,是天时。”
李骁上前一步:“我带前锋营现在就走。”
“你伤还没好。”李震看着他。
“这点伤不碍事。”李骁摇头,“现在不打,等他们打完崔家回师,咱们就得面对一座齐备的坚城。到时候攻城损兵,远不如趁虚而入。”
李毅站起身,活动了下左臂。伤口扯动时他眉头微皱,但语气平稳:“我可以带人先走一步,清道、截信、断援。只要不让城里知道前线败讯,他们就不会闭城死守。”
李震看着两人,片刻后点头:“传令下去,全军轻装疾进,辎重留一半,伤重者随后勤队缓行。其余人即刻拔营,日行六十里,夜不得熄火把。”
命令很快传遍营地。
炊火被迅速扑灭,帐篷一顶顶收起。士兵们沉默地收拾行装,有人背着同伴的遗甲,有人扶着包扎过的腿脚。山谷一战刚过,人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军令下来,没有一人迟疑。
李骁回到自己的营帐,取下墙上挂着的披甲。他试着穿了一半,肩部绷紧,动作顿住。旁边亲兵连忙上前帮忙,他摆手制止,自己咬牙套上,扣紧扣环。
出营时,他看见李毅正带着五名暗部成员沿山脊线移动,身影很快隐入林间。
行军第三日清晨,队伍进入一段狭窄官道。两侧山势陡起,碎石不时从坡上滚落。前方探路的斥候突然回报:发现三名溃兵正在焚烧村舍,手持制式长刀。
李骁亲自带队赶去。
三人见大军逼近,转身就跑。一名士兵追得太急,在斜坡上滑倒,滚下数丈。李骁命人将他救起,自己继续前行。不到半刻钟,李毅从侧翼绕出,手中提着一人衣领,将其重重摔在地上。
那人挣扎要起,被李毅一脚踩住胸口。
“搜过了。”李毅对李骁说,“身上有节度使亲卫腰牌,刀是军械库配发,不是溃兵。”
李骁蹲下,掀开对方外袍。内衬缝着一块布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诱敌深入,勿近主道。”
“是陷阱。”李骁站起身,“故意放几个人出来,引我们分兵清剿。”
李毅点头:“他们想拖住我们。”
消息传回中军,李震当即下令:凡遇无武器、无组织的散兵,不予纠缠,由后续辎重队收容;凡持械扰民、形迹可疑者,就地歼灭,不留俘虏。同时传令各部加快行军节奏,前锋营先行一日路程,扫清障碍。
当天午后,李骁率队突袭一支押运粮草的小股敌军。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刻钟。对方毫无斗志,稍作抵抗便四散奔逃。李骁亲自擒获一名军官模样的人,带回临时审问点。
李毅到场时,那人已被剥去外袍,双手反绑在木桩上。他满脸污灰,眼神却仍倔强。
“你是谁?”李毅问。
“粮务司押官。”那人冷笑,“你们赢不了。节度使大人已经拿下崔家庄,不出三日就能回师。”
李毅没再问,只是示意手下翻开他的行囊。里面除了一份通行文书外,还有一张兵力布防图残页,标注着城内守军分布——东门五百,西门三百,南门八百,北门四百,其余分散各坊。
“城里真只剩这些兵?”李毅盯着他。
“千真万确!”那人仰头,“你们就算打进城,也守不住!大人回来就是你们的死期!”
李毅不再多言,命人将其关押,随即带着布防图去找李震。
李震正在路边一块平石上摊开地图。听完汇报,他盯着那张残页看了许久,然后让人誊抄数份,分送诸将。
“告诉所有人。”他对传令兵说,“楚南空了。”
当晚宿营,火堆燃起不久,就有将领低声议论:“咱们这么快杀过去,万一城里有埋伏怎么办?前头刚吃过一次亏,别又钻进圈套。”
这话传到李震耳中。他没立刻回应,而是召来李骁和李毅。
“得让下面的人看清形势。”他说,“光靠一张图不够。”
李骁想了想:“明日再抓几个信使。他们调兵围崔家,肯定要不断传令。截住一个,就能拿到实证。”
李毅补充:“或者,直接打下一座行辕驿站。那种地方通常有往来公文存底。”
李震点头:“就按这个方向办。李骁,你带人往东南方向查,那边有个废弃驿亭,曾是节度使往来必经之地。李毅,你负责沿途截信,尤其注意黑旗快骑——那是军情专用。”
两人领命而去。
次日午时,李骁带回一匹浑身泥污的黑马,鞍袋里搜出三封密信。其中一封尚未封口,内容清晰可见:“崔氏已降,庄园查封完毕。守城军暂调五百补防北线,防李贼余部偷袭。”
李震看完,将信递给身边副将:“拿去念给各营听。”
副将高声宣读,周围将士纷纷驻足聆听。有人握紧了兵器,有人低声交谈,神情明显不同先前。
“原来他们连守城的人都抽走了。”
“怪不得敢去打崔家。”
“那咱们现在过去,岂不是……”
话没说完,就被一声令下打断:“整队!继续前进!”
李震翻身上马,望向远处山峦。云层低垂,风从谷口吹来,卷起尘土掠过军旗。
他抬起手,向前一挥。
队伍再次开拔。
傍晚时分,李毅独自返回。他脸色沉静,左手袖口沾着一点干涸的红渍。见到李震,他递上一只铜管:“截住了一个传令兵。这是刚从崔家庄发回城里的急件。”
李震打开铜管,抽出信纸。上面只有短短几句:“主君归期定于七日后。城防加固事,速报。”
他看完,慢慢将信纸折好,收入怀中。
夜色渐浓,行军仍在继续。火把连成一条蜿蜒长龙,在山道上缓缓移动。
李震骑在马上,始终位于队伍前方。披风沾满尘灰,边缘已有磨损。他不时回头查看后军进度,确认队列未断。
前方探马飞驰而来,在不远处勒马:“将军!前方十里发现一处关卡,无人值守,栅栏倒塌,像是仓促撤离。”
李震点头,正要开口,忽见李骁从侧翼策马奔至。
“父亲。”李骁勒住缰绳,声音低而稳,“我已经派人在周围查探。那关卡后面有车辙印,通向城方向。最近走过至少三十辆大车。”
李震目光一凝。
“运什么的车?”
“不知道。”李骁摇头,“但痕迹很新,最多两个时辰前经过。”
李震沉默片刻,抬手招来传令兵。
“通知全军。”他说,“加快速度。天亮前,我要抵达城外五里处。”
        他没说话,当着众将的面撕开封口,抽出内页展开。纸面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写就:“楚南主力未动,节度使亲率五千兵围崔氏庄园,斥其拒纳军粮,城中守军不足三千,多为老卒弱丁。”
帐内一时寂静。
李骁站在一侧,左臂缠着布条,血迹已干成暗褐色。他盯着那张纸看了片刻,忽然抬头:“父亲,这是机会。”
李毅坐在角落,医官刚替他换完药。他低着头,右手无意识摩挲腰间短刃的柄端,听到这话才缓缓抬眼。
“城里没人。”他说,“他们把兵都拉去打崔家了。”
李震将信纸折好,放入怀中。他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山道一路推移,最终停在楚南治所的位置。“我们原计划休整三日再进。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帐内的杂音,“敌前军覆灭,后方自乱,主帅离城,士族相攻。这不是战局,是天时。”
李骁上前一步:“我带前锋营现在就走。”
“你伤还没好。”李震看着他。
“这点伤不碍事。”李骁摇头,“现在不打,等他们打完崔家回师,咱们就得面对一座齐备的坚城。到时候攻城损兵,远不如趁虚而入。”
李毅站起身,活动了下左臂。伤口扯动时他眉头微皱,但语气平稳:“我可以带人先走一步,清道、截信、断援。只要不让城里知道前线败讯,他们就不会闭城死守。”
李震看着两人,片刻后点头:“传令下去,全军轻装疾进,辎重留一半,伤重者随后勤队缓行。其余人即刻拔营,日行六十里,夜不得熄火把。”
命令很快传遍营地。
炊火被迅速扑灭,帐篷一顶顶收起。士兵们沉默地收拾行装,有人背着同伴的遗甲,有人扶着包扎过的腿脚。山谷一战刚过,人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军令下来,没有一人迟疑。
李骁回到自己的营帐,取下墙上挂着的披甲。他试着穿了一半,肩部绷紧,动作顿住。旁边亲兵连忙上前帮忙,他摆手制止,自己咬牙套上,扣紧扣环。
出营时,他看见李毅正带着五名暗部成员沿山脊线移动,身影很快隐入林间。
行军第三日清晨,队伍进入一段狭窄官道。两侧山势陡起,碎石不时从坡上滚落。前方探路的斥候突然回报:发现三名溃兵正在焚烧村舍,手持制式长刀。
李骁亲自带队赶去。
三人见大军逼近,转身就跑。一名士兵追得太急,在斜坡上滑倒,滚下数丈。李骁命人将他救起,自己继续前行。不到半刻钟,李毅从侧翼绕出,手中提着一人衣领,将其重重摔在地上。
那人挣扎要起,被李毅一脚踩住胸口。
“搜过了。”李毅对李骁说,“身上有节度使亲卫腰牌,刀是军械库配发,不是溃兵。”
李骁蹲下,掀开对方外袍。内衬缝着一块布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诱敌深入,勿近主道。”
“是陷阱。”李骁站起身,“故意放几个人出来,引我们分兵清剿。”
李毅点头:“他们想拖住我们。”
消息传回中军,李震当即下令:凡遇无武器、无组织的散兵,不予纠缠,由后续辎重队收容;凡持械扰民、形迹可疑者,就地歼灭,不留俘虏。同时传令各部加快行军节奏,前锋营先行一日路程,扫清障碍。
当天午后,李骁率队突袭一支押运粮草的小股敌军。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刻钟。对方毫无斗志,稍作抵抗便四散奔逃。李骁亲自擒获一名军官模样的人,带回临时审问点。
李毅到场时,那人已被剥去外袍,双手反绑在木桩上。他满脸污灰,眼神却仍倔强。
“你是谁?”李毅问。
“粮务司押官。”那人冷笑,“你们赢不了。节度使大人已经拿下崔家庄,不出三日就能回师。”
李毅没再问,只是示意手下翻开他的行囊。里面除了一份通行文书外,还有一张兵力布防图残页,标注着城内守军分布——东门五百,西门三百,南门八百,北门四百,其余分散各坊。
“城里真只剩这些兵?”李毅盯着他。
“千真万确!”那人仰头,“你们就算打进城,也守不住!大人回来就是你们的死期!”
李毅不再多言,命人将其关押,随即带着布防图去找李震。
李震正在路边一块平石上摊开地图。听完汇报,他盯着那张残页看了许久,然后让人誊抄数份,分送诸将。
“告诉所有人。”他对传令兵说,“楚南空了。”
当晚宿营,火堆燃起不久,就有将领低声议论:“咱们这么快杀过去,万一城里有埋伏怎么办?前头刚吃过一次亏,别又钻进圈套。”
这话传到李震耳中。他没立刻回应,而是召来李骁和李毅。
“得让下面的人看清形势。”他说,“光靠一张图不够。”
李骁想了想:“明日再抓几个信使。他们调兵围崔家,肯定要不断传令。截住一个,就能拿到实证。”
李毅补充:“或者,直接打下一座行辕驿站。那种地方通常有往来公文存底。”
李震点头:“就按这个方向办。李骁,你带人往东南方向查,那边有个废弃驿亭,曾是节度使往来必经之地。李毅,你负责沿途截信,尤其注意黑旗快骑——那是军情专用。”
两人领命而去。
次日午时,李骁带回一匹浑身泥污的黑马,鞍袋里搜出三封密信。其中一封尚未封口,内容清晰可见:“崔氏已降,庄园查封完毕。守城军暂调五百补防北线,防李贼余部偷袭。”
李震看完,将信递给身边副将:“拿去念给各营听。”
副将高声宣读,周围将士纷纷驻足聆听。有人握紧了兵器,有人低声交谈,神情明显不同先前。
“原来他们连守城的人都抽走了。”
“怪不得敢去打崔家。”
“那咱们现在过去,岂不是……”
话没说完,就被一声令下打断:“整队!继续前进!”
李震翻身上马,望向远处山峦。云层低垂,风从谷口吹来,卷起尘土掠过军旗。
他抬起手,向前一挥。
队伍再次开拔。
傍晚时分,李毅独自返回。他脸色沉静,左手袖口沾着一点干涸的红渍。见到李震,他递上一只铜管:“截住了一个传令兵。这是刚从崔家庄发回城里的急件。”
李震打开铜管,抽出信纸。上面只有短短几句:“主君归期定于七日后。城防加固事,速报。”
他看完,慢慢将信纸折好,收入怀中。
夜色渐浓,行军仍在继续。火把连成一条蜿蜒长龙,在山道上缓缓移动。
李震骑在马上,始终位于队伍前方。披风沾满尘灰,边缘已有磨损。他不时回头查看后军进度,确认队列未断。
前方探马飞驰而来,在不远处勒马:“将军!前方十里发现一处关卡,无人值守,栅栏倒塌,像是仓促撤离。”
李震点头,正要开口,忽见李骁从侧翼策马奔至。
“父亲。”李骁勒住缰绳,声音低而稳,“我已经派人在周围查探。那关卡后面有车辙印,通向城方向。最近走过至少三十辆大车。”
李震目光一凝。
“运什么的车?”
“不知道。”李骁摇头,“但痕迹很新,最多两个时辰前经过。”
李震沉默片刻,抬手招来传令兵。
“通知全军。”他说,“加快速度。天亮前,我要抵达城外五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