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倚在沟沿石上,刀柄抵住肋下,冷汗顺着额角滑落。他盯着新封的渗口,泥浆已不再翻涌,石堆压得结实。山猫蹲在一旁,正用布条缠他脚踝裂开的伤口。远处盐田方向扬起一阵尘土,几匹驮盐的驴子慢悠悠往北坡走,影子拉得细长。
李震踩着湿泥过来,靴底沾着草屑。他看了眼石堆,又看李骁脸色,说:“北沟交赵德带人看三日,你回棚歇着。”李骁摇头:“盐池今日扩第三区,我得盯着分流渠。”“你不在,渠照样流。”李震声音不高,却压住了话头,“伤的是你,不是天时地利。”他抬手示意山猫扶人,又对随行护卫道:“去盐田传话,调度改由王二与赵德共理,军令即刻生效。”
盐田边上,五片新挖的池子并列排开,浅深错落。李瑶站在最外一池旁,手里捏着半截炭笔,在纸上画格子。她抬头见李震走来,把纸递过去:“五区轮作,每班十二人,三班倒。今日试产,若成,月产可破三千斤。”李震接过看,纸上列着工分换算:晒盐一担,记五分;巡渠一圈,记一分;夜班额外加半分。底下一行小字:“盐产盈余可换铁矿采掘权”。
“铁矿的事还没定。”李震说。
“但得先让人知道,多劳能换重利。”李瑶声音平稳,“王二昨夜带人清完东渠,主动问能不能多排班。”
李震点头,把纸折好塞进袖中。他沿池边走,见盐工正用木耙推浓卤,动作生疏,节奏不一。一名老工蹲在池角,盯着水面发愣。李瑶跟上来:“他们习惯了张大户那套——日头落就收工,现粮现付。如今记分换物,有人觉得麻烦。”
“那就教。”李震站定,“识字班还能教算账,书院学生闲着也是闲着。”
当夜,盐田工棚点起油灯。七八个少年坐在条凳上,每人面前摊一张粗纸,纸上画着“一、二、三”。李瑶站在前方,举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五分换一斗米”。一名盐工举手:“我认得一、二,可这‘分’字咋写?”学生起身,在纸上慢慢描:“先一横,再一竖,底下加个‘刀’。”老工凑近看,手指跟着划,嘴里念:“工……分……记住了。”
三日后,李震亲自到场结算首月工分。台子搭在盐池中央空地,桌上摆着秤、米斗、布卷。王二捧着工簿念名:“张老七,晒盐二十八担,巡渠十九次,夜班五趟,共得工分一百四十三。”李震当众称出米粮,放入麻袋,又在簿上画勾。百姓围在外圈,有人踮脚看秤砣,有人低声算自家能得多少。一个妇人拉住李瑶袖子:“我家男人晒了二十担,能换布吗?”“能换。”李瑶翻开簿子,“二十分一尺粗布,四十分开刃铁铲。”妇人咧嘴笑了。
春雨连下两日,盐池积水泛白。苏婉踩着木板走到池边,蹲下伸手探水温,又抓了把池底泥看。她回身对李瑶说:“边上种些碱蓬草,根扎得深,能吸水固土。”李瑶记下,转头命人调二十人去育苗。午后,她站在高处看池群布局,忽然道:“浅池晒卤,深池结晶——雨水来了,先把卤水往深池赶。”她画了张图交给工头:“早班把浅池卤水推过闸,午前关渠;雨停后开闸补卤,轮着晒。”
七日后,天晴。新法试成,湿盐堆在烘房角落,矿洞余热顺着石道传来,盐粒干爽发亮。李瑶抓一把在手心搓了搓,对李震说:“日均出盐九百斤,再稳十日,就能破千。”李震盯着盐堆,没说话。他弯腰拾起一块黑石,表面粗糙,断口发青。李瑶接过看了看,塞进随身布囊。
集市上,粮价浮动。一名粮商站在盐铺前,对掌柜说:“外县盐价涨了两成,你们也该提。”掌柜摇头:“李老爷定的价,丰年不囤,灾年不涨。”“那我少供。”“行。”掌柜把账本推过去,“上月换的三百斤盐,月底结清。下月起,按新量签。”粮商脸色变了:“你不怕断货?”“不怕。”掌柜指着墙上贴的《盐价月表》,“百姓认这个,不认你那点私利。”
傍晚,李震在盐田召工大会。两百盐工列队站定,有人抱着铁铲,有人拎着木耙。李震站上石台,开口便说:“三件事:盐不囤积,不涨价,不抬价。谁破规矩,盐田永不录用。”底下有人问:“那我们工分还稳吗?”“稳。”李震说,“粮商若断供,我们自己运粮。盐换粮,价不变。”又一人问:“外县来买呢?”“限三成量,不许倒卖。”话音落,人群静了片刻,忽有人拍手,接着掌声一片。
李瑶在工棚角落整理账册,听见外面笑声不断。她翻开新页,写下:“盐价可控,民心可聚。定价之权,不在市井,而在公榜。”写完,她抬头看棚顶漏下的光,已是申时三刻。山猫掀帘进来,递上一碗热汤:“李骁说,北沟无异样。”她点头,喝了一口,放下碗时,指尖沾了点汤渍,在账册边上轻轻一抹。
次日清晨,李瑶带人巡查第五区。池水已按分级法流转,浅池泛着金光,深池结出薄晶。她蹲下扒开一撮盐粒,发现底下有细黑砂混着。她用布包了些,起身时,见一名老工正用脚踢一块大石。“这石头碍事。”老工说。她走过去看,石面有裂痕,内里露出青灰色纹路。她蹲下用手抠了抠,纹路硬而脆。她叫来工头:“这块石,单独留着,别砸碎。”
午时,盐堆入库。李震站在库门口,看一筐筐盐倒进陶瓮。李瑶走来,递上布包:“池底和石头里都出了这东西,我不认得。”他打开看,黑砂沉在布上,颗粒细密。他捻起一点,指腹搓了搓,又凑近看断面。片刻后,他说:“存进匣里。”
当夜子时,李震卧房。油灯将熄,火苗缩成豆点。他刚合上工簿,忽觉袖中乾坤万象匣微震,一道光纹掠过眼底:【主线任务“掌控青牛县盐矿”完成度98%,待“持续月产千斤三十日”即结算】。他未动,只将工簿压在灯下,起身吹灭灯火。黑暗中,他袖口滑出半粒药丸,落在桌角,未拾。
清晨,李瑶在盐池边发号令:“今日起,五区全开,夜班增派照明。”她话音未落,一名工头跑来:“东渠闸口卡了块大石,推不开。”她皱眉,随人过去。石块半埋泥中,表面裂开,露出内里青灰纹路。她蹲下,伸手抠住一条缝隙,用力一掰——
石块裂开,断面泛出金属冷光。
        李震踩着湿泥过来,靴底沾着草屑。他看了眼石堆,又看李骁脸色,说:“北沟交赵德带人看三日,你回棚歇着。”李骁摇头:“盐池今日扩第三区,我得盯着分流渠。”“你不在,渠照样流。”李震声音不高,却压住了话头,“伤的是你,不是天时地利。”他抬手示意山猫扶人,又对随行护卫道:“去盐田传话,调度改由王二与赵德共理,军令即刻生效。”
盐田边上,五片新挖的池子并列排开,浅深错落。李瑶站在最外一池旁,手里捏着半截炭笔,在纸上画格子。她抬头见李震走来,把纸递过去:“五区轮作,每班十二人,三班倒。今日试产,若成,月产可破三千斤。”李震接过看,纸上列着工分换算:晒盐一担,记五分;巡渠一圈,记一分;夜班额外加半分。底下一行小字:“盐产盈余可换铁矿采掘权”。
“铁矿的事还没定。”李震说。
“但得先让人知道,多劳能换重利。”李瑶声音平稳,“王二昨夜带人清完东渠,主动问能不能多排班。”
李震点头,把纸折好塞进袖中。他沿池边走,见盐工正用木耙推浓卤,动作生疏,节奏不一。一名老工蹲在池角,盯着水面发愣。李瑶跟上来:“他们习惯了张大户那套——日头落就收工,现粮现付。如今记分换物,有人觉得麻烦。”
“那就教。”李震站定,“识字班还能教算账,书院学生闲着也是闲着。”
当夜,盐田工棚点起油灯。七八个少年坐在条凳上,每人面前摊一张粗纸,纸上画着“一、二、三”。李瑶站在前方,举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五分换一斗米”。一名盐工举手:“我认得一、二,可这‘分’字咋写?”学生起身,在纸上慢慢描:“先一横,再一竖,底下加个‘刀’。”老工凑近看,手指跟着划,嘴里念:“工……分……记住了。”
三日后,李震亲自到场结算首月工分。台子搭在盐池中央空地,桌上摆着秤、米斗、布卷。王二捧着工簿念名:“张老七,晒盐二十八担,巡渠十九次,夜班五趟,共得工分一百四十三。”李震当众称出米粮,放入麻袋,又在簿上画勾。百姓围在外圈,有人踮脚看秤砣,有人低声算自家能得多少。一个妇人拉住李瑶袖子:“我家男人晒了二十担,能换布吗?”“能换。”李瑶翻开簿子,“二十分一尺粗布,四十分开刃铁铲。”妇人咧嘴笑了。
春雨连下两日,盐池积水泛白。苏婉踩着木板走到池边,蹲下伸手探水温,又抓了把池底泥看。她回身对李瑶说:“边上种些碱蓬草,根扎得深,能吸水固土。”李瑶记下,转头命人调二十人去育苗。午后,她站在高处看池群布局,忽然道:“浅池晒卤,深池结晶——雨水来了,先把卤水往深池赶。”她画了张图交给工头:“早班把浅池卤水推过闸,午前关渠;雨停后开闸补卤,轮着晒。”
七日后,天晴。新法试成,湿盐堆在烘房角落,矿洞余热顺着石道传来,盐粒干爽发亮。李瑶抓一把在手心搓了搓,对李震说:“日均出盐九百斤,再稳十日,就能破千。”李震盯着盐堆,没说话。他弯腰拾起一块黑石,表面粗糙,断口发青。李瑶接过看了看,塞进随身布囊。
集市上,粮价浮动。一名粮商站在盐铺前,对掌柜说:“外县盐价涨了两成,你们也该提。”掌柜摇头:“李老爷定的价,丰年不囤,灾年不涨。”“那我少供。”“行。”掌柜把账本推过去,“上月换的三百斤盐,月底结清。下月起,按新量签。”粮商脸色变了:“你不怕断货?”“不怕。”掌柜指着墙上贴的《盐价月表》,“百姓认这个,不认你那点私利。”
傍晚,李震在盐田召工大会。两百盐工列队站定,有人抱着铁铲,有人拎着木耙。李震站上石台,开口便说:“三件事:盐不囤积,不涨价,不抬价。谁破规矩,盐田永不录用。”底下有人问:“那我们工分还稳吗?”“稳。”李震说,“粮商若断供,我们自己运粮。盐换粮,价不变。”又一人问:“外县来买呢?”“限三成量,不许倒卖。”话音落,人群静了片刻,忽有人拍手,接着掌声一片。
李瑶在工棚角落整理账册,听见外面笑声不断。她翻开新页,写下:“盐价可控,民心可聚。定价之权,不在市井,而在公榜。”写完,她抬头看棚顶漏下的光,已是申时三刻。山猫掀帘进来,递上一碗热汤:“李骁说,北沟无异样。”她点头,喝了一口,放下碗时,指尖沾了点汤渍,在账册边上轻轻一抹。
次日清晨,李瑶带人巡查第五区。池水已按分级法流转,浅池泛着金光,深池结出薄晶。她蹲下扒开一撮盐粒,发现底下有细黑砂混着。她用布包了些,起身时,见一名老工正用脚踢一块大石。“这石头碍事。”老工说。她走过去看,石面有裂痕,内里露出青灰色纹路。她蹲下用手抠了抠,纹路硬而脆。她叫来工头:“这块石,单独留着,别砸碎。”
午时,盐堆入库。李震站在库门口,看一筐筐盐倒进陶瓮。李瑶走来,递上布包:“池底和石头里都出了这东西,我不认得。”他打开看,黑砂沉在布上,颗粒细密。他捻起一点,指腹搓了搓,又凑近看断面。片刻后,他说:“存进匣里。”
当夜子时,李震卧房。油灯将熄,火苗缩成豆点。他刚合上工簿,忽觉袖中乾坤万象匣微震,一道光纹掠过眼底:【主线任务“掌控青牛县盐矿”完成度98%,待“持续月产千斤三十日”即结算】。他未动,只将工簿压在灯下,起身吹灭灯火。黑暗中,他袖口滑出半粒药丸,落在桌角,未拾。
清晨,李瑶在盐池边发号令:“今日起,五区全开,夜班增派照明。”她话音未落,一名工头跑来:“东渠闸口卡了块大石,推不开。”她皱眉,随人过去。石块半埋泥中,表面裂开,露出内里青灰纹路。她蹲下,伸手抠住一条缝隙,用力一掰——
石块裂开,断面泛出金属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