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微晃,李瑶的笔尖在纸上顿了一下。她盯着那处被朱笔圈出的驿站,指尖轻轻摩挲着边缘泛黄的卷册。昨夜新增的三十七份驿马日志已全部摊开,每一条载重记录、每一次交接时刻都被她用细线串联起来,像一张无形的网,正缓缓收紧。
她忽然抽出其中一页,目光落在“雁口关至落鹰岭”一段。三次夜间通行,均无正式文书备案,仅有巡卒手签补录,且字迹出自同一人。更蹊跷的是,申报用途为“修桥铺路”的车队,实际所载重量远超石料与木料所需。她将这份记录与商税账目并列对照,发现这几笔支出皆由工部下属一个不起眼的司务署签批,而该署近月来经手的“道路修缮”项目竟多达十七项,遍布北境偏荒之地。
她的手指慢慢移向地图一角——黑石坳。
十年前封矿的旧地,如今却频繁出现在这些账目中。她翻开家族存档的地契文书,一页页翻查,终于找到线索:崔氏远支族人崔仲,在两个月前以“清理废矿、安置流民”为由,向地方衙门申请承管此地,批文上盖着平西王辖下转运使的印信。
李瑶合上卷宗,抬眼望向窗外。天色尚暗,宫城深处唯有几盏孤灯亮着。她起身走到案侧,取出一份新绘的流向图,将铁货运输路线、账目虚报节点、驿站异常通行时间一一标注其上。三条线索最终交汇于一点:黑石坳不仅是中转站,更是整条走私链的核心枢纽。
她唤来书吏,命其速调李毅昨日送来的暗部简报。不多时,一份密件呈上。里面提到,两名伪装成运炭车夫的锦衣卫曾潜入一支夜行商队,沿途观察到押运者身着便服却行动如军伍,口令严整,且途中曾在一处废弃矿道短暂停留卸货。那位置,正是黑石坳西侧隐谷。
她又取出一枚用油纸包好的残锈箭镞,是李毅手下从矿道附近拾得。她小心剥去表面氧化层,露出内里金属纹理。这材质与并州官坊特供军器一致,民间绝难仿制。若非官方流出,便是有人私通铁匠营。
她静坐片刻,提笔开始整理情报简报。不单列出数据比对结果,更绘制了完整的流转链条:并州铁坊出货→伪装工程采买→经雁口关绕行山道→停驻黑石坳中转→再分批运往北境各暗渠据点。每一环都附有凭证与时间节点,末尾加注一句:“此据点远离主道,地形隐蔽,宜奇袭端除,否则后患无穷。”
她加盖家族密印,亲自捧起简报走向东阁。
李震仍在原位,面前沙盘未动。他听见脚步声抬头,见是李瑶,示意她近前。
“父亲。”她将简报递上,“我已经确认敌人军资中转的核心所在。”
李震接过,逐页翻阅。赵德站在一旁,眉头紧锁:“仅凭几份账目和推测,就断定黑石坳是敌巢,是否太过冒险?”
“不是推测。”李瑶打开流向图铺于案上,“您看这三组数据——驿马通行时间、账目申报频率、以及暗部探报的卸货行为,全部集中在过去四十日内。而黑石坳十年无人问津,偏偏此时重启,还由崔氏旧族接手。若只是巧合,那也未免太巧。”
赵德仍不甘心:“可崔家早已失势,一个远支族人,能有多大能量?”
“能量不在他本人。”李瑶道,“而在他背后的名头。崔氏在北境经营多年,田产、盐引、私塾皆有根基。哪怕朝廷削权,底下仍有旧仆、佃户、门生听命。他们不需要高官显爵,只需一个名义上的管事,就能让整条暗线运转起来。”
李震没有打断,继续看着那份箭镞检验记录。
李瑶又取出一个小布袋,倒出几粒碎屑。“这是从箭镞内部刮取的金属样本,请工部老匠人比对过,并州铁坊每月产出的军器都有独特掺料比例。这批货,正是上月登记‘报废熔炼’的那一炉。”
“报废?”赵德声音一紧。
“对。”李瑶点头,“名义上销毁,实则暗中拨出部分流入私渠。而接收方,极可能就是平西王的人。”
室内一时寂静。
李震缓缓放下简报,看向李毅:“你的人可曾深入矿道?”
“尚未。”李毅沉声道,“只在外围查探。那地方易守难攻,入口狭窄,两侧高地可设伏。若贸然强攻,恐损兵折将。”
“所以不能强攻。”李瑶接口,“但可以夜袭。敌人以为地处偏僻,戒备必松。只要切断水源、焚其库存,再配合火器轰击入口,不出两个时辰便可瘫痪整个据点。”
李震沉默良久,手指轻敲案角。
“你如何保证,这不是他们设下的诱饵?”
“因为诱饵不会留下这么多破绽。”李瑶答得干脆,“他们故意让我们看到账目漏洞、驿站疏漏,是想引我们派大军直扑黑石坳。可真正的大军调动需要时间,等我们集结完毕,他们早已转移物资。而我们现在动手,快、准、狠,打的就是他们预料之外。”
赵德还想说什么,却被李震抬手止住。
“你说毁此据点,胜过正面鏖战十倍?”李震看着她。
“正是。”李瑶直视父亲双眼,“他们靠这条线输血,一旦截断,北境联军短期内无法补充重甲与箭矢。骁哥即便暂处劣势,也能借此喘息重整。更重要的是——”她顿了顿,“这是我们第一次掌握主动。不再被动防泄、被动应变,而是主动出击,斩其命脉。”
李震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已定。
“李毅。”
“在。”
“立即挑选两百精锐,配发轻装火弩与烟雾弹。今夜子时出发,绕道青崖沟,避开所有官驿耳目。”
“是。”
“赵德。”
“属下在。”
“即刻下令,南线十三县医馆全面启动春疫巡查,凡靠近矿区、边境村落者,优先派遣医师入驻。对外宣称防疫,实则接管周边讯息传递。”
“明白。”
李震转向李瑶:“你负责协调后勤补给与情报接应。所有指令启用双轨验证,前线动向必须由我亲自批复。”
“我已安排妥当。”李瑶低声回应,“新的加密频段今晚启用,旧渠道全部冻结。”
李震站起身,走到沙盘前,亲手将一面黑色小旗插入黑石坳的位置。
“这一战,不为夺地,只为断根。”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脚步。一名传令官疾步入内,双手奉上一封密函。
李震拆开扫了一眼,脸色微变。
李瑶上前半步:“可是前线有变?”
李震没有回答,只是将信纸缓缓展开,露出背面一行极细的划痕——那是李骁独有的标记,代表“敌情复杂,勿速援”。
但他这次写下的,不止是警告。
在划痕下方,多了一个小小的“启”字。
李瑶瞳孔一缩。
那是他们约定的反制信号:时机已至,可动。
        她忽然抽出其中一页,目光落在“雁口关至落鹰岭”一段。三次夜间通行,均无正式文书备案,仅有巡卒手签补录,且字迹出自同一人。更蹊跷的是,申报用途为“修桥铺路”的车队,实际所载重量远超石料与木料所需。她将这份记录与商税账目并列对照,发现这几笔支出皆由工部下属一个不起眼的司务署签批,而该署近月来经手的“道路修缮”项目竟多达十七项,遍布北境偏荒之地。
她的手指慢慢移向地图一角——黑石坳。
十年前封矿的旧地,如今却频繁出现在这些账目中。她翻开家族存档的地契文书,一页页翻查,终于找到线索:崔氏远支族人崔仲,在两个月前以“清理废矿、安置流民”为由,向地方衙门申请承管此地,批文上盖着平西王辖下转运使的印信。
李瑶合上卷宗,抬眼望向窗外。天色尚暗,宫城深处唯有几盏孤灯亮着。她起身走到案侧,取出一份新绘的流向图,将铁货运输路线、账目虚报节点、驿站异常通行时间一一标注其上。三条线索最终交汇于一点:黑石坳不仅是中转站,更是整条走私链的核心枢纽。
她唤来书吏,命其速调李毅昨日送来的暗部简报。不多时,一份密件呈上。里面提到,两名伪装成运炭车夫的锦衣卫曾潜入一支夜行商队,沿途观察到押运者身着便服却行动如军伍,口令严整,且途中曾在一处废弃矿道短暂停留卸货。那位置,正是黑石坳西侧隐谷。
她又取出一枚用油纸包好的残锈箭镞,是李毅手下从矿道附近拾得。她小心剥去表面氧化层,露出内里金属纹理。这材质与并州官坊特供军器一致,民间绝难仿制。若非官方流出,便是有人私通铁匠营。
她静坐片刻,提笔开始整理情报简报。不单列出数据比对结果,更绘制了完整的流转链条:并州铁坊出货→伪装工程采买→经雁口关绕行山道→停驻黑石坳中转→再分批运往北境各暗渠据点。每一环都附有凭证与时间节点,末尾加注一句:“此据点远离主道,地形隐蔽,宜奇袭端除,否则后患无穷。”
她加盖家族密印,亲自捧起简报走向东阁。
李震仍在原位,面前沙盘未动。他听见脚步声抬头,见是李瑶,示意她近前。
“父亲。”她将简报递上,“我已经确认敌人军资中转的核心所在。”
李震接过,逐页翻阅。赵德站在一旁,眉头紧锁:“仅凭几份账目和推测,就断定黑石坳是敌巢,是否太过冒险?”
“不是推测。”李瑶打开流向图铺于案上,“您看这三组数据——驿马通行时间、账目申报频率、以及暗部探报的卸货行为,全部集中在过去四十日内。而黑石坳十年无人问津,偏偏此时重启,还由崔氏旧族接手。若只是巧合,那也未免太巧。”
赵德仍不甘心:“可崔家早已失势,一个远支族人,能有多大能量?”
“能量不在他本人。”李瑶道,“而在他背后的名头。崔氏在北境经营多年,田产、盐引、私塾皆有根基。哪怕朝廷削权,底下仍有旧仆、佃户、门生听命。他们不需要高官显爵,只需一个名义上的管事,就能让整条暗线运转起来。”
李震没有打断,继续看着那份箭镞检验记录。
李瑶又取出一个小布袋,倒出几粒碎屑。“这是从箭镞内部刮取的金属样本,请工部老匠人比对过,并州铁坊每月产出的军器都有独特掺料比例。这批货,正是上月登记‘报废熔炼’的那一炉。”
“报废?”赵德声音一紧。
“对。”李瑶点头,“名义上销毁,实则暗中拨出部分流入私渠。而接收方,极可能就是平西王的人。”
室内一时寂静。
李震缓缓放下简报,看向李毅:“你的人可曾深入矿道?”
“尚未。”李毅沉声道,“只在外围查探。那地方易守难攻,入口狭窄,两侧高地可设伏。若贸然强攻,恐损兵折将。”
“所以不能强攻。”李瑶接口,“但可以夜袭。敌人以为地处偏僻,戒备必松。只要切断水源、焚其库存,再配合火器轰击入口,不出两个时辰便可瘫痪整个据点。”
李震沉默良久,手指轻敲案角。
“你如何保证,这不是他们设下的诱饵?”
“因为诱饵不会留下这么多破绽。”李瑶答得干脆,“他们故意让我们看到账目漏洞、驿站疏漏,是想引我们派大军直扑黑石坳。可真正的大军调动需要时间,等我们集结完毕,他们早已转移物资。而我们现在动手,快、准、狠,打的就是他们预料之外。”
赵德还想说什么,却被李震抬手止住。
“你说毁此据点,胜过正面鏖战十倍?”李震看着她。
“正是。”李瑶直视父亲双眼,“他们靠这条线输血,一旦截断,北境联军短期内无法补充重甲与箭矢。骁哥即便暂处劣势,也能借此喘息重整。更重要的是——”她顿了顿,“这是我们第一次掌握主动。不再被动防泄、被动应变,而是主动出击,斩其命脉。”
李震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已定。
“李毅。”
“在。”
“立即挑选两百精锐,配发轻装火弩与烟雾弹。今夜子时出发,绕道青崖沟,避开所有官驿耳目。”
“是。”
“赵德。”
“属下在。”
“即刻下令,南线十三县医馆全面启动春疫巡查,凡靠近矿区、边境村落者,优先派遣医师入驻。对外宣称防疫,实则接管周边讯息传递。”
“明白。”
李震转向李瑶:“你负责协调后勤补给与情报接应。所有指令启用双轨验证,前线动向必须由我亲自批复。”
“我已安排妥当。”李瑶低声回应,“新的加密频段今晚启用,旧渠道全部冻结。”
李震站起身,走到沙盘前,亲手将一面黑色小旗插入黑石坳的位置。
“这一战,不为夺地,只为断根。”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脚步。一名传令官疾步入内,双手奉上一封密函。
李震拆开扫了一眼,脸色微变。
李瑶上前半步:“可是前线有变?”
李震没有回答,只是将信纸缓缓展开,露出背面一行极细的划痕——那是李骁独有的标记,代表“敌情复杂,勿速援”。
但他这次写下的,不止是警告。
在划痕下方,多了一个小小的“启”字。
李瑶瞳孔一缩。
那是他们约定的反制信号:时机已至,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