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碾过碎石路的声响渐远,李毅站在医棚外的土坡上,目光落在那名被俘传令兵的脸上。此人右腿裹着渗血的布条,额角青筋跳动,呼吸急促。他已被抬出伤员区,单独安置在一顶小帐内,四周无人走动。
李毅没让人点灯,只在角落燃了一小块松脂。火光微弱,照得他半边脸沉在暗处。他蹲下身,声音不高:“你说你是平西王亲卫,可认得他贴身佩刀?”
那人喉头滚动了一下,没答话。
“你不说话,我当你是冒充的。”李毅伸手解开自己腰间刀鞘,“这把刀,是从你们一个校尉身上缴的。他说,昨夜撤退时,亲眼见你护着一人钻进西南矿道口。”
那人猛然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惧。
李毅不动声色:“你若想活,现在就说实话。谁进了矿道?带了多少人?有没有换装?”
帐内静了片刻。松脂噼啪一声炸开火星,那人终于开口:“不是主力……王爷带着三个亲信,趁乱走的另一条路。我们那队是幌子,故意往北冲,引官军追击。”
“矿道通哪里?”
“旧日李家屯粮的那个山腹洞,后来被我们占了。出口在野岭断崖下,常年封着。但里面还有条暗道,能通到驿站废墟。”
李毅盯着他看了几息,忽然问:“你们用什么信号联络?”
“寅时起炊烟,烧湿柴,不冒黑烟。接头人用鹞子叫三声,回两声。”
李毅站起身,朝帐外招了下手。一名锦衣卫进来,将人押走。他走出帐子,天已擦黑,风从谷口灌进来,吹得旗角猎猎作响。
他没回主营,径直走向营地东侧。那里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骡车,车帘掀开一角,露出一张黝黑的脸。来人赤脚踩在地上,脚底满是老茧,肩上挎着弓袋。
“你是陈七?”李毅问。
对方点头,嗓音沙哑:“他们叫我青鹞。”
“你能找到那个驿站?”
“我去过两次。第三次被人发现,差点没活着回来。”
李毅递过一张纸,上面画着几处标记。“这是你之前送回来的图。缺了水源位置和夜间巡哨路线。我要最新的。”
陈七接过纸,低头看罢,抬头道:“明早我能带回你要的。”
“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连夜出发。绕过战场残骸,穿过一片烧焦的林子,脚底踩着厚厚的灰烬。途中遇一道断沟,陈七抓着藤蔓滑下去探路,李毅随后跃下,落地时左脚一沉,踩进一处塌陷的坑里。他抽腿出来,靴筒沾了泥浆,没吭声,继续前行。
第二日寅时,他们在一处山脊伏下。远处荒岭背阴面,果然有缕细烟升起,极淡,随风即散。陈七低声道:“就是那儿。每日这个时候,烧半炷香就灭。”
李毅眯眼观察良久,忽然抬手示意噤声。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金扣,正是昨日在俘兵身上搜到的那枚。样式与王府规制一致,背面刻着“忠勇”二字。
“你去下游溪边看看。”他对陈七说,“若有足迹或丢弃物,带回给我。”
陈七悄然离去。两个时辰后返回,手中攥着一团湿泥,里面嵌着半片烧焦的纸。李毅接过,展开残片,只见上面残留几个字——“……王驾安,粮仅够五日”。
他指尖摩挲着边缘炭痕,判断是仓促焚烧未尽。字体工整,应出自文书官之手。
“驿站周围可有人迹?”
“西侧草堆有新压痕,像是藏过人。南面树干上有刮痕,可能是刀鞘碰的。我没靠近,怕打草惊蛇。”
李毅沉吟片刻,决定亲自查看。两人迂回至溪畔,在石缝间发现了第二枚金扣,卡在岩隙深处,沾着干涸的血渍。他又拨开岸边枯草,寻到一小撮马粪,尚未完全风化。
“有人来过不止一次。”他低声说,“而且最近才离开。”
当晚,他们潜至距驿站八里的岩穴。此处地势高,可俯瞰整个废墟。李毅取出炭笔,在一张厚纸上绘制地形图:三面环崖,唯一通路设木栅,夜间有人轮守。水源来自东侧山涧,有人定时取水。粮道则沿北坡小径延伸,尽头消失在密林中。
他圈出几处关键点,标注:“寅时炊烟起于西北角灶房;戌时换岗,两人一组;逃生小径藏于后墙塌砖下,通向崖底乱石堆。”
绘毕,他命陈七带一人扮作采药人,驻扎上游,每两个时辰以鸟鸣为号传递动静;另派两名锦衣卫着猎户装束,轮守谷口,随时准备截断退路。
快马送出密报前,他在信末加了一句:“目标困守,粮尽在即,宜速定策,勿使夜长梦多。”
信使出发后,李毅留在岩穴。他裹紧黑氅,靠壁而坐,手始终按在刀柄上。夜风穿洞而入,吹得火折忽明忽暗。陈七正欲上前遮挡,李毅抬手止住。
他闭着眼,耳朵微微转动。
片刻后,他睁开眼,声音极轻:“有人来了。”
陈七立刻熄灭火折,两人屏息贴墙。外面枯叶被踩碎的声音由远及近,脚步很轻,却连贯,不像野兽。接着是一阵窸窣,似有人蹲下身,在洞口附近摸索。
李毅缓缓抽出短刃,左手捏住一块碎石,轻轻放在掌心。
外面的人停了几息,忽然转身离去,脚步加快。
等彻底听不见动静,陈七才低声道:“不是巡哨。咱们的人不会摸到这里。”
李毅没答。他走到洞口,俯身查看地面。月光下,几道浅痕印在浮土上——是靴尖划出的痕迹,方向朝北。
他蹲下,用手指丈量步距,又抠起一撮土嗅了嗅。土里混着一点药粉气味,极淡,像是止血散。
“他们开始派人探路了。”他说,“明天一早,再放一只鹞子出去。”
        李毅没让人点灯,只在角落燃了一小块松脂。火光微弱,照得他半边脸沉在暗处。他蹲下身,声音不高:“你说你是平西王亲卫,可认得他贴身佩刀?”
那人喉头滚动了一下,没答话。
“你不说话,我当你是冒充的。”李毅伸手解开自己腰间刀鞘,“这把刀,是从你们一个校尉身上缴的。他说,昨夜撤退时,亲眼见你护着一人钻进西南矿道口。”
那人猛然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惧。
李毅不动声色:“你若想活,现在就说实话。谁进了矿道?带了多少人?有没有换装?”
帐内静了片刻。松脂噼啪一声炸开火星,那人终于开口:“不是主力……王爷带着三个亲信,趁乱走的另一条路。我们那队是幌子,故意往北冲,引官军追击。”
“矿道通哪里?”
“旧日李家屯粮的那个山腹洞,后来被我们占了。出口在野岭断崖下,常年封着。但里面还有条暗道,能通到驿站废墟。”
李毅盯着他看了几息,忽然问:“你们用什么信号联络?”
“寅时起炊烟,烧湿柴,不冒黑烟。接头人用鹞子叫三声,回两声。”
李毅站起身,朝帐外招了下手。一名锦衣卫进来,将人押走。他走出帐子,天已擦黑,风从谷口灌进来,吹得旗角猎猎作响。
他没回主营,径直走向营地东侧。那里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骡车,车帘掀开一角,露出一张黝黑的脸。来人赤脚踩在地上,脚底满是老茧,肩上挎着弓袋。
“你是陈七?”李毅问。
对方点头,嗓音沙哑:“他们叫我青鹞。”
“你能找到那个驿站?”
“我去过两次。第三次被人发现,差点没活着回来。”
李毅递过一张纸,上面画着几处标记。“这是你之前送回来的图。缺了水源位置和夜间巡哨路线。我要最新的。”
陈七接过纸,低头看罢,抬头道:“明早我能带回你要的。”
“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连夜出发。绕过战场残骸,穿过一片烧焦的林子,脚底踩着厚厚的灰烬。途中遇一道断沟,陈七抓着藤蔓滑下去探路,李毅随后跃下,落地时左脚一沉,踩进一处塌陷的坑里。他抽腿出来,靴筒沾了泥浆,没吭声,继续前行。
第二日寅时,他们在一处山脊伏下。远处荒岭背阴面,果然有缕细烟升起,极淡,随风即散。陈七低声道:“就是那儿。每日这个时候,烧半炷香就灭。”
李毅眯眼观察良久,忽然抬手示意噤声。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金扣,正是昨日在俘兵身上搜到的那枚。样式与王府规制一致,背面刻着“忠勇”二字。
“你去下游溪边看看。”他对陈七说,“若有足迹或丢弃物,带回给我。”
陈七悄然离去。两个时辰后返回,手中攥着一团湿泥,里面嵌着半片烧焦的纸。李毅接过,展开残片,只见上面残留几个字——“……王驾安,粮仅够五日”。
他指尖摩挲着边缘炭痕,判断是仓促焚烧未尽。字体工整,应出自文书官之手。
“驿站周围可有人迹?”
“西侧草堆有新压痕,像是藏过人。南面树干上有刮痕,可能是刀鞘碰的。我没靠近,怕打草惊蛇。”
李毅沉吟片刻,决定亲自查看。两人迂回至溪畔,在石缝间发现了第二枚金扣,卡在岩隙深处,沾着干涸的血渍。他又拨开岸边枯草,寻到一小撮马粪,尚未完全风化。
“有人来过不止一次。”他低声说,“而且最近才离开。”
当晚,他们潜至距驿站八里的岩穴。此处地势高,可俯瞰整个废墟。李毅取出炭笔,在一张厚纸上绘制地形图:三面环崖,唯一通路设木栅,夜间有人轮守。水源来自东侧山涧,有人定时取水。粮道则沿北坡小径延伸,尽头消失在密林中。
他圈出几处关键点,标注:“寅时炊烟起于西北角灶房;戌时换岗,两人一组;逃生小径藏于后墙塌砖下,通向崖底乱石堆。”
绘毕,他命陈七带一人扮作采药人,驻扎上游,每两个时辰以鸟鸣为号传递动静;另派两名锦衣卫着猎户装束,轮守谷口,随时准备截断退路。
快马送出密报前,他在信末加了一句:“目标困守,粮尽在即,宜速定策,勿使夜长梦多。”
信使出发后,李毅留在岩穴。他裹紧黑氅,靠壁而坐,手始终按在刀柄上。夜风穿洞而入,吹得火折忽明忽暗。陈七正欲上前遮挡,李毅抬手止住。
他闭着眼,耳朵微微转动。
片刻后,他睁开眼,声音极轻:“有人来了。”
陈七立刻熄灭火折,两人屏息贴墙。外面枯叶被踩碎的声音由远及近,脚步很轻,却连贯,不像野兽。接着是一阵窸窣,似有人蹲下身,在洞口附近摸索。
李毅缓缓抽出短刃,左手捏住一块碎石,轻轻放在掌心。
外面的人停了几息,忽然转身离去,脚步加快。
等彻底听不见动静,陈七才低声道:“不是巡哨。咱们的人不会摸到这里。”
李毅没答。他走到洞口,俯身查看地面。月光下,几道浅痕印在浮土上——是靴尖划出的痕迹,方向朝北。
他蹲下,用手指丈量步距,又抠起一撮土嗅了嗅。土里混着一点药粉气味,极淡,像是止血散。
“他们开始派人探路了。”他说,“明天一早,再放一只鹞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