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匠人开工-《1978,我的猎户人生开挂了》

  “三爷果然是三爷,张四海问话,三爷都懒得搭理,这气度一般人怎么可能会有?”

  之前还对侯三迅速归位有些怀疑,可现在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赵大虎心里愈发相信三爷的话了。

  要是没点后台,敢在这里不搭理张四海?

  而已经吓得不知道怎么开口的侯三,就这么被赵大虎给崇拜上了。

  找李越山报仇,就得依靠三爷这样的江湖大哥!

  这一刻,不单单是赵大虎,就连赵家的其他几个堂兄弟,都下定决心。

  就像三爷说的,不能再窝在北尧这山沟沟里了,得出去闯荡江湖!

  而眼前的三爷,就是他们江湖路上的明灯。

  张四海也没有闲心去搭理一个小瘪三,随即转头看向赵大虎几人。。

  “行了,把人带出来吧。”

  张四海摆了摆手,身后的小周带着几个同事将赵家几人都带了出来。

  本来最多也就是个打架斗殴,既然李越山都不在意了,放不放的也就无所谓了。

  真要说起来,张四海还真的得感谢这哥几个。

  要不是他们闹腾,以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这辈子都不可能和许正阳那样的人有交集。

  赵家几兄弟被一脸懵圈的带了出来,等到了前院的时候,几人看到了同样被放出来的赵红星两口子。

  “三哥的事,谁也不准和家里人说,不然以后别想跟着去县城闯荡江湖!”

  看着赵红星,赵大虎低声叮嘱身边的几个堂兄弟道。

  这种好事,只能也仅限于自己几个知道就行了。

  “为啥啊?”

  身后赵三龙有些不解的看向赵大虎。

  这种扬眉吐气的事情,怎么的也得说出去让家里人把自己高看一眼,总不能让老爹的眼光只放在大哥的身上啊。

  “现在事情就咱们几个兄弟知道,等我们成了大哥再说不迟,不然等村里人都知道了,咱们就没有优势了!”

  到底是赵红朝的儿子,这赵大虎的脑子多少比几个兄弟都灵光。

  还知道好事要藏着掖着的道理……

  几个兄弟听了,觉得赵大虎说的相当有道理,随即都点头答应了下来。

  李越山折返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晌饭口了。

  等张四海将他们放出来,又是一系列的手续下来,等出治保所门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兄弟几个和大伯两口子汇合,随即互相询问了几句之后,一行人赶着夜路直奔北尧。

  ……

  李越山回到家,将骡车就那么扔在了自家门口。

  反正回村了,这牲口即便丢了也和自己没关系,懒得再跑一趟大队部还了。

  回到家的李越山,少不得被吴慧一阵盘问。

  毕竟前晌是兄妹两个出去的,结果落黑了就李越山一人回来了。

  上学,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在村里人看来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不同的是现在是指镇上的学校,而后世是指县城的学校。

  在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的农村人眼里,能进学校那都得七八趟的跑,不把学校的领导跑烦了,根本不可能进得去。

  而这个前提还得是自家娃娃的学习不能太拉胯。

  像李越山这般,前一天晚上做决定,第二天领着人就入学校的,根本不现实。

  好在李越山家这段时间来的领导不少,吴慧对于这么离谱的事情倒是也能接受。

  吃过饭,吴慧又问了一些关于学校的事情。

  等李越山一再保证安排好了,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咦,娘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对劲啊?”

  看着转身离开的吴慧,李越山微微皱眉,伸手拉了拉一旁正在撮旱烟的富贵,低声问道:“你看出来点啥没有?”

  “云秀从小到大没离开过,娘心里有些担忧也是正常的。”

  富贵看了一眼李越山,又看了一眼已经出堂屋的吴慧,低声解释道。

  李越山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却也没有再多想。

  第二天一早,赵红旗和赵红星俩兄弟一起去了一趟大公社,将李家房子的事情解决掉。

  赵红星有心使绊子,可赵家剩下的哥俩却都不同意。

  尤其是老二赵红朝,在听到大哥要给李家添堵的时候,差点没和老大当场干起来。

  那神情,好像赵红星要是整什么幺蛾子,他当场就要和老大玩命。

  也就是赵红旗知道他这个二哥的那点心思,不然还真就以为这家伙也被李越山给拉下水了。

  在赵红朝看来,儿子既然回来了,那么供销站点的售货员那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昨晚他连祖上传下来的算盘都拿了出来,让赵大虎赶紧趁着这个时间多练练手。

  这要是中途出现什么纰漏,那可就是从他赵红朝的身上挖肉了!

  不但赵红朝不乐意,就连家里的几个儿子和侄子都出来劝。

  这让这段时间无比憋屈的二老太爷长出了一口气。。

  看来进治保所蹲几天也没有坏处,最起码这几个孩子现在懂事多了。

  至于几个小辈到底是咋想的,可能打死老太爷都不会想到。

  赵红旗亲自将条子送到了李越山家,更是和赵老八一起,给李家老宅的拓宽做了测量和记录。

  等这一套忙活下来,李家的堂屋也彻底被收拾了出来。。

  除了老李头之外,李越山和富贵都搬进了偏房,而之前就住在里面的吴慧,则去了芍药家借宿。

  至于腾出来的堂屋,则要住赵老八等几个把头的匠人。

  这是陇县这一片自古传下来的规矩。

  听老一辈的人说,即便是早些年的地主家,用到大匠开大活的时候,都要安置宽房给匠人住。

  毕竟这些人要是想跟你玩手段,在出事之前,一般人根本就察觉不出来。

  等一切安排好,晚上李越山家安排了一桌子硬菜来招待这些把头的大匠人。

  李越山也不含糊。

  酒是陇春,肉是土豆炖大块麂子肉。

  再加上水果罐头和点心,即便是那些做活的时候没缺过口的匠人,都不自觉倒吸一口凉气。

  这年头,有这个底气这么开席面的,整个汉水也找不出几家来。

  不过匠人们心里也清楚,既然东家都这么大气了,他们手里的活就不能出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