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放脊兽-《1978,我的猎户人生开挂了》

  吃饱喝足,李越山和富贵带着俩狗子被赵仓旭亲自送到了村口。

  “山子,今天这份情叔记下了,以后有啥用得着叔的地方,尽管开口。”

  村口,赵仓旭满脸堆笑的看着李越山说道。

  “成!”

  李越山点点头,转身离开了村口。

  看着身影逐渐远去的李越山,赵仓旭伸手摸了摸络腮胡子,脸上得意的笑容。

  “山子哥,那驴头狼真的那么值钱?”

  半道上,富贵凑了上来,有些疑惑的看着李越山低声问道。

  刚刚在赵仓旭家,那家伙连个磕巴都没打,直接掏出二百块钱拍在了李越山的面前。

  富贵也和李越山进了好几次山,打的狼也不少了。

  可就算是品相上乘的青狼皮,一张撑死了也就三十块钱左右。

  那驴头狼虽然稀罕,但也不至于花这么大的价钱吧?

  “值钱的不是驴头狼,而是赵仓旭的心思。”

  李越山活了两辈子人,从刚刚吃饭的时候几人聊天的只言片语就可以看得出来,赵仓旭的心气不比赵红旗小多少。

  心思?

  富贵微微皱眉,似乎不太明白李越山话里面的意思。

  “想不通?”

  看着富贵皱眉的样子,李越山心里其实挺高兴的。

  这傻家伙终于不再没心没肺了,这样一来,哪怕是以后到了部队上,也不容易吃亏不是。

  “得了,闲着也是闲着,哥给你讲个故事,听完你自己再琢磨。”

  李越山伸手拍了拍富贵的肩膀,随即开口说道:“前清的时候,在无锡有个人叫刘玉书……”

  两人一边往家里赶,李越山一边给富贵讲那个从后世短视频上面剽窃来的故事。

  李越山讲的仔细,富贵也听的认真。

  等到家门口的时候,故事正好讲到了最后。

  “到后来,这家伙一步登天,直接做到了广州布政使。”

  李越山看着富贵,随即说道:“你好好琢磨琢磨,这里头有什么门道,等你琢磨明白了,你也就知道赵仓旭那二百块钱买的究竟是什么了。”

  说着,李越山推开柴门进了院子,富贵眉头紧皱。

  总觉得李越山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个逗人乐的笑话,而且和赵仓旭买驴头狼没有半点关系。

  “回来了。”

  刚进了院门,吴慧就走了上来,接过了富贵背后的皮囊子。

  “富贵这是咋了?”

  吴慧刚想问问情况,就看到平时一脸憨憨的富贵,此刻却眉头紧锁着。

  “没事,魔怔了,等想通了就好了。”

  李越山摆摆手,随手将狗子交给了正在搬顺水木的杨小东。

  这家伙不但学了老杨头的本事,干其他的事情也是麻利。

  李越山洗了把脸,随即进了堂屋。

  “遇上啥事了?”

  看到一进屋就给自己撮旱烟的大孙子,老李头眯着眼睛直接开口道。

  “驴头狼,你听说过吗?”

  李越山一边给老李头点上旱烟,一边问道。

  “闯进东尧村的是这玩意?”

  老李头一愣,这才点点头道:“以前在河北的时候,见过一回。”

  “那玩意真的是驴和狼配出来的?”

  李越山一听老李头见过,顿时来了精神。

  要知道,别说村里没人见过,就算是在后世信息爆炸的时代,李越山也没听过这东西的名号。

  “扯淡!”

  老头咂吧了一口烟,随即说道:“这世上,不出世的东西多了去了,那玩意也只是稀少而已,没有旁人传的那么邪乎。”

  “八百里秦脉,其中山川何止十万,里面有没被人接触过的东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那驴头狼也就是一个不常见的物种而已,以后进山多了,再稀奇的事情都可能遇上。”

  老李头一边咂吧着烟,一边给李越山说着他年轻的时候亲眼见过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听到最后,李越山心里对于驴头狼的那点稀奇心思,也彻底平淡了下来。

  连特么母猪生白象的事老李头都见识过,还有比这更稀奇的吗?

  两人一直聊到了晌饭口,等外面干活的人都歇了,一老一少这才出了堂屋。

  “明天铺瓦,我琢磨着要不要给两翘檐上各自留几个空隙出来?”

  吃饭的时候,泥瓦匠凑了过来,对着李越山和老李头小声的说道。

  老李家除了最开始的二十几个帮工之外,这两天村里又陆续来了十几号人。

  人多力量大,这才一上晌的功夫,东偏房的顺水木已经挂整齐了。

  接下来,就是切泥铺瓦了。

  “留几个空隙?干啥?”

  李越山看着神经兮兮的泥瓦匠,有些摸不着头脑。

  “放脊兽……”

  老李头倒是明白,一语道破了泥瓦匠的心思。

  “可那玩意现在也没有啊。”

  听明白了老头的话,李越山倒是有些心动。

  不过这年头讲究一个艰苦朴素,就李家这老宅都不定会招惹来什么麻烦呢,还脊兽?

  就算李越山想弄,可这东西现在根本就没地方划拉。

  “你要是想弄,我这边倒是有门路。”

  杨二娃凑近一些,随即说道:“等东西弄回来先放起来,若是以后真的没事,直接装上去就行了。”

  “若是开了瓦,以后再想要添上去那就得扒房顶了。”

  “成!”

  李越山听了泥瓦匠的话,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既然席面都摆弄到这个份上了,怎么的也不差这几两猪油花了不是?

  “不过这玩意瓦窑里没办法明目张胆的烧,得偷偷摸摸的来,这个价钱……”

  泥瓦匠有些犹豫,说话也断断续续的。

  毕竟老李家对他们这些大匠包括他们带来的帮活的都不错,这薅羊毛的事,说着总感觉有些臊得慌。

  “那没问题,杨叔您说个数。”

  李越山也清楚,这些大匠手里头都有各自的来钱道,而这个钱是不过把头手上的转手钱的,得东家直接给。

  “偏房六个,正堂屋脊左右一共十四个,再加上两侧偏脊再备上一份,一共可能得六十块钱左右。”

  杨二娃很快扳着指头算了出来,随即有些试探的看向李越山。

  毕竟这年头一块瓦才几厘钱,六十块钱的瓦,都能将一院房的瓦都备齐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