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二合面的馒头-《1978,我的猎户人生开挂了》

  “成,我晚上去支书家问问看。”

  李越山点了点头,随即让富贵将黑头羊拴在了狗棚旁边。

  至于说过土的事情,只要他自己愿意,赵红旗这个支书不乐意也得乐意!

  “哎,怎么没见老李头?”

  等众人看过新鲜劲,都重新回去忙活之后,李越山环视四周,却没有发现杨小东和老李头的身影。

  这时候,吴慧和芍药娘端着两大碗抄手走了出来。

  芍药的娘亲不发病的时候,和正常人其实没什么区别,而发病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人静静的发呆。

  这种情况倒也算不上精神病,可能就是村里人说的癔症。

  只是经历过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李越山清楚,这种情况若是不加以控制,可能最后就发展成痴呆了。

  “快吃吧,等会凉了就不好吃了。”

  吴慧将其中明显大一号的碗递给了富贵。

  富贵憨憨一笑,接过碗蹲在地上就一顿秃噜。

  “婶子,在家里住的还习惯吧?”

  李越山接过芍药娘递来的碗,随即开口问道。

  芍药娘神情呆滞的笑了笑,转身朝着灶房走去。

  “有你爷给的龙骨,这段时间比起以往倒是好了不少,就是不怎么说话。”

  吴慧看着转身离开的芍药娘,微微叹了口气。

  “没事,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好了。”

  李越山一边扒拉着滚烫的抄手,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

  吴慧点了点头,随即跟着芍药娘进了厨房。

  话是这么说的,但是李越山自己也清楚,心里那根结解不开,芍药娘的这病什么灵丹妙药也没辙!

  不过人活在世上一遭,各有各的命。

  他李越山能拉芍药一把,对于这小时候给过他窝头的娘俩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山子哥?!”

  一碗抄手还没有见底,门口就传来一个充斥着惊喜的声音。

  李越山抬头看去,就见到杨小东站在院门外,肩上还扛着一捆分割开的毛竹。

  十来个狗崽子围在这家伙的腿边,一个劲的来回蹦跶。

  李越山家不但人的伙食好,就连狗子的伙食都超乎外人的想象。

  尤其是这些狗崽子,李越山走的时候可吩咐过,狗食要用炼乳来泡。

  仅仅一个礼拜的功夫,这些狗子的骨架子直接窜开了的长。

  李越山家喂狗的事情,能瞒得过村里人,却瞒不过家里做工的。

  只是那些帮工都被大师傅们禁了口,谁要是出去胡咧咧,立马收拾东西滚蛋,以后也别跟着他们混饭吃了。

  为了一天三顿白面馍馍加炖肉,那些帮工包括赵小军等人对这件事也是绝口不提。

  现在毕竟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老李家这种做法虽然看似和别人没关系,但这个时候要是捅出去,也是个大麻烦。

  “你这是去东口竹坡了?”

  李越山上前,将杨小东肩上的竹条捆拿了下来,分量还真不轻。

  “嗯嗯,我和爷一起去的,他说要弄回来点东西作晾箕。”

  杨小东点点头,随即指了指门外。

  这时候,跟在杨小东身后的老李头也走了过来。

  富贵立刻放下碗,小跑的上前将老头肩上的一大捆竹条子的接了过来。

  “还真被你给落下了?”

  老李头将竹条子交给了富贵,随即鼻子微微一动说道。

  李越山点了点头。

  这老头以前因为那个霍霍了娘亲的畜生,李越山对这老家伙也不是很待见。

  可重生一趟回来,这才越是接触越发现,这老头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

  对于山里的东西那是相当的熟悉,熬鹰走狗旁门左道的东西几乎样样精通。

  就连风水看相似乎都能信手拈来。

  经历过大时代的李越山自然明白,一般的村户人家可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来。

  “我在之前的黄羊后腿上剥下来一张薄筋皮,等会你拿着它将木壶包裹严实了,不然泄了味那东西就白瞎了。”

  老李头咂吧了一口旱烟,然后指了指已经起了左右横梁的堂屋。

  李越山点头应承了下来。

  下晌,歇活之后,众人停下手中的活,洗了把脸之后开始吃饭。

  依旧是一大锅干豆角炖野猪肉,只是当主食端出来的时候,李越山脸色微微一变。

  “娘,这馒头咋是二合面的?”

  李越山抓起一个馒头,朝着灶房的方向喊了一嗓子。

  手中的馒头虽然看着柔软,但其中却夹杂着苞谷面的淡黄色。

  虽然看上去也是细致的苞谷面,可毕竟一开始李越山就答应了人家做工师傅的,这个钱怎么的都省不得。

  “得了山子,这就挺好的,我们又不挑。”

  “就是啊,这苞谷面让你娘拿筛子过得比白面都细致,混在一起吃起来倒是比白面馍馍还香。”

  “对啊,这哪是二合面的馒头啊,有这样的二合面吗?”

  ……

  不等吴慧说话,赵老八等几个大师傅都站了起来。

  顿顿白面炖肉,这大半个月来别说李越山供的辛不辛苦,他们吃的人都是心惊肉跳。

  哪有这么造的?

  再说了,就现在的这馒头,拿出去也比大多数庄户人家过年吃的都好。

  毕竟老李家的白面可是实打实从供销社弄来的富强粉,比村上算工分下来的那细粮可好太多了。

  “山子,家里的细粮不多了,我怕撑不过去这才裹了些苞谷面进去。”

  吴慧走出灶房,看着皱眉的李越山小心的解释道。

  倒不是李越山强势,而是在农村就是这个么道理。

  一旦儿子顶门立户,那可就是家里掌柜的爷们,大小事情都说了算的主!

  “娘,大家伙这么吃几天了?”

  李越山也知道自己的语气重了些,随即缓声看向吴慧问道。

  “今天是第三天。”

  李越山闻言点了点头,随即也没有多说什么。

  接下来,大家倒是吃的依旧火热。

  毕竟这个伙食也就是李越山一惊一乍的,实际上对他们来说,这和前几天的差别根本就不大。

  “几位大师傅留一下,我这边有事叮嘱各位。”

  等大家伙吃完要去休息的时候,李越山起身将几个操持大活的师傅留了下来。